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祝由网 2023-11-12 20:10:23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好久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治疗的方法,还要注重对患者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

1、隔离期,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多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都该有所了解的,病毒性肝炎实际上可以分为好多种的,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的!甲型肝炎隔离至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一般不小于40天;乙型肝炎隔离至血清HBsAg阴转;丙型肝炎隔离至HCVRNA消失;丁型肝炎隔离至HDAg阴转;戊型肝炎隔离期同甲型肝炎相似。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人粪便应予以消毒,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用过针头、注射器、器械需经高压蒸汽消毒,做到1人1针1管。食及大小便器应严密消毒。

2、休息,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后逐步增加活动。第一次肝功能正常后休息3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若3次均正常,则可上半班3月。若3月中肝功能仍正常而无临床肝炎活动症状者可恢复全日上班。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如黄疸应卧床休息,如无黄疸以静养为主。处于静止期可从事力能所及的工作。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仍需休息3个月,若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则可上半班。重症肝炎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重症肝炎的护理,监护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经常作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人解除忧虑,改善睡眠。限制蛋白摄入、严禁含氨药物,有腹水者用低盐饮食。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脉率、呼吸、血压变化。警惕感染及出血,注意瞳孔变化、性格变化、神志变化及出血倾向。注意大便色泽及性状。记录24小时尿量,注意肝昏迷先兆,例如行为、动作计算能力、定向力的变化及神经精神症状、扑击样震颤等。病人躁动时慎用镇静剂。昏迷不能闭眼者,用金霉素眼膏涂眼,并用纱布覆盖双眼,防止角膜擦伤。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动作及身体变化都是会产生很多不寻常的事情的,所以患者必须要注意!

病毒性肝炎和妊娠的相互影响-2021医疗卫生护理知识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时,因为妊娠期孕妇的特殊生理变化,故可能会和病毒性肝炎相互影响,加重疾病的病情,对母儿的危害都比较大,是我国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病毒性肝炎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1)妊娠早期发生病毒性肝炎可加重妊娠反应,而病毒性肝炎发生晚期可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可能与体内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关。

(2)分娩时因肝脏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在肝功能衰竭基础上,如并发产后出血、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极易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可以使孕妇死亡率提高。有研究表明,重症肝炎发生率为非孕妇女的66倍,直接威胁母婴安全。

2.对胎儿的影响

(1)妊娠早期患有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2倍。肝功能异常的孕产妇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围生儿死亡率高达46%。而欧美国家文献报道,乙型肝炎除可使早产的概率增加外,对围生儿无其他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病毒性肝炎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2)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妊娠期内,胎儿由于垂直传播而被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则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并且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另一方面是妊娠、分娩还可以对病毒性肝炎造成影响

(1)由于孕早期妊娠反应,母体摄入减少,体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相对不足,而妊娠期机体新陈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增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使肝脏抗病能力下降。

(2)孕妇体内产生大量内源性雌激素均需在肝内灭活,且妨碍肝脏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而胎儿代谢产物也需经母体肝内解毒,从而加重肝脏负担。

(3)妊娠期某些并发症,分娩时体力消耗,酸性代谢物质产生增多,产后出血等可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什么病最怕喝酒?

您要问什么病最怕喝酒,其实有很多,其中这几种病人是最怕喝酒的

1、高血压,有科学依据表明,高血压与酒精摄入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的患者饮酒的话,血压会控制不好,甚至可能会加重高血压,而有可能出现高血压急症: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

2、通风,饮酒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都会是痛风发作,因为酒精可以影响尿酸的代谢,使尿酸升高,进而引起通风发作,痛苦不堪,长期通风控制不好,会出现通风结石,有可能造成残疾。

3、肝炎、肝硬化及肝癌,酒精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肝脏如果功能不好的话,酒精就很难代谢掉,酒精在人体内蓄积,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损害,后果不堪设想!

