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古诗《崔颢·黄鹤楼》注释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31 17:28:41

崔颢·黄鹤楼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②历历③汉阳④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黄鹤楼:以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②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③历历:分明的样子。

④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

⑤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⑥乡关:故乡。

赏析

崔颢(公元704年?—公元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系盛唐诗人。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

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此诗从黄鹤楼的名字落笔,仙人跨鹤,一去不返,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世事茫茫,给人以岁月不再、古人无踪之憾。前四句均围绕黄鹤楼,“黄鹤”二字一再出现,却因势奔腾直下,一气呵成,气概苍莽,绝无重复之瑕。

这四句中,虽然平仄并不对仗,有违律诗大忌。但诗人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在刚刚营造出的渺茫之意中,忽然笔锋一转,勾勒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将前面的格律匡正。

夕阳西下,面对烟波茫茫的江天,宦游之人思乡之情顿生,凄婉悲凉之感跃然纸上。此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7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