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进行健身的健康年轻女性,如果膳食结构合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当,膳食蛋白质的质量也较好,没有必要额外补充蛋白粉。当然,如果条件允许,适量补充一些蛋白粉也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比例较低,而且蛋白质的质量较差,就有可能造成体内蛋白质的不足,影响肌肉的增长和修复,影响机体的免疫力,自然就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和健身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补充一些优质的蛋白粉。
对健身女性来说,肌肉虽然没有男性多,但保持肌肉的正常代谢、血红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等等,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而且从事规律性健身活动,必然增加蛋白质的消耗量。所以,健身女性的蛋白质需要量是增加的。
年轻女性一般每天的能量需要量为2000~2100千卡,健身女性的蛋白质需要量可达总能量的15%左右。按此计算,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约为75克。如果膳食中蛋白质达不到,可通过蛋白粉进行补充。健身的年轻女性每天可补充20~25克乳清蛋白或植物蛋白。20~25克的蛋白粉约含80~100千卡的能量,所以补充蛋白粉的同时,为避免增加体重,可相应减少同等能量的其它食物。
乳清蛋白的氨基酸模式非常符合人体的需要,吸收利用率非常高,可作为首选。植物蛋白的成分一般为大豆蛋白,虽然吸收利用率没有乳清蛋白高,但也属于优质蛋白质,而且价格较低,可酌情选用。
健身未必就一定要去健身房,其实只要你有了健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健身,比如浇花,举书,收腹,爬楼梯,拖地等。
1、蛋白质。普通人蛋白质供能比例比较低,一般占总供能的8%左右,中等强度运动下可达10%,高强度运动下,蛋白质供能比例可达12~14%。例如一个70kg体重的男子,进行高强度运动,一天总计消耗了4500千卡热量,那么蛋白质供能会占到12%左右,也就是蛋白质提供了4500*12%=540千卡的热量,1g蛋白质提供4千卡热量,也就是他要补充540/4=135g的蛋白质,才能跟得上消耗,保证肌肉不萎缩,还要适当超量补充一些以保证增肌。
蛋白质的补充是健身的红线,所谓健身“三分靠练,七分靠吃”就是这么来的。即使是需要减肥的,也应该科学搭配饮食,在总热量摄入小于热量消耗的情况下,还要确保蛋白质摄入不能少。
如果嫌计算自己一天总热量消耗麻烦,也可以用一个公式估算,即轻度运动,每公斤体重每天补充0.9~1.1g蛋白质,中度运动每公斤体重每天补充1.3~1.5g蛋白质,高强度运动每公斤体重每天补充1.8~2.0g蛋白质这样估算。
补充蛋白质,要尽量以动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的氨基酸成分接近人体肌肉的组成,更易吸收(吸收率在92%以上),豆类蛋白含量也很高,而且价格低于肉类,但豆类蛋白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吸收率低,黄豆即使煮得很烂,蛋白质吸收率也仅在82%左右,黄豆吃多了容易放屁就是这个原因,不吸收的部分变成屁排出了。另外豆类蛋白缺乏蛋氨酸,不过可以通过吃谷面和鸡蛋来弥补。
补充蛋白质还有个好方法,是适当摄入一些蛋白粉。最好的是乳清蛋白粉,是牛奶中提炼出的乳清蛋白(牛奶提炼乳清蛋白粉后副产品为奶酪)。特别是对于自己没有做饭的单身汉来说,假如在餐馆点一份炒牛肉,一般要40元,一般只有100克牛肉,含蛋白质20克;而75%的乳清蛋白粉补充20克蛋白质只要吃一勺30克就够了,成本也就7块钱左右,是去餐馆吃牛肉成本的六分之一多一点。可见,在高强度运动需要补充大量蛋白质的情况下,去餐馆吃牛肉是性价比很低的。即使是自己做饭,买一斤牛肉(500克)成本也要45元左右,能补充100克蛋白质,算下来还是要比蛋白粉贵一些。但乳清蛋白粉也不能完全代替肉类蛋白,因为它缺乏异亮氨酸,需要一些肉类和豆类作为补充。
另外,肾病患者不宜大量摄入蛋白质,每公斤体重2.0g蛋白质这样的摄入,对正常人没有影响,对肾病患者有影响,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重病情。也就是说肾病患者不宜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后不补充足够蛋白质的话肌肉会萎缩,补充足够蛋白质的话又会加重病情,只能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2、脂肪。体重正常的人,适当摄入一些脂肪,热量比例占每天饮食总热量的20%~25%即可,要注意的是,1g脂肪能提供9千卡的热量,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倍多(1g蛋白质和1g碳水化合物都能提供4千卡的热量),一般正常的饮食脂肪供能比例就能轻易达到总热量的25%。
如果是需要减脂的,要降低脂肪摄入量,但也不能太低,因为有几种维生素是不溶于水,溶于脂肪的,脂肪摄入量太低会影响这几种维生素的吸收,这些维生素是A、D、E、K。
