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读懂了孔乙己

望月砂 2023-07-20 20:03:07

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年少时,我们读孔乙己是翘着嘴角眉梢的,成年后,我们想起孔乙己却只剩苦涩叹息。

孔乙己不好笑了吗 不!是当我们自己变得跟他一样可笑时,再也笑不出来了。

我们都曾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不会走到荒诞和讽刺边上。

可在社会的油锅里滚过以后,我们发现自己都成了执念的孔乙己,成了围观的短衫客与长衫客,成了不屑的伙计和认钱的掌柜。

成年人的悲哀,莫过于恍然发觉,自己也是那种最可笑、可怜、可悲、可憎、可鄙的人。

1

扮体面孔乙己是穿着破长衫、站着喝酒的迂腐老书生。

他没有好家世,也没有足够的本事,偏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面子,顶着自以为是的清高,喝着最便宜的酒。

短衣工人嘲笑他,长衫先生嘲笑他,连孩子、伙计都嘲笑他。

他知道自己落魄,可他不想承认。

不认只是受别人嘲笑,认了自己会嘲笑自己。

这世上,顶着一点面子和执念过活的人太多了。

他们既放不下自尊又没有足够的能力,盼着体面却又爬不进更高的阶层,不上不下地卡在阶级夹缝里。

他们给自己套上“长衫”,一身油头粉面的富贵打扮就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可混在人群里,无论“长衫”还是“短衫”望着他们窃窃私语都让他如坐针毡,生怕自己被拆穿。

2

懒得做孔乙己是好吃懒做的偷书贼。

凭着抄书写信的本事,他本可以做个有些光环的书生,干得好甚至可以去做个教书先生,改写命运。

可他心比天高,只仰着头望天,不屑为小名小利弯腰,抄书抄到最后偷懒、偷纸,索性不干了。不中意的工作,孔乙己挤不出责任心,情愿混日子也不肯努一努力、上一上进,最后连唯一的一点本事也荒废掉了。可他丢的不是个生计,是自己的名声和未来。

这世上,混吃等死、混沌度日的人太多了。

他们既想脱离困顿又不想费力自我提升,瞧不起眼前的工作又做不到无可取代,卡在干不了与干不好之间。

数着日子等着薪水发下来,拿到的第二天又感叹赚得太少。

他们一边混日子一边以为自己还算出众、盼着一劳永逸。

裁员的消息传来时,他们开始战战兢兢,生怕被辞退的是自己。

03

穷大方和烂好人孔乙己是个蛮舍得的穷鬼。

他身无长物,有一顿酒钱喝一顿酒,可他不小气、不算计,欠钱会还,仅有的茴香豆会给孩子们分,教人写字也不图什么。

但他善得不值钱,伙计嫌他厌烦,不配教人写字;孩子们吃完豆子,见他不再给便扭捏走开;掌柜到最后只记得他还欠19个子。

孔乙己本该用这些大方和善良换得些尊重,却只换来不咸不淡的鄙薄。

他的大方是穷大方,他的善良是做烂好人。

自己的生活尚且艰难时,无人念好、无人承情的付出和给予最无用。

这世上的穷大方、烂好人太多了。别人求一句就当天大的事办,自己没有也撑住面子挤出来给人,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做便利贴......

这种没有边界的好是一种多余,付出被人当成理所当然、换不来对等的回报时,自己又觉得委屈、心生怨念。

在吃了亏以后,瞪着占过便宜就欢欢乐乐跑走的人,心想下次再也不帮这种人了。

04

不疯魔不成活孔乙己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呢

在搪塞别人的质问和嘲讽时可以用来应付口舌,说不通旁人,但能安抚自己。

“他们懂什么,我比他们强,我是读书人”孔乙己的自我催眠效果强大。

“我是读书人”被立成了信念,变得金刚不坏,百毒不侵。

可他又催眠过了头,以至于连基本生活也不管不顾了,若他少些对读书的虔诚,世俗一点,也许早已经过上了安稳生活。

说到底孔乙己不过是个痴人,太过信奉“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一路奔进了死胡同。这世上,陷在思想迷宫里的人太多了。

