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不会陌生的,不少人都会坚持去打太极拳,这样是能够帮助我们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这样对人体的健康来说还是非常有好处的,不过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会需要保持一个半蹲的状态,这是什么原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打太极拳为什么要半蹲
对于打太极拳来说,实际上这是属于一项低重心的运动,主要是因为这是最适合太极拳的一项特有的运动形式了,因为我们膝关节是需要始终的处于半蹲姿势才行,而且因为我们的下肢运动的负荷是比较大的,而在经过了长时间、低重心的运动之后,这时候就很容易会导致我们产生膝关节软骨以及韧带出现损伤的情况,这样还会引起疼痛问题产生。
所以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需要过分的去追求低重心的行拳姿势了,这样可以把重点放在精、气、神的统一上比较好。同时在打太极拳的时候,时间也是不能过长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练习时间是不能过长的,不能连续的把一套拳打好几遍,否则是会导致我们健康受到影响了。
打太极拳的好处
在太极拳的时候需要注意,首先是可以增加我们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了,因为在打太极拳的时候,是可以帮助我们协调全身内外器官的机能,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加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大的问题。
同时太极拳对于畅通身体中的经络、血管、淋巴以及循环系统,这样是能够让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循环更加顺畅,同时还可以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帮助我们促进经络畅通,这样对促进身体代谢,增强我们身体免疫力是有好处的。
而且太极拳对改进我们身体的柔韧度、肌力以及肌耐力都是有意义的,主要是因为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这时候是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的,特别对大家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情况有好处的,尤其是在太极拳的动作中,是有很多搂、拗、绞转的动作存在,而通过这些动作就可以让我们肌肉的肌力以及肌耐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再配合上各种大幅度的动作,这时候对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也有好处。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有关太极拳的情况,能够发现坚持打太极拳对我们健康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可以利用太极拳来帮助我们起到缓解心理压力大的情况,同时太极拳的时候半蹲,主要是因为太极拳是一项低重心的运动,所以说是必须要半蹲的。
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生活中相信你会看到不少中老年人在广场上打太极拳。而且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心的运动,还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以下分享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1 想要练好太极拳必须先掌握气息呼吸,气是力之源,力是气之华,练太极拳不能急于求成,要知道太极拳发力须沉肩坠肘,松腰拔背,要把自己练得松沉、舒展、空灵、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心正不生乱念,然后再打拳、作动作,一定要练到“灵活”,以“松、沉、空、静”的道理,正确的要领来练,不断练就可以练到境界了。
太极拳是一种内涵与外练相结合的体育锻炼,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在学习正确的传统文化之外,能接受正确的太极拳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太极拳的“开肩、降肘、外摆肘、内收胯、束马”六个动作来练太极拳,这六个动作要领是我们掌握太极拳需要掌握的六个基本动作,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会练的
因为它们对身体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将六个动作的要领呈现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沉肩坠肘、松腰拔背、气沉丹田、专心致志、心正不生乱念”这六个动作对练习太极拳的重要性。
沉肩坠肘,大家可以把肘关节往前伸,肘关节一伸有种手臂是直的感觉,就是沉肩,这种感觉是沉肩沉肘的基础。当我们身体不好使劲的时候我们的手臂经常是弯曲的,没有平时的伸直劲,这是因为没有沉肩,如果身体自身觉得紧张了就要把肩部向前伸一下,将两肩一交叉就是沉肩坠肘了。
我们头前冲出去,身体要灵活,这种冲劲是沉肩坠肘带出来的,我们要像吸铁木一样吸住自己的肩胛骨,使其沉,这样才有冲劲,不然就只是身体前冲出去,身体灵活也不行,冲劲的感觉叫沉肩坠肘了。
练拳不练力,练拳要练沉肩坠肘,打拳不用力,这个人你就不用练了,基本练都练不好的,在你身体自己感觉不灵活的时候身体一硬就很容易打出劲,这也是吃力不讨好。整个身体一僵硬就不灵活,一打拳就打不起劲,就会摔跤,身体肌肉力量不足打不过来,这也是目前学拳人都欠缺的
所以要练好太极拳一定要从练胳膊开始练起,为什么?胳膊变成直臂时,可以代替腿,能够练出胯的力量,整个身体都变成一个直臂型了,打拳都练沉肩坠肘了,所以要练好太极拳,身体必须先沉肩坠肘。
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2 打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1、活络筋骨。
由于现代的人们长期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生活没有规律,长期维持一种工作状态,身体的肌肉韧带僵硬,没有弹性,缺乏力量,通过练太极拳可以活络筋骨,使关节更灵活。
2、促进血液循环。
人的经络不通,血液不通畅,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太极拳通经后,又能加强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排除毒素。
3、提高心脏功能。
太极虽慢,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更强壮。
4、放松神经。
太极拳音乐响起,全身心投入太极拳,屏气凝神,能让神经系统放松,缓解因精神压力大而引起的头晕等症状。
5、矫正脊柱
练习太极拳,对我们的脊柱脊柱脊柱脊柱,有非常明显的锻炼效果。太极拳几乎每一个招式都会用到腰部,长期积累下来,对脊椎的形态结构都有很好的效果。「很少能看见练太极拳的老人脊椎有畸形,驼背也很少。
6、防止便秘。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统管全身各系统,所以常练太极拳,可达到“隔山打牛”的效果,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消化系统功能,还可避免因神经系统失调而引起的消化失调,如运动、分泌、吸收失调。
7、消除瘀血。
太极的动作很多,包括各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奏的.呼吸运动,尤其是膈肌运动。这两种运动结合起来,可以增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瘀血,是清除体内瘀血的良方,同时又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的状态。
打太极要注意些什么?
