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半枫荷 2023-07-20 10:04:06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11月1日·星期一

新的一个月,新的姿态

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出自哪一首词?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赏析】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抗金的志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忌恨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进行阻找,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诗第一首“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近。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消极情绪,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含蓄的笔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近些年来,有人评论古典诗词,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高下,于是或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词情调高昂激壮。我认为,评论事物,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是粗犷叫嚣绝不能算是高昂,而情调低沉的作品也不见得就是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所要表达的都是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过因为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是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况且作词与作散文的方法不同,作词常是要用比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以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之,这也正是运用词体之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者)。评赏词者应当懂得这个道理。我所撰《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即此意也。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下一句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最后一句
出自:《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词的上阕写深夜梦回的押郁心情。寒蛩的鸣叫,蒙胧的月色;梦回三更,独绕阶行。时间、景色、环境、行动。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绕阶独行,以及隔帘望空中朦胧月色,可以看出他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下阕写壮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归山松竹老”喻故乡中原盼归人老和作者急欲杀回故乡,收复中原的心情。作者用曲折含蓄之笔,顿挫出之。“欲将”三句,以“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比喻,抒写抗金主张。曲高和寡的郁闷、忧愤心情。全词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扬顿挫、比喻蕴蓄、情景交织,有很高的艺术境地。

欲将心事付瑶琴的翻译是什么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解释: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诗词名称:《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本名:岳飞。所处时代:宋代。主要作品:《登池州翠微亭诗》《满江红》《满江红》《小重山》《寄东林慧海上人》等。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欲将心事付瑶琴”的详细介绍:
一、《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全文点此查看《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详细内容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回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二、背景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三、岳飞其他诗词
《满江红》、《满江红》、《题池州翠光寺》、《小重山》、《登池州翠微亭诗》。四、译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五、赏析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其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六、注解
寒蛩: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05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