学校里的孩子们从小接受成功学教育,工作里的人一路向功成名就奋战,有钱人做金钱权力的奴隶,没钱人也做金钱权力的奴隶。

成功、金钱、奋斗之于当今社会,无异于读书之于孔乙己,都是自我催眠的信条,不催眠不足以生出奋斗的动力,催眠过头了又陷入迷阵难以自拔。

这种执念不教人安宁、快乐、幸福,只引着人火速耗尽青春和精力,走进能力支撑不起梦想的颓唐。看着周围的青壮年突然病倒,一边耗尽钱财一边忍受痛苦,转而回忆自己的人生,赫然发现我们都被整个社会洗了脑,多年来追求的不过是一场黄粱大梦。

5

到处充满欢乐的笑声孔乙己真可笑,打趣他真好玩儿。

长衣帮、短衣帮、掌柜、伙计......谁没笑过孔乙己呢!

他像个马戏团的小丑、动物园的海豹,自费进场、任人取乐、从不发火、笑料十足,虽然他演的都是悲喜剧。

悲是悲的,可谁能看着他哭呢!能怎么怜悯他呢!谁能伸手去帮他一把什么呢!没有!

他只适合做个吉祥物,只适合供大家围观取笑。

毕竟可怜人多了,可笑又可怜的人难找,不趁着机会多看两眼热闹、多笑两声便没有机会了。

这世上,喜欢围上去、做看客的人太多了。

好奇是人的天性,猎奇是人的本能,有热闹怎么能不围上去呢!看着别人逗趣开心自己怎么能不跟着沾沾光呢!别人都做的事我跟着做了有什么呢!

围观没有代价,冷漠不犯法。

你我都是看客,在街边围观老人晕倒、在路上围观打架、在网上围观别人精彩或凄凉。我们围观不伤害人,也绝不让围观侵害自己,只取些笑料、看看热闹。

冷漠麻木吗

人人如此时,谁也没发觉自己冷漠麻木。

少年人的世界是彩虹糖,中年人的世界是苦荞茶,我们一路长大,所见所闻从甜美变成了苦涩,但社会始终是那个社会,变的是我们。

当我们成了在社会中讨生活的人,都学会了一边讽刺别人冷漠一边自己冷漠,一边嘲笑别人无能一边自己无能,一边洗脑别人一边洗脑自己,一边嘲笑少年的自己无知一边嘲笑成年的自己世俗。

我们都成了鲁迅笔下那些人。

成年人的悲哀,莫过年少读书不知味,读懂已是书中人。

我们都是书中人

最近看到这样的文章:重读《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成年人的悲哀。

还有:重读《闰土》,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我们都是闰土。

又或者:重读《围城》,原来我们都是方鸿渐。

……如此读下去应该很多吧,又或者说其实我们都是书中人。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岁月如何轮回,科技如何发达,文明如何丰富,人性应该都是相通的。两千多年前的李斯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里想的和你在职场里为了如何才能赢得老板的青睐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阿Q看起来可笑又愚蠢的精神胜利法就那么不动声色地隐匿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角角落落里;闰土因为生活的历练压低的身腰一如你放弃青春年少的梦想变得越来越圆滑;围城中的方鸿渐则几乎是我们很多人婚姻的版本,尽管他与你已经跨越了快一个世纪。人性中的这些所有的隐秘的贪婪自私愚昧无知懒散猥琐并没有因为历史的车轮转过千年而改变。这没有什么奇怪,我们同是长着一个脑袋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动物,区别只在于你在这个世纪他在那个世纪,你可以享用网络的发达 他只能使用古老的竹简。而人之为人,我们大多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自己,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心的那些隐秘的甚至有些见不得人的一些想法。我们不断地去嘲笑古人或者别人以便证明我们自己的干净和纯洁。事实上我们一边朝笑别人的同时却又一边在亲力亲为着。就像鲁迅小说里的狂人那样一边被吃一边又吃着别人。职场里,婚姻里,在所有你在的空间里,我们一边慨叹着一边牢骚着,又一边计较着一边算计着。我们生怕在这场短暂的人生战场上比别人多损失一兵一卒。

