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海边看到一个专心致志挖沙子的男孩。
七八点钟,三亚的日光堪称烈炎了。男孩在树荫下,岸边台阶上坐着家长,看不出是妈妈还是奶奶。二胎放开后,已经不容易通过容貌衣着判断亲子关系了。
我现在住的小区隔壁是一家幼儿园。小区净水机安装在幼儿园旁边,有天我去打水,听到两个等着接小孩放学的家长闲聊,一人压低声音问另一人:“你猜那边那个头发花白的,男的,是接儿子还是孙子 ”
我怀着隔墙的心情,顺着她们目光所及的两点钟方向看过去,只见围墙边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她们八卦的显然是他。那人五六十岁的样子,要说爷爷也有人信。但那人这样问,就跟问“曹雪芹是男是女”一样,明知故问得显然。
挖沙的小男孩也就四五岁吧。若是到了上学的年龄,周六日也可能没法在海边挖沙子玩,有多少个补习班兴趣班等着他去上呢。
上次在峨眉山遇到一对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老俩口带着看上去六七岁的孙子去旅游。不到放暑假的时间,我很好奇小孩怎么不上学,奶奶就说孩子幼儿园大班,请几天假没什么要紧。还说“开学升一年级了,就不能出来了。”说这话的时候,语气特别坚定。
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生下来就安排上早教课,幼儿园毕业提前预习小学功课,小升初的暑假一定会送到衔接班,中考后更是,除非没考上高中。高考结束,大概才算是能松一口气,还有考研考证啥的。
我看网上流传的几份北京某幼儿园小朋友的简历截图,学龄前的小朋友识二三千个汉字英语达到某种水平的大有人在。
“学龄前”这个概念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六七岁的启蒙年龄了,加上小孩在母腹中就安排的胎教,学龄前的小孩应该是指“不知在哪里飘散的一群原子”之时。
太难了。
女儿上初高中的日常我已经记不太真切了,差不多是“三更睡五更起”吧。我看着她从小到大没有一节劳动课没有去春游秋游过连给烈士扫墓都没有过,只在初中高中分别有一次的校外实践活动……有时就难免会联想到:现在的小孩,真的比我们也是个小孩时幸福吗
我有时也会感慨一句:现在的小孩,多幸福啊。
那是因为物质极大的丰富,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感受到在吃穿用度上的匮乏。
但是,他们真的幸福吗
早上我问她:“你从小到大过的六一儿童节,有没有特别难忘的 觉得有意义的 ”
她想了想:没有。都是形式主义。没什么印象。
啊。怎么可能 !
我还记得她入园后的第一个儿童节,在可爱幼儿园过六一。我当时在济南出差,知道她有六一演出,特地赶到五月的最后一天请假赶回家,为的是不错过她人生中的这个重要节日。
演出在陶然居隆重举办。当年,那酒店在当地排名还很靠前,代表着高大上。她穿演出服脸蛋上涂了大红妆,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样子还在我眼前晃。
一眨眼,她长大了,居然不记得自己过过的任何一个六一。
00后10后们,比他们上一代的父母更幸福吗
不见得吧。
他们确实享受到了更丰富更优沃的物质生活,但应试教育的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也更大,至少他们的学习压力、学习强度是他们父母的倍数级。
明天是六一,国家在今天及时出台了放开三胎生育的政策。
我看到朋友圈8090后大多数都在调侃,00后们好像连婚都不想结的大有人在。我看到养狗撸猫的单身青年越来越多,都觉得着急,以为这是他们不打算结婚更不打算养育小孩的前奏。
前几天跟朋友聊起应试教育、竞争压力等等的话题,她说她初中前没上过晚自习,我说我爸妈没管过我们写作业,上学都是背着书包自己走路去……都算是散养和放养长大的吧。
现在回想自己的童年,还是觉得很幸福。至少,无忧无虑是一定的。
现在的孩子,幸福感是不是比我们更强呢
我不确定。
请你们问一下身边的小朋友:你觉得幸福吗
同时也请告诉他们:一定要幸福啊。
不管几岁,祝大家六一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相关文章
小人书公司的人情味想起当年“过六一”每个小孩都是人间的一朵花愿你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儿童我们很容易变成无趣的大人更多原创文章,~~
现在的孩子的童年与我们那个时候的童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简直没法比,因为现在的孩子拥有的快乐真的很少。
我们那个时候的童年虽然没有钱,日子苦些,但是也算是无忧而快乐的;读书时,书也没有几本,老师讲完之后,课间十分钟不出教室,快一点的话,作业就写完了,就算做慢些回家也所剩无。
清澈的小河里捉鱼、抓泥鳅,房后的山上采野果;用网子捉蝴蝶,捉蜻蜓,捉金龟子;躲猫猫,捡石子,跳板,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等,只要想得到的,基本上都玩过,而且是一大堆的小伙伴,大的玩大的,小一点的玩一小的,都集中大院子里;而且各家各户都不用锁门的,扣上就是,所有的地方都留下我们笑声和足迹。
