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李荣《道德真经注》一

德玄 2024-12-27 20:28:47

道可道,非常道。

道者,虚极之理也。夫论虚极之理,不可以有无分其象,不可以上下格其真。是则玄玄非前识之所识,至至岂俗知而得知,所谓妙矣难思,深不可识也。圣人欲坦兹玄路,开以教门,借圆通之名,目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人间常俗之道,贵之以礼义,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而徇利。失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德之实,息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情。故曰非常道也。

名可名,非常名。

名者,大道之称号也。吾强为之名,曰大哉。名非孤立,必因体来,字不独生,皆由德立理体,运之不壅,包之乃无极。遂以大道之名,诏於大道之体,令物晓之。故曰名可名也。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所以斥之於非常者,欲令去无常以归真常也。名有因起,缘有渐顿,开之以方,便拾无常,以契真常。陈之於究竟,本无非常之可拾,亦无真常之可取。何但非常,亦非无常。既非无常,常亦无常,亦非非常,非无常也。

0670.jpg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道玄德妙,理绝有无。有无既绝,名称斯遣。然则虚通之用,于何不可。是以非无而无,无名为两仪之本始也。非有而有,有名为万物之父母焉。故道生德畜,其斯之谓乎。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之受生,咸资始於道德,同禀气於阴阳,而皎昧异其灵,静躁殊其性。若也夷心寂路,濯志玄津,可欲不足乱其神,纷锐无能滑其意,灵台皎而静,玄镜湛而明,则可以照希微,通要妙,此无欲行也。若未能遗识情在有封,驰骛於是非,躁竞於声色,但归有为之事迹,岂识无为之理本,此有欲行也。徼,迹也,归也,来也,此谓依道德以为行,观妙理以入环中,失虚静以为非,染粗法而流徼来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近而言之,有欲,无欲,两者也。此谓人也。共受五常之质,俱怀方寸之心,同也。黜聪明而恬憺,洞彻道源,则称於妙。竞前识而纷纭,迷沦俗境,则称於徼。此异名也。远而言之,圣人欲畅清虚之理,遂以道德为宗,是以此之一章,盛明斯义,双标道德。故言两者混沌理一,则所以云伺。自静之动,从体起用,故言出。道生之功,着道也。畜养之义,彰德也。道德殊号,是曰异名也。

同谓之玄。

虚寂之道,深妙之德,悦惚非易测,冥默本难言,无能名也,寄曰同,玄玄之妙也。无物可建,唯道与德可以言玄,故曰玄德深远,至道玄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杳冥,理超於言象。真宗虚湛,事绝於有无。寄言象之外,记有无之表,以通幽路,故曰玄之。犹恐迷方者胶柱,失理者守株,即滞此玄,以为真道。故极言之,非有无之表,定名曰玄,借玄以遣有无,有无既遣,玄亦自丧,故曰又玄。又玄者,三翻不足言其极,四句未可致其源。寥廓无端,虚通不碍,总万象之枢要,开百灵之户牖。达斯趣者众妙之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6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