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诗作名·双鸩(求姚燮,《双鸩篇》全文)

大道家园 2023-07-28 21:38:50

诗词研究·诗作名·双鸩诗词研究·诗作名·双鸩

清诗篇名。七古。姚燮作。见《大梅山馆集》卷一○。鸩,鸟名,羽有剧毒,用以浸酒,服后可致死。双鸩,指诗中男女主人公双双饮鸩酒自杀。这首诗是作者于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会试居北京时所作。诗中记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年轻夫妇十分恩爱,由于女方父母嫌弃女婿贫寒,硬逼他去边远地区经商,但他不善经营,没能赚钱回来,最后与妻子双双服毒自杀而亡。诗中颂扬了这对男女青年真挚的爱情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罪恶,唱出了激愤悲恸的不平之声。全诗共三百二十二句,一千九百七十四字,比《孔雀东南飞》一千七百六十五字还长。诗中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九言,句式错综参差,富于变化,并融化古乐府、鼓词、民歌等形式,参以李贺奇特瑰丽诗风,在诗歌创作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例如以花记时,“正月梅花残”、“二月开桃李”等,显系受民歌影响。诗中还以内心独白式的艺术手法刻画出女青年光彩照人的形象,此作为近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一首长篇爱情叙事诗。

求姚燮 《双鸩篇》全文双鸩篇-姚燮
郎心爱妾千黄金,妾身事郎无二心.郎年十七妾十六,圆转朱轮得华毂.
与郎生小阊门里,与郎结褵在燕市.阿爷爱妾娘爱郎,但看郎欢为妾喜.
与郎为水同一池,与郎为木同一枝.与郎为带同一结,与郎为虫同一丝.
郎命妾所依,妾命郎所与.不愿与郎分,但愿与郎聚.
郎为飞雁妾作云,郎作垂杨妾为雨.妾身金镂衣,比郎光与辉;
妾腕玉条脱,比郎颜与色;妾佩明月珰,比郎不断宛转肠.
妾妆郎共肩,芙蓉出渌摇晚妍;妾眠郎共枕,鸳鸯回波落春影.
东邻窈窕女,对郎盈盈眉欲语;西邻轻薄儿,对妾依依神为驰.
郎但知有妾,妾但知有郎;明镜不掩帏灯光,牡丹不夺兰草香.
郎心与妾相始终,妾心与郎相终始.不必同日生,但愿同日死;
不必同日死,但愿郎生妾先死,不愿郎死遗妾生.妾为影,
郎为形;妾如珠,郎手擎,妾为郎妇身分明.
妾为郎妇天鉴之,为郎之妇千人知.郎饱妾共饱,郎饥妾共饥,
一饥一饱与郎共,山崩川竭无更移.阿爷日久嫌郎贫,日日要郎离妾门;
阿娘恨郎不赚钱,要郎远客三城边.三城何岧峣!三城何崷崒!
三城溪水深,水毒溪无桥.三城黑沙黑,黑沙同鸣髇.
三城多劫贼,劫贼凶咆哮;劫贼杀人如杀獒,白骨堆积城门高.
三城多白杨,白杨风萧萧,萧萧飒飒啼怪鸮,其下有穴孤狸嗥.
老客停马不敢过,年轻出门郎奈何!摘妾胸前玑,为郎换棉衣;
脱妾足下履,为郎易食米;典妾金缠臂,为郎市鞍辔;
卖妾珊瑚翘,为郎置宝刀.思郎光与辉,妾身尚有金镂衣;
念郎颜与色,妾腕尚有玉条脱;忆郎不断宛转肠,妾佩尚有明月珰.
出门七月期,初六是良吉,置得一杯酒,与郎作离别.
杯中一滴酒,心中一滴血.不饮愁郎饥,饮之恐郎咽.
秋烟在镜芙蓉雕,秋风在衾鸳鸯彯,秋云不行雁影独,秋雨不雨杨枝憔.
阿爷向郎訾:不得千金弗还里!阿娘从郎嗤:千金不得毋来归!
妾手掩面啼声低,妾手不敢牵郎衣;向郎不语心依依,欲语又恐爷娘疑.
见郎屈一指,似郎为妾经年期.十月开梅花,二月开桃李,
六月菱荷香,青青出蒲苇,但愿郎得千金归,先向爷娘买欢喜.
卸妾玉条脱,何有颜色强!何有辉与光!解妾月明珰,
脱妾金镂衣,为郎折叠空竹箱,譬如生小不嫁郎,见之徒令心悲伤.
视妾双眉娥,归来记取青不多;记妾领中扣,归来与郎验肥瘦.
为郎不下堂,为郎不出房;为郎安慰爷,为郎安慰娘;
为郎日焚香,焚香祝告天苍苍.正月梅花残,三月桃李红,
七月落菱荷,蒲苇青茸茸.日高听铃马,铃马辚辚过楼下;
日落闻行车,行车却向东南驰.半年得一信,一年不得郎边书.
有客三城来,闻之欲语还嗫嚅.三城多白杨,三城多劫贼,
三城溪水深,三城黑沙黑.老客停马不敢过,年轻出门那归得!
阿爷从妾言:负汝青春年!阿娘向妾语:是汝命生苦.
怜汝命生苦,为汝重剪红罗襦,紫为绣凤青天昊.复帐六尺八,
菡萏四角垂流苏.画簟六尺三,缘以鸾锦椒泥涂.东家郎,
好光辉,劝汝弗爱金镂衣;劝汝弗爱玉条脱,西家郎,
好颜色.东家西家郎,手中累累千金黄,心中不断宛转肠,
汝还弗爱明月珰.稽首爷娘前:爷娘听妾语,爷娘之爱何敢逾!
妾心区区当鉴取.妾心区区天可盟,妾为郎妇身分明,不能郎生妾先死,
忍因郎死妾偷生!与郎不终始,妾身尚何俟?不得郎骨归,
妾心犹狐疑!沉沉白日鸺鹠啼,黯黯夜色蝙蝠飞.梦郎向妾笑,
如郎同居时;梦郎向妾哭,如忧出门无还期.梦郎三城归,
黄金百笏青騧骊;梦郎流落不得归,面目黧黑无完衣.阿爷逼妾嫁,
朝诃暮骂相摧靡;阿娘逼妾嫁,长荆短棘来鞭笞.爷呵骂,
岂不恫!娘鞭笞,岂不痛!思郎生死犹未明,
妾不轻生为郎重.前门鸣乌鸦,后门鹊声喜,乌鸦何悲雀何喜?
