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花开美艳药名丑-果实下气治水肿

祝由网 2023-11-10 22:21:09

花开美艳药名丑-果实下气治水肿

小牵牛花呀,开满竹篱笆呀……党的政策放光华/嘀嘀嘀嗒/嘀嘀嘀嗒/富了不忘爱国家!

这首《小小牵牛花》是很多80后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每每回响起这熟悉的旋律,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童年。

牵牛花虽然属于山野间的野花, 秋游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五颜六色的花朵,但是有的人也会在阳台上种植一两株,顺着花架或者阳台的围栏攀沿、绽放,别有一番美景。

果实入药泻水下气还杀虫

牵牛花虽然很美,但是入药部分的果实牵牛子却称谓比较“丑”,比如《本草纲目》里面就把其称作黑丑、白丑,实际上,这里的丑是牛的意思,天干地支的十二支中的“丑”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牛”。牵牛花的花期以夏季最盛,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将藤割下,打出种子,除去果壳杂质,晒干。表面灰黑色者为黑丑,淡黄白色为白丑,两种的混合品名二丑,以成熟、饱满、无皮壳杂质、无黑白相杂者为佳。一般花色较深,呈紫红等色者,其种子多黑,花色较浅,呈白色、粉红等色者,其种子多白。《雷公炮炙论》中记载了牵牛子的炮制方法:凡使牵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晒干,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临用春去黑皮。

牵牛子的主要功效是泻水、下气与杀虫。用于治水肿、喘满、痰饮、虫积导致的食滞,大便秘结等病症。比如《名医别录》中记载其“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药性论》中记载其“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其“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等功效。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了牵牛种子泻下的机理,因为其含有的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王勇提醒,这种中药在不少医籍中记载有毒性,比如《药性论》便提到牵牛子有小毒。还需注意,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这种中药。因此,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不可贸然服用。治风热赤眼可以用一个黑丑仁的外治法,《泉州本草》中记载了这个简单的方法: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

牵牛花的观赏价值及种植要点

牵牛花今多用于庭院围墙以及高速道路护坡的绿化美化,也可以做盆栽、吊盆、花台及花坛美化,还可以作为阳台的遮阳植物。牵牛花还有个俗名叫“勤娘子”,出自《植物名实图考》,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时针还指在“4”字左右的地方,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就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晨曦中站在阳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饱览着早已点缀于绿叶丛中的牵牛花,一天好心情都有了。

江南暖和地带可多季播种,长期观花,但以秋播春花和春播夏花为主。

牵牛花子发芽温度为20℃~30℃,一般在四月末五月初播种(南方还可以提前),按品种分行播在细沙土中,湿度适中时大约10天左右萌发。大约再过10天左右,子叶完全张开。待真叶刚刚萌发时,就应移栽入小盆中,过早苗弱,过迟伤根,都不利于以后的发育。牵牛花还可停止压条育苗,将藤蔓节芽处压入土中,发根后剪下栽植。

盆栽用土可选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用腐叶土4份、园土5份、河沙1份配成,并在盆底施入少量骨粉做基肥。上盆1周后开始施稀薄液肥。浇水要勤,特别是夏季浇水要充足,但盆内不能积水。牵牛花喜阳光,应放在庭院向阳处或南向阳台上或窗台上培养。

牵牛盆栽时,待小盆中的幼苗长出两三片真叶后,此时根系已发展好,即可定植在中盆中,并预先加好底肥。牵牛花的根系发展需要温度,经常转盆使阳光照射均匀,使根系发展完备。

冬瓜内含哪种营养物质?