少年时期的我们,曾经以为自己有着比古人更高的起点,有着与别人不同的高贵的灵魂,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持久的坚定。所以我们在不断的嘲讽与不屑中一步一步走着自己的人生旅途。我们原以为我们会是独特的出众的,待到回首来路时,却发现原来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哀接踵而至。

为什么我们只有人到中年甚至暮年才读懂闰土?读懂孔乙己?读懂方鸿渐?不对,应该说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了我们自己。其实不仅仅闰土孔乙己方鸿渐,在那些浩如烟海的年代久远的古书籍里有多少个闰土多少个孔乙己多少个方鸿渐李鸿渐张鸿渐?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读懂了那些如泣如诉的灵魂?那些优秀的作家历史学家用他们无比清醒的头脑看到了那些人性的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然后用他们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那些或高贵或哀怨的灵魂是否能够让我们都能抱有前车之鉴的惊醒,从而把自己的人生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杨绛老人家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这话大抵很多人都是赞同的。没有生活怎么读得懂书呢?不读书又怎么会懂得生活呢?人人都知道的有名的二八定律似乎用在任何地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鲁迅钱钟书那样的睿智与眼光。我们大多数人是属于那百分之八十的。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我们的大脑还不具有足够的从表象看到本质的能力。所以在没有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的认为什么一定是什么,什么一定不是什么。那句人人都会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说明什么呢?少年的你我没有经历生活,怎么会懂得生活艰辛与痛苦?怎么又会懂得生活的幸福与甜蜜?不单是少年如此,成人不也如此么?我们常常会说“你怎么能这样?”“他怎么能那样?”你的不解与嘲讽表明了你的不屑与不齿。但实际上当你经历他那样的经历,或许你会和他一样甚至更加不堪。

男人不会懂得女人在分娩时的痛是一种怎样的撕裂;健康的人不会懂得被病魔折磨人是怎样的煎熬;拥有幸福婚姻的人不会懂得不幸婚姻里的对牛弹琴的无奈……只有经历了,才会真正的懂得,或许这就是人生。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还好,我们终于懂得了一些什么,虽然这份懂得来得有些迟到,但总比不来的好。愿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够越来越懂得自己也懂得别人。

《孔乙己》读后感800字5篇

【 #校园#导语】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以下是 无 整理的《孔乙己》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1.《孔乙己》读后感800字


孔乙己——一个熟悉的名字,从小到大不知听了多少遍。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看这篇文章,这篇老师将要讲的课文。无疑,这应该是我最认真的一次预习了。

他那悲惨的一生,他所谓的无助与可怜,在我的心中画下一个个符号。他又穷又懒,但却还自命清高;他自欺欺人,但却还死要面子;他迂腐不堪,但却等级明确。我觉得他很可笑吧,明明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却非要装出一番书生风范,应该是在安慰自己吧。

他原先拥有一份替人抄书的差事但却好吃懒做,不到几天便连人带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后儿就去做了偷盗的事。心中总有一个疑问,他不是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连人带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为什么要去做偷盗的事情?他这种行为配得上“读书人”的称号吗?显然,在我心中的答案是“不能”。一个举止如此低俗的人还自命清高,真是注定的可悲。

孔乙己那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也算是他一生悲惨的重要原因吧。他成天渴望着一天能考取功名,得到高 官俸禄,但却不为现实好好思量。他不去反思,更看不清自己是哪般模样。倘若他肯低一些头,加入短衣帮的行列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吧。一个认不清自己的人,一生,注定可悲。

