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认理不认亲
老包(包公)断案相关歇后语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拯是北宋人,28岁考取进士,步入仕途。曾当过知县、州官、府尹,出使过契丹,还在财政、监察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宰辅。包拯为官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民众,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歇后语:
1、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4、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5、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8、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9、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10、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1、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12、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13、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14、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15、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16、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17、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包公判案是铁面无私的,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包公的上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包公升堂——尽管直说
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开封府里的包公——铁面无私
老包***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亲
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包老爷***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拓展:包公
包拯***999-1062***,字希仁,汉族,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諡号“孝肃”。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包拯 包拯***公元999- 1063***字希仁,死后諡号为“孝肃”。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出任天长知县***今属安徽滁州天长市***、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等地。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许可权等措施。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六十三岁病逝,諡孝肃。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剧等,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658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浪中行船
下一篇: 老虎驾辕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