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妹喜嗜血残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又有苏妲己祸乱苍生,历史上类似的女人,她们仗着君王的宠信,有的祸乱宫闱,有的胡乱干政,做出了泯灭人性,令人发指的无道之事,留下了千古骂名。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上官婉儿,她可不是什么狐媚妖女,她可是一位难得的“巾帼女相”。
上官婉儿的才华、胆识和睿智,在当时是誉满唐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则天能在庙堂之上呼风唤雨,少不了上官婉儿这位幕后军师的。那么这么优秀的女人,为何会一生未嫁呢,至于是不是武则天阻止她婚嫁的,已无从考证,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上官婉儿为何会选择单身一世。
首先,从“认贼作父”到掖廷为婢:婉儿初露锋芒
上官婉儿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聪慧过人,因其祖父上官仪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其父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随即被武则天带入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由于母亲的悉心栽培,加上上官婉儿的聪慧好学,婉儿渐渐变得懂事且温润。上官婉儿在掖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因为婉儿的母亲并没有告诉婉儿关于武则天杀父之事。
公元677年,武则天第一次召见上官婉儿,此时婉儿只有13岁。初见婉儿,武则天就很喜欢,在一番出题考校之后,婉儿都能对答如流,而且文思缜密,让武则天十分欣赏。随后,武则天免其奴婢身份(墓志铭记录13岁的婉儿为“才人”),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唐中宗时期,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武则天称帝以后,婉儿已经成为““内舍人”,朝廷很多诏敕多出其手。由于武则天是女皇称帝,所以宫廷内外免不了有很多女官,而此时的上官婉儿更是誉满唐廷的“巾帼宰相”。
既遇明主是人生一大幸事。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并让自己的才华得到足够展示,这无疑是最完美的呈现,婉儿也开始了她智囊相助的人生。
其次,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婉儿不嫁另有原因
也许是太优秀,也许是宫廷业务太繁忙,以至于到了婉儿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身边的优秀男子却寥寥无几。在婉儿的身边,不是太监,就是清一色的女官,不是三妻四妾的大臣,就是贵族官宦子弟,所以婉儿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能与之比肩的青年才俊。
不难想象,上官婉儿是武则天面前的红人,有才华,又俊美,经常忙于政事,即便身边有异性接触,估计也会无暇顾及。由于自己的文学造诣和政治抱负,可以猜想婉儿不想婚嫁也不无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单身贵族”型的女强人、女汉子。而婉儿也会觉得,能得到女皇的重用,也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嫁不嫁人,当然是抛之脑后的事情。
另外,也许正如题主所猜想的一样,婉儿不嫁,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武则天的私心,不想让她嫁人。武则天有着和婉儿类似的遭遇,在宫中看惯世态炎凉和庙堂险恶,所以她会认为婉儿是自己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加上她的优秀和才学,在这一点上,武则天又充分利用婉儿的“较真”,把她拿捏得死死的。所以,武则天从内心深处是十分宠信上官婉儿的,不想她嫁为人妇。
第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超然物外”的绝代才女做最真的自己
巾帼不让须眉,上官婉儿的功过虽有争议,但不得不说,婉儿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即便是她知道武则天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估计多年以后,她也能释怀,因为武则天的再造,使得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得以展现,所以婉儿仍然会默默地支持着武则天。后来我们知道,主仆两人相处长达27年,这也是典型的“黄金搭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上官婉儿永远都是那个不会因为世俗眼光而改变自己的女人,更不会因为自己的私生活而动摇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有自己的节奏和把控,有自己的情绪和体验,谁能说这不是婉儿的“超然物外”呢。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官、诗人与皇妃。上官婉儿出身名门,其祖父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上官婉儿的生平简介
上官婉儿,祖籍陇西上邽,陕州陕人。生于公元664年,卒于公元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在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政变时,和韦皇后一起被杀害。
上官婉儿原来的家世显赫,除了之前所说的祖父是上官仪以外,还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人的后裔。唐玄宗时,她的祖父上官仪被任命为宰相。
上官仪获罪被斩杀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罚入内庭为婢。在她十四岁时,因为为人聪慧,又擅长诗文,被武则天免罪招用,成为掌管制诰的女官。在唐玄宗时,又被封为?昭容?,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庭和政令文告。人称?巾帼宰相?。同时主持风雅之事,负责品评天下的诗文。她本身也是个文采超群的女诗人,在她逝世以后,《全唐诗》收录了她的32首作品。