 冬瓜(fatmelon; white fuzzy vegetable)
  植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葫芦科、冬瓜属 Benincasa Savi 一年生草本植物
  瓜形状如枕,又叫枕瓜,生产于夏季。为什么夏季所产的瓜,却取名为冬瓜呢?这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
  喜温耐热,产量高,耐贮运,是夏秋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在调节蔬菜淡季中有重要作用,适宜市销、北运和出口。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摘。去皮,洗净,食用时去瓤。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摘。去皮,洗净,食用时去瓤。味甘淡,性微寒。本品含蛋白、糖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和钙、磷、铁,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用于心胸烦热、小便不利、肺痈咳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压等。【烹饪相关】  原料介绍
  冬瓜主要产于夏季,取名为冬瓜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原产我国南部及印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供应季节为夏秋季。
  冬瓜,果呈圆,扁圆或长圆形,大小因果种不同,小的重数千克,大的数十千克;皮绿色,多数品种的成熟果实表面有白粉;果肉厚,白色,蔬松多汁,味淡,嫩瓜或老瓜均可食用。
  冬瓜的品质,除早采的嫩瓜要求鲜嫩以外,一般晚采的老冬瓜则要求:发育充分,老熟,肉质结实,肉厚,心室小;皮色青绿,带白霜,形状端正,表皮无斑点和外伤,皮不软、不腐烂。
  营养分析
  1. 利尿消肿
  冬瓜含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2. 减肥
  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加之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热量不高,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助于体形健美。
  3. 清热解暑
  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僻暑除烦,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癌症、脚气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以及缺乏维生素C者多食;
  2. 冬瓜性寒凉,脾胃虚弱、肾脏虚寒、久病滑泄、阳虚肢冷者忌食。
  制作指导
  1. 煎汤,煨食,做药膳,捣汁饮;或用生冬瓜外敷。
  2. 冬瓜性凉,不宜生食。
  3. 冬瓜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食疗作用
  冬瓜味甘、淡、性凉,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
  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的功效;
  可用于暑热口渴、痰热咳喘、水肿、脚气、胀满、消渴、痤疮、面斑、脱肛、痔疮等,还能解鱼、酒毒。
  冬瓜皮以利尿见长;
  冬瓜子以健脾养颜、止咳化痰见长。
  其他相关
  冬瓜内含蛋白质和大量维生素与矿物质,对护肤美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用冬瓜瓢“洗面澡身”,可以“祛黑斑,令人悦泽白皙”;冬瓜仁能“令人悦泽好颜色”。
  每100克冬瓜所含营养素如下:
  热量 (11.00千卡) ·维生素B6 (0.03毫克) ·蛋白质 (0.40克) ·脂肪 (0.20克) ·泛酸 (0.21毫克) ·碳水化合物 (2.60克) ·叶酸 (26.00微克) ·膳食纤维 (0.70克) ·维生素A (13.00微克) ·维生素K (1.00微克) ·胡萝卜素 (80.00微克) ·硫胺素 (0.01毫克) ·核黄素 (0.01毫克) ·尼克酸 (0.30毫克) ·维生素C (18.00毫克) ·维生素E (0.08毫克) ·钙 (19.00毫克) ·磷 (12.00毫克) ·钾 (78.00毫克) ·钠 (1.80毫克) ·镁 (8.00毫克) ·铁 (0.20毫克) ·锌 (0.07毫克) ·硒 (0.22微克) ·铜 (0.07毫克) ·锰 (0.03毫克) [编辑本段]【药效】   [慢性肾炎] 冬瓜1000克,鲤鱼1条(约重300克),不加盐,煮汤食。
  [夏季感受暑湿、脾气不运、四肢疲倦] 冬瓜1000克,鸭肉500克,芡实30克,苡仁30克。先煮芡实、苡仁,后下鸭肉,最后下冬瓜煮至熟。每食适量。
