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这首千古年前的欢歌
在时间的原野上唱响
被这样一群年轻人听闻
仿佛牵起了岁月的长线
让传统在南财一隅掷地有声
文/张晓林
我说女人没有故乡,这是我第二次听到这句话了。第一次是听一位叫格致的女作家说的,她说:“女人是没有故乡的,其实故乡也不承认女人。我们家的祖坟里,是没有我的位置的。我们家的家谱上,也不会有我的名字。我们家的财产没有我的份额。我回家,我是客人。客人是必须得走的。这里不是你的家,仅仅是出生地而已,然后你要离开。故乡在你离开后,就完全地把你除名了,但我,还是绝望而热情的爱着故乡。
第二次是听张璐说的,她是我们这里很出名的歌唱家,别人问她:“张老师你唱的这么好,为什么不代表河曲参加黄河歌手大奖赛呢 ”她说:“我从出嫁就被河曲人除名了,他们说我嫁到五寨了,只能代表五寨人民了,”别人又反问:“那你为什么不代表五寨去参加呢 ”她说:“五寨人说我是河曲的。”
他说这么优秀的女人都没有故乡,何况是我们这些云云之辈呢!我也很多次被问起“你的故乡在哪里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只能说:“我的户口在五寨,但是我出生在内蒙,又在神池生活过很长很长时间”。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五寨了,大概只能说:“我在内蒙、神池和五寨都生活过很长时间,但是我的爸爸是内蒙的,我的妈妈是神池的,至于我还是不敢大声说我是哪里的。我很羡慕那些不远嫁的女人们,起码他不管说夫家还是娘家都是一个地方,故乡就是他们的家乡。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想给父亲去上坟,可是短暂的假期有两天浪费在了来回的路上,仅剩的一天还因为我是出嫁的女儿不能去墓地,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讲究出嫁的女儿们清明节不可以进娘家祖坟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进去了就会破坏娘家人的好运气。我不敢破坏这个规矩,毕竟去了的人已经去了,活着的人还是要尊重的。我只能在远处远远的看看爸爸的坟头,不敢下车、不敢磕头,就连买一束花都让别人帮我去放下。我不知道土堆里的父亲能不能看到我,会不会也想近距离的拥抱一下我,四月的风沙吹得人满脸的黄土,经常和泪搅和在一起,留下很深的泪道子,像是父亲那双粗糙的老手抚摸过了我的脸一样,他大概也在心疼我这个没有家的女儿吧。
过去回忆
要说心酸清明节远比不上春节,毕竟去了的人已经不在,可是活着的人是需要陪伴的,我们大包小包满心欢喜的回家过年,年三十的晚上却只能寄宿在亲戚家或者酒店里,妈妈像是隔河的织女在望着她的夫婿和孩子们一样,看着万家灯火和鞭炮齐鸣,母亲做的最多的就是早早睡觉,盼着我们明天可以回家再给我们张罗做好吃的,妈妈说她不计较这些,她不让我们出去住,可是我们不能不懂事,故乡订的条条框框,我们地遵守,因为我们是孝顺的孩子,开除我们的不是妈妈是故乡,曾经她也被她的故乡开除过。
家庭的好转
家里的人平安也就没什么说道了,如果但凡出什么事,肯定是这些女孩子破坏故乡规矩影响风水了,我们需要背负一辈子的骂名。以前有一个朋友非要嫁给她的丈夫,算命先生说他们大婚不和,方娘家人,她不依也就嫁了,结果没出几年自己的哥哥车祸而亡,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第一时间都把矛头对准了她,说她克死了自己的哥哥,女婿也是要脸要面子的,说我克死你家人了,那我赶紧和你家闺女离婚吧,别再克死你家其他人,一个家的不幸变成了两个家的不幸。
你听语重心长,是他们对你的祝福和期望
对于父亲、母亲,对于故乡,女人并不比男人们爱的少,为什么故乡就让女人没着没落了呢,越来越薄凉的人心和日渐稀缺的土地,让女人越来越独立,她们担心婚姻不顺了没了去的地方,她们担心自己死后无处安葬,她们越活越累,越累越坚强,甚至为了百年之后有一个正大光明安葬的地方,不得不忍者、让着,挨着打、受着气。
