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看这个水火既济卦。前面说过,火对睽可以交互为水火既济,如果把水火既济颠倒过来,就变成火水未济了。《周易》这部书由乾坤两卦开始,最后是以未济作结束。其实,八八六十四卦全部都是未济啊!所以我经常告诉大家 说,如果懂了未济,《易经》的全部道理你就懂了。《易经》这一部书是没有结论的。六十四卦最后是未济卦,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个宇宙是作不了结论的,人生也没有结论的,历史也永远没有结论。宇宙永远发展下去,没有停止,所以是未济。很多年纪大的朋友常说,还有一年两年,等把这些事了啦就是去也安心啦!我也就跟他开玩笑说,老兄呀,你看看这个世界上,哪一个人是把事情办完了才走的?有没有?大家有没有看见过?永远没有,永远都是“未了”。二十多年前有一位忧时忧世的老兄跳楼自杀了。他自己写了一副挽联。上联说:“国事如是,家事如是,如是是矣”;下联是:“生也不了,死也不了,不了了之”。所以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不了了之。《易经》也是这样讲,政治呀,人生呀,都是没有结论的事。
如果我们以中爻来说呢?第二爻与第四爻,它们的功能相同,地位却两样。如果我们拿这个卦来看一件事情,先把火水未济上下卦分开,内卦就是坎卦。在坎卦的三个爻卦里,第二爻是居中位,又是阳爻,上面一阴爻,下面一阴爻,阳爻居中间,这是很好的现象。假使一个男的像鲁宾逊漂流到一个孤岛上,有两上小姐也漂到这个孤岛上来,这个男的一定非常吃香。相反地如果是离卦,这个岛上有一个女人,两个男人,这两个男人就成为这个女人的仆人了,非做她的臣子不可。为什么呢?物以稀为贵,因为她得其中爻,得其中位。
现在如果拿六爻来讲呢?火水未济第四爻是三五爻的中间,也是中爻卦。但是它与二爻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呢?位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也不同。所以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将业断卦的时候,大家都要注意,二与四功能相同而异位。比方我们拿军阶来讲,一位上将,可以发表他当总司令,另一位上将从总司令调战略顾问。官阶都是上将,位置却不相同,这就是“同功而异位”。两个人官阶相同,但他们的待遇、地位却截然不同了,这就是“其善不同”,遭遇完全不同,所以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了。同样是一位公司里的小职员,一位很获上级的赏识,经常派他出国考察;一位却默默无闻,在公司里埋头苦干。这也是“同功异位”的道理。
这一段文字来自《系传》,也可以说是孔子读完《易经》以后的读后感。毫不夸张地讲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来自于《易经》。《易经》应该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集大成者了。上回讲道:“易有三大原则,变易,简易和不易。”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研究《易经》的象数,一定要记住动、静、刚、柔这四个字。动静就是阴阳,一动一静,动为阳,静为阴。刚柔,看得见的事物,如牙齿与嘴巴,牙齿是硬的为刚,嘴巴是软的为柔。实际上是这里面含有两层道理,动静是讲物理世界的情形,当地球没有形成以前的那种物理层面的世界,是一动一静的现象,这是阴阳正反两面的力量在互荡,到了物质的世界,就是刚柔,是物质出来的现象。所谓“动静有常”,宇宙间任何法则,太阳、地球、月亮、宇宙的运动,乃至人类思想、感情、情绪的变化,国家大事的趋势,并不是盲目的,虽然未来的前途如何,大家不知道。这是因为不懂《易经》,懂了《易经》至少会知道个大概。“动静有常”总离不开一个一定的原则、一个常规,等于一个孩子的长大,今日一岁,绝不可明天就是两岁,后天就是三岁,一定要一天天加下去,加满了三百六十五天才能长大一岁,这是有常。“动静有常”就是指物理世界的动静是有其常轨的。研究科学的人知道,原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则,这种排列形成这种现象,那种排列产生那种变化,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便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轨迹没有办法违反。“刚柔断矣”的“断”,不是一根线断成两截的断,是断定的断,判断的断,决断的断,有了刚柔,就可以判断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这个“方”字有两种解释,古代的方字,像一只猴子蹲着,所以有人解释方以类聚,是说像猴子一样,一类一类地分别聚在那里。这说法有人反对。