现在的孩子确实太累了,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很小就要学很多东西,我的孩子也不例外,还没上学就学了好几样,我也除了工作时间外,双休也不是闲天;孩子上小学以后,看她一脸疲惫的写着作业,真的实在不忍心,星期六的课外学习直接给她停了;除非有急事,不然每周这一天,我们都会带她去郊外接触大自然;
她看蚂蚁呀、蝴蝶呀、蜻蜓呀、小蜜蜂呀,甚至瓢虫、蜗牛等等,都充满着好奇,问着一些奇怪的,会把我解答的话说给门口的小朋友听,看着她快乐的笑着,我也开心;
也许对于她的未来,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没有好好地为她的将来打算,但是我不想忙碌的学习占据她快乐的童年。
现在孩子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首先,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物质丰富。想吃什么都能吃得上吃得起。想玩什么也可以玩的上,哪个孩子不得拥有几麻袋玩具。我的童年物质上还是相当匮乏的,一个月能吃一次肉就不错了,玩具基本没有,智能玩泥巴,掏鸟窝?。
再者,现在的孩子精神层面也是相当丰富了。各种动画片(国产的光头强……,进口的彼得兔……),各种图书、绘本,重要的是各种学习的形式,兴趣班,网课……我的童年电视是黑白的,能看的动画片也少之又少(印象比较深的是恐龙特急克塞号)。能读的图书更少了,好像也是黑白版的吧,小画本。
但是,这种表现出来的极大丰富,能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吗?
谁的童年更快乐,也许没有答案!是选择饿着肚子玩泥巴,掏鸟窝极尽孩童天性。还是选择抱着汉堡,拿着平板看光头强呢?只能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所承担的时代责任,所必备的时代能力。现在,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但也面临着不同物质文化的诱惑,怎么在这种极大的丰富中让孩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汲取时代所必备的营养,是我们所需要关心的。
不能说优秀的孩子一定不会有快乐的童年,毕竟有些孩子天生就很优秀,他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能比同龄人优秀了,但是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毕竟现实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大家的脑子一般,对于这些没有先天优势的孩子来说想要变得优秀就得付出比常人多两倍乃至更多的努力,才能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那些聪明的孩子就不需要努力了,只是因为他们有天赋、本身比较聪明,所以接受一些新事物就要比别人更快、更好,但是这也不意味他们的童年就一定会快乐,毕竟有很多本身就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而那些本身一般经过努力变得优秀的,他们童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渡过的,但是这也不一定就说她们的童年是不快乐的。接下来我就说说我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感到痛苦。不管是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人,还是那些已经有名气的公众人物,他们能够被人称为优秀肯定是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只是有些人擅长的事情并不是她们本身所喜欢的,而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那一定是要花费很多时间跟努力地,这种情况下他们大概率不会感到开心;但是如果她们所擅长的恰巧是她们本身所喜欢的,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不会感到痛苦,哪怕这个过程也很艰辛,但是因为自己热爱所以再痛苦也会坚持下来,这样的童年虽然不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玩耍,但是自己也是开心的。
被父母安排的孩子大概率是不快乐的。那些没有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可以肯定是的他们的童年不是自己主导的,都是父母在一旁替他们安排。确实现在的孩子压力都比较大,哪怕不是那么优秀的孩子也是从小就被剥夺了童年,父母从来都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他们想做什么,只是把自己认为好的强加给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怎么可能会快乐?