她们也想回到故乡,也想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有钱了修修自己念过书的学校,买个院子过过童年时安静的日子,推开门都是熟悉的人,关上门家里是熟悉的菜香,无所依靠的时候我还有我的乡亲们。可这一切都只是梦,女人没有故乡,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漂泊在别人的地方。
End
我的故乡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那里山高路险风景独特,在我心中的故乡一直是童年时代的模样:山清水秀的风景中一座座民居挂在半山腰上,掩映在青山翠谷之间。西山坡上有一个瀑布,瀑布底下是一个深潭,山的谷底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终年不断地日夜流淌……
我的童年时代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家乡的小河边度过的。那条河里有很多我喜欢的小可爱,小鲫鱼、小泥鳅、小鲢鱼、小猛子、小虾、青蛙、蟾蜍……春天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小蝌蚪,黑黑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游起水来摇摇摆摆的样子十分有趣。我伸出双手把它们从水里捧起来,放进盛着水的罐头瓶里,看着它们游来游去的样子,心里十分满足。
夏天的时候,我跟着妈妈和姑姑到小河边洗衣服,肥皂水的味道吸引了河里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我可以看到小鱼们争先恐后地游到妈妈的脚边,它们顽皮地用嘴巴触碰着妈妈的脚丫和我的小脚丫,那种感觉是痒痒的,很舒服很歉意。
小河的最上游有一口井,那是全村乡亲们吃水的水井,那里的水甘甜清冽,如果在夏天里你走了十几里山路,从这口井里取一桶水,在桶沿上喝一口,那种甘甜清冽的味道沁人肺腑,比冰镇矿泉水好喝多了。全村的乡亲们都是直接饮用这口井的水的,包括全村的牛羊和小毛驴都离不开着井水的滋润。离水井最近的河边有一泉眼和井水相通,水质也很不错,那是乡亲们洗菜和淘米的地方。洗衣服不能在这个地方,只能在小河的下游或中间地带。
沿着小河的两岸是姿态各异的垂柳,他们树干高大、树枝下垂如千年长发,是夏季乘凉的好地方。小时候,每到中午我便逃避睡午觉,偷偷的跑出来玩水,时常看见小河两岸都是婶子和姑姑们的身影,她们有的纳鞋底、有的织毛衣、有的绣花。一边干活儿一边拉家常,什么张家的媳妇孝顺、什么李家的小姑贤惠;什么左边的邻居婆媳关系紧张、什么右边的街坊叔嫂关系暧昧都是她们的话题。那时候,我穿一件小裤头,光着上身,站在小河的中央,弯着腰看着水里的小鱼小虾,试图把它们弄到我的小水桶里面。
秋天的时候,我会爬上河边那棵唯一的核桃树,从树上摘了核桃埋在小河的淤泥里,等外面那层绿皮烂掉了,再找出来砸开核桃壳吃里面那白森森脆生生的核桃仁。那是一种纯天然的享受,唇齿间都是诱人的清香味道。
那时候大家都一家挨一家的住在村子中央,村子中间是一天比较宽的村道,道边上一排石头碾子,还有一盘石磨,谁家要用石磨或是碾子,只要和主人家打一声招呼,套上小毛驴使用就行了,不收任何费用。乡里乡亲的谁还讲究钱呢!就是盖房子这样的大事,大家也是白帮忙的,主家只管大家吃饭、不付工钱。这已经是村子里的乡俗约定。这个约定有多么久远,谁也说不清楚。
那时候,盛夏季节整个村子都掩映在树林中间,从远处望去只有渺渺炊烟,不见民居民宅。村里的庄稼地总是郁郁葱葱的,一年三季都有农活忙碌。远处的大山是国家的原始森林,百姓们只到森林中采药、砍柴,从不毁坏森林。那时候的森林中像碗口那么粗的蟒蛇随处可见、野猪、豹子和狼也是常见的,各种各样的鸟类更是让你眼花缭乱,一进林子就能听见各种鸟儿的鸣叫声……
