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杂谈
诗词中的贵州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这首《阮郎归》是宋代词人黄庭坚的作品,描写贵州春天的美丽、茶叶的芬芳。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内陆腹地,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贵州中
中医漫话
2023-11-10
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目前国内有数十家中医药博物馆,其馆藏各有特色,从不同维度记录、刻画着一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皇皇巨著。
中医漫话
2023-11-10
健康一词中的中医内涵
现在人们都在说“健康”,还衍生出了“不健康”“亚健康”等词汇。大多数人模模糊糊知道健康就是身体好的意思,否则就是身体有问题。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健康”的含义,便能够理解古人有关身体或者心理、精神的理念。“健”字解读“健”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
中医漫话
2023-11-10
颜师古半夏五月苗始生说法考疑
中药“半夏”一名,始见于西汉《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隋唐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为其注文,欲解释其名称之由来,谓“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半夏“五月苗始生”探究 半夏入药历史悠久
中医漫话
2023-11-10
江南枇杷黄似桔
江南枇杷黄似桔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每年5月,我国江南一带那熟透的枇杷果实缀满枝头,黄似桔,亮如金,圆润清香,惹人眼目,撩人品尝。枇杷为蔷薇科常绿乔木,原产于我国,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有“枇杷十
中医漫话
2023-11-10
丸药制作中的匠心
“丸者,缓也,作成圆粒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古今医统大全》)“丸者缓也”之丸,多指最常用的小蜜丸(水蜜丸)和水泛丸。由于丸剂在体内释放药效过程缓慢,给人的印象是对于治疗慢性病和病程迁延长久的病症比较适合。但是不尽然,因为如安宫
中医漫话
2023-11-10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腠理”一词,在《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一段中,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后来扁鹊又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教科书解释说,“腠理”是皮肤纹理,让人感觉“腠”就是表皮的意思。后来上大学学习《黄
中医漫话
2023-11-10
莲的一身都是宝花、叶、房、心皆是药
莲的一身都是宝花、叶、房、心皆是药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的诗《莲》描述了莲农采莲花、摘莲蓬、剥莲子的生动景象。莲是爱情的象征,祥瑞来临的征兆,常被比喻为曼妙的女子、高洁的君子。莲在人们的生
中医漫话
2023-11-10
走进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是历史记忆的窗口、文明传承的纽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独特标识。说起博物馆,就不得不提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江苏南通,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即是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在南通创办。一座城
中医漫话
2023-11-10
药枕清香助睡眠入诗入词史久远
药枕清香助睡眠入诗入词史久远 枕头是睡眠的伴侣,恰如人们所吟道:“谁说绣枕小,夜夜有好梦。”而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药枕,如菊花枕更为人们所喜爱,民谚云:“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轻身眼不花。”药枕因对健康有一定裨益,历来受人喜爱,如有绿豆枕、蚕桑枕
中医漫话
2023-11-10
北宋年间最美逆行者田昼
大约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在一次疫情中有一位官员曾因感染疫病去世,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这位官员名叫田昼。田昼(1059—1109),字承君,祖籍京兆(今西安),曾任校书郎,在任西河县知县时“有善政,民甚德之”,后转任河南淮阳担任知县。在
中医漫话
2023-11-10
诗词中的陈药及其药用价值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这首《好时光》为唐明皇李隆基所作,通过对新婚夫妻的描写,劝人珍惜宝贵时光,莫将青春虚度,词牌《好时光》由“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中医漫话
2023-11-10
雨的形成暗含五行之理
很多人学习中医之初,看到五行会犯迷糊,碰到金生水、水生木、火克金、木克土就晕得不行。但事实上,五行并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东西,它不只属于中医,也属于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只要弄真正弄清楚五行的内涵,就会觉得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在中医基础理论中
中医漫话
2023-11-10
解郁安神话合欢美树婆娑惹人怜
合欢别名绒花、马缨花、夜合欢、蓉花树、野广木,属含羞草科合欢属落叶乔木。它高大茂盛,有的株高可达一二十米,枝叶细长,表层有细绒毛或短柔毛,羽状的叶子夜晚闭合,白天舒展,故又称“夜合树”。每年六月开花,常见的花色为粉红色,也有白、黄、蓝、紫
中医漫话
2023-11-10
李时珍未到过广西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大型综合性本草典籍,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该书的撰写来源,在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的序中曾述“渔猎百家,搜罗百氏”,而后世顾景星的《李时珍传》亦有李时珍“搜辑百氏,采访四方”的记载,两者均说明李
中医漫话
2023-11-10
夏至杨梅满山红
俗话说:“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江南名果杨梅纷纷登场,那圆融融、紫艳艳、水津津的杨梅惹人眼目,占尽风头,撩人品尝。中医认为,杨梅味甘酸、性平,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益肾利尿、除烦去痰、提神解酒之功效。《本草纲目》载其“疗呕逆吐酒。”
中医漫话
2023-11-10
银朵馥馥栀子花
栀子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绽放,经历长时间的含苞期,其绽放时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正如诗人所描写的那样:“艳春不露,绿簇一身素。夏日骄阳甘露沐,银朵芳香馥馥。”栀子叶色亮绿,四季常青,花大洁白,芳香素雅,格外清丽可爱,人们常常将它
中医漫话
2023-11-10
夏至到来此草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名诗很多人都会背诵。大凡草木,多荣于春而枯于秋,有一种草则例外,时间短得似乎只能用“半岁一枯荣”来形容。随着夏天到来,它就提前跑到了一岁的终点,“至夏而枯”。祖先因
中医漫话
2023-11-10
吐故纳新说调息
吐故纳新说调息成语“吐故纳新”出自《庄子》一书。在气功学中,“吐故纳新”是指练功时的呼吸锻炼——调息。所谓“息”,就是呼吸,也就是说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古人有“一呼一吸谓之息”的说法。它是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之一,在《内经》
中医漫话
2023-11-10
病入膏肓说膏肓
“病入膏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大意是说人快死了,无可救药了。可是具体地说,膏肓是什么,在哪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历史中的“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出自《左传·成公十年》,说的是晋景公姬孺,信佞臣,听谗言,无辜杀害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
中医漫话
2023-11-10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杂谈热门文章
1
中医学子:谁来拯救我们的未来?
2
这两种类型的高血压,怎么用药
3
值得精读:对“火神”的真知灼见
4
中医为什么常提倡禁一切寒凉之物?
5
阳气不足,原来是你的精气神从这五个地方漏掉了!
6
剂量!方剂运用的最高艺术 | 仝小林
7
疏肝止痛、和解退热……这味“百搭”的中药怎么用才能效如桴鼓
8
妇科常见的这四种病该如何调理?(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乳腺增生)
9
饮食以“和”为贵,只吃蔬菜,对人的伤害有多大? | 徐文兵
10
一个经典养胃方,健脾和胃、燥湿化痰、行气止痛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