十月开梅花,二月开桃李,今年六月无菱荷,蒲苇凋残北风起.
见郎入门来,见郎入梦里.视囊不得米,视衣衣无襟;
马死弃鞍辔,虫足徒步如炮燖;顾彼腰下刀,无光彩生愁.
郎归不止黄金千,那愿郎得千黄金!记妾领中扣,与郎量肥瘦;
记妾双眉娥,为郎憔悴青不多.郎真死矣还如何!望郎减光辉,
光辉不如金镂衣;望郎苦颜色,颜色不如玉条脱;幸郎不断宛转肠,
佩之还似明月珰.爷娘怨郎身手穷,囚妾不使郎衾同.生不同衾死同穴!
妾虽无言妾已决!含笑语爷娘:妾有玉条脱,亦有明月珰;
簇新金镂衣,折叠空竹箱.为郎市卖赎郎罪,抵郎归有千金装.
阿爷笑语妾:还尔鸳鸯飞.阿娘笑语妾:看尔连理芙蓉枝.
鸳鸯遭网罗,安能到头白!芙蓉经狂飙,狂飙摧之易狼藉.
朱绳三尺垂,不得高挂梧桐枝;下有千丈池,可惜池水多淤泥.
为郎置鸩酒,鸩酒甘如饴;但得生死常追随,此酒不减同心杯.
妾饮琉璃杯,郎饮白玉盏.以斧斧木木不离,以刀断水断不断;
同虫之丝不可剪,同结之带两头绾.稽首谢阿爷:阿爷不必悲咨嗟.
稽首辞阿娘:阿娘不必中心伤.有婿常贫贱,有女不遂爷娘愿.
但愿爷娘寿考同百年.郎死不值千黄金,妾死不值黄金千!西邻来看妾,
密纫条条罗裤褶;东邻来看郎,仪容皎皎明月光.东邻西邻长叹息:
虾蟆抱桂光彩蚀,朽绠龙渊黝谁测!东邻西邻语我前,要我制作双鸩篇.
天缺不得女娲补,海缺不得精卫填.闻我歌者当涕涟.郎年二十妾十九,
郎姓黄,妾姓柳,郎局畚,妾箕帚.双芙蓉,何懰懰;双鸳鸯,地下守.
朝打孔雀夜逐狗,孔雀雌雄狗牝牡,天上所无陌路有,陌路何能避梃杻!
闻我歌者泪一斗,不谱吴筝谱燕缶!
译文:
你爱我的心如千两黄金一般重,我对你也绝无二心。我们从小一起在苏州西门长大,那一年我十六岁,你十七岁,我坐上红色轮子的花轿,与你在燕市成婚。我的父母很爱我,也为我的幸福感到高兴。
我与你是同池的水,同树的枝,带子上的同一个结,茧上的同一条丝。你的生命是我的依靠,我的生命是你给予的,我永远都不想和你分离。你若是飞雁我就是云,你若是垂杨我就是雨。我身上的金缕衣就好比你的光辉;我腕上的玉镯就好比你的样子;我的明月石叮叮当当,就好比你婉转的愁肠。我梳妆的时候你会在我身边看着,我觉得自己美如夜里的芙蓉出水;我睡觉的时候你会在我的枕边,就好象是春天的鸳鸯徜徉水中。东家的女孩窈窕美丽,常常对你暗送秋波,欲语还休;西家的男孩也对我情有独衷,心驰神往。可是你的心里只有我,我的心里也只有你。明镜不会掩盖灯的光芒,牡丹不会争夺兰草的香,你的心与我永远在一起。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不能同日死,但愿我死在你的前面,不必你去后一个人孤独在世。我就是明珠,擎在你的手上,我就是你的妻,天地为鉴,众人皆知。我要与你共温饱,同饥寒,哪怕海枯石烂,也至死不渝。
然而,日子久了,父母开始嫌弃你的贫穷,每天催促你远走三城做生意。三城的山那么高,三城的路那么远,三城的溪水很深,水里有毒,溪上无桥,三城有黑沙,有劫匪,劫匪杀人如麻,白骨堆积如城门一样高,三城有很多白杨树,秋风萧瑟的时候就像鬼哭狼嚎。那种地方连有经验的人都不敢去,何况你那么年轻。
我摘下胸前的玉石,为你换来棉衣;我脱下脚上的鞋,为你换来食物;我典当了金缠臂,为你买来马鞍辔头;我卖了珊瑚簪子,为你置办了宝刀。当我想念你的光辉时,我会看看自己身上的金缕衣;当我想念你的样子时,我会摸摸自己腕上的玉镯;想念你的婉转愁肠时,我还可以听听明月石的叮叮当当。你走的那天是七月初六,我饮酒给你饯行。杯中的酒就像是我心中的血。不喝怕你渴,喝吧又担心你哽咽喝不下。秋烟还在镜中缭绕,而芙蓉已经凋零;秋风还在被上停留,而鸳鸯就要分离;秋云悠悠不动,而雁影孤单;秋雨迟迟未落,而杨柳却已憔悴。父母说,不挣得千金,就别回来。我手掩着脸低声哭泣,却不敢牵你的衣襟。想说什么又怕父母不高兴。你向我暗示一年之后就会回来,我等你。
十月梅花开,二月桃李香,六月芰荷红,七月蒲苇青。很快一年过去了,我期待着你带着千金归来,取悦父母。我摘下玉镯,因为我看不到你的样子;我解下明月石,因为我看不到你的光辉;我脱下金缕衣,将它叠好放在箱底,回想从前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看到这些东西只会增加我的伤心。看看我的眉吧,等你回来的时候已经不再美丽;看看我的衣裙吧,等你回来已经不再合适。为了你,我不再出门,还要安抚着父母,为了你,我日日焚香祷告,祈求上苍保佑。正月梅花落,三月桃李香,七月芰荷生,九月蒲苇黄。转眼之间又是一年。白天听到马铃声,以为是你回来了,可惜铃声只是从楼下经过;晚上听到车轮声,以为是你回来了,可惜车却向着远处奔去。
没有你的任何书信,直到有一位过客从三城来,一副嗫嚅的样子。原来,他听说你已经离开人间了。三城有那么多白杨树,有那么多劫匪,有那么深的溪水,有那么黑的沙滩。有经验的人都不敢去,何况你那么年轻!父亲说:“你还年轻,不要耽误了将来。”母亲说:“是你的命苦。”于是他们劝我改嫁他人。为我重做红色嫁衣;为我重绣紫色凤凰;为我做好六尺八的帷帐,四角绣着荷花,垂着流苏;为我做好六尺三的画屏,上面是锦绸鸾鸟,颜色美丽。东家的男孩有着比金缕衣更明亮的光辉;西家的男孩有着比玉镯更好看的样子。他们都家有千金,父母很满意。而我心中婉转愁肠,还是念着我的明月石。我成心的求父母:“你们的命令我哪敢不从,你们的爱我怎能不明白?可是我与他今生是夫妻,这份情义日月可鉴,天地为盟。如今他已经死了,我又怎能偷生于世?”我不甘心与你就此分离,我怀疑你是否还在人间,毕竟在没有见到你的尸骨之前,我怎么也不死心。