小山村静谧安详,一个人大声说话,全村人都能听到。一次夜里,爷爷梦见狼叼了我家的羊,大声说梦话,第二天村里人都来问爷爷:是狼来了吗?那时候山上狼很多,经常到村子里偷吃小羊。
由于村里的自然环境好,村里人的身体都很好,很少有病有灾的。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得了失眠症、精神病什么的,都回到村子里来调养。
总之,我印象中的故乡是一个美丽、安静、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几十年来,总是梦回故里。却因为种种原因很少回去。正应验了白岩松的那句话:故乡是小时候拼命想离开、长大后日夜思念、想回去又回不去的.地方。我感觉这句话说出了故乡在我心中的重量。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当我千里迢迢回乡探望父母、探望故乡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我那美丽如世外桃源的故乡了!首先是那条村人赖以生存的小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干枯的河床和几个臭水泡子。鹅卵石和垃圾充斥满河床。清澈甘冽的井水没有了,井水中有一股难闻的金属味道,再也不能直接饮用了。沿河两岸的柳树不见了,剩下一个一个的齐根而断的树桩……我分明看见那些树桩上有斑斑血迹。是柳树的血迹。
村子里的年轻人不见了,听说他们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留守的娃娃。远处的原始森林也变成了荒山秃岭,乡亲们说那是开矿山的人砍去了树木。他们在村子的周围开采云母矿、铁矿和铜矿,每天挖山不止……隆隆的炮声吓走了漫山遍野的野兽。
森林没有了,森林中的狼虫虎豹更是不见了踪影,就连山上的野兔和野鸡也成了稀罕物。村子中央的房子都倒塌了,成了废墟;村道边上的石碾子和石磨也成了一堆废石头,磨面到城里用电磨很快就解决了,谁还用石磨呢?就连小毛驴都被宰杀了。仅仅剩下的几户人家从村中央搬出来,在离高速公路不远的地方盖了新房子,房子盖好啦,却没有人住,只有暑假回来避暑。村里人说那是避暑山庄。一座没有人居住的避暑山庄。
由于开矿造成了污染和水土流失,村里的庄稼也没有原来那么好的收成了。一是产量低;二是质量差。黄瓜没有黄瓜味,西红柿没有西红柿味道,都是一股怪味。村里的怪病的人多了,癌症和猝死的人多了起来。得了病没有钱治病,只有等死。
村长对我说,干完这一届,他也不干了,准备到山外面去打工挣钱。我说:“村里还有谁能撑起村长这个门面呢?”乡亲们都说,过去的老村长已经87了,如果他还愿意干村长,只有推举他了。听了这些话,我的心“嘎巴”一声碎了。我日夜想念的故乡正在逐渐的消失啊!以前有三十几户年轻力壮的人家,现在只剩下十几户老弱病残了!村子一片败落的景象!怎么没有人为建设美好的故乡而努力啦?突然间,想起那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愚公决心带领儿孙们挖掉这两座大山,他们每天挖山不止……
当年我给儿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愚公为什么要挖山不止呢?他为什么不离开大山,到城市里来生活呢?”当时我没有回答儿子提出的问题,而今天故乡消失的现实回答了这个问题,愚公离开了故乡,带领子孙到城里成了农民工,抛弃了故乡故土,从此故乡就消失了……而我也是愚公的后代之一,只不过我比愚公早几年离开了故乡。被抛弃的故乡成了一片废墟,一片没有植被覆盖的、裸露的山地。那里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啊,我们能够采掘尽那里的矿藏而毁坏那里的环境吗?是谁给了我们这样的权利?我们能够因为它远离城市而抛弃它吗?作为故乡的子孙,作为大山的儿子和女儿,我们能够看着它颓废败落而内心能平静吗?
