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真相大白
三堂审苏三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历史人物的歇后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1 孔子教三字经 —— 埋没人才
孔子回家 —— 尽是书;尽是输
孔子挂腰刀 —— 不文不武
孔子放屁 —— 文气冲天
孔子盗银 —— 绝不可能
孔子搬家 —— 净输;净书;尽是书;尽是输;全是书;全输书;全是输
孔子拜师 —— 不耻下问
孔夫子做人情 —— 只有一张纸
孔夫子嘴巴 —— 出口成章
孔夫子拄着文明棍 —— 摩登圣人
孔夫子写信 —— 不起草稿;不打草稿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2 刘备杀人 —— 心慈手软
刘备三上卧龙冈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娶亲 —— 弄假成真
刘备取成都 —— 不得已
刘备请诸葛亮 —— 思贤心切;三顾茅庐
刘备请诸葛 —— 三顾茅庐
刘备轻看庞统 —— 以貌取人
刘备抢亲 —— 弄假成真
刘备马跳檀溪 —— 巧遇高人
刘备里江山 —— 哭出来里
刘备困曹营 —— 提心吊胆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3 张飞抓耗子 —— —大眼瞪小眼
张飞拆桥 —— 有勇无谋
张飞耍杠子 —— 轻而易举
张飞睡觉 —— 不闭眼
张飞卖秤砣 —— 人强货硬
张飞捉蚂蚱 —— 有劲使不上
张飞战关羽 —— 忘了旧情
张飞戴口罩 —— 显大眼
抓住张飞当李逵打 —— 认错了人
属张飞的 —— 粗中有细
张飞抓耪子 —— 大眼瞪小眼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4 关云长做木匠 —— 大力阔斧;大刀阔斧
关云长说三国 —— 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关云长说《三国》 —— 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关云长耍大刀 —— 拿手好戏
关云长守嫂嫂 —— 情义为重;情意为重
关云长失荆州 —— 大意;吃亏全在大意;骄兵必败
关云长骑骆驼 —— 大马阔刀
关云长剖骨疗毒 —— 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面前舞刀 —— 献丑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5 周仓摆手——老爷不玩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耍青龙刀——神侃(砍)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蒋干劝周瑜——不好开口
伍子胥出关——头发都愁白了
秦始皇的奶奶——有年纪了
慈禧太后听政——专出鬼点子
司马相如遇文君——一见钟情
苏三上公堂——句句是实话
宣统坐江山——只有三年
薛仁贵东征——劳而无功
袁世凯当皇帝——短命的货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走路——一步三计
程咬金做皇帝——当不得真
楚汉相争——在谋不在勇
楚霸王请客——摆的是鸿门宴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蒋干过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姜太公的眼镜没镜片——老框框
韩信当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孔夫子讲学——满口仁义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周游列国——讲理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孔夫子打呵欠——净是书生气
孔夫子上课——之乎者也
孔夫子读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耍大刀——文得武不得
孔夫子写文章——不打草稿
孔夫子偷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勾践受辱——卧薪尝胆
刘伯温辞官——审时度势
杨家将上阵——婆婆妈妈
岳飞叛国——莫须有的罪名
武则天的名字——日月空
武则天的酷吏——二十三
武王的老子——文盲(王)
杨乃武坐牢——屈打成招
范蠡经商——多财善贾
韩信选兵——多多益善
安禄山起兵——反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打呵欠——霸气
刘邦打项羽——十面埋伏
刘邦进咸阳——先入为主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刘备的兄弟——红的黑的都有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笼络人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霸王围垓下——四面楚歌
关公亮相——脸红
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孔明弹琴——化险为夷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项羽砸锅——破釜沉舟
谢安做官——东山再起
