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益处,但每一位糖友所选择的运动方式一定要根据自身病情来衡量,糖尿病患者要根据的身体状况与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来看,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方式也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这也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与血脂代谢紊乱的正确锻炼的方法。通常来采用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等。
糖尿病病人的年龄都较大、体质也较差时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大自然的气息就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行走的时侯应改全身都放松,眼观前方,自然而有节律地摆动上肢,每次10—30分钟即可。
身体条件较好的、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采用运动强度中等偏高的运动例如健身跑。慢跑的时侯要求全身的放松。
糖尿病病人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住高层建筑者,也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者跳绳、原地跑等方式。另外,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也都可采用。
步行对与糖尿病病人有什么好处?
步行不但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还可降价其病死率。研究人员收集了1990~1991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2896例≥18岁的糖尿病病人的资料。研究的结果表示,与不活动者相比,每周步行≥2小时的病人总病死率降低39%,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34%。每周步行3~4小时与步行时心率及呼吸频率中度增加的病人病死率最低了。
运动量一般可以根据脉搏或心率来决定的,以练习即将结束时的脉搏数不超过170减去年龄后的数为限度,或者以一般青年人心率每分钟130-140次,老年人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宜。
除了用脉搏、心率、血压作定量指标外,还可以在每次运动时留意运动中出现的自我感觉,比如有无疲劳感、出汗与呼吸急促等。还可应用检查尿酮体、尿糖来判定运动后的效果,在运动康复一段时间后再来观察血糖、尿糖、酮体来调整运的动量。鉴于45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没有症状的心血管并发症也会增加
以上给大家讲解了糖尿病预防的一些知识。专家提醒糖友,为更好地确定运动量,在运动前先检查心电图,作为运动的试验,然后再根据安静时心率与实测最高心率的计算,使负荷量控制在不引起心肌缺血的范围内。对于年老体弱、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或对定量的准确性无把握的时侯,还可以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的增加。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中包括运动治疗。运动不仅对正常人健康有益,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要有所限制,既不能盲目大量运动,也不能运动量过小而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爬楼梯、骑自行车等。
运动要把握“火候”
糖尿病患者有别于健康人,参加运动时必须注意掌握好分寸。患者每日或每周定时进行数次锻炼,每次以持续20~40分钟为宜,这样才能使运动治疗达到“火候”。
生理学研究表明:患者运动最初的5~10分钟,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时间20~30分钟,降血糖的作用最佳;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虽然血糖可以降低,但血中脂肪浓度增加,会加重病情。
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确定。心率小于“170-年龄”为适中运动量。例如:60岁患者(170-60=110)运动后的心率不超过110次/分为宜。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一般要求轻运动量时,心率达到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50%,中度为68%,重度为75%左右。
运动要定时、定量,持之以恒
每周保证3~5次,肥胖或注射胰岛素患者最好每天一次。运动时间30~40分钟/次,一般不超过1小时。运动要定时、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开始运动量要小,时间要短,随着体质的增强,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强运动。一切以身体能否耐受,以无不良反应为标准。如果发现休息时仍讲不出话,或运动一小时后仍不恢复到正常状态现象时,就提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要注意调整好运动的节奏,在运动前要做简单的热身运动,逐渐加大运动量,使心肺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快结束时,至少要有5分钟的减速调整。有人担心,运动时机掌握不当会诱发低血糖,实际上这不应成为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的障碍。但患者在锻炼时应注意时机,最好在餐后60~90分钟。
糖尿病患者宜做倒行运动。倒行运动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太极拳等,适合于轻型中年或初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合并肾虚腰痛患者尤为适合。
宜适当爬山。爬山运动可以提高腰、腿部的力量以及行进的速度、耐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并且可以加强心、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在爬山过程中,腿部大肌群参与较规律的运动,且有一定的负荷,这样就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更多的毛细血管张开,加强氧交换,增强新陈代谢功能,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爬山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但也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次要适可而止;另外最好在爬山前少吃一些食物或在饭后1小时开始爬山。如属微血管病变、大动脉硬化病变、血糖不稳定以及在用胰岛素后药物发挥作用时,还有身体较虚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轻微的运动。