孔乙己所处的那个年代已经日行渐远,但他那种自找的“注定可悲”仍在我们身边萦绕,一定要认清自己。

2.《孔乙己》读后感800字


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不错,这句话说得很对!近来,我看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孔乙己》,我看了之后,感触良多。

这篇小说第一次看,我只感到了轻松和幽默。可是,我又看了几遍后,心情不禁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首先,便是那个孔乙己了。孔乙己,他是一个科举制度的殉葬者。年轻时,他倾家荡产地读书,只为了考取功名。假如他如愿以偿,考中了,那倒也没什么。可一旦他没有考中,那么他死读书的弊端便显露出来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又不会什么营生,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而且,他还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只能是日子愈过愈穷,最后不得不偶尔盗窃来维持生活。堂堂一个读书人,却靠着小偷小摸、鸡鸣狗盗为生,真可悲!

可是,更令我气愤的,是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那种冷漠无情的关系。如,孔乙己每一次到酒店中,众人便会一齐去讽刺他,嘲笑他读书却考不上功名,还常常说他偷东西,揭他的短,并且哈哈大笑,以此为乐。尽管作者写的是“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可我却从中感到了众人对孔乙己的不屑一顾,这才是真正让我心情沉重的原因。

但是,今日,尽管社会进步了,可那种不屑一顾,嘲讽却没有停止。如,学校中,有些人不太尊重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有钱人”瞧不起穷人……

因此,我呼吁大家,从现在就行动起来,别再对他人报以冷漠的态度,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吧!

3.《孔乙己》读后感800字


一个阴霾的世纪,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人人不平等的压迫剥削,豁然梭至那书店中小说书柜专台前,低调而沉默。任凭窗外小雨淅沥,我却手捧着它——《狂人日记》被那悲愤的孔乙己的遭遇所打动了。“窃书不算偷!”一个强劲的声音在我心中呐喊。带着中国人民心底的悲哀,和着下层人民对知识的渴求,共鸣起来。在这期间,涌现出无数平民作家,鲁迅便是其中人物之一。他的《狂人日记》中的孔乙己使我百读不厌,常引我浮想联翩。

鲁镇的酒店格局,一个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与伤痕夹杂其中的清贫书生孔乙己,时常光顾于此,人们早已习惯这样了,进餐同时少不了几句捉弄与讽刺的话语,可一连好几天,他都不光顾酒店了,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读到这一幕,我不禁对孔乙己心生怜悯,怎么能这样蔑视一个家贫而有志的书生呢?

我怀着对孔乙己的同情,愤愤地往下接着读,此时掌柜的发话了:“昨天,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去偷书,被抓后死不承认,结果被打了一天一夜,出门时腿折断了。”啊!真是个博取别人同情的小人,才会做出这种下流偷窃的勾当。可他偷的却单单是一本书,这……我似乎误解孔乙己了。

一行醒目的字夺入眼眶,天啊!孔乙己在端午节时分,死去了,而在死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窃书不算偷!”啊!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夸美纽斯说:“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中国古话讲,开卷有益,而孔乙己,单为了这“益”字,不惜自己的人格,四处窃书。中国社会为什么不让诸如此类有志而善读的书生饱尝“营养”呢?窃书虽是不光彩的事情,但这是穷人丰满知识头脑的一种方式。孔乙己的死和那强劲的话语,左右着我,不禁感慨万分,潸然泪下,真是为了“读书事业”而奋斗。

开卷有益,不开卷而绝无益。

“窃书不算偷!”这声音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息,也鼓舞着我更加努力地读书!