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
鲁班皱眉头——别有匠心
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
赵云闯曹营——浑身是胆
华佗施医术——起死回生
刘伯温的八卦——神机妙算
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
赵子龙带兵——一世不打败仗
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李逵绣花——粗中有细
李莲英打太监——同类相残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6 刘关张桃园结义情——同生共死
曹操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操躲马超——落荒而逃
曹操用关羽——真心实意
曹操遇蒋干——背时或倒霉
曹操找王垢借物——杀头稳军
曹操唱京剧——满脸奸诈
曹操见诸葛亮——一生未有
曹操看张松——以貌取人
曹操对诸葛亮——又爱又恨
曹操用母得徐庶——四两拔千斤(军)
曹操兵败赤壁——遗恨终身
曹操接许攸——赤脚相迎
曹操天下归司马——白忙一场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说周瑜——请将不如激将
诸葛亮辅刘禅——聪明帮糊涂
诸葛亮帮蜀国——鞠躬尽瘁
诸葛亮华容道上用关羽——有意放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虚情假意
诸葛亮江东斗群儒——独占鳌头
诸葛亮得姜维——将遇良才
诸葛亮伐孟获——征战不如心战
诸葛亮兄弟争国事——各为其主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中生智
诸葛亮为周瑜造兵器——草船借箭
诸葛亮失街亭——用人不当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掉井里——英雄无用武之地
诸葛亮斩马谡——顾全大局;执法如山;不念旧情;忘了旧情;违心办事;含泪决定的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7 孔夫子讲学——满口仁义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周游列国——讲理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孔夫子打呵欠——净是书生气
孔夫子上课——之乎者也
孔夫子读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耍大刀——文得武不得
孔夫子写文章——不打草稿
孔夫子偷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勾践受辱——卧薪尝胆
刘伯温辞官——审时度势
杨家将上阵——婆婆妈妈
岳飞叛国——莫须有的罪名
武则天的名字——日月空
武则天的.酷吏——二十三
武王的老子——文盲(王)
杨乃武坐牢——屈打成招
范蠡经商——多财善贾
韩信选兵——多多益善
安禄山起兵——反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打呵欠——霸气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8 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
赵子龙带兵——一世不打败仗
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李逵绣花——粗中有细
李莲英打太监——同类相残
周仓摆手——老爷不玩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9 张飞夜战马超 —— 不分胜败
张飞战关羽 —— 忘了旧情;不念旧情
猛张飞卖老虎钳子 —— 人硬货也咬人
张飞绣花鞋 —— 粗中有细
张飞引针 —— 大眼瞪小眼
张飞玩刺猬 —— 大眼瞪小眼
张飞找李逵 —— 黑对黑
张飞读无字天书 —— 一本难念的经
张飞掏鹁鸽 —— 一个儿不个儿
张飞洗摇裤 —— 恶搓
张飞打铁 —— 人也硬,活也硬;卖硬货
张飞掌鹅毛扇 —— 充孔明
张飞纫针 —— 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有劲使不上
张飞舞刀 —— 杀气腾腾
张飞打敬德 —— 黑对黑
张飞卖乌龟 —— 人硬货咬人
张飞施计划 —— 粗中有细
张飞吐沫子 —— 刚来劲儿
张飞敬酒 —— 胡来;壶来
张飞骑白马 —— 黑白分明
张飞瞅樗蚕 —— 大眼瞪小眼
张飞卖酒 —— 拿手好戏
张飞拉着刘备胡 —— 不必牵须;不必谦虚
张飞捕蚂蚁 —— 没劲的小事
张飞胡敬德剃了胡子 —— 都也不是善茬儿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10 周仓摆手——老爷不玩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耍青龙刀——神侃(砍)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蒋干劝周瑜——不好开口
伍子胥出关——头发都愁白了
秦始皇的奶奶——有年纪了
慈禧太后听政——专出鬼点子
司马相如遇文君——一见钟情
苏三上公堂——句句是实话
宣统坐江山——只有三年
薛仁贵东征——劳而无功
袁世凯当皇帝——短命的货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走路——一步三计
程咬金做皇帝——当不得真
楚汉相争——在谋不在勇