宜做保健体操。体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它还可以按照人体的解剖部位分别选择动作,加以组合变化,使身体从头到脚,从上肢到下肢,从胸腹到腰背都得到活动和锻炼,从而加强骨骼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使其运动更加协调准确,使四肢、腰背的肌肉得到均衡的发展。做操时,身体需要的血液和氧气增多,就要求心脏加快跳动,从而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同时,由于做体操能量消耗较大,身体需要营养,这就使消化功能、新陈代谢功能显着提高。
宜练五禽戏。五禽戏是我国古代名医华佗通过观察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神态和动作,结合古代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根据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而编写的一套具有显着民族风格的运动健身术。
练五禽戏时,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如模仿虎的刚威勇猛,鹿的奔驰反顾,熊的倒卧翻滚,猿的攀援跳跃,鸟的展翅高飞。同时要求注意力集中,以意引气,呼吸均匀,轻松自然,拉伸肢体,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一般而言,体弱者宜练熊戏和鸟戏,体力较好者可连续演练。
宜垂钓。钓鱼可调节大脑功能。钓鱼时,垂钓者一定要平心静气,精神专一,尤其是在甩钩之后,要静心观察,大脑的一切杂念统统被排除,疾病的忧虑也忘得一干二净,注意力被转移,大脑的功能得到调整。这不仅改善了人们的视觉和大脑的灵敏性,而且对高血压、高血糖、神经衰弱、精神忧郁以及某些慢性病均有辅助性的治疗作用。
一、对糖尿病人好处多:
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功不可没」。何谓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的现象。通俗来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贬值」,没有充分发挥其降糖作用。
运动可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加强葡萄糖在受体作用点的运转,使得更多的胰岛素到达肌肉细胞。因此,糖友们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与此同时,运动让肌肉组织消耗葡萄糖增加,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糖尿病友们都知道,运动可以减轻体重,使得众多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促进血糖下降。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血压,减少降糖药剂量,加强骨骼的柔韧性。运动还能让糖友们心情舒畅、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诸多益处,不一而足。
二、适当糖尿病人的四种运动
01、 太极拳和瑜伽
通过温和的练习,利用自身体重来增强多个肌肉群的力量,同时提高柔韧性和移动性——这对于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适宜从初级班开始学习这类课程。选用适合个人情况的体式,不去挑战高难度的动作。
02、 游泳和水中有氧健身操
游泳和水中有氧健身操不仅没有冲击力,而且无需负重,消除了重力对糖尿病患者关节造成的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患有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泳池运动显著减轻了他们的关节疼痛和僵硬,同时增强了肌肉力量和功能。
03、 利用椅子锻炼,提高稳定性
糖尿病病人在不离开沙发的前提下也能锻炼得汗流浃背。对于任何有运动能力和稳定性问题(或仅仅是想坐着看电视)的人来说,坐姿力量训练是增强上肢,乃至下肢肌肉群力量的一种好办法。
对于有足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双手的神经功能还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这就让肩推、肱二头肌弯举和其他举重练习能切实开展起来。对于有足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双手的神经功能还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这就让肩推、肱二头肌弯举和其他举重练习能切实开展起来。
04、散步
散步与跑步很相似,但散步的冲击力要低得多。散步时,一只脚总是在地面上,而不像跑步和慢跑,后者需要双脚离开地面。每周逐渐增加步行数,把车停在离超市和办公楼更远的地方,在跑步上进行散步锻炼,接打电话时来回踱步,饭后散步一小会儿,都是糖尿病人可以采用的散步形式。
三、糖尿病运动中的禁忌证
1. 血糖过高者:血糖 ≥ 13.3 mmol/L+尿酮阳性或血糖 ≥ 19.4 mmol/L。
2. 安静血压 ≥ 160/100 mmHg 者。
3.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或体征者,如胸闷气短、胸痛等。
4. 已明确的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瓣膜病、肺心病等,应按照心脏康复的原则进行运动。
5. 因骨骼肌肉疾病影响运动者。
四、糖尿病人运动中或运动后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五、糖尿病人冬季选择下午运动血糖更平稳
由于早晨气温较低,而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清晨,血糖通常为最低值,此时如再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以前就曾发生过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锻炼而致昏厥的情况。
锻炼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为了防止血糖显著升高,还是下午锻炼效果更好,具体时间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这段时间食物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会明显增高。如果在这一时间开始锻炼,随着运动消耗能量,糖的分解代谢增强,便可使餐后增高的血糖降下来,防止血糖波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82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糖尿病患者的几个运动误区
下一篇: 糖尿病不是你想运动就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