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英《嘉峪关的味道》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
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
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老是嘴唇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水,放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回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润的家乡。
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座城市里那么多人的身上,都糅进了风中小树苗的那股韧劲,那种沧桑与执着。于是,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
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
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这要在嘉峪关,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湾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
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从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葳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黑山强劲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想找的东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
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
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
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说:“看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
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
嘉峪关这座城,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质混合起来的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回家了!
嘉峪关的味道嘉峪关关城 影像中国
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
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
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老是嘴唇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水,放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回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润的家乡。
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座城市里那么多人的身上,都糅进了风中小树苗的那股韧劲,那种沧桑与执着。于是,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
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
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这要在嘉峪关,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湾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
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从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葳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黑山强劲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想找的东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
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
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
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说:“看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
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
嘉峪关这座城,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质混合起来的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回家了!(胡美英)
寻味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当地的5大美食,好吃到让你怀疑人生嘉峪关是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和边塞文化。 ,
1,小党烤肉嘉峪关总店
坐标:祁连西路与胜利南路交叉口/嘉峪关道路运输管理局南侧。
河西为数不多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小吃,也是大家熟悉的烤羊肉串,但是嘉峪关的味道更好,西北多地的烤肉招牌都写着嘉峪关烤肉。 这里的烤肉很出名,来自戈壁的羊肉,加上调料,色香味俱全。是很好的 美食 。当地的特色就是烤肉,几乎满街都是,而且当地人也特别爱吃。
来嘉峪关,一把烤羊肉,一瓶啤酒是不可或缺的 美食 标配。烤羊腿、羊肉串、烤羊蹄、烤羊肩……羊肉吃起来毫无膻味,外皮酥脆,肉质软嫩。手边的啤酒可不是普通的啤酒,而是当地特有的果啤,尝起来味道像菠萝啤。这里的烤肉之所以不可错过,是因为这里的羊是喝着祁连山的雪水,吃着茫茫戈壁上中草药,肉质自然不一样。
嘉峪关的烤羊肉选料特别讲究,必须是一年内的羊羔肉,肥瘦搭配,一一平串在特制的铁钎子上,每串三块肉。加料时不可加多也不可加错;烤熟后的羊肉油而不腻、外酥里嫩。嘉峪关烤肉不仅限于烤羊肉,还有烤羊蹄、烤羊皮等等。嘉峪关烧烤,烤肉烤菜又烤饼,以烤羊肉为主,以烤羊肉串最为典型。来嘉峪关,一把烤肉,一瓶啤酒是不可或缺的 美食 标配。烤羊腿、羊肉串、烤羊蹄……羊肉吃起来毫无膻味,外皮酥脆,肉质软嫩。
2,搓鱼子
来嘉峪关不得不说的 美食 ,几乎天天都要吃。这东西,你要是跟外地人说,人还以为是什么生物呢!其实是把面条分段搓成一寸长的、两头尖的面鱼,形状中间粗、两头尖,搓鱼面又叫搓鱼子,因其形状酷似小鱼而得名。两种搓鱼,一种是炒搓鱼,就是各种蔬菜混合搓鱼炒成一盘。还有一种叫炒菜搓鱼,就是一碗搓鱼,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点餐,如果人多,推荐你点炒菜搓鱼,非常丰盛,也便宜划算。
先把细面,用蓬灰水或者碱水,揉和成不干不湿的面团,然后搓成长条放在案板上,用手使劲搓成两头细、中间粗的鱼儿形状。 待锅里的水烧滚之后,把搓好的鱼儿放进滚水锅中,这些面条条随着沸腾的水犹如鱼儿在水中一样游来游去。"油"熟了,就浮出水面,再用漏勺捞出、盛在碗里。
再加上醋、酱油、葱花等调料,拌上辣椒,就是一碗上好的搓鱼儿了,当然如果想吃得更丰富一些,还可以在里面加上一些炒肉及青菜,则更有一番风味。
3,沙葱
是沙漠草甸植物的伴生植物,常生于海拔较高的沙壤戈壁中,因其形似幼葱,故称沙葱。沙葱是西北地区人民喜爱的优良佳肴,其与肉、蛋等一起烹调的各种菜肴,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沙葱腌制品其味辛而不辣,色泽深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佳,是煲制各种营养汤,佐餐下酒的上佳伴侣。
在西北,每年到了吃沙葱的季节,总能听见家家户户串门闲传,“谁家歘沙葱去了~”、“哪儿的沙葱好吃~”、“我们明天歘沙葱去~”歘来后,留足自己吃的,其余的,拿到街上卖。大清早,早早出门,骑一个三轮电动车,就在集市边,吆喝着:“刚歘的沙葱喂!”
这时,来购买的人,总会拿起一根沙葱塞到嘴里,尝一下,再决定要不要买。 凉拌椒油,多加醋,加少许青椒。简直人间美味,好吃到爆,这应季才吃得到,所以每年到了时候我们一家子专门开的车处挖。
4,嘉峪关酿皮子
若论及西北的特色小吃,我想“酿皮子”是首选之一。吾乡人读“酿”作“让”音。然而,进了陕秦之地,称做“面皮”;入了嘉峪关,又道“凉皮”。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称法,都只概括了这种 美食 的一个方面。
酿皮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皆可入选。故称为“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 做法和武威面皮子相似,只是嘉峪关的做法更为滑溜,颜色更为黄亮。将涮好的一张张酿皮子切成细条,再放上几块蒸熟切成薄片的面筋,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芥末等佐料,香味诱人,韧劲十足。
酿皮除有“蒸酿皮外”,还有“馏酿皮”。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而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两者色形各异,而味道基本一致。酿皮虽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5,糊锅
嘉峪关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嘉峪关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因为放了很多胡椒,每次吃完都是满头大汗。特别是冬天吃完能暖和一早晨。
其实做糊锅所用的原料并不多,只用面粉、蚕豆淀粉、鸡或肉、植物油、盐、胡椒粉、姜粉、酱油等,尤其是鸡或肉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做的方法和调味很独特,而且工序比较繁琐,一般人做不出口味正宗的,所以家庭一般都不做。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来嘉峪关最值得推荐的5大 美食 小吃,往期的文章也同样精彩!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5大代表性 旅游 景点
舌尖上的兰州——兰州除了拉面,还有5大 美食 小吃,你吃过了吗?
去兰州旅行,有哪些特产和小吃是行李超重也要买的?
大西北第一城——兰州,5处景点走进它。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
西安5家,吃过就终身难忘的 美食 小吃!馋得我舌头快吞掉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