楚霸王请客——摆的是鸿门宴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蒋干过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姜太公的眼镜没镜片——老框框
韩信当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孔夫子讲学——满口仁义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周游列国——讲理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孔夫子打呵欠——净是书生气
孔夫子上课——之乎者也
孔夫子读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耍大刀——文得武不得
孔夫子写文章——不打草稿
孔夫子偷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勾践受辱——卧薪尝胆
刘伯温辞官——审时度势
杨家将上阵——婆婆妈妈
岳飞叛国——莫须有的罪名
武则天的名字——日月空
武则天的酷吏——二十三
武王的老子——文盲(王)
杨乃武坐牢——屈打成招
范蠡经商——多财善贾
韩信选兵——多多益善
安禄山起兵——反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打呵欠——霸气
刘邦打项羽——十面埋伏
刘邦进咸阳——先入为主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刘备的兄弟——红的黑的都有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笼络人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霸王围垓下——四面楚歌
关公亮相——脸红
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孔明弹琴——化险为夷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项羽砸锅——破釜沉舟
谢安做官——东山再起
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
鲁班皱眉头——别有匠心
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
赵云闯曹营——浑身是胆
华佗施医术——起死回生
刘伯温的八卦——神机妙算
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
赵子龙带兵——一世不打败仗
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李逵绣花——粗中有细
李莲英打太监——同类相残
苏三,原名周玉姐,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六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她到妓院前已有二妓,故取名三儿,“玉堂春”是她的花名。官宦子弟王景隆冶游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从甚密。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离京归里,虽对苏三不能释然,但奋志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土。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苏三被鸨儿以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身价,卖给山西洪洞马贩子沈燕林为妾。沈燕林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沈燕林带苏三回到洪洞,皮氏顿生歹心,与赵昂合谋毒死沈燕林,诬陷苏三。初审时洪洞县衙将皮氏与苏三收监。赵昂从皮氏家中拿出一千余两银子行贿。知县王氏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忍屈画押,被判死刑,监于死牢中,皮氏却消遥法外。正当苏三在洪洞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值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按。王景隆在此前虽风闻苏三被卖到洪洞,但未知真情,故到任伊始先急巡平阳府,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狱案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件全部人员至太原。王景隆为避亲审惹嫌,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王氏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终成眷属。
玉堂春是苏三的艺名,而苏三也并非是真名,她的真名已不得而知。在她五岁那年,
乐户苏淮与妻子一秤金从山西大同将她买来,加以调教,十五岁便在京城葫芦巷内树起
艳帜,招来四方寻芳客。因苏三天生丽质,在苏家的刻意培养下,不但能弹琴唱歌,还
善吟诗作画,很快就成了京城里颇负盛名的红妓。为了不让她另生旁心,鸨母一秤金从
不对她提起她的家世,当然也不曾告诉过她的真名,因她在苏家排行第三,便唤她为苏
三,小名“小三儿”,玉堂春的艺名是她出道时,由一位前来光顾的风流文人给取的。
