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看了《三块广告牌》。
在网传的“孤独等级”中,“一个人看电影”名列第四。其实就个人的观影体验来说,最好的观影状态就是——一个人。
身边有熟悉的人,总会有分神的时刻,总会有想立刻与之交流看法的冲动,即便看到感动流泪,也会有所顾忌,而一个人,就可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无需掩饰。
知道《三块广告牌》是因为“江歌案”。这部影片被打上了“用三块广告牌为女儿声讨正义”的标签。没有看剧情介绍,没提前看影评,带着“看悲剧”的心情坐在了影院里。
我不懂音乐。但影片一开场就是那首著名的爱尔兰民谣,《夏日最后的玫瑰》还是知道的(文首配乐即是,可以一边听一边看文章)。
低沉、伤感的吟唱,能够感觉出是在用背景音乐营造悲伤、孤独的气氛。女主角米尔德雷德(外国人名超过五个字我就很难记住,这么多年还能记得“阿里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简直是奇迹)驾车驶来,她注意到路边废弃的三块广告牌,又把车倒了回来,记下了广告公司的联系方式。
《三块广告牌》的故事发生在80年代末的美国小镇,米尔德雷德的女儿被奸杀焚尸,半年后,凶手仍然没有找到。这个愤怒的母亲对警察破案的速度和不作为耿耿于怀,于是租下高速公路开通后就人迹稀少的公路边的三块广告牌,写下她的谴责,与警察公开叫板。
她懂得遵守法律,事先了解到广告牌上禁止写的内容。观众和警察同时看到广告的发布,红底黑字的广告牌极简又极具冲击力,三块广告牌组成完成的一句话,失女的母亲叫板警察局质问:
强奸致死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你在干什么,威洛比局长
米尔德雷德素颜,表情冷酷,足够强势、固执。她怼警察局长、怼警察、怼牧师、怼儿子、怼丈夫、怼不知情的学生,因为失去女儿的痛苦。随着剧情展开,才知道她的愤怒里更有着深深的自责,女儿离开家时强烈争执、她们最后说出的气话变成了诅咒。
但不觉得这部影片是个悲剧,也许因为作为母亲的强势,也许希望才是人生的主题。借着“公民与权威的对立冲突”甚至希望她能够成功,人死不能复生,一个母亲的成功就是让警方尽快找到凶手,让凶手付出代价。
随着剧情的展开,因广告牌牵涉出的各色人物一一出场,才发现编剧的脑洞开得真是大。
警察局长自杀身亡,并非因为三块广告牌对他造成了心理压力,而是他早已罹患癌症为免于生命最后的痛苦。自杀前他给三个人写了信,妻子,米尔德雷德和脾气暴躁的下属迪克森,三封信让人知道局长威洛比心思无比细腻,他爱妻女,也爱下属,甚至周到地替米尔德雷德付了一个月的广告费,支持她的行动。
米尔德雷德是这部影片的女主角,局长其实是灵魂人物。
他在信里肯定迪克森有成为优秀警察的潜质,他写道:“放下怨气,你知道要成为一名警察,需要的是爱,因为内心的平和才得以深思,你甚至不需要一把枪,当然也不需要怨恨,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对已经被开除的迪克森是莫大的鼓励和救赎,又何尝不是对因爱生恨生自责且偏执到骨子里的米尔德雷德说的话
她表面强硬甚至自以为是,但内心善良。这种善良通过几个细节来表现。再写多了就都是剧透了。
《三块广告牌》的主题是什么 关于人性的救赎,关于愤怒的化解,关于宽容和谅解,关于爱……一部好的影片,大概都会不动声色地有所涉猎且能够被观众感知吧。
影片有几处翻转是我没想到的。好的影片绝对是会在情节设计上超出观众想象,编剧就是要令观众发出“我怎么没想到”的感慨。
结局还是制造了悬念,影片有种戛然而止、未来不可知却又有“生活还会再继续”的意味。在全剧的架构下,所有的愤怒和怨恨都会回归到表面的平静,得到平复,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再有两天2018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据说这部已获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影片极有可能成为“最佳影片”。
而一部最佳影片,大概就是让人看完之后,忍不住再三回味和联想,让人觉得有意义吧。
最新文章
爸爸妈妈,你们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美好
2018年2月写字总结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微博@小 ,豆瓣@ ,个人公号: (I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伸出小手点个赞呗
《三块广告牌》深度解析:故事的女主人公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一位女儿惨遭杀害的母亲,凶手一直没有抓到,她觉得是警察无能,就在一条公路旁边废弃的三块广告牌上贴上了三条标语,而且被当地电视台采访,希望给警察施压,尽快找到凶手。
威洛比(伍迪·哈里森饰)是一位身患绝症恪尽职守的警长,他时日无多,很想安安稳稳地过完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当他知道公路旁边三块广告牌的时候,他找到海耶斯聊天,案子没有匹配到有案底的人、也没有目击证人、物证,希望她能明白,很多案子就是再尽心尽力也是无能为力。
然而海耶斯因为丧女之痛,完全不能理解警长的处境,甚至愤怒警长在这跟她浪费时间。威洛比警长最后说他患有癌症,海耶斯却一脸冷漠,似乎警长在她面前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个抽象符号,一种职位。
迪克森(山姆·洛克威尔饰)是警长手下的一位警员,他冲动暴躁,有暴力倾向,遇到不爽的时候,就想暴力解决问题,当他看到三块广告牌的时候,第二天就想打广告公司的负责人。
整个电影的故事就围绕三个人展开: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威洛比警长、迪克森警员。警长是一种更完美的存在,他认真工作,获得的全镇的认可,这点可以从牧师、医生的口中得知。
海耶斯和迪克森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处。海耶斯是什么人的面子都不给,怼牧师、怼医生、怼前夫、甚至怼学生。迪克森是谁都想打,打广告公司的负责人、打酒吧里的酒鬼。
警长就在他们两个之间,他劝海耶斯案子无能为力,海耶斯不听,他劝迪克森不要打人,迪克森不听。可是真的当警长自杀之后,海耶斯和迪克森都哭了,他们开始理解警长的处境了。
海耶斯终于明白三块广告牌不能找出凶手,迪克森因为打伤人被开除之后思考起怎么做一个好警察。最终海耶斯和迪克森相互理解,一起驱车前往爱达荷州开始了新的人生。
主要剧情
在美国密苏里州一座小镇上,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然而女儿遇害的案件却迟迟未曾了结,凶手依然逍遥法外。眼看着希望慢慢消逝。
但是这位做事果决的母亲,与小镇上碌碌无为的警察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她借用三块广告牌向负责该案的警长发起质问,在小镇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多人物相继被卷入血腥、暴力的纷争之中。
《三块广告牌》中,女主角因为女儿被奸杀案件迟迟未破,无奈的选择了承包起公路旁的三块广告牌,质问警方为何不能破案,引起轩然大波。之后警方与女主角之间冲突不断,在种种矛盾以及鲜血的教训之后,双方选择了和解。那么, 《三块广告牌》讲的是什么主题?《三块广告牌》电影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块广告牌》电影要告诉我们什么?
在电影结尾,米尔德丽与狄克森准备驱车一起去将凶手绳之以法。但是他们究竟真的去了么?真的杀死了凶手了么?电影没有给出答案,不少人认为这样一个开放式结局更会有遐想的空间。有网友耿直的表示,很明显电影就是要表达些什么,但是由于太过隐晦自己就是看不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爸爸妈妈,你们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