”真宗六子:长温王禔,次悼献太子祐,次昌王祗,次信王祉,次钦王祈,次仁宗。禔、祗、祈皆蚤亡,徽宗赐名追封。”从《宋史·宗室传》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宋仁宗赵祯本有五名兄长,不过除了他的二哥活到了九岁之外,其余兄弟均在幼年时夭折了,即便是名字也是后来宋徽宗追谥的。根据文献的时间信息进行推敲,可知那个活到九岁的赵祐应该生于宋真宗即位前后,是宋真宗赵恒与郭皇后的第一个儿子。
赵祐幼年时生得虎头虎脑,身体也非常健康,倘若他能多活几年,肯定能被册立为东宫太子,因为后来的皇子除仁宗外都夭折了。
《宋史·张孜传》有云:
“张孜,开封人。母微时生孜,后入宫乳悼献太子。孜方在襁褓,真宗以付内侍张景宗曰:此儿貌厚,汝谨视之。景宗遂养以为子。”
不过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又有出入:
“周王将生,诏选孕妇朱氏以备乳母。已而生男,真宗取视之,曰:此儿丰盈,亦有福相,留宫中娱皇子。”
虽说这两段记载中的细节并不一致,但总体来看大同小异,就是皇子赵祐在出生的时候,宋真宗给他找了个朱姓的奶妈。
当时,这位朱奶妈刚好产子,宋真宗蛮喜欢这个与儿子同龄的小孩,于是便说:“我看张家这小子长得白白胖胖的,也是个有福气的人,就留在皇宫里和皇子一块养吧,也好给我儿子找个玩伴。”
这里有一些值得怀疑的地方:
一是、这位朱姓奶妈的来历。给皇子(尤其是唯一的皇子)找奶妈,这可是关乎到储君未来的大事,一定要经过层层筛选,所以,这朱奶妈绝对是宋真宗知根知底之人,断然不会是随意从民间找来的无名妇女。
二是、张茂实的生父究竟是何许人也,史料中不知何故没有记载。宋朝的体制已相当完善,所以史料中基本不会出现“只知有母”的情况,而这个孩子张孜绝不会是凭空出现的。
关于第一个可疑之处,根据《涑水记闻》的记载,我们倒可疑缕出一些线索。
张茂实的父亲,是先朝的“大阉”。“世传先朝尝以宫人赐之,生茂实”。原来如此,这朱奶妈并不是宫外的妇人,而是一名宫女。宋朝对太监的态度比较宽仁,允许那些年事已高的老太监娶老婆养孩子。朱氏,正是宋真宗赐予大太监张景宗的老婆。然而,谁知朱氏竟莫名其妙地怀了孕。
那么,她的孩子究竟是谁的呢
“大阉”张景宗自然不具备生育能力,而他又是个非常有身份的人,绝不会允许自己的老婆勾搭上野男人。既然“大阉”张景宗心甘情愿地戴了绿帽子,那么只能说明孩子的生父是个地位极高之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能让大太监甘心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恐怕只有皇帝了。
宋真宗登基以后,因缘际会间邂逅了朱宫女,并让她怀上了龙种。皇帝是非常好面子的,自己在服丧期间与先皇朝的宫女欢爱,还留下了多情的种子,这件事要传扬出去恐怕会让广大老百姓笑掉大牙。为了掩人耳目,宋真宗便趁着嘉奖张景宗的机会,将已经怀有身孕的宫女许配给太监。
就是因为有了这层不可告人的关系,所以张茂实在降临人世之后,宋真宗才会将他们娘俩一块召入宫中,好好看看这个孩子。自古以来,奶妈的孩子被养在皇宫里的例子屡见不鲜,但宋真宗留下张茂实的原因,绝不只是因为这小孩长得白白胖胖。
赵祐九岁那年早夭,与之为伴的张茂实失去了继续留在宫里的理由,所以便回到了父亲张景宗身边。按理说,像这样的孩子,即便他能享受到“大阉”父亲的荫福,以及早年陪伴皇子的那点功劳,也不至于先后担任三班奉职、给事春芳司、殿值等要职,要知道,这些职务都是皇帝身边的差事。
宋仁宗登基那年才十二岁,而张茂实却已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了。在宋仁宗当政的四十多年里,起初张茂实混得风生水起。即便遭逢乱世,可他却无需在前线玩命,没有立下任何战功便被宋仁宗封为节度使(昭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后来更是升迁为马军副都指挥使(禁军中的二把手)。
宋朝向来重文轻武,不会给武将太轻松的晋升机会,可在这种背景下早年未曾立功的张茂实却能一路升到武官二把手的高位,这里面绝对有猫腻。宋仁宗是个好皇帝,但他的人生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许是因为家族遗传的疾病,赵皇帝的身体普遍欠佳,而且生育能力也有问题。