白天的时候鸟儿凄凉的鸣叫,夜里蝙蝠翩飞。梦中见到你对我笑,就好象我们还在一起的日子;梦中见到你对我哭,就好象我担心你出门不知道何时能回;梦见你从三城回来,带着千两黄金和青色的宝马;梦见你流落他乡回不来,衣衫褴褛。父母天天逼我改嫁,打骂不断。他们打我骂我,我岂能不害怕不疼痛?我真想一死了之,可是你的生死还没有确定,我又怎能轻生?前门乌鸦在叫,后门喜鹊在鸣,乌鸦和喜鹊能有什么悲喜?
十月梅花开,二月桃李香,今年六月无芰荷,蒲苇凋零,北风骤起。你突然出现在门口,恍如梦中。你的行囊里没有食物,你的衣服破烂不堪;马死了,鞍辔也没了,你光着脚,脚上都是茧;你腰上的刀也没了光泽。可是,你的归来又何止是千金能买的?我还在乎你带着千金回来吗?你看我为你消得人憔悴,你看我的眉已经不再艳丽。你要是真的死了,我该怎么办!你的光辉已经不比金缕衣,你的样子已经不及玉镯,可是你的婉转愁肠依旧如明月石般。父母嫌弃你还是那么穷,不让我与你同寝。生不能同寝,死也要同穴,我虽然什么都不说,但是我心意已决。我是这么对你说的,也是这么对父母说的。我告诉他们:“我有玉镯,有明月石,有金缕衣,我可以拿这些去换千金来赎他的罪。”父母却讥笑我:“我倒要看你们怎么鸳鸯比翼,连理同枝!”
如果鸳鸯遭到网罗,怎能到白头?如果连理遇上狂风,怎能不折断?红色的绳子三尺长,挂不上高高的梧桐树;池水千丈深,可惜多淤泥。因此,我想到了毒酒。毒酒甜得像糖,为你和我准备好两杯。但愿生死长相随,这酒就好比当日成婚时的交杯酒。我喝琉璃杯中的酒,你喝白玉盏中的酒。要知道,用斧子砍树是砍不折的,用刀劈水是劈不开的,同一个茧上的丝剪不断,同一条带上的结解不开。叩头谢别父母,不必为我们伤心。他们有一个贫穷的女婿,有一个不孝的女儿。但愿父母能长寿百年。你我的死不值千两黄金。邻居们来看望我们,看着我细细的褶裙,看着你佼佼的容颜,他们哭着说:“生命无常,有谁能预料呢?”天破了没有女娲来补,海缺了没有精卫来填。那一年,你二十岁,我十九岁。
连理多么美好啊,我们在天上相爱;鸳鸯多么幸福,我们在地下相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原文_翻译及赏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秦·佚名《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 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叙事, 闺怨, 民谣分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复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通假字 蚩蚩(氓之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匪(匪来贸丝) 通“非”,不是
于(于嗟鸠兮) 通“吁”,叹词,表感慨
无(将子无怒) 通“毋”,不要
说(犹可说也) 通“脱”,解脱
泮(隰则有泮) 通“畔”,边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耽,古义:沉溺;今义:耽误。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三岁,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词类活用 黄(其黄而陨):变黄(形容词作动词)
二三(二三其德):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夙(夙兴夜寐):早起(名词作状语)
夜(夙兴夜寐):晚睡(名词作状语)
贫(三岁食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
贰(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明句式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赏析《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朱熹《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程俊英《诗经译注》)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诗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诗经原始》)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就是今天常说的悲剧性格。