导语:只有女人精心地爱自己,才会在男人面前,在世界面前有所收获;才会不怕岁月这把雕刻刀的无情;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妇女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木屋居住的女人 小时候,奶奶从不让我去村东那个林子里玩儿,说那里闹鬼。我是不敢去的,每次经过那里也会忙不迭的跑回家来,似乎跑的慢些就会有一个女鬼把我抓走。想象过太多被女鬼抓走的情节,以致有时候夜里做噩梦,哭着醒来。
大伯死了被埋进那个林子,似乎又给那个鬼林添几份阴冷。可是我不明白,为何他们说起女鬼脸上竟没有半丝恐怖,而是或多或少的惋惜 。
又是一个七月的夜晚,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周围布满亮晶晶的星星,方方正正的土井里镇着父亲从瓜田摘回的西瓜。小婶匆匆走进家门,不知道对母亲说了什么,母亲背起诊包便也急急跟了去。母亲是近几个村子里有名的乡医,随时出诊毫不奇怪。但那天,她的神情似乎有些钝化,难掩好奇的我,尾随而去。
入夜的风清爽怡人,蝈蝈蛐蛐儿青蛙叫声此起彼伏,自然造物把小村熨烫的如此安宁美好,谁又会把这份美好与悚惧挂钩呢!
母亲竟然走进那片林子,今夜的月色的确很好,让我清晰的看到林子的一草一木。它们整齐的像被人收拾过,一座小小木屋透着光,不是灯盏,是烛光 。门前是一条平展的小径,道路两旁开满不知名的小花,那甜滋滋的味道很诱惑孩子的心呢。母亲的发现没给我招来一顿呵斥,反而被她的手牵紧。
屋内木床上躺着一个女人,她怎能如此瘦弱,像一株快要熬干的灯草,眼睛微闭,毫无生机 。长发垂在胸口,我看到她穿着的布衣胸口绣着一朵相思兰。
趁着母亲她们忙碌的当口,我仔细窥探着这间满是疑惑的房间。木墙,木桌子木椅子,就连屋里所有挂饰都是木的。我从没见过这么多精巧的挂饰,内心充满欣喜。 “孩子”一声呼喊叫醒了我痴醉的目光 ,这是她的声音么?怎会如此温柔。回头望去,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忧郁且清澈,像极了老井的水。我无法拒绝她的呼唤,小手怯怯伸向她。。。。。。。
母亲给她打了针,喂了药,等她安然睡下,我们才回家。这一路,母亲不再说话, 我分明看到母亲眼中有泪。
她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据母亲说,她是被丈夫卖到我们这个小村的,那个男人收了钱就走了,头都没回。买她的男人是村里有名的赌鬼,买媳妇的钱是男人的老母亲一分一角攒的。女人刚来小村的时候很年轻很漂亮,母亲说就像这夜空的星星。村里的小媳妇都不觉开始管着自家汉子的眼神和脚步,生怕她会夺走男人热烈憨憨的眼光。
赌鬼从没一天好好对待过她,赢钱 高兴了就蹂躏她,输钱懊恼了就骂她打她。母亲说那些年女人的眼睛几乎每天都是红的。没有人看她笑过,但每个人都知道她若笑了一定会很好看。她手很巧,会给村子每个新出生的娃娃绣肚兜,也会给将要嫁人的姑娘绣帕子。母亲说,当年的大伯就是因为收到过她送的一块手巾遭人毒打,残了腿再没能站起来,那个赌鬼也因此被判了刑。
老人们都在背后议论女人是祸水,本来平静的小村因为她的存在空气都变得紧张窒息。村民们开始合计着大伙儿出钱把她送回老家去,可谁也问不出她的家乡在哪,只好作罢!