谢谢邀请,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苦。70,80看起来是苦,吃不饱穿不暖,可是童年是快乐的。随着 社会 的进步,竞争从孩子开始,现在的孩子何谈快乐,简直是悲惨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她们肩上有来自父母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她们并不快乐。虽然在父母眼中是一个乖孩子,老师眼中是一名好学生,但是并不快乐。多想轻松一下,爱学习没错但我提倡的是‘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现在的学校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它们能否成为名校,根本就不注重孩子的心里,往往忽视了最童真,最快乐的童年。孩子们本应拥有天真、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如果被繁重的学业和激烈的竞争所挤压和侵占,就不利于孩子的 健康 成长,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小学生们需要一个快乐轻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把童年和快乐还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学习,让他们也有一个快乐而难忘的童年。
我认为肯定是有的,只是快乐的方式和意义不同了。而快乐的点,也和我们之前的快乐是完全不同的。
行者是一个八五后,小时候生活在鲁西南的一个村里,那时候真的是穷并快乐的。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摸鱼,上树抓鸟。夏天趁着中午大人们午休的时候去地里偷瓜。冬天周末三五好友找个僻静的地方烤地瓜,烤花生吃。曾经因为弄坏衣服被妈妈骂,也曾经因为糟蹋粮食被爸爸打,这些都是行者童年时美好的记忆。也是现在的孩子们没发体会到的快乐。
现在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今年五六岁,他平时想着个小伙伴都是一种奢侈。每天吃饭时经常会,因为不知道去哪家馆子,而要求我们为他熬一锅小米粥。也经常会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哭闹,虽然大部分的时候是被满足的。
但是我认为,他的童年也有一种,我们无法体会到快乐。从他每天放学时与小朋友的嬉闹中。从他在手机上看到一个短视频笑得前仰后合时,从他梦中大笑时,我能感受到他的快乐。也知道他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些就是孩子们与我们的不同,他们无法体会我们童年的快乐,同样我们也无法用孩子的眼光,体会他们童年时的快乐。我们认为他们不快乐,他们就不快乐吗?
我的童年在七十年代,生活还不富裕。??
那时候,仅勉强能吃饱,吃的是粗粮多,玉米糁饭,红薯、黑面花糕、黄面窝窝是主食,每年只有到过年才能吃上肉。??
再说穿,我虽是女孩,有时候却要穿哥哥的旧衣服,尤其是裤子,因为长的快,只能穿哥哥下放的。??
那时候,无论大人小孩,裤子屁股上、膝盖上两个大补丁很常见,小孩子因为长得快,裤腿下面常常接一截。??
那时候的快乐是什么呢???
童年的快乐在看天。
我喜欢看天空中不停变换的云朵,云会变成怪兽,变成大鸟,变成大鱼,变成花朵,变成我手中的饭碗,真是千变万化,奇妙无穷。?
傍晚,我喜欢晚霞,在太阳要落下去的那几分钟,它把天空中的云染的特别的美丽,那时我总想,那是太阳抓住云朵,不愿离吧。?
童年的快乐在菜园。
春暖花开的时候,蝴蝶飞舞,我便追着跑,偶尔能捉到一只,那么近的看着手中的蝴蝶,仿佛它是蝴蝶仙子,我偷偷的告诉它我的秘密,然后放飞,它飞走了,带着我的愿望。
夏天的时候,尤其是快要下雨的时候,蜻蜓特别多,飞得特别低,一伸手仿佛就能抓住,于是边追蜻蜓跑。偶尔捉住一只,捏着它透明的翅膀,看它两只大眼睛,问它今天捉了几只害虫,吃饱了吗?下雨了要去哪里?
夜晚的菜园,蛙声一片片,仿佛是青蛙唱歌,也仿佛是弹奏一曲交响乐。
红红的西红柿,又大又甜,吃在嘴里沙沙的,黄瓜,清脆爽口,清香解渴。在菜园里,随手摘了边能吃。那个味道,现在哪里寻呢。
我的快乐在夜晚。
晚上,天上繁星点点,密密麻麻。有月亮的晚上,喜欢走路,因为月亮会跟着我走啊走,月亮仿佛是我的姐姐。
夏日的夜晚,如果有露天电影,我问小伙伴就搬出家里的小凳子在荧幕前占位置,看着一排排的凳子,我们欢呼,盼望着天黑,盼望着电影的开始。
我的快乐是和小伙伴玩木头人,他跑来了,我喊一声“木头人”,他边只能去捉别的人。
我的快乐,是和小伙伴比爬树,看谁爬的高,然后溜下树,看谁下的快。
我的快乐是和小伙伴玩扔沙包,人站在方格里,你扔我躲,砸中了我便换我来扔沙包。
我的快乐是和小伙伴跳皮筋,从低到高,皮筋从脚脖到头部,一路跳过去,健身又增进友谊。
林清玄说,穷人有穷人的幸福。那时候,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是,我们的童年,没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兴趣班,没有电视手机,更不知道互联网。
现在的孩子,他们有他们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会在电视机前一遍遍看动画片,会拿着手机,在 游戏 里一遍遍厮杀。
我们的快乐现在的孩子无法体会,我们的快乐更多的是与自然的接触,与伙伴的互动。
现在孩子的快乐,更多的是自得其乐,他们的快乐多来自虚拟的世界,无法触摸。
现在的孩子和父辈们相比,还有童年快乐吗?
时代变了,每个时代的人有他们自己的快乐。
只是,我们依然怀念我们的快乐!
