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寨卡病毒疫苗面世至少需时10年

佚名 2023-07-30 22:55:08

由蚊子传播、可引致胎儿患上先天性小头畸形症的寨卡病毒,由南美国家开始爆发,疫情蔓延至欧亚地区,于多国肆虐。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要求当局尽快研发对抗寨卡病毒的疫苗,有专家已从巴西搜集好数据开始研发疫苗,但表示,至少需时10年疫苗才面世。美国德州大学医学分部的科学家已从巴西取得有关寨卡病毒样本,正研发相关疫苗。其中一名负责研究的教授瓦斯拉克斯表示,研发疫苗及进行实验可能只需1至2年,不过若要进一步通过认证、并提供公众使用,至少再需要多10至1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资深研究员阿达扎以埃博拉病毒为例,指出埃博拉病毒疫苗发展迅速,是因为病毒爆发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研发疫苗。但此次寨卡病毒却在爆发后,才开始研发疫苗,因此至少需要10年时间。1947年,科学家在乌干达一只猴子身上发现寨卡病毒。1954年首次有人类感染寨卡病毒,不过由于病毒引发的病症并不严重,大约8成人感染病毒后不会有任何病征,其余2成人即使有病征,也相对较“温和”,只有发烧、头痛、出疹等征状,因此一直未得到科学界足够重视。

寨卡病毒会自己好吗?寨卡病毒能自愈吗?

寨卡病毒多数情下会自己好的,一般成年人感染之后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症状,只有接近20%的人会有症状出现,出现症状后多在一周内自愈,所以不是特别需要注意治疗的疾病,但是这种疾病威胁的是备孕、孕妇、婴幼儿人群,所以家长们还是需要多多注意。


寨卡病毒会自己好吗寨卡病毒能够治愈。在上世纪40年代就在非洲乌干达被分离到了,之所以没有引起关注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它主要引起散在的轻症病例,人感染以后,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表现,大概只有1/5的人会发病。绝大多数人感染这个病以后症状轻微,在医学界,这被称之为自限性疾病,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一般经过4到7天就可以自愈了,不需要很特别的治疗。所以,中国公众没有听说过这个病毒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如果孕妇感染了寨卡病毒,则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或者新生儿的死亡。新生儿小头症要早治疗则能早康复。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则可能造成脑部发展障碍的后遗症。

当携带寨卡病毒的蚊子亲吻了你,后果会怎样?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发病。绝大多数人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

寨卡病毒如何与普通感冒区分?李建东:寨卡病毒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不是特别特异,但是和普通感冒还是有区别的。第一,它的皮疹是比较明显的,而普通感冒的皮疹相对要少一些。还有就是关节痛,同时有一些小关节容易发生关节水肿,也是比较明显的。另一方面,寨卡病毒病跟大部分病毒病相比,单纯从临床表现上也很难确诊,主要还是参考患者的旅行史,看他是不是去过流行区,主要是南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比如曾到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方去旅行过的,经过蚊虫叮咬,回来以后发病,这种情况就倾向于寨卡病毒病。但也还是要经过实验室诊断,因为也有可能是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这样的患者去就诊的时候,要及时告诉医生是不是在两周以内去过东南亚或美洲。

保护自己,远离寨卡目前该病虽尚无疫苗,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通过预防蚊虫叮咬来有效预防。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

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去病毒流行区旅行应如何加强防护?倪大新:寨卡病毒病,从2015年以来报道有本地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共36个,其中28个在美洲,比如巴西、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委内瑞拉、萨摩亚等,另外还有太平洋加勒比地区的一些岛国,还有非洲的佛得角病例也比较多。东南亚这边有泰国、马尔代夫等。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泰国、马尔代夫报告的病例数还很少。这些国家当中有不少是热门的旅游国度,如果要赴这些地区旅行的话,要特别注意预防蚊虫叮咬。从自身防护来讲,可以穿一些浅颜色的长衣长裤,裸露的部位可以喷洒驱蚊剂。另外,要注意屋里的防护,比如住的地方蚊子多的话,要尽量住在有纱门纱窗或者有蚊帐的环境里,如果有空调的话,要把空调调到适宜的温度,这样也可以避免蚊虫叮咬。如果是到这些地方工作,待的时间比较长,还要注意居住的室内外环境,要经常清理积水,防止蚊虫滋生。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蚊虫叮咬,就可以防止感染寨卡病毒。