那时候奶奶是开明的, 试图把女人给大伯娶上。可谣言是尖锐的,压得大伯全家都无法呼吸。后来女人就搬走了,搬去了那个树林。没人看她出来过,偶尔有人揣测或许她早已自生自灭了。可她依旧活的很坚强,待嫁的姑娘总会在临出嫁的头天收到帕子,它们不是被压到门口的石头上,就是被系在自家栅栏门儿上。谁也不说,可谁的心都被暖着。母亲说,夜里出诊总能看到有人往林子里送吃食和果子,逢年过节更甚。
女人走了,在大伯走后的十五天。收拾木屋的时候,人们发现一块还没绣完的手巾,隐约是大伯的名字。母亲哭了父亲落泪了。那一天,村民们刨开大伯的坟,把女人同大伯葬在一块儿。那两个人并肩躺在棺木里,恍若睡着。。。。。
篇二:做个像散文一样美丽的女人 之前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其中曹云回答女嘉宾的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女人比喻成一本书,你喜欢的她是什么类型的书籍?”他也不假思索很随心地说道:“我喜欢的女人像散文,首先是散文比较真实,其次,散文有感情,它是在真实感情的基础上随心而发出的,欣赏时候感觉也很惬意自在,所以很美。”
因为他的回答和他的性格也大致相似,即使最终他没有牵手成功,但是,他的那种淡然和从容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能够达到内心如此的平静,需要很多修为。
一直以来,我也经常写些随笔,感觉都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记录身边的事情,写得也比较得心应手,也比较符合自己安静的性格。因此我也比较喜欢散文的轻逸,散漫,无拘无束,纵然是伤感痛苦在散文中也总是能演绎出不绝的美感,何况是美妙的极富生活情趣的幸福和温暖呢?
我很赞同平凡女人的生活是散文式的生活,闲散而真实;幸福女人的心情是散文化的心情,轻缓而淡雅;经典的散文要常读常新,需要你用毕生的心情去体会,那肯定会如水一般的婉约,如红酒一般的浪漫,如颜色一般的善变,而美丽的女人不是只靠外表获得长久的美丽,外表的美丽不会永恒,只有如散文一样真实闲淡的.女人才能经受得起岁月的考验,沉淀的时间越久,才更风情万千,才更加美丽淡然。
如果你是在人群中无意间浏览到她,她会像优美的散文一样,平静、矜持、淡漠,甚至冷峻,也许眉目间还会有一点点的忧郁,这时的你也许会觉得她是另一种人,是你不曾了解的一类人,很神秘,不熟悉,不能游刃有余把握的,独立的,仿佛来自遥遥的世界。而如果她在你的身边坐下来,开始说话,或者开始微笑,你又觉得很亲切,很温情,仿佛一触即热,可感,可触,从发际,从眼神,从腰身,从表情的部位的颤动,散发着温度,一种实实在在的妥贴,唤起你心灵深处对于温情的久已遥远的记忆。
无论女人是一篇美丽的文章,亦或是一本耐读的书,我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像散文一样优美的女人,真切地活在生活之中,也许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甚至有点不合适宜的伤感,但是,善良的心,也能足够从容和安然。
篇三:散文与女人 我喜欢散文,虽然远比不上对女人的钟情。
90年代之前读大学的人,应该最清楚,在心里默默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甚至爱得辗转返侧的两个男女,最后竟然连手都没有拉过。如此种种,应该是那时独有的现象。
这就象散文,最初写这样的文体,总不知不觉堆砌些华丽的辞藻,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与朱自清的散文或者教科书上的范文媲美。
其实,随阅历以及年龄增长,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见到心仪的女孩子而不会表达,淤积了太多的心理激情与能量,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恰似陈酒佳酿的味道,只要酿酒的原料足够绿色环保,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非但没有随着时间久远而淡化,反而越来越醇厚。
教科书上的散文,虽然很规范,但是那适合初学写散文的人。真正自己亲自写散文,反而无法动笔,恐怕是邯郸学步之人或者照着食谱下橱的,都一无所成的原因吧!