  [暑天感冒、风水之症] 鲜冬瓜150克,粳米100克。将冬瓜去皮瓤切碎,加入花生油炒,再加适量姜丝、豆豉略炒,和粳米同煮粥食用。每日2次。
  [肺痈] 打碎冬瓜籽50克,鲜芦根5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用。
  [肝硬化腹水] 冬瓜1000克打碎煮烂,纱布过滤去渣取汁,每次60毫升,每日3次饮服,可减轻症状。
  [水肿] 冬瓜皮100克,玉米须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每日3次服用。或冬瓜1000克,赤小豆100克,水炖烂饮服,每日2次。
  [高血压、肝阳上亢、头痛眼花] 冬瓜500克,鲩鱼头250克,先用油煎鱼头至金黄色,放入冬瓜,加清水适量,文火炖4小时,加食盐调味食用佐膳。每日2次。
  [肺热咳嗽、痰黄稠] 鲜冬瓜500克,鲜荷叶l张。加适量水炖汤,吃盐调味后饮汤吃冬瓜,每日2次。 [编辑本段]【保健食谱】   1. 冬瓜炒蒜苗冬瓜300克,蒜苗100克,植物油50毫升。先将蒜苗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段,冬瓜去皮、瓤,洗净,切成块状;再将炒锅放置火上,加油烧至六成热,投入蒜苗略炒,再放冬瓜块,待炒熟后,加调料适量,淀粉调汁勾芡,最后加味精起锅装盘。此菜具有利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中有痰,肺气不利致咳嗽气喘等疾病患者食之。
   2.冬瓜菠菜羹冬瓜300克,菠菜200克,羊肉30克,姜、葱各适量。先将冬瓜去皮、瓤,洗净切成方块,菠菜择好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羊肉切薄片,姜切薄片,葱切段;然后将炒锅放火上,加油烧热,投人葱花,放羊肉片煸炒,接着加入葱段、姜片、菠菜、冬瓜块,翻炒几下,加鲜汤,煮沸约10分钟,加入盐、酱油、味精,最后倒入湿淀粉汁调匀即成。本汤羹味美可口,具有补虚消肿,减肥健体的功效,适用于妇女妊娠水肿,形体肥胖者食之。
  3.冬瓜银耳羹冬瓜25O克,银耳30克。先将冬瓜去皮、瓤,切成片状;银耳水泡发,洗净;锅放火上加油烧热,把冬瓜倒人煸炒片刻,加汤、盐,烧至冬瓜将熟时,加入银耳、味精、黄酒调匀即成。此汤羹具有清热生津,利尿消肿之功效,适宜于高血压,心脏病,肾炎水肿等患者服食。
  4.冬瓜粥冬瓜60克,大米30克。先将冬瓜去瓤连皮洗净,切成小块状,大米淘洗干净,同放人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煮,至瓜烂米熟粥稠即可。本粥具有清热利尿,减肥之功效,适用于暑热烦闷,水肿,肺热咳嗽等病症,可起到清热利尿作用。
  5.冬瓜汤冬瓜50克。先将冬瓜去瓤,连皮洗净,切成薄片,入锅加水200毫升,煮约10分钟,去冬瓜取汤汁代茶饮服。经常饮服能起到利水消脂作用,适宜于肥胖、水肿诸病症。
  6.糖冬瓜冬瓜100O克。将新鲜上好的冬瓜去皮,除去内部和瓜籽,再将其切成4~5厘米厚的长方块,放人沸水中烫5~10分钟,烫至冬瓜肉质透明时捞出,在清水中冲洗干净后,压除水分,放在月光下晒至半干时,用白糖拌匀,浸渍半天后,再晒3天即成。糖冬瓜清甜可口,富于营养,具有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夏日酷暑时作为点心食之。
  7.冬瓜太金汤
  今年夏天来得比较早,如何在夏季通过饮食来保持健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东旭博士向大家推荐了一款养生汤——冬瓜太金汤。这汤兼具保健、养颜、瘦身、清暑、益气之功效,而且制作简单,取材方便,堪称入夏养生第一汤!
  用料与制法:冬瓜400克,咸肉或火腿100克,太子参30克,金银花10克,味精、葱花适量。咸肉或火腿切片,冬瓜洗净切成薄片。太子参、金银花放在一起,用水煎煮至太子参软烂,金银花取出弃去,药汁澄清备用,咸肉或火腿、冬瓜加水煮熟,放入太子参、味精和葱花,并兑入少量澄清的药汁,烧滚即成。
  这其中的主料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冬瓜含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加上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热量不高,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助于体形健美。太子参不但能大补元气,还能消水肿、化痰止渴。至于金银花的功效,能预防中暑、肠炎、痢疾等症,还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冬瓜的果实(或果肉)。又称白瓜、白冬瓜、濮瓜、东瓜、枕冬。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取。除去皮,或同时去瓜瓤、种子,洗净鲜用。
  [性能]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消肿。
  [参考]含蛋白质、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等成分。
  [用途]用于痰热喘咳;热病烦渴或消渴;水肿,小便不利。现代又用于肥胖病。