4、对酒精过敏的人,对酒精过敏也不能喝酒,会出现很重的过敏反应。

肝硬化


预防

肝硬化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为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因此预防病毒性肝炎极重要,注意卫生,严格器械消毒,严格筛选献血员,以及肝炎疫苗预防注射等均属重要的措施,节制饮酒,合理的营养,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也应注意,已发现的肝硬化病人,应予以适当保护措施,如适当减轻劳动强度,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维持 健康 和延长寿命。

护理

1、全面准确评估病人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

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4、加强 健康 教育。

病理病因 病理分类

肝硬化因病因,炎症程度以及病情发展的不同,可呈现不同的病理类型,目前仍多采用1974年国际肝胆会议所确定的病理分类,按结节大小,形态分为4型。

1、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一般在3 5mm,最大不超过1cm,纤维隔较细,假小叶大小一致,此型肝硬化最多见。

2、大结节性硬化:结节较粗大,且大小不均,直径一般在1 3cm,以大结节为主,最大直径可达3 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隔宽窄不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此型肝硬化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上述二型的混合型,大结节和小结节比例大致相等,此型肝硬化亦甚多见。

4、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又称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其特点为纤维增生显著,向小叶内延伸,然肝小叶并不完全被分隔;纤维组织可包绕多个肝小叶,形成较大的多小叶结节,结节内再生不明显,此型的病因在我国主要为血吸虫病。

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疾病诊断 诊断

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不难,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较困难。

1、代偿期:慢性肝炎病史及症状可供参考,如有典型蜘蛛痣,肝掌应高度怀疑,肝质地较硬或不平滑及(或)脾大>2cm,质硬,而无其他原因解释,是诊断早期肝硬 化的依据,肝功能可以正常,蛋白电泳或可异常,单氨氧化酶,血清P-Ⅲ-P升高有助诊断,必要时肝穿病理检查或腹腔镜检查以利确诊。

2、失代偿期:症状,体征,化验皆有较显著的表现,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明显脾肿大有脾功能亢进及各项肝功能检查异常等,不难诊断,但有时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1、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与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腹水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初起,且进展较快时,可有腹部胀痛,触诊有压痛,需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后者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可有柔韧感,压痛及反跳痛,症状及体征持续不退,腹水性质为渗出液,极少数可为血性腹水。

(2)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的癌瘤可转移至腹膜而产生腹水,年龄在40岁以上,起病快发展迅速,腹水可呈血性,腹水中可找到癌细胞。

(3)卵巢癌:特别是假黏液性囊性癌,常以慢性腹水为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缓慢,腹水呈漏出液,有时造成诊断困难,妇科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4)缩窄性心包炎:可有大量腹水,易误诊为肝硬化,但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明显,有奇脉,心音强,脉压小等表现可资鉴别。

(5)巨大肾盂积水及卵巢囊肿:较少见,无移动性浊音,无肝病表现,前者肾盂造影,后者妇科检查可助诊断。

2、上消化道出血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胆道出血等相鉴别:

(1)消化性溃疡出血:常有溃疡病史,脾不大,无脾功能亢进表现,但与肝硬化同时存在,则鉴别困难,急诊内镜有助诊断,肝硬化病人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占53%,其余为溃疡病或胃黏膜病变。

(2)出血性胃炎:可有诱因如酗酒,药物等引起,可有胃痛,与肝硬化合并存在胃黏膜病变时,鉴别困难,可靠的诊断法是急诊内镜检查。

(3)胆道出血:较少见,常有上腹剧痛,发热,黄疸,胆囊肿大压痛等,呕血常在腹部剧痛后发生,胃镜检查,或止血后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可发现胆道系统病变。

以上各种出血均可在必要时选择腹腔动脉造影法进行鉴别诊断,造影药在出血部位逸出而显影,根据解剖部位可以推断出血的来源。

(4)脾大: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疾病鉴别,如疟疾,白血病,霍奇金病,血吸虫及黑热病等,疟疾有反复发作史,血中可查到疟原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末梢血白细胞可达10 109/L以上,分类中有幼稚粒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霍奇金病常伴淋巴结肿大,依靠淋巴结活检可确诊,黑热病在我国已少见,偶有个别病例,不规则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贫血及末梢血白细胞显著减少(3.0 109/L以下),骨髓检查或脾穿刺可找到利杜体,血吸虫病有反复疫水接触史,血吸虫环卵试验,血吸虫补体结合试验及皮肤试验等检查为阳性,直肠黏膜活检可找到血吸虫卵,可做粪便孵化试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15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