既然喜欢一个女孩子,那么就要始终如一地保持那种热度,尽管时间地点完全变化了。仍然保持那么一种纯真与质朴,把文字的伪装一一卸掉,只是把那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最大限度地最本色地留驻。
甚至当事人在场仍然找得回当时初恋般的清纯,尽管此时的你已经洗尽铅华,尽管你完全失却了那种青春固有的青涩。
但是,重要的是,我们留驻了那种初恋般的感觉,保持着那种纯粹的真挚与生命原色。
那时,文章就从我们心底自然而然地汩汩流淌出来。那时的文字总蕴涵着太多的不可思忆的力量。不仅能够感染我们自己,而且会把快乐的情绪传递到文字可以抵达的天涯海角。
我喜欢所有带给我青春和靓丽感觉的女人,我也喜欢上述女人般的散文,唯因在期待与之有触电般神奇中,我才能在这苦恼与忧烦丛生的世界,有了点忍耐与守侯的理由。
为此,我注定在孤独与守望里,得到救赎。
篇四:今生只愿做个散文一样的女人 轻捻一缕明媚的春光,掬一颗波澜不惊的素心,静坐一隅。拨开一曲纯音乐,循环播放。徜徉在自制的孤独中,或阅读,或写一种心情,或点击键盘发送快乐,便是我的整个世界。拂去岁月的尘埃,便清晰地流淌着经年的风景。只觉得时光太瘦,指缝太宽。
好多承诺,被时间冲洗,被自己遗忘,被现实刁难。只因最初的遇见,经过了,才耀眼。在最美的年华里,没有辜负了最美的自己。
我愿做个散文一样的女人。
阅读一篇篇感人的经典绝伦,聆听一曲曲伤感、动听的情歌。仿佛走进沐阳裕雨的季节,心灵微微泛湿,那种忧伤的感觉是低落的,也是幸福的。飘飘欲然,似优雅曼妙的少女,从长堤河畔,衣裙翩翩,微风轻抚长发半裸过脸庞,款款而来的身姿,牵动多少能够读懂的娇媚。
又像哀婉幽怨的少妇,才纸方笺,云墨轻点,思绪缠绵,伤感离殇,语未出,泪先流。多少别离难逢,望穿秋水。多少相思,枫叶红,黄花瘦。期盼南飞的鸿雁捎红笺,苦苦等待终无信,支离破粹了多少能够读懂的忧伤。
我愿做个散文一样的女人。
把今生锁定蔚蓝的诗集,徜徉在这片哭蓝的海,任我把万泉河水唱尽。旧年时光,依然闪烁,在孤独中历练一颗不老的青春。流年的风景亦是迷人,用最初的情愫泼墨夕阳红,晨起日落便是诗情。
爱你到底,生平第一次放下矜持,任凭自己幻想一切关于我和你。
也许,并不是追求海誓山盟的诺言,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墨守一份情缘,相约心底,温暖相伴,相携一份懂得感谢今生有你。
我愿做个散文一样的女人。
赞美青春如一帘幽梦。遇见你,一泻倾城。一眼深情地回眸,偷走了最美的初,迷茫了岁月,从此便锁定清秋。
忽然之间,人生就像一趟列车,相遇的人和走丢的人同时在我身旁来来往往。
今生只愿做个散文一样的女人,为你静听花开,静候花落,风雨同舟,一路同行。春暖花开若有意,我愿倾你一世芬芳,花开花落只为你等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61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生命就是一种状态
下一篇: 散文随笔:人生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