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张其成《道德经》第十四章

德玄 2024-12-23 20:13:00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是看不见的,叫做“夷”;听它是听不到的,叫做“希”;抓它是抓不住的,叫做“微”。这三方面都不可以去追问,所以是浑然一体的。它上面不明亮,下面也不昏暗,绵绵不断而不可名状,又回归到无形无物之中。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物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惚”。在前面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头,在后面跟随它又看不见它的尾。把握古代的“道”来驾驭现代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就叫做“道”的规律。


0068.jpg


 这一章是描述道的,讲道是什么样子。道不是说不清道不明吗,不过是可以描绘的。这一章开头用了三个“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形容道的神妙,不是人的感觉所能把握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夷”的意思就是看不见。说明道是无形的,用肉眼去看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内观才能体悟得到。“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就是听不见。说明道是无声的,用耳朵去听是听不到的,只有通过内听才能体悟得到。“搏之不得,名曰微。”“微”就是微小,小到你根本抓不住它。说明道是无物的,不是一个有形的东西。“搏”应该是个“抟(搏)”字,是“抟之不得”。“抟”是什么意思?手字旁,这里是用手抓的意思。道用手去抓它,是抓不住的。“夷”、“希”、“微”分别是对不可见、不可听不可抟的定义。

       “此三者,不可致诘。”此三者,是不能去追问的。“故混而为一。”“道”是说不出来的,听也听不到,看也看不见,抓也抓不住,所以是混而为一,浑然一体的。

       在五代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高道,叫“陈抟老祖”,他的号就叫希夷先生。他的名号就与这三句话有关,与道有关。从名号上看,他就是一位得道高人。中国文化第一图“太极图”以及“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就是由他传下来的,“河图洛书”也是由他的著作《易龙图序》传出的,他是中国太极文化、河洛文化的代表人物。他著《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注》等,并亲自实践,发明了睡功,成为天下第一睡仙。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这个“皦”就是明白、明亮的意思,这里说“道”从上面看是不明亮的,从下面看是不昏暗的,“道”是既不明亮也不昏暗的,恍恍惚惚的。

        “绳绳兮不可名。”“绳绳”是绵绵的意思。“道”是绵绵不断、始终存在的,不可名状,说不出来,如果能说出来,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复归于无物。”“道”的本体不就是“无”吗?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是没有物质的“象”,这就叫做惚恍。这里为什么不说恍惚,要说惚恍?其实非常简单,那是为了押韵,“象”与“恍”韵母相同,惚恍其实就是恍惚的意思。道这种东西你要去体悟它的话,它是恍恍惚惚的,难以把握、难以捉摸。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在前面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头,在后面跟随它又看不见它的尾。这也说明了道的神秘性。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把握古代的“道”来驾驭现代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总之,老子将“道”归为“象”,而不是归为“形”: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西方人重视形,是形思维,东方人重视象,是象思维。“形”和“象”的最大区别在于“形”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一个外在形体,是可以测量的。“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感受的,可以体悟的。“形”是静态的,“象”偏向于动态,它是流动的,是“恍惚”,是“混一”,恍恍惚惚,混混沌沌,只有细腻地去体察、内视才可以感觉得到。真正得了道之后,就不会去陷于那些有形的琐事上,什么得失、成败、荣辱,这些都没有了,也不会去计较它了。什么有无、长短、高下、深浅,这些都无差别了。因为我们回到最根本的状态上去了,所以就解脱了,真正地快乐了,就不会被有形的东西束缚住了,这就是得道。其实得道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得道,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上有食道,下有尿道,这就是道,是真实不虚的,是最真实的东西。

         有一位伟人,某一天晚上睡不着觉,到凌晨三点多的时候给一位研究《老子》的学者打了一个电话,问了一个问题:“老子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这位学者犯难了。的确这个问题无法回答,你说唯物吧?这里说道是“无物之象”,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可你说是唯心吧,第二十一章说了“道之为物··其中有物”。好多学者都陷入了唯物、唯心的圈子里,无法自拔。主张唯物的一派和主张唯心的一派打得不可开交。有的学者一会儿说是唯物,一会儿说是唯心,自相矛盾。其实这种二元对立的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不符合中国哲学的。那是西方哲学的一种分类法,根本不能用来套用老子的这个“道”。“道”里面有物有心,“道”是最本源的。

         道既不唯物也不唯心,是“物心”的合一体。“道”里面有物,也有心,什么都有,不能分开,没有分别。所以我把“道”理解为三个层面:

        第一,道是一个最高的本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是创生万事万物的大门,当然也是人生的本质、人生的本性。

        第二,道是一个最高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是按这个规律来运行的,没有一个

例外。

         第三,道是一个为人谋事的最高法则,我们做任何事情,比如说你养生可以按照这个法则来做,你治国可以按照这个法则来做,你做企业也可以按照这个法则来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