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通(?——1799),龙门派碧洞宗第十三代弟子,对灌县都江堰水利工程颇有研究。
据《龙门正宗碧洞堂上支谱》栽,王来通为李阳修之徒,乾隆二年(1737)年,遵师嘱转拜王阳炳为师。据乾隆《灌县志》卷十一孙天宁《挽自明道人》等载,王来通,号自明道人。乾隆间为灌县二王miao住持。他努力整顿miao规,培修道路,广植林木,颇有成就。又布施药物,岁以为常,而自奉甚俭。他很关心地方水利工程,发起新修横山的长同堰,造福于地方。并立志要把都江堰的治水经验加以推广,后主持刊印了《灌江备考》、《灌江定考》、《汇集实录》三书。这是现在都江堰治水经验总结最早的专书,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
(道教之音根据《青城山道教志》整理)
中国道教发源地到底是哪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德”为最高追求,以延年益寿、飞身成仙为目的。
而关于中国道教发源地到底是哪里?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许多地方都说自己是道教的发源地,下面一起来盘点下五个呼声最高的地点。
一、瓦屋山
瓦屋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中国鸽子花的故乡,世界杜鹃花的王国。
瓦屋山易俗乡至今保留着天师道遗俗,许多民宅张贴符灵和天师画像,家家户户都在屋檐挂鱼雕,专家称之为天师道的“活化石”。
并且专家认为,这些发现足以破解中国道教产生的千古之谜,并澄清大量关于道家的模糊认识。
传春秋末,老君西行到位于瓦屋山的青羌之祀访道隐居。汉末张道陵到山下的易俗传道创教留下《张道陵碑》。
元末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修行创"屋山派",后被明王朝诬为"妖山"予以封禁,然而朝山游人仍然络绎不绝,与峨眉山相互媲美,被称为姐妹山。
二、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开始,历代天师居于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传世沿守1800余年。
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三、鹤鸣山
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境内,离成都市约65公里。
据《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重要历史资料记载,大邑鹤鸣山是汉末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
自东汉张道陵在此创立道教以来,道教中有名望者,都先后来此修炼,如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希吏、明代的张三丰等。
原建有上清、天师、紫阳、迎仙、文昌、三官等上百间殿宇,并兼有亭、台、楼、阁,拥有“雕梁画栋、玉宫蓬宇”的辉煌气势,且园林花木品种繁多,四时不谢,蔚为壮观。
后因年久失修,文物遭到严重毁坏,仅存留迎仙桥、解元亭、三官庙、招鹤亭、送仙桥等明代古建筑。
四、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东汉以来,“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现在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五、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吕梁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216公里。
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北武当山小金顶建玄天真武庙,并有壁画、石刻多处。
据对现存的《永宁州志》考证,北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处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山顶建有玄天大殿。至于唐之前何时而建,尚待稽考。
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一通名为《龙王山新建玄天上帝宫记》的碑刻中,称此山为“北方之伟观也。中一峰孤峻,上有玄帝庙一楹,肇创始末无所稽”。说明北武当山的真武庙同样有可能始创于明成祖永乐年间。
道教作为中华文化本土宗教,在中华发展的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心中有道,则人间处处是大道。
蜀中三大宗教名山是青城山、峨眉山和缙云山。
青城山,一名丈人,一名赤城,一名清城,西岳佐命之山。为十大洞天第五洞,号曰“宝仙九室之天”,在青城县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属青城丈人治之。环列三十六峰一百零八胜景,诸峰环绕状如城廓。青城丈人,黄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岳之上司,以总群臣也。丈人领仙官万人。道士入其岳,丈人服朱光之袍,戴盖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车从众灵,而来迎子。
(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天师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在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他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教.亦即天师教。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道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后来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时期,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中国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
隋唐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宫观遍布,高道辈出。
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
唐僖宗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设醮位2400个。
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陆游来此,赋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清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
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的绘画而著名。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
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
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现在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青城山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青城山一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现在属于道教中的全真教(就是王重阳、周伯通、丘处机的那个全真教)。
缙云山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
2014年12月17日住建部公布执法检查结果,缙云山风景名胜区为不达标等级,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2015年12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纳入濒危名单,并给予黄牌警告;住建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重点督办。
峨眉山
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宗教文化特别是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为蚀余山,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盖有玄武岩。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5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