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问题一:《茶花女》哪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好? 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我是主张多看几种译本的。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便用文言体翻译、出版了小说《茶花女》(中文译本的书名是《巴黎茶花女遗事》)。林纾的译文虽然未必完全忠实于法文本原著,但他那生动传神、极富形象化的语言使小说《茶花女》的第一部中译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人们又陆陆续续读到了刘半农等人翻译的话剧《茶花女》和夏康农等人翻译的小说《茶花女》。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能够在中国的读者群中迅速流传,深入人心,外国文学翻译界的这些前辈们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
在一九四九年至“文化革命”结束之后这长达三十年的历史时期内,《茶花女》却经历了一番曲曲折折的遭遇。这样一部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居然没有新译本奉献给新中国的读者,而旧译本的再版为数也极为有限,到了后来,《茶花女》干脆销声匿迹了,以至于在年轻一代的读者心目中,《茶花女》不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甚至还顶着种种不应该有的恶名。粉碎“四人帮”以后,大批外国文学名著终于重见天日,振孙先生就是在这抚一种背景下着手翻译小说《茶花女》的,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的新译本《茶花女》不仅忠实于法文原著,而且生动地表达了原作的感 *** 彩,因而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小说《茶花女》新译本自一九八○ 年问世以来,一版再版,至今累计印数已达百万余册,可以说是这部作品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一部中译本。
问题二:茶花女哪个译文版的好,哪个出版社翻译的比较好 上海译文出版常的最好,最接近原著,我觉得是最好的,且前面的序言和关于小仲马的介绍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见地。。。我很支持上译的版本。
人民文学的主要是看版本,序言好的才要,译林的我觉得相当不好,整个走形了,所以最喜欢的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
问题三:茶花女的那个译本最好,谢谢诶! 最早的当然是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文笔很古雅,民国时,比较流行的是刘半农和夏康农的,78年骸后的,郑克鲁,王振孙的比较权威。
问题四:《茶花女》谁的中文译本的比较好? 是应该多看几个译本
问题五:茶花女的中文译本 出版时间译者出版社1979年陈林、文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王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夏康农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陈林、文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郑克鲁译林出版社1993年黄甲年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文光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保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赵学桥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臧藏接力出版社1998年杨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黄友玲精品出版社2000年孙良方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王殿忠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胡小跃漓江出版社2003年夏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王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刘远征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李文军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齐俊红广州出版社2007年杨松河华夏出版社2007年赵虚年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陈琳秀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李登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李雨农村读物出版社2008年谢磊广州出版社2009年水木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李玉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刘超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董强译林出版社2011年黄甲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问题六:世界名著的最佳译本有哪些 《简?爱》