  [用法]煎汤,绞汁,或熟食。
  [注意]脾胃虚寒,阳气不足,阴虚消瘦者不宜服食。凡食冬瓜以老熟(被霜)者为佳。
  [附方]
  1,蒸冬瓜汁:嫩冬瓜(未脱花蒂)1个,于一头切一盖子,填入冰糖适量,再以盖子封固,放蒸笼蒸取汁液。分2次饮。
  本方取冬瓜清热化痰、下气之功,用于痰热喘咳或哮喘。又据《滇南本草》说:“治痰吼气喘,姜汤下。”故亦可与生姜配伍,以增强化痰和止咳下气的作用。
  2,鲜冬瓜汁:冬瓜1个,去皮及瓤,切块,捣汁,每次约服1杯,每日2~3次。亦可煨熟取汁饮之。
  古方治热病口渴、消渴及热痢口渴等,用冬瓜取汁饮者颇多。可生用,亦可熟用;大抵热盛者宜生用,一般宜熟用。生用,除饮汁外,亦可生嚼服。如《食疗本草》治积热消渴,即用“白瓜去皮,每食后吃三、二两,五、七度良。”
  3,冬瓜利水减肥汤:冬瓜500g,切厚片,煮汤食。可略加脂麻同、食盐调味。
  《兵部手集》说:“水病危急,冬瓜不拘多少,任意吃之,神效无比。”《食疗本草》说:“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煮汤便于服食。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单纯性肥胖。 [编辑本段]【冬瓜-中草药】    【药名】冬瓜
  【别名】白瓜、水芝、白冬瓜、地芝、濮瓜、东瓜、枕瓜。
  【汉语拼音】dong gua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Waxgour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
  【归经】归肺;大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
  【考证】出自《本草经集注》
  【科属分类】葫芦科
  【拉丁文名】Fructus Benincasae
  【主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痈肿;痔漏;并解丹石毒;鱼毒;酒毒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2.陶弘景:解毒,消渴,止烦闷,直捣绞汁服之。
  3.孟诜:益气耐老,除胸心满,去头面热。
  4.《日华子本草》: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痱子。
  5.《本草图经》:主三消渴疾,解积热,利大、小肠。
  6.《本草衍义》:患发背及一切痈疽,削一大块置疮上,热则易之,分散热毒气。
  7.《日用本草》:瘥五淋。
  8.《滇南本草》:治痰吼,气喘,姜汤下。又解远方瘴气,又治小儿惊风。润肺消热痰,止咳嗽,利小便。
    9.《本草再新》:清心火,泻脾火,利湿去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
  10.《随息居饮食谱》:清热,养胃生津,涤秽治烦,消痈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亦治水肿,消暑湿。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摘。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植物形态】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长约6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20cm,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cm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郑须生于叶腋,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大辩论,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药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或长卵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大型,肉质,长圆柱状或近球形,长25-60cm,径10-25cm,表面有硬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0-120g;或煨;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 [编辑本段]【文献选录】   《神农本草经》:“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名医别录》:“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日华于本草》:“除烦,治胸隔热,消热毒痈肿,退痒子。”
  《本草备要》:“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
  《本草再新》:“除心火,泻牌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

