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庄子·逍遥游》:懂得“断舍离”的人,活得轻松自在

荆十三 2024-01-02 12:34:38

闻一多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庄子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思想家,他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之大,可以借用章炳麟《庄子解故》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命世哲人,莫若庄氏。”

庄子非常擅长讲故事,他把自己的任性与浪漫,通过一则则有趣的故事展现给世人,于是便有了这“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之称的《庄子》一书。

微信图片_20240102161807.png

《庄子》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能让人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得到醍醐灌顶般的顿悟。鲁迅称赞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这些文章中,我们能看到庄子忘己忘名、与自然合二为一的洒脱自由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庄子没有消极避世,而是选择追求内在的本真,达到了精神世界的超然物外。其实,庄子就像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心理医生”,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只要做到“断舍离”,内心就能收获一方清静。人活世间,难免会为了身边人怒,二三事恼。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先戒断负面情绪,再去面对生活世事。

《庄子·山木》里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有一只船正面撞了过来。这人朝对面的船喊了几次都没人回应,他很愤怒,于是便指着对面破口大骂。等到对面的船驶近时,那人才发现对面竟然是一只空船。刚才还怒气冲冲的人,怒火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原来让人生气的不是撞船,而是对面的船上有没有人!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正如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所说: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而言之,生活中除了10%的事情我们无法掌控,其余的90%都受我们情绪的影响。也许,最好的处世态度就是,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波澜。

《庄子·庚桑楚》中有言:“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能力,不是背景,而是负面情绪。不同的情绪造就不同的人生,千万别让自己输给了情绪。割舍多余的欲念人的欲念是无止境的。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

《庄子·达生篇》里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

这个木匠叫梓庆,他擅长制作一种乐器,在上面雕刻出纤巧的花纹。每次做好之后,大家都惊叹不已,以为鬼斧神工。鲁国国君听说了他的盛名,召他进宫,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梓庆说,我没有什么技巧,只是在制作乐器的时候,从来不分心。制作之前,先斋戒静养心思;

斋戒三天,让自己不再怀有获取赏赐、爵位和俸禄的思想;

斋戒五天,让自己不再心存非议、夸誉等杂念;

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形体。

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后,再进入山林选择材料,直到对制作乐器这件事胸有成竹了,才动手制作,直至完成。

梓庆谈起自己的创作过程,看似轻描淡写,却说出了匠心的奥秘:做一件事,须无杂念。

开始创作之前,先清理了心中的杂念,既不期待赏赐,也不惧怕惩罚。他忘掉名利,保持内心清净,才做出了这样鬼斧神工的乐器。

《庄子》有言:“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不宜平添杂念,心念杂了就会事绪繁多,事绪繁多就会心生扰乱,心生扰乱就会产生忧患,忧患多了也就自身难保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被杂念困扰。

这样的念头就像紧箍咒一样,让你挥之不去,越是在意,越会适得其反。

但欲念虽然难以根除,却可以割舍。

只要摒弃多余的欲念,静下心来,专注当下和眼前,便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远离没有必要的争辩人之际遇,有顺有逆。认知不同,何必争辩?

人的烦恼逃不过“为情所困、为钱所迷、为名所累”,我们常常忘记了去评估自己紧紧拽着的到底是黑暗还是阳光、是残缺还是圆满、是不切实际的欲望还是可望可及的彼岸。试着跳出“自己”这个身份,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给生活做减法,内心越丰盈生活越素简

庄子在《逍遥游》中有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人能够做到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际的境界中遨游,那么就不必再仰赖什么了,自然能逍遥于天地之间。每个人的生命就如同一次旅行,背负的东西越少,就越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人生的主旋律就是平凡,而生活的真谛就是简单。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全心活在当下

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的,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在今天去打扫院子里明天的落叶,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认真地活在当下比什么都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现在做的事;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我们一起做事的人;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

不是自由太少,而是欲望太多

欲望是一条看不见的灵魂锁链,过多的欲望只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已经拥有的东西,却总是看着“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羡慕、嫉妒,甚至红了眼。古人所言“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确很难做到,但“知足惜福”才是我们获得真正幸福的密码。

放下执念,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

你是否很容易被小事情激怒?你是否对自己处处高要求,事事追求完美?你是否觉得这个世界总在跟你作对,总是事与愿违?我们应该都听过一个故事,“当我跳下楼,从窗户看到别人比我更加不幸”,所谓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楼的幻想,而生活里的那个缺口恰恰是阳光透进来的地方。

爱如指间沙,放开才能更好地拥有

缘分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但它不是生命的全部。我们看过了太多因爱生恨的故事,两败俱伤的结局令人扼腕。都说对待一段感情就像手里捏着一把沙子,捏得越紧就会从指间漏得越快,到最后什么都抓不住,放开他并不等于放弃他,给彼此适当的空间和自由,爱情的容量才会更大

在《庄子·逍遥游》中,讲了一个大鹏与学鸠的故事。

大鹏身负垂天之翼、心怀青云之志,它一心想要飞往南方的天池。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大鹏付出了很多努力。当这件事传到学鸠与蜩的耳中后,它们不由得笑了起来。学鸠与蜩嘲笑大鹏说:“我们可飞不了那么高,最多也就能飞到树梢上。但即使飞不上去,那就落下来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费劲去往远方呢?”大鹏之所以会被它们嘲笑,是因为彼此之间的认知不同。认知局限的人,看高自己,自命不凡;而认知深广的人,为人谦卑,不与人争。

正如《庄子》所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立场不同,选择不同,是非的观念,也就不一样,难免会因此争辩,为无意义的争辩,只是在自我消耗。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会急于辩解,而是会省出时间和精力,好好打磨自己,在岁月洗礼中荡涤污浊,留下一片清风朗月。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不值得的物,都试图抢走属于你的人生。学会戒断负面情绪,割舍多余欲念,远离纷杂争论,把原本属于你的人生,从这些不值得中抢回来。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所念,而不念于世俗悲喜,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愿我们都能跟随庄子的脚步,将有涯的人生,活出无涯的精彩。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名叫许由的隐士,听到尧要将天下让给他,觉得这是一种负担,于是他跑去找尧,要求尧减少他的负担。这个故事中的许由,就是一个懂得“断舍离”的人。他明白,人生中最大的负担,往往是我们背负太多的欲望和执念。只有放下这些负担,我们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所传达的意境,正是断舍离的精神。我们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时,需要先放下对过去的执念,才能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中,她强调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整理,更是心灵的整理。她认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困扰,都源自我们内心的混乱。只有通过断舍离,我们才能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找到生活的重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瑟夫·布尔戈在《心灵的整理》一书中写道:“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房子,只有经常打扫,才能避免尘埃的堆积。”这也是一种心灵的“断舍离”。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保持心灵的清洁和清晰。

比尔·盖茨,他曾经说过:“我们需要做的是清除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以便为必要的东西留出更多的空间。”他的这种看法,与山下英子的理念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只有通过断舍离,我们才能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日本家居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恵在她的著作《麻理惠的整理魔法》中,强调了“心动”的重要性。她认为,我们在整理物品时,应该选择那些会让我们心动的物品,而不是仅仅因为它们有用或者因为义务而保留物品。这也是一种对自我需求的尊重和了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是一种自我整理的艺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生活的纷扰,找到生活的重心;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内心的负担,提高生活的质量。

在心理学上,“断舍离”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丢弃不需要的物品和情感,我们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通过选择心动和必要的物品,我们可以提高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