1、场所清静。
春夏秋冬季节最好在庭院、走廊、公园、林间、河边、空地等空气清新、安静的地方,冬天寒冷的地方最好在室内场地。
2、通风避风。
忌在空调密闭环境下练功,不宜在烟尘弥漫、空气污浊的院落进行健身锻炼,要保持空气清新。室外练太极拳时,应避免在过堂风、强风、雾天练习。
3、服装宽松。
外套和裤子不能穿得太紧,裤带也要扣得宽紧适中;鞋子要穿得舒服,不能穿得太紧太松。
4、筹备活动
锻炼前一定要做好拉伸,弯腰,下蹲等准备,否则容易造成扭伤,触碰伤,骨折等。
5、姿态规范。
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是对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训练过程中如果动作不规范,不仅会影响到你的发挥,还会影响到你的内在体悟。
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3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生理效益
1、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
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3、提高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4、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
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相比,独特之处在於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著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专案。如果把长拳比作一首刚健明快的奏鸣曲,那麼太极拳则是一首柔缓抒情的小夜曲,它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活,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尽管太极拳存在各种流派,在力度、速度以及表现的含蓄程度上各有差异,但在基本特点上各种太极拳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 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好象书法、绘画要求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一样,打太极拳也要求先在心,後在身,以意导静,行意合一。太极拳家把精神锻炼和肢体锻炼看作同样重要。在未动之前,就先要端正姿势、呼吸自然、心静气和、情绪安宁、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一切安排就绪,自觉全身放松,心静气和,然後开始动作,在动作过程中,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例如:两手按出,首先要有向前推按的想像,意欲沉气,就要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像,意不停,动作也随之不停。打拳时,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初学者更要保持自然呼吸,动作熟练後可根据个人体会,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原理,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 太极拳要求力身中正安稳,姿势松展圆满,身体肌肉、关节不可紧张僵硬,一般来讲,动作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动作如行云流水,悠缓流畅,连绵不断,常常是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後一个动作的开始,没有任何停顿。动作圆活、周身协调 太极拳动作大多走弧形成螺旋形,转折圆润和顺,衔接自然,头、眼、手、脚、躯干要互相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不可顾此失彼,上下脱节,各行其是。
轻灵沉著、刚柔相济 - 太极拳动作“迈步如猫行,运劲似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富於韧性、弹性。即使发力动作,也要做到刚中有柔,充满弹性。太极拳古典拳论说:“处示安逸,内固精神,刚柔相济,方为懂劲。”也有人形容太极拳动作如棉中裹铁,在轻灵柔缓中表现出从容、镇定、一触即发之势。
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1. 头部: 练拳时,头正颈直,百会轻轻上提,又称“虚领顶劲”。头随身体的转动而转动,眼随身体的变化而变化,要上下连贯协调一致。面部表情自然端正,平静从容,下颌向裏收回,口自然闭合,舌上卷添住上鄂,同时,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然後开始练拳。举例:野马分鬃时的眼神、动作攻防格斗含意眼神:起势——前方——右手——左手——定势——左手,视线有张有弛,合理调节。头部动作与身体协调,不能前伸,否则就回挨打。如果动作松弛,就破坏了太极拳的结构,失去攻的意义。
2、躯干部:胸背部腰脊部臀部胸背部:含胸拔背含胸,是指胸部不能外挺,要保持舒松自然状态,拔背是指背部舒展开阔,不能理解为缩胸驼背,含胸拔背的关键在於自然舒展。一般要求:深呼气。见图腰脊部:松腰正背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的变化,重心的稳定,使劲达到肢体各部位起著主要作用。松腰,是指腰肌松活不可紧张,正背要求脊柱中正伸展。举例:海底针下势绷、捋、挤、按等臀部:缩髋敛臀太极拳大多保持屈腿半蹲姿态,要求髋关节向内收缩,臀部向内收敛,从而保持身体端正。