3、碳水化合物。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减脂的,这种人在保证蛋白质足够的前提下,每天摄入的热量要小于消耗的热量,那么吃的主食就要以糙米、全麦面包之类的粗粮为主。粗粮在体内消化吸收的速度慢于白米精面等细粮,能更长久的提供饱腹感,可以在摄入总量小于细粮的情况下,提供相当的饱腹感,更有利于减肥。
另一种是不需要减脂的,这种人在高强度运动完后的那一餐,要适当摄入超量一些的碳水化合物,最好是细粮,快速吸收,达到增强体内糖分储备的效果。原理是在于人体有个超量恢复的机制。一般来说,一个体重正常的男子,血糖含量在5克左右,其余的糖分储存在肝脏、肌肉里面,一般肝脏储存100~150克糖原,肌肉储存200多克糖原。
锻炼比较少的普通人,全身的糖分总量在350克到400克之间。当一次剧烈运动之后,假设消耗了100克糖分,那么在运动后3小时之内,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足够的话,人体不会只恢复100克糖分,而是会尝试差多恢复一些,会尝试着恢复110克糖分,甚至更多,超量储存一些在肝脏和肌肉里,以备下次运动时使用。在每次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之后,身体一次次的尝试超量恢复之后,体内的总糖分储量会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一个体重和正常人差不多的顶级跑步选手,全身糖分储备量可以达到600克以上,是普通人的1.5倍以上。这样强大的糖分储备,无论是在进行以无氧运动为主的短跑,还是在需要超强耐力的马拉松之中,都是运动的坚强后盾。这正是普通人与顶级运动员差距那么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不经常锻炼,体内总糖分储量只有350克的普通男子,假设体重是70公斤,一般来说每跑一公里消耗的热量是体重乘以1.25,也就是每公里要消耗87.5千卡的热量,长跑中一般蛋白质供能比例为10%,剩下脂肪和糖分各占45%,也就是每跑一公里要消耗87.5*45%/4=9.844克糖分,体内350克糖分,只够他跑35.6公里,就要耗尽。实际上人的身体不会允许体内的糖分耗尽,在濒临耗尽之前,大脑就会发出强烈的信号,让身体感到强烈的疲惫,阻止人继续运动,来保护自己。也就是说路上只补充水不补充糖分的话,这个体内总糖分350克的男子跑到30公里左右,大脑就会给身体发出强烈的信号,阻止他继续运动。而一个顶级的70公斤重的长跑选手,体内有600克以上的糖分,路上只要补充水和电解质,就能轻松跑完马拉松。
短跑等需要爆发力的运动更不用说了,爆发性运动情况下,脂肪供能速度太慢,葡萄糖供能比脂肪来得简单暴力,还可以通过无氧代谢为来迅速供能,爆发性运动下,扣除蛋白质的供能后,糖分和脂肪供能比例为7:3左右(有氧运动下是5:5)。
总结一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主要营养物,蛋白质要保证足够的摄入,才能增肌;
碳水化合物要摄入要比消耗掉的糖分略多一些,特别是刚高强度运动完的3小时内略微过量摄入一些,可以达到超量回复的效果,增加体内的糖分储备,无论对需要爆发力还是需要耐力的运动都有强大的好处;
脂肪要少摄入,因为在超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时候很难估计准确,例如你估计这场运动消耗了100克糖分,打算摄入120克碳水化合物来超量恢复,实际可能只消耗了90克糖分,超量回复105克糖分在肌肉内之后,多的15克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脂肪,所以脂肪正好要少摄入一些,以免增脂,但也不能太少,适当的脂肪摄入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蛋白质除了吃含有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外,还应多吃富于植物性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的豆制品。黄豆芽含有丰富的天门冬氨酸,有利于肌肉中乳酸的代谢,推迟疲劳的出现,是一种价廉物美、适合健身锻炼者的食品。一般说来,在训练后的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有:瘦肉、鸡蛋、鱼类、牛奶和豆类。
维生素(维生素食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水果食品)含有多种维生素,只要常吃品种不同的蔬菜(蔬菜食品)和水果,就能从中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一般在健身锻炼前要补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肝糖原储存,为训练提供能源和维持血糖(血糖食品)水平做好准备;运动后要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的恢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主要有:大米、谷类(谷类食品)食物、土豆、蔬菜和水果。
能量比例健身运动中的基础营养是能量(能量食品)。有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食谱中的营养比例说法不尽相同。一般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60%、脂肪20%较合适。蛋白质主要对大强度训练中破坏了的肌肉纤维起修复作用,有的健身者不知何时摄取蛋白质,常常边训练边饮用牛奶、酸奶等,这样既造成浪费,又损害了身体。
