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相见欢》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2 21:02:30

《相见欢 春来未见花红》作者:大宋(宋春锁)春来未见花红。赖东风。

归燕啼声依旧、影玲珑。

帘半卷。歌未乱。景无穷。

细雨轻敲青瓦、意朦胧。

《相见欢 乐融融》作者:学信古稀昔日顽童。变须翁。

从小认真攻读、入洪中。

离家远。事如愿。喜相逢。

回首沧桑岁月、乐融融。

《相见欢 屏聚》作者:那兰半生辗转欣逢,此缘浓。

欢聚微屏畅叙乐融融。

红尘短,思念暖,话无穷。

辞过青春携手踏歌行。

《相见欢 長安秋暮》作者:李晓庆長安城上西楼,月如勾。

遥望双桥渭水、向東流!

清秋半,霜鬓乱。泪难收!

遥忆当年离恨、望行舟!

《相见欢 春欢》作者:黎明-村姑碧塘水潺悠悠。鸭欢游。

戏水鱼儿浮潜、乐休休。

多少趣。独何苦。忆长留。

相见物华春色、喜驱愁。

《相见欢 立春》作者:元宝立春瑞雪飞飘,洒街桥。

门上春联依旧,彩旗摇。

年景好,人欢笑。

品佳肴,把酒问天敬地,顺心谣。

《相见欢 秋后问君情忆否 》作者:宋力风凋花谢红楼,己初秋。

燕舞莺歌谁忆、旧风流

风云骤,银霜后,更添愁。

追忆韶华谁在、梦中留

《相见欢 冬日寻芳》作者:百花园山蒙素色隆冬,雪留踪。

冬日寻芳赴远、赏梅容。

冰凌净,天清冷,雾寒浓。

梅蕊琼枝高挺、馥香丰。

《相见欢 无题》作者:木易逢春银钩斜挂窗前,惹愁添。

长夜独掀窗幔、盼银盘。

人微醉,心己碎,泪如泉。

难诉相思托月、寄红颜。

《相见欢 春风绿暖江堤》作者:韩君孝春风绿暖江堤,柳丝垂,

縠绉凌波荡漾、碧涟漪。

万山翠,群芳醉,影迷离,

杏雨梨花云外、唱黄鹂。

《相见欢 无题》作者:Iily消磨不奈高楼,赋诗酬。

清照淑贞仿句、瘾如钩。

如梦令,梅弄影。律心柔。

尺素千言提笔、寄无庥。

《相见欢 无题》作者:冯西三条几十年里情深,系同心。

历尽波折堪老聚成群。

凭守望,能相长,度风云。

欣遇一生朋友共迎春。

《相见欢 庚子立春闲吟》作者:尚善若水流云也怨飞鸿,太匆匆,

雪里爪痕犹在、梦痕中。

梅花泪,将相思,已尘封,

只待无情天换、有情风。

《相见欢 雪梅香》作者:上善若水梦中几许寒凉。夜尤长。

隐约惊残好梦、雪敲窗。

庭前望。篱畔望。白茫茫。

梅蕊悄然开处、递幽香。

《相见欢 风浮玉桂飘香》作者:秋流满江风浮玉桂飘香,透帘窗,

落叶疏桐零乱、月流光。

寸心漾,凭栏望,待西厢,

梦短清寒长夜、伴凄凉。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系列:宋词三百首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1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2谢:凋谢。 3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著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4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5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红艳,未免过于匆匆。无奈摧残它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就像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著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著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老杜的名句「林花著雨胭脂湿」,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周汝昌先生认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东坡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相见欢李煜诗词赏析

相见欢李煜诗词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话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相见欢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东风吹尽江梅。橘花开。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今古事。英雄泪。老相催。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宋代·朱敦儒《相见欢》 相见欢东风吹尽江梅。橘花开。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英雄泪。老相催。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

痴云压地风尘卷。雪共春寒浅。山城寒夜不烧灯。时见竹篱茅舍、两三星。九衢风里香尘拥。十载鳌山梦。如今独自倚冰檐。落尽短檠红灺、不成眠。——宋代·周紫芝《虞美人》虞美人

痴云压地风尘卷。雪共春寒浅。山城寒夜不烧灯。时见竹篱茅舍、两三星。
九衢风里香尘拥。十载鳌山梦。如今独自倚冰檐。落尽短檠红灺、不成眠。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裀。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宋代·李弥逊《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

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
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裀。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水光山影浮空碧。柳丝摇曳春无力。柳岸系行舟。吹箫忆旧游。旧游堪更忆。望断迷南北。千古恨悠悠。长江空自流。——宋代·蔡伸《菩萨蛮(广陵盛事)》菩萨蛮(广陵盛事)

水光山影浮空碧。柳丝摇曳春无力。柳岸系行舟。吹箫忆旧游。
旧游堪更忆。望断迷南北。千古恨悠悠。长江空自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90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