后来我亦发现这一说法,是受了政治上唯物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方以类聚”的真正意义,方是指空间、方位,所以学《易》要注意时间与空间,也是现代的科学精神,中国过去不称空间而称“位”, “位”这个字用得比“空间”还要更好。懂了《易经》以后,处理事情,到处都有位的因素。譬如我们现在立脚的一块地,在五十年前是荒郊野外,没多大价值,可是到五十年后的今天,虽不是黄金地带,也是白银地带了,这就是位的作用。任何事情,一个很好的计划,太早或太迟提出来都不能实现,一定要在恰好的时间提出来才能做到,而且是双重因素,除了时间,还有位置。方以类聚,每一方位的人,乃至个性、情绪都不同,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像台湾高山上和大陆温度相同的地方,种出来的某种蔬菜,看起来外形和大陆的一样,可是吃到口里,就不一样,这是因为方位不同,这就是方以类聚。至于“物以群分”是说在物理世界,一群一群的分类现象,就是这个道理。于是吉凶在这里发生了,“吉凶生矣”。学《易经》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未来的事情,只有两种结果,就是吉或凶,好或坏,做生意不赚钱便蚀本,没有做一年生意,不赚一毛也不赔一毛的。过去有人跨着门槛要求卜卦者卜断他是进门抑或出门,因而把卜卦者难倒了。假如我是卜者,我会断他不进门则出门,这断法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滑头,其实这是一定的道理。吉或凶,都是因人的心理而产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一类的人和那一类的人利益有了冲突,于是吉凶就分出来。到这里,也把《易经》运用的原则告诉了我们,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过去未来呢?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就是说,欲知过去、未来的学问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会,只要看见太阳系统里,星辰运转的法则,懂了它的原理,在地上的每一成形的东西,山是高的,水是流动的,任何现象,都可以看得出来的,懂了变化的法则原理,那么对于过去、未来便都知道了。
我们看古文“易”字,上面是日的象形,下面是月的象形,把上面太阳下面月亮合起来,便是“易”字了。这个意思是说,《易经》这本书,是叙述我们人类这一个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所运行的一个大法则。
这里孔子研究《易经》的报告所谓“刚柔相摩”,是说这个物理世界的刚柔相摩,用现代语勉强解释为坚硬的和柔软的互相摩擦。譬如物理世界最柔软的东西,老子常说是水。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没有不是从《易经》里出来的,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这一套观念,也都是从《易经》里面出来的。所以老子也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都是来自《易经》的思想。我们研究了《易经》,再研究老子思想、孔子思想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天地间没有绝对的,老子提到世界上最柔的是水,刚强的,终归会软化,水一滴一滴,都是软的,没有骨头,风一吹就干了,可是不管是铁板、硬石,年深日久,都会被这一滴水滴穿了。老子是在这个观点上说水是最软的,实际上照《易经》的道理,水还不算最软,因为水还是有形态的,最软的是没有形态的,是空间,是这个虚空。那虚空有些什么呢?普通说来,虚空就是没有东西。而《易经》的道理,和现代科学观念一样,认为虚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原子,我们的手在虚空中挥舞一下,虚空中的原子便都动了,发生作用了,这样宇宙便已经受了很大的影响,好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到河里一样,开始时只见到一点小波纹,这个波纹照科学的道理,慢慢扩大开去,一万年以后还在扩充,所以任何一点的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空是柔的,刚的可以被空摩掉,由这个道理说明刚柔相摩,是互相摩擦,并不是刚不及柔,有时候柔的东西也会被刚克掉,这是刚的成分较重的关系。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这条法则衍生出了宇宙万物间的各种规律,也展示出《易经》高超的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9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