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传播病毒的伊蚊我国有分布吗?倪大新:我国有两种伊蚊,一种是埃及伊蚊,目前只存在于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即潮州一带,还有云南的少数地区,比如西双版纳,另外,还有台湾也有这种蚊子。另一种是白纹伊蚊,这种蚊子在我国分布得比较广,从东北辽宁一直到河北、山西、陕西,一直到西藏最南部可以划一条斜线,这条线的东南方向的省份都有白纹伊蚊存在。在这条线之北目前还没有发现有白纹伊蚊,这些地区不用担心。对这条线的南部地区,疾控部门正在加强蚊媒的监测安排,通过监测来不断了解各个地区伊蚊的数量情况,如果达到一定的警戒线,会通过政府来组织大家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蚊媒控制,降低传播的风险。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

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

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

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孕妇感染会导致胎儿小头症吗?倪大新:新生儿或者胎儿头颅的发育大小和正常儿童比较相差两个标准差以上,明显小的话,医学上就说他患有小头症。小头症的患儿智力或者说行为能力、寿命都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很多小头畸形儿生下来没几年就死亡了。小头症一般是在脑部发育的过程中因为病毒感染或者一些其他的暴露导致,比如酒精、毒物等很多因素也可能引起小头症。这次小头症出现主要是在寨卡病毒流行的地方,重点是巴西。巴西从2015年报告小头症病例明显增加,2015年11月到2016年2月13日,总共报告了5280例疑似小头症,这个数量比较惊人,因为往年巴西一年也就报告一两百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对巴西的小头症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对1300多例病例进行复核,其中有421例,即1/3确诊是小头畸形,也就是说其他的诊断可能有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小头畸形,这其中有寨卡病毒感染证据的不到10%,也就是41例通过检查能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高度怀疑小头畸形和寨卡病毒感染有关,但是还没有定论,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国家报告怀疑和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畸形的数量很少,都是零星病例的报告,比如像哥伦比亚,到目前为止,尽管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有两万多例,但还没有报告怀疑与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畸形病例,所以最终结论还有待观察。

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什么是小头症?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

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

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

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

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

以及在蚊帐内睡觉。

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什么时候能用上寨卡病毒疫苗?李建东:现在有很多国家开始了疫苗研究,我国也正在积极落实疫苗的研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最早的疫苗应用可能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因为疫苗需要很严格的安全性评价、临床验证。这个时间较长,是因为疫苗研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对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要确定绝大多数人打了疫苗都能产生保护效果,同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这样才能在人群中进行推广。另外,寨卡病毒疫苗未来的应用前景还是要看我们对这个疾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比如它的流行广度、未来疾病会不会发生严重性的变化等,对成本效益也要进行综合考虑。

【寨卡病毒如何治疗】寨卡病毒怎么治疗

寨卡病毒如何治疗:宣传灭蚊因为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灭蚊是治疗寨卡病毒的根源。

1、巴西 *** 已宣布将派出20万名军人在全国发放预防寨卡病毒的灭蚊传单和配药处方。

2、里约热内卢市 *** 也已发布声明称:“在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专业团队将进驻比赛场馆清楚一切可能的蚊子滋生地,保证奥运相关人员不感染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如何治疗:药物治疗寨卡病毒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症退热治疗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目前寨卡病毒的疫苗还没有研制出来,科学家科宾杰表示,到今年10月份疫苗将能上市,具体影响要进一步观察。

