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致澄温沅季诸弟(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

大道家园 2023-07-16 20:53:36

致澄温沅季诸弟(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致澄温沅季诸弟(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

曾国藩

四位老弟足下: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觖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何患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①,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为父母之令子②一也,我之欢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力也。如霞仙③今日之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④文集》百卷,《归震川⑤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硃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明年肄业⑥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树堂⑦、筠仙⑧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兄国藩手草。作于1844年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 ①重庆:指祖父母与父母俱在。 ②令子:指佳儿,贤郎。多用于称赞他人之子。 ③霞仙:即刘蓉,字孟容,号霞仙,是桐城派古文家,曾做过曾国藩的幕客。 ④王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封荆国公,故世人又称王荆公。 ⑤归震川:即归有光(1507—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别号震川。 ⑥肄业:修习课业。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叫授业,生受之于师叫受业,习之叫肄业。 ⑦树堂:即冯卓怀,字树堂,曾国藩幕僚。 ⑧筠仙:即郭嵩焘(1818—1891),号筠仙,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曾为曾国藩幕僚。〔鉴赏〕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也是近代极具影响的杰出人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等方面,曾国藩无疑是出众的,能做到这些,与其一生坚持读书治学紧密相关,以学修身是贯穿其一生的精神动力。

“学问之道无穷”中的“无穷”,既是治学读书中面临的现实,也是治学读书的态度。知识不论是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还是从学科门类的横向角度都是无穷无尽的,人的生命有限,这对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是治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学问之道无穷”有一个清醒、平和的认识,保持乐观的治学态度,确立治学的准则,并对知识进行必要的选择。学问之道无穷无尽,各种书籍汗牛充栋,若是没有乐观的心态,很可能会望而却步。曾国藩将无穷视为乐趣,在1858年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提到,“喜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读书应“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书海无涯,曾国藩以畅游其中为乐。“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涵”则“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有乐观的心态,才能视读书治学为乐事,坚持不懈,学与思并行,才能有所体会和心得。读书治学还需海纳百川,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所有的知识。虚心就是不存成见,虚怀若谷,不带主观偏见,更不能主观臆断。虚其心胸,不排除异见,不抗拒新事物,读书治学才能做到兼容并包。曾国藩虽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宋明儒学其他学派的思想如气学、心学也多有汲取,取长补短。除儒学外,曾国藩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继承了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治学读书的准则和目的是经世致用。曾国藩认为,知识分子应该主动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他不满足于某一种学科,只要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实学,他都认真研读。这种经世致用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研读精深,同时也体现在以宽容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曾国藩不懂近代的自然科学,却慨然出资600两白银帮助数学家李善兰刊印《几何原本》并为之作序(由曾国藩子曾纪泽所写,再署上曾国藩的名字)。曾国藩以不懂天文算术为耻,鼓励儿子学习天文数学,由此培养了儿孙辈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趣。长子曾纪泽不仅熟读儒家典籍,而且学习洋务和英语,广泛涉猎西方的数学、物理等知识,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次子曾纪鸿不热衷于仕途而酷爱数学,并精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是清末著名数学家。此外,曾国藩一生致力于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各类人才,其幕府人才库规模巨大,几乎聚集了当时社会的人才精华,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容闳等科学家与学者,都被曾国藩招入幕府。曾国藩身体力行,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筹办洋务,聘用外籍专家,并在容闳等人的协助下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创办了第一家兵工厂,筹办翻译馆,翻译印刷了一大批西方书籍,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正因为秉承对“学问之道无穷”的态度,曾国藩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学海无涯,需对知识选择和甄别,否则必会被各类书籍所淹没。1859年,曾国藩在回复友人的信中将读书分为看和读两种,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宜主讽咏宜熟、宜专。看即泛读,读即精读。读书首先需要大量的阅读来丰富知识面,开拓眼界。然后精读,熟读经典。1844年,曾国藩在《致温弟沅弟》的信中列出了自己每日要读10页的“熟读书”:《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他说:“若能成吾之志,将《四书》、《五经》及余所好之八种,一一熟读而深思之,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则余欢欣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1859年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曾国藩又开出一个长长的书单,“王氏父子年考订之书二十八种,凡家中所无者,尔可开一单来,余当一一购得寄回”。“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学海无涯,贵在“有恒”,“恒”字道出了读书治学的精髓。“有恒”是人们成就一切事情的基本品格,“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致澄温沅季诸弟》),“有恒”也是解决“学问之道无穷”问题的最重要的办法。曾国藩一生读书治学不殆,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年幼时,自知聪慧不足,却以勤补拙,坚持不懈,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此后,不论是科考会试落选还是后来成为清廷重臣,始终苦学不辍,“有恒”二字贯穿始终。“有恒”包含“志”与“行”。“志”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志向,二是意志力。作为治学者,“士人读书,第一有志”(《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致澄温沅季诸弟》),志向的形成与确立是一个不断选择和修订的过程,随着治学过程的深入,志向不会流于浅薄,反而逐渐深远。立志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家书: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谕纪泽、纪鸿》)。读书的目的也不仅限于修身,更在于治国。曾国藩希望治学者能够立君子之志,心怀天下,内圣外王,因此治学读书不能仅限于诗词文章,这与曾国藩的“学问之道无穷”相呼应。“志”不仅在立,更暗含意志力的作用。意志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若无坚忍不拔的意志,遇苦则止,遇难则弃,或是急功近利,一味寻求捷径,终将辍而止步。“行”则是在意志力的作用下日常的努力和积累。“有恒”最终落在日常的看读写作实践当中,“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谕纪泽》)。曾国藩能取得瞩目的成就,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积累。每天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二十页甚至更多,并对经典加以熟读批注。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自己每天必做三件事:一是用楷书写日记一篇,二是读史书十页,三是记茶余饭后感想一则。这种坚持令人敬佩。治学过程中,“志”与“行”有机结合,决不能因为各种原因懈怠,今日事今日毕。长此以往,“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蓄,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谕纪泽》)。通过每一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增进学问,涵养其身。学问长进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养成其志,修身、治学循环不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中国人均阅读4.25本书,而欧洲国家普遍为37本,美国40本,日本43本,以色列67本。如何获取知识,从曾国藩家书中或许可以找到有益的启示。曾国藩告诫自己的弟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既明白地点明了人们在读书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也给出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曾国藩家训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为师当严而有恒。

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见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古来言凶德至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谈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委其难之!因作五箴以自创云。
1、立志箴。煌煌行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与之以言;一尚息活,永矣弗谖。
2、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曰三才。严恪斋明,以凝汝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忧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3、主静箴。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4、谨言箴。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5、有恒箴。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吾近写手卷一大卷。首篆字五个,次大楷四十八个,后小行书二千余,中间空一节,命纪泽觅此三十二人之遗像绘之于篆字之后,大楷之前。吾生平读书百无一成,而于古人为学之津途,实已窥见其大,故以此略示端绪。

在曾国藩家书·致诸书中哪一句点明了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这不兴。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这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照料,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力也。如霞仙今日之身分,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若学问愈进,身分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全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争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可及此间之纷冗乎?

树堂均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每经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又勿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3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