牵牛花另外一个名字叫什么?

牵牛花别名朝颜,属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草本,花腋生,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长1.5~18.5厘米,通常短于叶柄,有时较长,毛被同茎;

苞片线形或叶状,被开展的微硬毛;花梗长2~7毫米;小苞片线形;萼片近等长,长2~2.5厘米,披针状线形,内面2片稍狭,外面被开展的刚毛,基部更密,有时也杂有短柔毛;

花冠漏斗状,长5~8(~10)厘米,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及花柱内藏;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无毛,柱头头状。

扩展资料: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

顺应性较强,喜阳光充足,亦可耐半遮荫。喜暖和凉快,亦可耐暑热高温,但不耐寒,怕霜冻。喜肥美疏松土堆,能耐水湿和干早,较耐盐碱。种子发芽适合温度18~23℃,幼苗在10℃以上气温即可生长。

牵牛在中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本种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听说听西瓜会得咽喉炎,那么西瓜霜可以治,搞不懂,谁可说上两句

  没听说过啊 谁说的吃西瓜多了的咽喉炎
  1西瓜 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 葫芦目、葫芦科、西瓜属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热解暑,对治疗肾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辅助疗效。果皮可腌渍、制密饯、果酱和饲料。种子含油量达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点配料。用途 西瓜果实为夏季主要水果。成熟果实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几不含淀粉,采后贮藏期间甜度会因双糖水解为单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制成西瓜酱。在中医学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药,功能清暑解热。
  堪称瓜中之王,因在汉代时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亦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目前除少数边远寒冷地区外,国内各地均有种植,果味甘甜而性寒。
  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在炽热的夏日或气温闷热的热带夜晚,只要有冷冻的西瓜,便具有消除暑热的效果。西瓜的疗效
  [编辑本段]
  西瓜在古今用于民俗治病和食疗保健的资料甚丰。例如:
  1.《松漠记闻》云: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2.《随息居饮食谱》云:食瓜腹胀者,以冬腌菜瀹汤饮即消。目赤口疮用西瓜肉曝乾腌食之;唇内生疮用西瓜皮烧研噙之;食瓜过多成病用瓜皮煎汤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同研末,用蜂蜜调涂患处。
  3.糖尿病、尿混浊,用西瓜皮、冬瓜皮十六克,天花粉十二克,以水煎服。
  4.高血压用西瓜支乾品十三克,草决明子十克,以水煎代茶饮。
  5.酒精中毒,酒醉后头晕、烦渴,饮西瓜汁一碗。
  西瓜的作用
  【性味】甘、寒、无毒。果肉含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谷氨酸、瓜氨酸、蔗糖酶、钙、铁、磷、粗纤维及维生素(A、B、C)等。皮含蜡质。种子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等。有消烦止渴、解署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便、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等作用。皮及瓤均为利尿剂,治肾炎水肿、糖尿病、黄疸;西瓜仁有清肺润肠助消化作用;西瓜霜吹喉治咽喉肿痛;西瓜根叶煎汤可治腹泻和肠炎;用西瓜皮绿色部分煎汤代茶,是很好的消暑清凉饮料,西瓜皮(中医称西瓜翠衣)可治闪腰岔气和口唇生疮。另据报道,西瓜子仁中还有一种能降低血压的物质,并可缓解急性膀胱炎的症状。西瓜中的配糖体也有降低血压作用。因此,高血压、肾炎者可用西瓜作食疗。
  【注】西瓜,一名寒瓜,也有叫水瓜、夏瓜、青登瓜者。果肉作水果,新鲜西瓜皮盐腌后可作小菜。瓜瓤、汁、种子、皮及根、叶均可入药。西瓜生食解暑热,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民间谚语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这说明西瓜防治疾病范围广,夏天吃西瓜,对人体甚有补益。但由于西瓜属甘寒之品,平素患有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及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寒积冷痛或小便频数者慎食。正常健康人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因为过多的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有时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同时不要吃变质的瓜。 肾功能不全者机体平衡调节能力较差,不宜一次吃大量西瓜,过多水分留在体内,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小儿吃西瓜,不仅可得到丰富的营养,而且有利于开胃口,助消化,利泌尿,促代谢,去暑疾,滋身体。
  【成分及效能】
  西瓜果肉:含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瓜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内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蔗糖、萝卜素、胡萝卜素、番茄烃、六氢番茄烃、维他命A、B、C、挥发性成分中含多种醛类。
  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淀粉、戊聚糖、丙酸、尿素、蔗糖等。
  西瓜果肉所含瓜氨酸、精氨酸成分,能增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而导致利尿作用。种子含一种皂样成分,有降血压作用,尚能缓解急性膀胱炎功能。新鲜西瓜皮盐腌后可作小菜。
  西瓜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热烦躁。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我国民间谚语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说明暑夏最适宜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热、发汗多,还可以补充水分,号称夏季瓜果之王。在新疆哈密地方日夜温差大,白天热,夜寒冷,故俚语云:朝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宜忌】
  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饮料,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益处多多,但西瓜优点虽然很多,大量或长期吃副作用也不可轻忽。
  明.汪颖《食物本草》云: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百虎汤之号,然亦不宜多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元.李鹏飞《延寿书》云: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致霍乱。又云: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皆食瓜之患也。
  因此,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寒积腹痛,小便频数,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于虚冷体质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长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西瓜变质后不可以吃,容易引起胃肠病而下痢。惟清.张璐《本经逢源》云:西瓜,甘寒降泻。子仁甘温性升,开豁痰涎之理是其本性。又引《相感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气,其温散之力可知。
  过食瓜果类致使胃肠寒积腹痛者,酌服中药理中汤可治。西瓜裨益于人虽多,慎记台湾民间俚语云:日吃西瓜,半夜反症。

  西瓜霜西瓜霜
  开放分类: 药物、医药、中药、中草药、制药

  西瓜霜为葫芦科植物西瓜 Citrulluis vulgaris Schrad.的成熟果实与芒硝经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也是一种中药,它的具体做法为:取新鲜西瓜,沿蒂头切一厚片作顶盖,挖去瓜瓤及种子,将芒硝填入瓜内,盖上顶盖,用竹签插牢,放入瓦盆内,盖好,置阴凉通风处,待析出白霜时,随时刷下,直至无白霜析出为度。