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勃朗特三姐妹全集精装本,《简?爱》这本书实际上讲的是两个故事,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但我偏爱她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读来令人心疼。长大以后的简?爱因为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而为世人所传颂,但我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我所喜欢的始终是那个还不懂得用逃脱 *** 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只能伸着冰冷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她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的简?爱。我觉得这是一个因为从小缺爱,因而只能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不幸的女人的故事。这本书冲击了了19世纪处于垄断地位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童话模式,在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同时《简?爱》涉及到种族歧视、等级制度、社会的伪善、爱情的曲折等经久不衰的主题,非常可惜的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非要把《简?爱》解读成一个女潘磕嫦的烂俗话本,就为了加上什么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之类的屁话!为了告慰几十年来都被强行打扮成庸脂俗粉的夏洛蒂?勃朗特,我能做的就是不惜血本把她的书都买回来,并且顺便照顾一下她妹。
《飘》
推荐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译者傅东华。傅东华是翻译家里最霸道的一位,他敢把外国人名直接译成中国人名,敢把他觉得没意义的段落直接删掉。这样的翻译家如今已经绝迹,而最能展现他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性格的译作莫过于《飘》,当然如果仅仅阅读过这个版本的话和人交流起来会有些障碍,但是出于对霸道天才傅东华先生的无比热爱,我决定就推荐这一个版本,爱咋咋地。
《约翰?克里斯朵夫》
北京燕山出版社以及中央编译出版社都出版过的许渊冲版我没有读过,不好评价。我一开始读译林出版社韩沪麟版的时候,尽管怀着对译林精装书一贯的难以遏制的不屑和不满,但读这本书时总的感觉还是挺好的。但是当我从旧书店淘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傅雷版时我就觉得我之前看的都是些神马!傅雷一生翻译的主要是巴尔扎克、梅里美、罗曼?罗兰、伏尔泰四个人的作品,他把最多的精力投在了巴尔扎克身上,但是最出彩的却是罗曼?罗兰的这本《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次神译甚至到了通篇都有韵律感的程度,我不懂音乐但是每次阅读傅雷版《约翰?克里斯多夫》我总能感到有背景音乐响起,这样的感受在我的阅读史上绝无仅有。
《百年孤独》
推荐黄锦炎版,高长荣版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删节较多,范晔版倒是能看出来这个年轻翻译家很尽心尽力但是他就是太较真儿了。以战战兢兢的态度翻译马尔克斯这么一个天马行空的奇男子的作品实在是不搭,过于追求准确性而牺牲了阅读的流畅。限于经济条件,我不可能每一本外国文学都把所有版本买回来,很多书我都是在书店墨迹半天慢慢对比之后买的,但这本书是我最下功夫研究的一本,不仅收藏了三个版本而且在我把英语还给老师之前还拿着电子词典啃过英文版,甚至我还动过为了这本书去大学学西班牙语的念头可惜没能实现。
《红与黑》
推荐译林出版社1993年郭宏安版,郭老翻译起市长夫人的空虚寂寞柔情自责来竟然能把我这么铁石心肠的人都感动得千回百转哇哇大哭。为了郭老出色的翻译,我破例推荐一次译林版。
《追忆似水年华》
推荐译林出版社徐和谨版,这是我第二次推荐译林版名著,目前为止也是最后一次,主要原因在于我苦苦寻找了多年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版《追寻逝去的时光》让我大失所望。当然这很有可能是周老水平太高我欣赏不了,反正我读起来觉得极其不通畅。本文仅仅是一家之言,我就是要大声喊出我对上海译文出版社建社以来最大失误的强烈不满。上海译文,你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我的灵魂我的罪恶,但启用周克希翻译普斯斯特,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
《尤利西斯》
泣血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20......>>
问题七:世界名著的最佳译本有哪些 ?俄国?
《战争与和平》-- 草婴,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战争与和平》-- 高植,也很好。(上海译文八十年代)
《战争与和平》-- 刘辽逸,人民文学版。
《安娜卡列尼娜》-- 草婴
《安娜卡列尼娜》-- 罗稷南(三联)
《复活》-- 汝龙
《复活》-- 草婴,这两个译本都是经典。
《前夜》-- 丽尼
《贵族之家》-- 丽尼
《父与子》-- 巴金
《卡拉玛左夫兄弟》-- 耿济之
《罪与罚》-- 朱海观 王汶
《 *** 》-- 南江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南江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刘辽逸 楼适夷 陆风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瞿秋白 巴金 耿济之 伊信
《猎人笔记》-- 丰子恺
《猎人笔记》-- 冯春,未知如何。
契诃夫作品 -- 汝龙
《当代英雄》-- 翟松年
《静静的顿河》-- 金人
《普希金诗选》-- 查良铮
《家庭的戏剧》-- 巴金
《死魂灵》-- 满涛
《一个人的遭遇》-- 草婴
《阿列霞》-- 蓝英年
《日瓦戈医生》-- 蓝英年 张秉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梅益
《谁之罪》-- 楼适夷
《苦难的历程》-- 王士燮
《往事与随想》-- 巴金,上海译文79年版。
?法国?
《悲惨世界》-- 李丹 方于,短期无法超越。
《悲惨世界》-- 郑克鲁,也很好。
《巴黎圣母院》-- 陈敬容
《海上劳工》-- 陈筱卿
《笑面人》-- 郑永慧
《笑面人》-- 鲁膺,上海译文,也相当不错。
《九三年》-- 郑永慧
《冰岛的凶汉》-- 陈筱卿
《雨果诗选》-- 程曾厚
雨果戏剧 -- 许渊冲
《包法利夫人》-- 李建吾,短期无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 周克西(译文),也很好。
《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
《高老头》-- 傅雷
《幻灭》-- 傅雷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 郑永慧
《恶之花》-- 钱春绮
《茶花女》-- 王振孙
《红与黑》-- 郝运
《巴马修道院》-- 郝运
《都德小说选》-- 郝运
《一生 漂亮朋友》-- 王振孙
《吉尔?布拉斯》-- 杨绛
《莫里哀喜剧六种》-- 李建吾
《娜娜》-- 焦菊隐
《吉尔布拉斯》-- 杨绛
《基督山伯爵》-- 蒋学模
?德国?