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氓》是民歌,是口头创作。最初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反复歌唱、不断修改,到写定时候,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完整诗篇。人们在流传中,把自己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感受,渗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现实性。诗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经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诗人善于把握题材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权的代理人,他们从夫妻关系而变为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的思想和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她抓住自己内心的矛盾:婚前没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见了氓就开心,不见氓就伤心,如何解决见与不见的矛盾呢?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成诗的主要矛盾——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这是当时社会中极为显著和普遍的现象。其次,《氓》诗人善于塑造人物现象。《氓》诗中有两个形象比较鲜明。一个是狡诈负心的“氓”,一个是善良被弃的“女”。氓是从别处流亡到卫国的一个农民,“抱布贸丝”,点明了他还是个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实,“言笑晏晏”地假温情,“信誓旦”地假忠诚。他用虚伪的手段,欺骗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获得了她的爱情、身体、劳动力、家私。结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过去是指天划日地赌咒,现在是“二三其德”地变心;过去是有说有笑地温存,现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脚踢出了家门。有人说: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氓的形象,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诗中又描绘了一位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养蚕缫丝的家庭副业,所以有些积蓄。她纯洁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许了。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怨,秋以为期”。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她勇敢,敢于无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结婚以后,她安贫,和氓共同过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务劳动一齐挑起来。她坚贞,当家境逐渐好转,遭受丈夫虐待时,始终不渝地爱氓(女也不爽)。被弃以后,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坚决地和氓决绝。她从一位纯洁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她性格的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此诗通过氓和女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是很清楚的。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真实面貌,如在目前。所以说,《氓》的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周扬说:“有文学就有创作方法。‘神话传说’是浪漫主义的渊源,《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渊源。”他这段概括的话,是符合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况的。