宋仁宗当了四十多年皇帝,虽生下十六子女,但其中却仅有四个女儿顺利长大。到了至和元年,宋仁宗已经四十五岁,此前诞下的三个皇子均已夭折。皇储的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宋仁宗,让他无所适从。更让他担忧的是,正值壮年的自己竟已经历过数次“不预”,险些死在龙榻上。
没办法,为了让赵家的江山社稷传续下去,仁宗只能将堂兄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接来皇宫,当成太子来培养。
“有军人繁用,其父尝为张氏仆。用幼闻父言:茂实生于宫中,或言先帝之子,于上属为兄。用冀幸恩赏,即为表具言其事,于中衢邀茂实,以表呈之。”
在《涑水记闻》中,收录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辛。
有个叫繁用的老倌,找上了已成为禁军二把手的张茂实。这个低级军士为何要拦住大将军的马头呢 原来,他知道一些关于张茂实身世的内情,所以想要以此牟利。他告诉张茂实,自己的老爹曾是张太监的仆人,可以说是亲眼目睹了张茂实的出生经过。繁用将当年的秘辛和盘托出,告诉张茂实他是真宗的私生子,也是当今圣上的兄弟。
繁用为何要抖出这番秘辛呢 难道他想拥张茂实为皇帝吗 这时宋仁宗上台已三十多年,张茂实想凭借庶出兄长的身份成为皇储,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推断,繁用多半是想让张茂实的儿子成为储君。毕竟,从继承制度来看,张茂实的儿子是宋仁宗的亲侄子,比堂侄亲近得多。假如能帮张茂实家这一支溯源,自己也好从中赚些甜头。
不过,这繁用多半是不怎么读书的大老粗,不知道赵家的皇子皇孙们为了皇位骨肉相残的那些烂事。他的一番“好意”,着实让张茂实无所适从,险些让他陷入杀身之祸。张茂实虽然没有什么能耐,但却是个老实本分之人,他知道不论血缘如何,自己就是大太监张景宗的儿子,繁用此举实乃大逆不道。于是乎,张茂实将繁用送到开封府,交给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司法部门自然不会对一个低级军士讲情面,于是,便将其杖责过后发配徽州。张茂实原以为,这场风波就这样糊弄过去了,谁知他的身份问题始终是敏感话题。这件事一经曝光,迅速引爆了京城的娱乐圈,成为人尽皆知的秘辛。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将繁用拉回到京城重新审理,同年七月繁用被司法官断定患有“素病心”(也就是精神病),打发到牢城去当苦力了。
张茂实由于早先没将此事汇报朝廷,所以被调为宁远军节度使,失去了禁军大权。张茂实在地方当了五年节度使,始终安分守己不敢僭越。后来宋仁宗将他召回中央,打算让他官复原职。没想到,朝中同僚竟揪住当年的丑闻不放,谏官称:“人谓茂实为先帝子,岂宜用典宿卫 ”在流言蜚语的攻击下,张茂实仅在京城待了两年,便主动请求解除兵权,去曹州当知州了。
宋仁宗驾崩后,张茂实上书朝廷,请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孜,以避英宗名讳。得到批准后,张茂实这个名字便从人间消失了,从此人们只知曹州知州为张孜,不知有张茂实其人。不过,虽然张茂实始终不敢跨越雷池半步,但坊间关于他的传闻屡禁不绝。
张孜活在非议与谣言中,在惶恐和惊惧里活了几年便郁郁而终了。
因为张孜这辈子为朝廷出工出力不少,且没有什么劣迹,所以他的身后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朝廷追谥张孜为太尉,并准许以一品大员之礼厚葬。
张孜真可谓历史上境遇最奇葩的皇子了,他虽是皇帝的私生子,却终生不得与父亲兄弟相认。名义上为宦官之后的他,却能不费吹灰之力成为大宋军界首屈一指的大人物。
张孜究竟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呢
若说他是不幸的,起码他能享受到比普通人更优越的一生;若说他是幸运的,他又要因为宋真宗私生子这一身份担惊受怕,在惶恐之中郁郁而终,简直令人唏嘘。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6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