水盐平衡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夏天比较旺盛,出汗能排出人体内的毒素,释放出热量,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而被动出汗(如由于天热、心情烦躁等形成的出汗),却对人体不利,如果身体状态不佳的话,这种出汗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主动出汗是人体主动运动所出的汗,是为保持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而流淌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健康食品)。
出汗之后,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正确的补水方法视不同的健身强度而定,但必须注意要小口慢喝,水温不能过低,淡盐开水或者饮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运动饮料,但不要自作主张地服用含有某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药物,以免引起副作用。这样做是为了尽量保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使运动带来的脂肪燃烧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你每天都晨练,定期去健身房。但是,对于运动中的营养补充,你是否也很在意呢?实际上,正确的营养补充能让你的健身更臻于完美,而错误的方式则可能让你的辛苦健身效果大打折扣。现在就来快速链接我们的3大运动营养主题吧。 a、饮食 健美入门者的营养秘笈 1、空腹进行健身运动会对身体有害吗? 一般不会,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营养原理:运动中的热能消耗主要靠糖和脂肪的氧化供给。体内脂肪代谢动员较慢,糖成为快速供能的主要来源。如果短期运动,仅为半小时或40分钟;热能消耗量并不大,体内的糖储备量是足够用的,所以一般的空腹健身运动是不会引起什么“病”来的。 特别注意:运动中能量消耗的多少和运动强度、大小、时间长短一般是成正比的。人体内糖的储存量总共约300~400克,全部氧化仅仅能供给1200~1600千卡能量,因此当空腹参加一些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可使体内的糖储备大量消耗,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无力,眼发黑等症状。 2、晨练前该如何进食? 可按个人的习惯来定。 营养原则:有些人习惯于起床后空腹运动,之后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有些人感到少量进食后运动起来有劲,则可在运动前少吃一点,一碗粥、牛奶或豆浆,总量不要超过500毫升左右。 特别注意:进食量不宜太多、体积也不宜过大,并且最好是牛奶、面包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吃多了就运动,会使运动时胃肠道胀满,横膈上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时的呼吸,不但食物的消化吸收差,食物在胃内震荡,还可能引起恶心、肚子痛甚至呕吐。 3、运动后能立即进食吗? 不能。运动后至少要休息30~45分钟再进食,剧烈运动后则要休息1~2小时。 营养原则:运动后短时间内,血液仍然比较集中于肌肉、皮肤等部位,胃肠道也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运动后立即进食,势必形成胃肠道和肌肉皮肤争夺血液,若血液一时不能回到胃肠系统,大量难消化的肉类食物可引起急性胃肠道和胰腺发炎,甚至意外死亡。所以,一定要在足够的休息时间后,让血液恢复到平静状态时再进食。 额外补充:运动后由于出汗导致体内缺水,但在吃饭前不可暴饮,否则会稀释胃液,影响食欲和消化。 4、剧烈运动该怎样正确安排饮食? 饮食时间、内容和数量应根据锻炼时间及剧烈程度安排。 营养原则:应避免高脂肪、干豆、含粗纤维多的杂粮等容易产气或延缓胃排空时间的食物,并少食或不食辛辣、过甜的食物以预防对胃肠道的刺激。长时间耐力运动如长跑,可多选择一些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如面包、饼干等,以提高肌肉和肝脏糖原储备量。 额外补充:可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这样可通过补液维持血容量,减少循环系统的应激和机体过热。 b、补水 关于瘦身饮食的营养Q&A 1、为什么运动需要多补充水分? 运动中水分的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才不至于伤害身体。 营养原理:在运动中,出汗丢失水分和呼吸排出水的量都很显著。运动产生大量热量,必须散出体外,为了散热就会出汗,而汗液蒸发的过程可以带走大量热能,降低体内的温度。若不注意水的营养,不及时补充水分,常常会引发体内缺水,也可称为“体渴”,“体渴”不及时解决就会导致脱水。