要说现在生活条件好,孩子们的快乐可和那个时候比还是各有不同的快乐方法,
记得我小时候玩法很多,下河边去摸鱼,玩得乐呵呵的,上树掏乌窝,下田摸田螺,到处偷水果,好似游击队,下河去洗澡,不管有男女,光着屁股跳下河。这些玩法现在的小孩玩不到的。
现在我们都是在城市里生活,小孩子教育也加快了脚步,玩具当然多,那个时候没什么玩具,有就是做的多买的少,压力还是现在的小孩大。
现在的孩子们与父辈们相比,新老两代人,各有各的好处和优势。
老一辈人的优势是,他们生长在毛泽东思想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觉悟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优秀,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的敌意,相互的猜测,相互的明争暗斗,另外,他们的好处是上学的时候作业课程少,放学,放假不用去补太多的课程。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人们,吃的,穿的,用的没有现在的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 在进步,科学领域越来越壮大,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小孩子们,出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他们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玩有玩,他们现在吃过的,穿过的,用过的,父辈们,想到没想过。
现在的孩子们,除了上学的时候,功课多,作业多,放学,放假补课多之外,他们的优势和好处,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父辈们。
有很多人会认为,现在的孩子们苦,他们累,我认为,为了学习,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俗话说,不知苦中苦,难熬人上人,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勤奋,学不到一定的好知识,长大后,他们又能干些什么?正如一句话叫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在生活中奋斗,却不知道在学习中努力呢?
最后我要讲的是,现在的小孩子们都被父母给宠坏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苦,什么事都帮忙他们干,从来就没有给他们单独学习和单独锻炼的空间,到头来不知道坑害的是哪一个?
我的见解和分析,暂切直到这里,剩下的问题,留给大家去讨论,去分析吧!希望就此问题,我能够看到更好的讨论和分析。
不管哪个年代的孩子都拥有他们自己童年的快乐。现在家长顾忌的以及想的都太多了,家长自己累,孩子更累。 以前孩子上台表演都表现出一种童年的天真,现在我怎么感觉很多孩子上台都在做小大人,感觉总是怪怪的,说不出来那种感觉,好象缺少了孩子应有的天真本质,他们虽然厉害,但是他们快乐吗? 现在很多孩子周末都是满的,他们的快乐建立在父母的快乐之上。 很多孩子都是按照父母给予的生活模式一步步的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他们一般在课后玩的话只有在网络上,这样还会快乐吗? 以前孩子玩的 游戏 大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跳房子,跳绳,打扑克牌等等。而现在呢?几乎小学生都在网络 游戏 ,看动画片。其实不管哪个年代的孩子童年快不快乐。取决于大人。是否爱护她们,关心她们。是否陪伴她们?孩子要的其实并不多。更多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有了家长的陪伴,那么他们的童年也就是快乐的!
其实这个问题不够严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着其时代的所谓的快乐,关键看你怎么去定义“快乐”。父辈一代,还没有出现现代这些高 科技 高端产品,他们的童年尤为简单平凡,爬树、摘野果、下池塘抓蝌蚪或者钓鱼、三五成群的跳皮筋等等,在现在的孩子看来可能这些都是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玩意儿”。而在他们那个年代,童年的每一天都是有这一个个平凡而又充实的日子构成的,他们很快乐。
反观现在的孩子们,不排除还是有农村的孩子在玩这些 游戏 。但是大部分都很少与这些 游戏 接触了,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接触的最直观的不外乎iPad、动画片、偶尔可能还需要上补习班。你要说他们不快乐,也不然。你如果用陈旧的观念去衡量“快乐”这个东西,那或许现代的几乎所有物品所有人都与快乐无缘,委婉的说,他们的童年所接触的事物刚好跟现代发展所符合,所以他们的童年也是快乐的。
现在孩子的童年与那个时侯的童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简直没法比,因为现在的孩子拥有的快乐真的很少。
那个时侯的童年虽然没有钱,日子苦些,但是也算是无忧而快乐的。清澈的小河里捉鱼、抓泥鳅,房后的山上采野果;用网子捉蝴蝶,捉蜻蜓,捉迷藏,捡石子,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等,只要想得到的,基本上都玩过,而且是一大堆的小伙伴,大的玩大的,小一点的玩一小的,都集中大院子里;而且各家各户都不用锁门的,扣上就是,所有的地方都留下我们笑声和足迹。
现在的孩子确实太累了,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给孩子报这个学习班,那个学习班,都没有一点时间玩。
没有,现在的孩子活着压抑,累,没完没了的课外补习;被动学画画,跆拳道、书法……;
周六,周日也不消停!!!
现在的孩子攀比心也强,有钱有势的是一圈子。工薪阶层,农民工的孩子往住很孤僻,小心。
还是以前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60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无知的游历:海南记2
下一篇: 小丁读书:好词好句(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