4.《孔乙己》读后感800字


鲁迅先生笔下的人常常使人印象深刻。孔乙己便是其中一个。

文章叙述了“我”儿时于咸亨酒家做工,穿长衫的人一般要单间,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常穿着一件破烂的长衫,也常把“之乎者也”挂在嘴边。“我”对他是比较反感的,可他却不在乎。孔乙己经常被人嘲讽,一开始别人说他偷了东西,他都是非常生气的,直到最后,被人打断了腿,别人说他,他也无所谓了。此后,孔乙己便再也没有来酒店。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孔乙己是非常穷的,不及“长衫”之人,可他还是一直穿着一身长衫,破烂的长衫。并且,文中有一句细致的动作描写:“便排出九文大钱”,那“排”字,便是一个一个地放了,既写出了孔乙己对“九文大钱”的不舍之情,又像是孔乙己在给短衫之人炫耀他仅有的几文钱。

孔乙己也是喜欢炫耀自己的文化的,“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一句,非常经典,言外之意就是“我会写茴香豆的茴字”,写出了孔乙己的“高傲自大”。

孔乙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在文中可看出,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一开始,人们嘲笑他说他“又偷别人东西了”,他便“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还不停地争辩,为自己讨回“清白”,还时不时说几句文言文,“教人半懂不懂的”,最后引得众人哄笑。到了之后,“我”听到了老板说他又窃书,偷别人的东西,让人把腿打折了,他来到店里,是“坐着用手”走的,老板嘲笑他,他只是单说了一句“不要嘲笑”,老板追问他,说腿都打折了,还不是真的,他这次是哀求着解释,是“摔断”的。

从孔乙己的态度能看出,他是非常要面子的一个人,也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个“典例”了。

生活中,也不乏有这一类人的。学会些皮毛,便四处炫耀:“这个你会吗?你不会我会!那个你会吗?你不会我会……”便如同孔乙己论“茴香豆的茴字”了。可是到了最后才明白,可谓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我以前也是喜欢炫耀自己的,因为我会的特长比其他人要多,就比如说钢琴。那是我十岁时候的事情了。当时刚刚学完一首曲子,并未练熟,但已经是“信心满满”了。我正愁没个“对手”陪我消遣消遣,就找了个比我小一岁的,也是学钢琴的小孩。我说,“你会弹这个曲子吗?不会弹哈,我给你弹来听听……”话未了,那小孩说:“这个曲子,我上个月就学完了呀。”我顿时“石化”了。此后,我就再也不敢冒失了,也懂得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孔乙己自认为是“学问”人,将自己肚子里不多的墨水拿出来炫耀,没钱了就偷书,让人给打了,还欠着咸亨酒店的钱。被自己的脸面牵着走,为争面子而活着,实属可悲。

孔乙己,可怜之人,可悲之人,可叹之人……他因穷酸而可怜,因假斯文而可悲,因死要面子而可叹。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人。

5.《孔乙己》读后感800字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是入行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孔乙己》创作背景是在19世纪末,清政府腐 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然在盛行,少数知识分子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的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最后连什么时候死的都没有人不知道。

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他一方面善良朴实,另一面迂腐不堪。有几回,邻居的孩子们围住了孔乙己。孔乙己会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一直到几乎都没有了才为止。在那个酒都需要羼水的年代,孔乙己是个大方的人,对孩子们很好。孔乙己在酒家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就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孔乙己是一个穿着长衫站在外面喝酒的人。一般长衫主顾都是在里面包厢喝酒的,孔乙己贫困不堪,却是要穿着长衬衫。孔乙己总是窃偷别人的书,但他认为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读书人的事不算偷,这是很可笑的歪理。我认为他非常的可怜,为了维护封建伦 理,端着读书人的架子,过着最贫穷的生活。在给小孩子分茴香豆时,有一句话:“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可以看出他的迂腐性格在日常的交流中也要用到古文。

孔乙己和范进一样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同样受到了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认为读书和科举比什么都重要。别人取笑他时,孔乙己还要用“四书五经”为自己辩解。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显示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着那些话,都是一些之乎者之类的话,一些不懂了。孔乙己还固守“君子固穷”的道理。孔乙己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旧中国下层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中国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影响的一群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新青年要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做“四有”公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2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