3. 肩臂部:沉肩、坠肘、坐腕 肩关节要保持松沉,不可耸、前扣、後张,肘关节要保持自然弯曲,并含有轻微垂坠的姿态,屈臂时保持弧形,掖下保持一定空隙,使动作圆活自然,出掌要坐腕,不要用拙力,手指要舒展。举例:云手主要是防守动作,对方连续进攻时我用手拨开对方的进攻,也可直接插入对方胸前作横击掌进攻。
4. 腿部:屈腿落胯、活膝扣足 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进退的变换、发劲的根源、周身的稳定,主要在於腿部,为了保持姿势中正平衡和动作品质,必须做到屈膝落胯,膝关节松活有力才能保证两腿屈伸自由。扣足是指脚要踏实,防止脚外掀或拔跟。举例:弓步- 上面列举的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是贯穿在整套太极拳动作之中的,它们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为了便於大家学习,我将太极拳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归纳为以下几点:(1) 心静用意、身正体松(2)由松入柔、柔中欲刚 (3)弧形螺旋、中正圆转(4)源动腰脊、劲贯四稍(5)三尖六合、上下一线(6)虚领顶劲、气沉丹田(7)含胸拔背、落胯正腰(8)沉肩垂肘、坐腕舒指(9)屈膝圆裆、骶骨有力(10)眼随手转、步随身换(11)速度均匀、轻沉兼备(12)内动外发、呼吸协调(13)意动形随、势定意连.
初学太极基本功步法如下:
步行的稳固是太极拳实现各种技法的保证,步行承载全身的重量,关键是立身中正,重心稳定。下面介绍太极拳的.步型:
1、弓步:是太极拳使用最多的一种基本步型。
弓步又分为两种步法,一个是正弓步,一个是侧弓步。
(1).正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前腿膝盖与脚尖方向对齐和地面垂直,弓腿膝盖不宜过脚尖;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两胯端平,身体朝前,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中的弓步前挤、弓步前按动作都是正弓步。
(2).侧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练习的时候,要把前腿抬起,然后脚尖做到与地面垂直。
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后胯内收,身体斜朝前,肩胯相合,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的单鞭、野马分鬃等都是侧弓步。
而陈式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的侧弓步与其它门派太极拳稍有区别,如: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单鞭,是横开步,要求弓腿膝关节与脚跟上下对齐,横蹬腿脚尖稍内扣,裆要开圆,屈腿松腰胯,不同之处在,身体与弓步的两脚尖和两腿横向方向一致;看近似马步,但两腿有弓有蹬,有虚实之分。
2、虚步:虚步在太极拳套路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步型,拳种不同所以也分为两种,脚掌点地虚步和脚跟着地虚步。
(1).脚掌点地虚步——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左脚尖虚点地,膝盖微上领,脚跟稍抬起,右腿屈膝下蹲,松腰沉胯,两胯端平,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重心在左腿,右脚尖虚点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2).脚跟着地虚步——与脚前掌点地虚步要领相同,只是脚跟着地,脚掌微翘起,重心在右腿,左脚跟虚着地,为左虚步。如重心在左腿,右脚跟虚着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3、插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脚后插过,在右腿后右侧脚掌着地,为左插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脚后插过,那么就为右插步。
4、盖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腿前踏出,在右腿右前侧着地,为左盖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腿前踏出,那么就为右盖步。
5、坐盘步(歇步):插步或盖步两腿屈膝下坐,为坐盘步。分为左和右坐盘步。
左坐盘步:左腿从右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立身中正,为左坐盘步。
右坐盘步:右腿从左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就为右坐盘步。
6、仆步:分左、右仆步。
左仆步:两脚开立,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脚尖微内扣,立身中正,目光向左前平视。
右仆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微内扣,要领相同,就为右仆步。
7、独立步:分左、右独立步。
左独立步:重心移向右腿,左膝将左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动作中的金鸡独立。
右独立步:重心在左腿,右膝将右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要领相同,就为右独立步。
8、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要求:立身中正,两脚宽不过肩。
9、丁步: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腿脚尖在支撑腿脚内侧虚点地。要求:虚实分明,点地腿放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51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