寨卡病毒如何治疗:去医院检查治疗在寨卡病毒多发区,被蚊虫叮咬的人一旦发现任何不是情况,如发烧、头痛、结膜炎、关节或者肌肉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冰并接受治疗。

一般情况下,被蚊虫叮咬不会出现寨卡病毒的感染,寨卡病毒的感染率是百分之二十。所以,建议人们尽量少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

寨卡病毒如何治疗:新生儿小头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小头症时应经过头颅照片及CT等检查,对于有颅内压升高的宝宝,应尽早手术。对于单纯骨缝闭合过早的患儿,可采用神经外科手术疗法,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新生儿小头症患者,应该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在扩大颅腔,解除颅内高压,使受压的脑组织及颅神经得到发育和生长。

其手术治疗有两种方式:

一种切除过早闭合的骨缝,再选新的骨缝;

二是切除大块骨质以达到减压和有利于脑的发育。

寨卡病毒病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寨卡病毒病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4个(含子类)。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年以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国的输入性病例。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寨卡病毒可以预防吗?寨卡病毒有效预防方法有那些?

寨卡病毒传播迅速,对人体伤害大,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蔓延,这种病毒虽然恐怖,但是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掌握病毒的传播特性,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了。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寨卡病毒的传播方法,以及正确有效的预防方法吧。
1、传播途径
寨卡病毒之所以传播迅速,是因为传播病毒的媒介主要是蚊子,蚊子数量庞大,而且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很容易被感染这种病毒。蚊子在叮咬病毒携带者之后,体内就会存在这种病毒,当这只蚊子再去叮咬其他人使,就会使其感染病毒,而且这只蚊子还可能去感染其他人。寨卡病毒还可能通过体液传播,例如与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输入带有寨卡病毒的血液、与患者共用生活器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病毒。
2、预防方法
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之后,就可以针对这些传播方式进行防护,因此可以做到预防病毒感染。
1)着装防蚊
在寨卡病毒感染区域内活动,一定要做好周身的防护工作,着装一定要做到“密不透风”,也就是说不要将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尽量穿可以包裹全身的衣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蚊子叮咬,也就可以预防感染病毒了。
2)纱窗防蚊
在家里,通过包裹全身的方式来防止蚊虫叮咬,这未免太过于麻烦,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在房间里安装纱窗、纱门就可以了,然后将室内的蚊子消灭干净,就可以有效避免蚊子叮咬了,消灭蚊子后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接触携带病毒的蚊子后又通过其他方式被感染。
3)蚊帐防蚊
如果觉得纱窗不保险,还可以再使用蚊帐进行防护,在睡觉休息的地方安装蚊帐,可以有效将蚊子隔绝在外,从而起到防止被蚊子叮咬的作用。蚊帐使用方面,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避免皮肤接触蚊帐,否则也可能会被蚊子叮咬。
4)治理环境防蚊
蚊子的繁殖需要水源,而且污染越严重的水源蚊子繁殖越快。因此需要将周围的水源治理干净,这样可以减弱蚊子的繁殖效率,从而可以减少周围蚊子的数量,也能减少蚊子携带病毒的几率,因此可以有效预防蚊子叮咬,也就可以预防感染寨卡病毒了。
5)避免亲密接触
寨卡病毒除了蚊子能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体液传播,因此一定要避免与其他进行体液接触,例如性生活、输入携带病毒的血液、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工具,这些都可能通过体液传播病毒,生活中一定要避免。
3、治疗方法
如果不小心感染病毒,导致并发,虽然现在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促进身体康复。病毒对身体的破坏性极强,因此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减弱病毒的伤害。例如病毒会引起炎症,就需要服用一些消炎的药物;病毒会是皮肤出现丘疹、红肿,因此需要涂抹一些消炎、消肿的药物。由于病毒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因此需要适当调节饮食,尽量食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时要适当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从而可以加速病情康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3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