她也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武则天对她相当信任,曾经因为忤逆旨意而罪犯死罪,但武则天珍惜她的文采不愿杀她,特意赦免了她的死刑。从侧面就可以看出,上官婉儿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
上官婉儿曾经劝说李显设置昭文馆学士,同时在她的影响之下,超重吟诗作赋已然成为风气。她的才华诗文巾帼不让须眉,有人称赞她文采卓然,也有人说她媚乱后宫,功过颇具争议。不过她的做法,对于当时唐朝的繁荣和诗文水平的提升起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为何李隆基要杀死上官婉儿
为何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最后杀死了上官婉儿?发生于公元710年7月21日的唐隆政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剿灭了以韦皇后为代表的韦氏集团,夺取了大唐政权,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根据史书记载,在唐隆政变的详细过程中,上官婉儿虽然作为韦氏集团中的一员,但并没有参与实际敌对李隆基的事件中。
唐隆政变发生之前,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就已经草拟了一份平衡各方势力的诏书,其中拥立皇太子李重茂为皇帝,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这样李氏与韦氏都有着落,关键是太平公主也支持这份诏书,但是唐隆政变结果证明,这份带有中立性质的诏书并没有得到李隆基的好感。
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捉拿韦氏党羽,上官婉儿带着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拟的遗诏,请求李隆基赦免死罪,但是李隆基还是把上官婉儿杀了,在唐中宗时期,上官婉儿主持唐朝内政多年,并且和韦皇后关系一直较好,作为表面上的同盟伙伴,在最后唐隆政变中表明立场,对李隆基来说已是晚了,对于这样一个前朝旧人来说,留下来还有隐患,不如趁机一把处掉,再合适不过了。就这样唐朝一代才女,香消玉殒。后来太平公主肯请李隆基收集上官婉儿的诗作,出集留念,才女之诗作才得以流存至今。
为何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最后杀死了上官婉儿,这是出于为谋者的长远考量,尽管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并不是一伙的,但是长常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李隆基懂得这个道理,杀之而后快。
上官婉儿风流艳史
上官婉儿一生沉浮,经历的男人很多,最后却还是孤身一人,我们不经好奇,这样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才女和巾帼宰相,究竟喜欢什么样子的男人?
第一个出现在她生命力的是贵族公子崔湜,那时候崔湜家族落魄,又郁郁不得志,上官婉儿的出现安慰了他疲惫的心灵,再加上两人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自然暗生情愫。但是当时上官婉儿官场沉浮,很快就无暇顾及这昙花一现的爱情,等到上官婉儿功成名就的时候,两人都已经过了那个年纪,所以最后是以崔湜介绍了三位兄弟伺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回报以一官半职,本来应该很美好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因为权力和野心而告吹;
又有一位是武三思,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相传武三思也是俊美异常,再加上武三思因为武则天的缘故,权倾朝野,一时间无人能比,更有传言说武则天将会把皇位传给武三思,后来被狄仁杰驳回。但是无论如何,武三思和上官婉儿是在一起了。也许是为了权势,也许是为了欲望,反正没有爱情,因为最后上官婉儿毫不犹豫的将武三思介绍给了韦后;
再有一位,是野史中相传甚广的,是狄仁杰。的确,像上官婉儿这样的女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学兼备,实在找不到谁能与之相配。唯一能配的大概就是皇帝,可是皇帝却是武则天。上官婉儿说到底也是个女人,在官场沉浮几十载,看透了世事苍凉。大概也只有狄仁杰的仁心和为国为民的衷心能撼动上官婉儿冰冷的心。但是事实到底如何,我们总归是不知道了。
猜你喜欢:
1. 女宰相上官婉儿简介
2. 唐朝名相上官仪生平简介
3. 历史人物上官婉儿简介
4. 唐中宗之妻韦皇后生平简介
5. 莲花六郎张昌宗生平简介
没有!!
婉儿最后作了中宗的昭媛,其中的政治原因比较多.李贤很早就死了,就在婉儿初露头角的时候,还有的说法是婉儿是在李贤被废前后上位的.
婉儿后来又同武三思搞在了一起,又把武三思"介绍"给了韦后,保全了武三思;自己则做了中宗的妃子,继续插手朝政.最后死于中宗死后李隆基发动的兵变.睿宗第二次即位后就给婉儿追封,又编辑她的诗文.
婉儿同李家兄妹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复杂的.婉儿是当时他们身边的女人中既没有血缘关系(母亲武则天和妹妹太平)但又不是他们的妻妾.但这么多年来,武则天身边惟一没有变动的人就是婉儿.(宰相官员什么的不用说,连皇储都闹了好几次骚动).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早在唐高宗崩时,上官婉儿那年十六岁,她母亲早已去世。这婉儿善于修饰,画眉贴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了私情。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氏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后经中宗召幸,她自叹命不由人,中宗年老,难免床闱缺乏风情,她便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兵,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婉儿本是个聪明人物,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凑巧李隆基入宫,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申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0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