《浮士德》-- 郭沫若,1959年人民文学版。
《浮士德》-- 董问樵,1983年复旦大学版。
《浮士德》-- 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版。
《浮士德》-- 绿原,人民文学版。
《少年维特之烦恼》-- 郭沫若
《席勒戏剧诗歌选》-- 钱春绮等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冯至 姚万昆
?英国?
《唐璜》-- 查良铮
莎士比亚戏剧 -- 朱生豪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卞之琳
《傲慢与偏见》-- 王科一
《孤星血泪》-- 王科一
《牛虻》-- 李Z民
《卡斯特桥市长》-- 侍桁
《性心理学》-- 潘光旦
《雪莱抒情诗选》-- 查良铮
《一九八四》-- 董乐山
《鲁滨逊漂流记》-- 徐霞村
《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
《无名的裘德》-- 张谷若
《还乡》-- 张谷若
《大卫?考坡菲》-- 张谷若
《呼啸山庄》-- 张玲 张扬
《名利场》-- 杨必
《傲慢与偏见》-- 张玲 张扬
《失乐园》-- 朱维之
《福尔赛世家》-- 周煦良
《董贝父子》-- 祝庆英
?美国?
《瓦尔登湖》......>>
问题八:茶花女cd版本哪个最好 建议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最好,最接近原著,且前面的序言和关于小仲马的介绍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见地。人民文学的主要是看版本,王振孙的译本就不错。译林的不好,整个走形了,所以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本好。
问题九:茶花女哪个版本好??为什么?急! 建议你看博集天卷版本的,很厚很全,字迹也很清晰,我刚好买了一本。
《巴黎茶花女遗事林译小说》([法国] 小仲马)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LjGxaJDZTzeX6cR_u8zHg
提取码: egex ? ?书名:巴黎茶花女遗事林译小说
豆瓣评分:8.5
作者:[法国] 小仲马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81-9
页数:?84
内容简介:
清光绪二十七年玉情瑶怨馆刊本。《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大体上与小仲马着的《茶花女》的内容相同。作品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世纪40年代巴黎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对恋人——马克和亚猛的爱情悲剧。林译本自从问世之后就很受欢迎“中国人所未见,不胫走万本”,一时出现“洛阳纸贵”的盛况,严复也曾盛赞“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此书曾深深影响了鲁迅和许寿裳等人,对中国的新文学发展有特殊意义。
作者简介:
小仲马(1824-1895),法国剧作家、小说家。19世纪法国三大戏剧家之一。其父为著名作家大仲马。1848年,小仲马因发表《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举成名,该书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以真挚的情感动人,是其写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另外,其戏剧代表作有《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克洛德的妻子》《福朗西雍》等。
在我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朝代,都比较注重与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创建了“丝绸之路”;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原佛教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将所见所闻传遍朝野上下。
即使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仍然对别国的风土文化心向往之。
尤其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外国的名著、电影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翻译在文化交流与国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谁能想到我国现代的“翻译第一人”林纾却不懂外语呢?
