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五代)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19:44:48

(五代)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原文_翻译及赏析(五代)孙光宪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这是一篇田园小词。

作品所展现的,是一幅水乡农村的风俗画。春天的水乡农家,一派宜人景色。一座小茅屋,四周围着密密的槿木(一种落叶灌木)篱笆,小溪弯弯曲曲绕着农家而过,屋外庭院中鸡犬来往觅食,追逐吠叫。溪边多年生长的草菰枝繁叶茂,水葓花开争艳。溪水潺潺,春波荡漾,显现出一派盎然生机。“门外春波涨绿”,“涨绿”二字用得极妙,绿色是充满生机的,“涨绿”不但是写水中岸边绿草之盛,春波之盛,也是写春光之盛。堪称是以形写神之笔。

在这样天然、朴实的农家环境中,屋外充满生机,屋内也是一派忙碌气氛,轧轧的织布穿梭声从屋里传出。“听织,声促,”仅仅四个字,却极其传神。听者伫立窗外仿佛欣赏乐曲一般,凝神倾听着屋内传出的织机声响,好不喜悦惬意。而在急促的机杼声中,又好像传递出织者的高超技艺和饱满的劳作热情。

这首词,作者倾注了全部笔墨来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写情。在茅屋的外观景色和环境的描绘中,已透露出主人生活的富足和安宁,机杼声促,已透露出主人安居乐业的喜悦心情。作者编织出水乡农家的乐趣,也编织着作者闲适自得心曲。

用朴素的语言,状农村水乡的风物,描绘出农妇勤劳纺织的生活。词风生动、质朴、自然。尤其是在剪红刻翠的“花间”词风风靡之时,孙光宪这首《风流子》却把笔锋触到其他“花间”词人所没有触到的地方,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开拓,不失为一枝新的本色花朵。这首词取材选景都有独到之处。景情交融,动静相间,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孙光宪)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孙光宪 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篊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释1槿(jǐn)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溪曲:小溪弯曲处。2菰(gū)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秋天结实如米叶菰米,可煮食。3水篊(hong):即荭草。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喜阳、温暖和湿润,耐瘠薄,不择土壤,在湿地里野生。 译文在一条小溪拐弯的地方,有一所周围围着槿树篱笆的茅舍。鸡鸣狗吠之声,时断时续,从草房的南边和北边传来。水边的茭白的叶子已经长大,茭白也可以采来做成美味的菜了。那荭草,叶呈红色,也已开放。门外池塘里荡漾著碧波。虽然,在茅舍外,看不见那忙于织布的农家妇女,但她那「轧轧鸣梭」的急促的织布声,却从房屋里传到外边来。 赏析孙光宪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水乡农家图,连鸡犬都在安详地来回觅食,犹如从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不息的生机,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门里人家。那轧轧织布声却是他蓦然听到的,就从他驻足留恋的流水家传出。于是他知道,在这安详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劳作。 这是一首较早地描写水乡农舍风光的词。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典型的具有水乡特色的农舍图,令人读来有一种清新爽快之感。从「门外春波涨绿」中的「春波」二字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应是春天里田园、村舍的大好风光。春水绿波,曲溪澄碧在槿篱茅舍中传出了织布的声音。这首小词内容丰富,凡水乡农家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皆写入词中,有景有声,虽无一字描写人物,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可以想见男耕女织的勤劳情况及水乡农事繁忙的景象。全词朴实无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爱慕水乡的思想感情。

村晚原文_翻译及赏析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代·雷震《村晚》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农村, 写景儿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调的的乐曲。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著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鉴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前两句写背景。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佳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易“生”字,显出节令的不同。“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次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非常生动活泼。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创作背景 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雷震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宋代·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农村, 生活, 心情喜悦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五代·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婉约, 水乡, 农村写狗古诗18首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凭谁识得真讯息,只把南方作北方。——明代·方向《咏儋耳二首》咏儋耳二首

明代 : 方向

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
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

咏物, 农村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