  西瓜霜的功能与主治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别名】西瓜白霜

  【制法】

  一法:用未成熟的西瓜皮与皮硝加工制成。一般于农历8月节后,制备较宜,因天气风凉,瓜不易烂,将较生的西瓜切开一小口,挖出部分瓜瓤,皮硝放入,然后将瓜皮盖好,用绳吊在南边朝北的方向风干,待皮硝往西瓜外面渗出时,刮下此霜即成西瓜霜。——《全国中草药汇编》

  二法:将西瓜皮切碎(约10斤)和皮硝(5斤)拌匀,装入黄沙罐内,盖好,挂于阴凉通风处,带砂罐外面有白霜冒出,用干净毛笔或纸片刷下,装入瓶内备用。——《中药学》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适用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及口疮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吹患处,适量。咽下并无妨碍。并可点眼,以治目赤肿痛,加蒸馏水化作眼药水尤良。

  【注意】虚寒患者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咽喉类用药——西瓜霜使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二百余年前。清代名医顾世澄将其载入《疡医大全》,被古人称为“喉科圣药”。传统的采霜办法是将西瓜切开,放入中药,将瓜置入大瓦缸中,在阴凉通风处储存。数月后缸壁外有絮状白色结晶体,这就是俗称的西瓜霜。

  西瓜霜
  【来源】《疡医大全》卷十七。
  【组成】西瓜1个 皮消适量
  【用法】用大黄泥钵一个,选比钵稍小的西瓜1个放入钵内;将瓜切盖、挖洞,以皮消装满瓜内,仍以瓜盖盖上,竹签固定,再用同样大小的黄泥钵盖上,外用皮纸封牢,放阴凉处。数日后钵外析出白霜,以鹅毛扫下;再吐再扫,直至钵外不再有霜。用时取霜少许吹患处。
  【主治】乳蛾,喉痹,口疮,舌糜。

  药名
  西瓜霜
  别名
  西瓜硝
  汉语拼音
  xi gua shuang
  英文名
  Citrulli Degelatinat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rsum. Et Nakai
  归经
  归脾;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考证
  出自《疡医大全》
  科属分类
  葫芦科
  拉丁文名
  Citrulli Degelatinatum
  主治
  喉风;喉痹;口喉;口疮;牙疳;外嗽咽产能;目赤肿痛
  各家论述
  1.《疡医大全》:治咽喉口齿,双蛾喉痹。
  2.《本草再新》:治喉痹久嗽。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有明显的棱沟。卷须2歧,cm;叶片三角状卵形、广卵形,长8-20cm,宽5-18cm,3深裂或近3全裂,中间裂片较长,两侧裂片较短,裂片再作不规则羽状分裂,两面均为淡绿色,边缘波状或具疏齿。雌雄同株,雄花,雌花均单生于叶腋,雄花直径2-2.5cm,花梗细,被长柔毛;花萼合生成广钟形,被长毛,先端5裂,裂征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合生成漏状状,外面绿色,被长柔毛,上部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先端钝,雄蕊5,其中4枚成对合生,1枚分离,花丝粗短;雌花较雄花大,花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卵形,外面多少被短柔毛,花柱短,柱头5浅裂,瓠果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径约30cm,表面绿以、渚绿色,多具深浅相间的条纹。种子多数,扁形,略呈卵形,黑色、红色、白色或黄色、或有斑纹,两面平滑,基部印圆,经常边缘稍拱起。花、果期夏季。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炮制方法
  1.选取尚未熟透的西瓜,取皮切成小块,每10斤加皮硝15斤,拌匀,装入黄沙缸内,缸底先铺一层瓜皮作垫,待拌硝的瓜皮装满后,上面再用一层瓜皮铺没,将缸盖好,置通风处。数天后,黄沙缸的外面,即有白色粉霜不断析出,将霜轻轻扫下,至霜析尽为止。扫下的白霜,拣去沙屑,即成纯净的西瓜霜。
  2.选重约6-7斤的西瓜一个,在瓜蒂处切开,挖去部分肉瓤,用皮硝1斤(或更多些))装满瓜内,然后将切下的瓜皮盖上,用竹钉牢,悬挂于阴凉通风处,约10余天后,瓜皮外面即不断析出白霜,将霜陆续扫下即可。制得的西瓜霜,宜存放石灰缸或密闭于瓷瓶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热。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呈白色粉粒状结晶,形似盐,遇热熔化。气微,味微咸。
  以洁白、纯净、无泥屑、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
  味咸;性寒
  药材基源
  为葫芦和植物西瓜的果皮和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本。
  用法用量
  外用:入散剂;适量,吹喉。内服:0.5-1.5g,开水或汤药冲。
  出处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0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