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歇后语:关于读书、念书、说书等的歇后语
●【哑子教书】——难讲
●【盲人读书】——瞎摸
●【杨二郎说书】——神聊
●【鸿雁传书】——空来往
●【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扫帚写家书】——说大话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捧着书本骑驴】——走着瞧
●【灭烛看家书】——公私分明
●【说书的唱大鼓】——走了板
关于书的歇后语:
01、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02、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03、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04、秀才手巾——包书(输)
05、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06、书生赶牛——慢慢来
07、孔夫子的褡裢子——尽是书(输)
08、孔夫子的行李——尽书(输)
09、做贼的跑到书房里——都是书(输)
10、强盗进学堂——碰到的都是书(输)
11、新华书店买纸——包书(输)
12、抱着书本骑马——走着瞧
13、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14、耗子钻到书箱里——食(蚀)本
15、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16、王羲之手书——一字千金
17、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
18、耗子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歇后语的解释
[a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equel]
由两部分组成的固 定语 句,前一部分多用 比喻 ,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 不言而喻 详细解释 用歇后法构成的一种熟语。分两种体式:(1)对于某一现成语句,省却其后面部分词语,只用前一部分来表示被省却词语的意思。 晋 陶潜 《庚子岁 五月 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诗 之一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 洪驹父 诗话谓:‘世以兄弟为友于,子姓为贻厥,歇后语也。’”(2)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释语,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 示意 。如只说:“泥 菩萨 过江”,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 双关 的办法。如“ 孔 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歇后语的 实际 运用, 滥觞 于 晋 ,至 唐 而 广泛 流行。
词语分解
歇的解释歇 ē 休息:歇憩。歇脚。歇晌。安歇。歇凉。歇心。 停止:歇止。歇业。歇工。停歇。间歇。歇班。歇后语。 很短的一段 时间 :过了一歇。部首 :欠。
【有关读书的歇后语】
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
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独眼龙看书斜视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盲人读书瞎摸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盲人读书瞎摸
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
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盲人读书瞎摸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耗子啃书咬文嚼字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孔夫子搬家 尽是输(书)
独眼龙看书斜视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盲人读书瞎摸
【有关读书的成语】
1、表示书读得多成语: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
2、表示?精读?书的成语: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
3、表示?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
4、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9363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草把做灯的歇后语(含解释)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