当出汗量达到体重的1%~2%时,即可损害体力、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 特别注意:运动强烈程度与季节不同,对于补水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如耐力运动时每小时可丢失1.5升或更多的液体,夏季运动1小时出汗1~1.5升是很常见的。 2、如果并没有感觉口渴,是不是可以不用补水? 脱水不仅影响运动能力,甚至危害健康。 运动原理:口渴不是一个能够反映水分需要的指示,因为人在感到口渴时,往往已经发生了轻度的脱水,而且脱水量已大于体重的2%左右。大运动量情况下,人对口渴的敏感性降低,不及时补水,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脱水,所以要提早预防。研究表明,感到口渴时再补充运动中丢失的汗液,补充量仅能达到丢失量的56%,即使喝水喝到暂时满足要求时,仍存在“欠水债”问题。此种情况也被称为“不自主脱水”。因此在运动中应当学会及时补水以预防脱水。 特别注意:脱水不仅会影响运动能力,还会影响健康。脱水量达到体重的2%时为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当脱水达4%时,引起脱水综合征:严重口渴、心率加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疲劳等。若不及时补充水分,继续丢失体内水分达6%~10%的重度脱水状态,则会引起恶心,食欲丧失,易激怒,肌肉抽搐,甚至幻觉、谵妄、昏迷。脱水对运动者的影响不仅在于体温升高和心血管负担加重,还可导致肾脏损害,引起肾缺血、少尿、无尿、血尿、泌尿道结石形成。 3.健身时该如何补水? 原则为积极主动地补水。 具体方案:运动前15~20分钟可补充400~700毫升(2小杯)水,可分次饮用。在运动中每15~30分钟补充100~300毫升(1小杯)运动饮料或水。运动后应补足运动中丢失量,少量多次补液,使体重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特别注意:运动后补水不宜过度集中。短时间内大量暴饮水虽然可解除一时的渴感,但尿量和汗量增加,加重体内电解质的进一步流失,反而增加了心脏和肝肾的负担。 c、补充营养素 正确的营养膳食调配 1、长期参加健身运动,是否应该额外补充维生素呢? 应取决于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以及膳食营养情况。 营养原理:运动加强人体能量代谢,在能量消耗增加的情况下,某些维生素的需要会随之增加。因为运动使维生素在体内的周转率加速,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初期和/或急性运动训练期使能量代谢增加。维生素参与人体各种代谢,如果缺乏或不足会对运动能力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疲劳无力等症状,即使是轻度的维生素缺乏也会有影响。 具体方案:一般来说,中小强度、小运动量健身锻炼,并能摄取平衡膳食(即能量充足和多样化膳食已可满足各种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的膳食),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营养状况的恶化或维生素缺乏,因此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但在持续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热能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时,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以预防维生素营养不良。 2、运动会导致微量元素消耗增加,是否有必要增加微量元素片剂的摄入? 一般中小强度的健身运动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补充。 营养原理: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另一大类营养素,包括:铁、锌、铜、锰、铬、碘、硒、氟等,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中比较容易发生营养问题的是铁和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可抑制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加汗液、尿液及粪便微量元素排出量,并使某些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增加。但是一般中小强度的健身运动所引起微量元素需要量的变化不显著,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补充。 特别注意:注意不要补充过量。因为微量元素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的范围很窄,过量补充反而会在体内蓄积并发生中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808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健身运动者不要多吃糖
下一篇: 最全的居家健身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