京城欢场里玉堂春的名号传得很响,每天里慕艳名来到葫芦巷的人络驿不绝,可玉
堂春并不是来者不拒,鸨母一秤金也视她为奇贷可居,一般只让一些达官富贾、名门公
子得到玉堂春的接待,对其他客人则以玉堂春正忙着或身体不适来搪塞,而叫来其他姑
娘作陪,如此一来,玉堂春的吸引力更大了。玉堂春接客,也是清谈为主,或弹一曲琵
琶,或唱一首小调,或调茶酒款待,轻易不肯以身相许,在欢场里被人称为“青倌人”。
不料,有一天遇到客人王景隆,玉堂春一改初衷,不但以身相许,而且以心相倾。
王景隆是明武宗时期礼部尚书王琼的三公子。武宗即位之初,年少好玩,太监刘瑾
投其所好,故深受信用。刘瑾阴狠奸诈,干涉朝政,使贤臣纷纷离开朝廷。王琼不忍其
狂妄,向武宗直言进谏,反被刘谨暗中进谗,遭皇上降旨革职。王琼知大势难挽,不敢
在京城多作滞留,忙带领家小回河南永城去了。临行前,却把三儿子王景隆与家人王定
留在京城,想让他们催讨自家历年来放贷和投资的本金与利息,然后再回永城。
王景隆年方十八,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为人聪明能干,所以父亲才特别把他
留下。不知不觉,半年时光过去,这中间,收帐跑腿之事多由家人王定去办理,王景隆
多负责谋划和处理一些棘手的帐目,平日里则专心读书。年关将近,帐目基本收清,本
金与利息总计收了三万余两纹银,主仆两人只等择吉日返回河南故乡,与家人团聚。
离确定的行期还有两天时间,行装都已打点好,闲来无事,王景隆决定到街上逛逛,
顺便也好办一些新年礼品带回家去。虽然久居繁华都市,可由于过去父亲管教甚严,王
景隆很少上街游玩,更别说涉足灯红酒绿之地了。
过年之前,街市上十分热闹,各色摊点数不胜数,王景隆兴致勃勃地买了好些礼品,
数量太多,只好让随同而来的家人王定先送回住处,自己兴犹未尽,一个人继续随意朝
前走着。逛来逛去,不经意来到葫芦巷中。
这种地方他可从来没见过,沿街搁满红梅翠松,两旁一栋栋彩楼里不断传出悠悠丝
竹声。他觉得景致诱人,因而一路流览地朝里走去。慢慢地,他发现几乎座座楼前都倚
着几个浓装艳抹的年轻女子,朝着过路的人挤眉弄眼,招手相邀,原来这是一条烟花巷。
待他明白过来后,便想退出去。巷中背着木盒兜卖瓜子的金歌儿见他这样一位锦衣公子
转来转去,面露犹疑,以为是寻芳客穴不了门道,便凑上去建议道:“公子若是没找
到主儿,一秤金家的三姑娘玉堂春倒是个好角儿,艳冠群芳,而且有几分才气。只是她
有些儿挑剔……不过,看公子模样,必能获得她的垂青。”
金哥儿啰啰嗦嗦一串儿闲话,不想却打动了王景隆的心:他原本是不屑逗留于这种
地方,但听说这里竟有玉堂春这般绝色又清高的人,不竟起了几分好奇心。于是顺着金
哥儿手指的方向进了一秤金家。
王景隆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门,立即有鸨母模样的人满脸堆笑迎了上来,想必
就是一秤金了。王景隆不愿与她多周旋,开口便指名要见玉堂春。鸨母见又是冲着玉堂
春来的.心里有数,在没摸清来人底细之前,她可不会让他轻易得手,于是佯装歉意地
陪笑说:“公子不要心急,玉堂春姑娘那里正忙着,我先叫别的姑娘先陪陪公子吧?”
王景隆有些失望,摇了摇头,还没来得及开口,鸨母接着又道:“公子怕是第一次来.
不知道我们玉堂春姑娘的行情吧?”说完,一双狡黠的三角眼看定了王景隆。
王景隆明白了她话中含义,不急不忙地从袖中掏出一绽赤足的金元宝,约摸有五两
重,往桌上一摆,轻松地说:“这里给姑娘买脂粉的。”鸨母见出手阔绰,立刻瞪大了
眼,嘴里说着:“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却伸手把金元宝悄悄收进自己怀中,然后起
身进里屋去了。
不一会儿,鸨母笑咪咪地转出来,后面紧随着一位秀美的姑娘。这姑娘约十六七岁
模样,挽一个高耸乌黑的云髻,云髻下一张雪白娇媚的小脸,眉如新月,眼含秋水,一
抹红霞均匀地染在两颊,一张小嘴紧抿,似笑非笑、似嗔非嗔;着一身藕色绣花衣裙。
淡妆素裹,却别有一番风韵,她一进来,王景隆只觉满屋平生春光。
鸨母命人送上茶水果点,退了出去,屋内只剩下玉堂春与王景隆,玉堂春垂眉静坐,
王景滤视人神,竟有好一阵子都没出声。后来由王景隆挑起话头,两人交谈起来,不
想也一谈竟收不住,一直谈到夕阳西斜,两人都已倾心相慕。
见王景隆气势不凡,鸨母也十分热心,命人为他俩置下了酒菜,一番交杯畅饮后,
王景隆便略带几分醉意地留宿在玉堂春屋中。玉堂春也没象往常那样推辞,鸨母当然从
中得了一大笔酬金,喜滋滋地看着他们鸳鸯合欢。
一夜风流之后,王景隆再也离不开玉堂春温柔的怀抱,他回住处打发家人王定先回
河南老家,只说自己还有几次同窗聚会要参加,待过完年再回去。王定走后.他便把自
己的行旅全搬到了玉堂春的住处,成了玉堂春的专客,卿卿我我,过着如胶似漆的日子,
压根儿忘了回乡一事,白花花的银两则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一秤金的腰包。
青楼中名目繁多的开销,不到一年时间,王景隆手中的三万两纹银折腾得一干二净。
随着他银两的吃紧,一秤金对他日渐冷淡,等他再也掏不出一两银子时,一秤金则毫不
留情地将他赶出了妓院。
此时,王景隆已身无分文,无以为生,竟沦落为街头乞儿,白天沿街乞讨,夜晚则
栖身关王庙中,情景十分凄惨。一天,他正瑟缩在街角哀声行乞,被常在葫芦巷中卖瓜
子的金歌儿撞见了,金歌儿惊喜地说:“王公子在这里啊!玉堂春姑娘让我四处打听公
子的下落呢!自从公子离开,玉堂春为公子誓不接客,一心想找到公子,公子近来住在
何处?”王景隆十分惭愧地告诉他自己在关王庙栖身。金哥儿让他赶快回庙去等着,自
己则赶往葫芦巷禀告玉堂春。
玉堂春获得消息,心情十分激动,于是假装身体不适,向鸨母请求到关王庙拜神请
愿。鸨母见她近一段的确心神不宁,也就允许她出去散散心。玉堂春急不可待地赶往关
王庙,在廊下遇见了翘首以待的王景隆,一见他衣衫槛褛、神情黯然的模样,十分心痛,
扑上去紧拥着昔人情郎,哭道:“君为名家公子,眼下竟落到这般地步,全是妾的罪啊!