(二)比和兴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三)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是由于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四)借代修辞

诗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的说教,要用具体的事物,抒写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语言,容易引起读者想像、共鸣,增强诗的魅力。《氓》诗人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以送行之远、乘垣望关表多情。以车来贿迁表同居,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表大归。以“三岁”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复。这和《采薇》诗人用“杨柳依依”代春,“雨雪霏霏”代冬,性质是一样的。收到语言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

(五)顶真修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法。”这种修辞,多见于歌曲。这可能由于集体歌唱,口耳相传,此唱彼和,互相衔接,便于记诵所产生的一种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蝉联词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诗的音乐性。

(六)叹辞的套用

诗人抒发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时候,经常用一种呼声或感叹辞来表达。如当她追叙婚前恋爱生活的时候,感情比较稳定,没有使用叹辞。第三章转入抒情,感情激昂,连用两个“于嗟”(哎呀),三个“兮”(啊)字,两个“也”(呀)字。第四章对“桑落”有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诉说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讥笑,情绪最激动,连用六个“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气。最后一章对氓表示愤慨和决绝,加强了语气,拖长了音调,坚决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连用,就像歌剧幕终,使人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

(七)呼告的表现手法

由于诗人感情的强烈,对所爱者或所憎者,虽不在面前,但觉得如在面前,向他陈诉或斥责,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诗中用得最普遍。《氓》诗第三章诗人叙述她的被弃,心情愤激,把个人的命运和当时一般女子的命运联系起来,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她们,在恋爱过程中,要警惕男子将来会变心,自己将难摆脱祸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几句呼告,唱出了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强烈悲愤。第六章又转为呼告的形式,“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时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责他的誓言是个欺骗。接着以少时两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衬氓今日的负心。悲愤之情,又达到了 *** 。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发出斥责,是不足以解恨的。

这首诗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旦旦”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音乐性。《诗经》民歌的章法,多半是叠章复唱的。由于《氓》诗作者感情复杂,叙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复唱,这在《国风》民歌中是少见的。

层次结构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同上)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程俊英《诗经译注》)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2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