文学界的新贵
翻译界的泰斗林纾有一个潦倒的童年,他于1852年出生于福建的一个穷苦家庭。那时候穷人是读不起书的,林纾没有办法,只能在私塾中做一名“借读生”。
因为读书不易,所以林纾格外嗜书如命。再加上他受私塾中先生的影响,喜爱传统文学,尤爱古文与画作。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林纾在小小年纪就感受了生活的苦,为了家庭的生计奔波。
他不得已停止了在私塾的学习进程,但他并不甘心,他爱书竟到了“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地步,可是“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无法,只能去同县的朋友家中读书。
依靠朋友“精神食粮”的接济,林纾从13岁到20岁这7年,读了两千余卷古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882年成功中举。
中举之后,他的地位有了质的飞跃,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有了举人的身份在,许多人也愿意借书给他,所以他才能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古文中。
林纾中举后的生活可谓是如鱼得水,他广结师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坐而论道,谈古论今,好不快活。
因为有浓厚的文学底蕴,他兴致勃勃得进京参加会试,可是名落孙山。不过越努力越幸运,林纾不会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放弃。
接下来七年,林纾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终也没有考中进士。也可能是认命了,也可能是绝望了,放弃了考试的念头。
屋漏偏逢阴雨,在不惑之年,母亲与妻子相继去世,只留他自己独活于世。屡试不第的挫败与亲人去世的悲痛,给了林纾深痛的打击,他陷入消沉的状态不可自拔。
1897年,林纾的留洋朋友王寿昌前去拜访,看到林纾极度颓废,深感无力。将人从悲痛中拯救出来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为他找一个生活的目标。王寿昌突发奇想,想让林纾与他一起翻译外国作品。
林纾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哪去过外国?他连字母都不认得。
王寿昌大笔一挥“包在我身上”。就这样两人与其他留洋的朋友团结协作,翻译了法国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林纾将小说的名字改为《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现代社会第一部翻译作品。
《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之间洛阳纸贵。林纾也取得了名利地位,成为文学界的新贵。他尝到了翻译的甜头,决定在翻译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翻译界的开山鼻祖
林纾并不会外语,但他会二次创作。在与翻译第一部作品时,王寿昌口译,林纾写下来。
但是他并不是死板记录,他会运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底蕴,将朋友的话进行润色,使之更符合当时的文章特点。
有时兴起,林纾还会在译作中夹带私货,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正是这样,作品才更“接地气”。
林纾与他的朋友们翻译了众多外国名家的作品,英国的《大卫·科波菲尔》、《天女离魂记》,法国的《离恨天》,西班牙的《魔侠传》还有莎士比亚的剧本。
翻译完成后会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而他翻译的小说也被称为“林译小说”。
“林译小说”的发表,极大的开拓了中国民众的视野,促进了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林纾在文学上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当时的名人严复、康有为、鲁迅等人都是他的书迷。林纾一直以自己的翻译速度为豪,经常朋友还没有口译完,他就已经将整个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写作完成。
当然林纾身为举人,也没有辜负了自己的满身才华,他写了《畏庐文集》等40余部书。在林纾的作品中,他以犀利的文笔诉说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在翻译作品时,林纾在字里行间深感外国文学的魅力,也意识到文化的交流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所以他将所得的稿费全部用于资助学生出国深造。
林纾在文坛上的地位日趋稳固,真正成为翻译界的第一人。
思想保守的翻译家
戊戌维新前,林纾的思想还是很超前的,在作品中宣传他的爱国思想。他重视儿童教育,在女子地位低下的社会提出使女子接受教育。
而且身为翻译家的林纾,他的思想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应该更能接受新事物才对。其实不然,进步的思想在他的爱国热忱面前不堪一击。
林纾更重视纲常名教,一切动摇社会安定的运动于他来说无异于洪水猛兽。
在五四运动时期,文坛上的一些大家也参与到学生阵营,可是林纾却高举保守派的旗帜不动摇。当时的文坛好不热闹,两大阵营,刀光剑影,互不相让。
林纾为维护封建礼教,一生翻译的200多部作品都用文言文写作。可是他以一己之力并不能抵挡住文学改革的浪潮,到他翻译生涯的后期,已经没有多少读者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并不能全部怪罪到社会的发展上,毕竟他的后期译笔枯燥,劲头松懈,已经不复当年的风采。其实如果他能用白话文翻译作品,相信即使在写作后期,他仍然能有不少读者。
林纾不懂外文是他翻译时致命的缺点,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错误。林纾把名著删减的部分仍然归于原作,还有许多语法的错误。
这样的翻译作品如果放到现在肯定是不能出版的,但是林纾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还能翻译200余部作品已经很了不得了。
在林纾的老年时期,他的经济大不如前,再加上他没能抵挡住文学改革,于1924年郁郁而终。林纾是现代翻译界的开山鼻祖,即使作品中有错误但是他对现代的文学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57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无茶不成都
下一篇: 福建三明的客家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