君为何不回家呢?”
王景隆凄然答道:“路途遥远,费用颇多,欲归不能!”
玉堂春从怀中掏出匆匆带出的二百金,递给王景隆,悄声说:“用这些钱置办衣物,
再来我家,妾当为君筹划!]
第二天,王景隆换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装,装出副志满意得的神态来到葫芦巷。一秤
金见状只以为他从哪里得到了资助,又到这里挥洒来了,便眉开眼笑地把他迎了进去,
一迭连声地吩咐玉堂春小心侍候,也丝毫不为自己当初的绝情而脸红。当天夜里,玉堂
春把她所有值钱的首饰细软捆扎成一个小包,交给情郎带出去,卖变后作盘缠,以便回
河南老家。
第二天,一秤金发现玉堂春的首饰全不翼而飞,而王景隆又已无影无踪,马上明白
了一切,知道自己受骗,一怒之下,把玉堂春打得个遍体鳞伤。
不久,有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富商沈洪慕名来访玉堂春,恼怒之下一秤金顺水推舟将
玉堂春卖给他为妾,得了最后一笔重金。玉堂春虽然进了沈家,却不肯与沈洪同房,只
推说自己受伤,身体不适。沈洪倒也不急着勉强她,把她送回洪洞县老家养伤,自己则
又外出经商,只等着她慢慢回心转意。
再说洪洞县的沈家,沈洪的元配妻人皮氏是个风流女人,因丈夫经常在外经商,她
在家早与隔壁监生赵昂勾搭成奸。家中无其他主人,她与赵监生来往十分方便,常常是
十天半日地双双宿在沈家。现在玉堂春住进了沈家,无疑成了他们的一大障碍,于是一
对奸夫淫妇合谋,想置玉堂春于死地。
这天,玉堂春心情不舒,没吃下晚餐,皮氏关切地向长问短,并吩咐厨房煮了一碗
热腾腾的汤面。皮氏出钱买通了仆妇王婆,王婆从厨房将汤面端到玉堂春屋里的过程中,
偷偷将一包早已准备好的砒霜撒入碗中,并搅拌均匀。
面条端到玉堂春屋中后,玉堂春依然毫无食欲,让王婆把面条搁在几上,说是过会
儿再吃。恰巧,这时沈洪经商从外地归来,皮氏已到赵监生家苟合偷欢去了,沈洪一进
门便奔向玉堂春屋中。一阵客套的寒喧之后,沈洪看到几上那碗香气扑鼻的汤面,旅途
奔波了大半天,他正饥肠漉漉,便问玉堂春:“汤面可是为我备下的?”玉堂春见他一
副馋样子,便说:“是的。”于是沈洪捧起碗,三下五除二地吞下了那碗汤面。待他放
下碗,心满意足地抹抹嘴,想坐下来休息;不料腹中忽然绞痛难忍,额上泌出豆大的汗
珠,不一会儿,口鼻流血,身体“扑”地倒在地上,只抽搐了几下,便一命呜呼了。
这里玉堂春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跌座床上,半天发不出声来。那边皮氏与
赵监生欢闹了一阵子后,估摸着玉堂春吃下汤面已凑效,便溜过来看结果。谁知一推门,
呈现在眼前的场面竟是:沈洪七窍溢血横尸地上,玉堂春满脸惊慌,呆坐床边。
误害了自己的依靠沈洪,皮氏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串通唆合了家中仆人,一起到县
衙来状告玉堂春。赵监生暗中相助,重金贿赂洪洞县王县令,大堂之上将玉堂春屈打成
招,以谋杀亲夫罪将打入死牢,只等秋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415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岁小孩贴对联
下一篇: 三套锣鼓娶媳妇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