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缢,可分自缢(上吊)、绞颈与掐颈等。掐颈是常用的杀人行为;自缢是自杀行为;绞颈是因领带或电线等被机械缠绞而勒住受害者颈部的意外事故。上述情况的发生,都会突然阻断受害者呼吸气道与颅内供血,使之呼吸停止,大脑缺血(氧),如不立即解除伤害和急救,可立即导致死亡。其死亡的原因,都是因喉头、气管被勒紧,空气不能进入肺内而窒息,以及颈部大血管被压阻,血液不能达到颅内,大脑与延髓缺血所致。凡被缢者如面色青紫,说明颈静脉受阻,这时如及时解救,预后一般较好,救活的可能性很大:如面色苍白,双眼紧闭,神志不清或已昏迷不醒,说明勒缢力大,时间较久,颈动脉、颈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其预后一般较差,但如解救及时,措施得力、或许也有救活的希望。
1.勒缢者的体征与症状
(1)身体正吊挂着,多有流涎与舌从口内下垂状。
(2)颈部周围可见紧缩物,如绳索、电线、领带等。
(3)呼吸多已停止或极其微弱,脉已摸不清。
(4)面部先发青紫(铁青)色,继而变为灰白色。
(5)脸部、颈部血管怒张与浮肿。
(6)颈部皮下有瘀血、勒痕或伤痕。
(7)紧缩物解除后,仍见口角流涎,鼻孔流出粘性液,眼睛红肿征候明显。
2.解救原则与一般方法
(1)立即解除颈部勒索物。如自缢者仍悬吊着,应先抱住其身体后再剪断绳索,以防断绳后使之坠地摔伤;如自缢者站立颈,应先扶住其身体后再剪断绳索,否则会因其站立的身体突然倒下而摔伤。解脱后将其身体平放,以便实行抢救。
(2)如勒缢者已呼吸停止,但心脏还有跳动时,应立即行人工呼吸;如呼吸与心跳均已停止,可立即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3)如勒缢者虽有呼吸、心跳,但神志不清或昏迷时,应迅速解开其衣扣、腰带,打开门窗,并使之饮用温浓茶或咖啡,还可针刺或指掐其人中穴位;如其躁动不安或哭叫不停,应让他口服十滴水2~4 毫升或口服安定5毫克(2 片),或针刺其百会、合谷、涌泉、内关、十宣等穴位(1 次2~3个穴位即可),使他安静休息。天冷时防止他受冻,注意保暖。
(4)凡在行人工呼吸抢救时,如发现勒缢者呼吸道不畅通,可轻轻地将其下巴向前提,不要强行扭动其脖子或向后扳头。因勒缢者往往已造成喉头骨折或颈椎脱位,如强行扭动其颈部会造成高位截瘫等严重后果。
(5)不要轻易放弃抢救时机,起码要抢救至心跳停止40 分钟后,或绝无救活可能时为止。
(6)如抢救成功(即勒缢者呼吸、心跳、意识均已恢复),应给予安慰并劝其去医院继续检查治疗。如系自缢者,应防止再次自杀。
雍正有两大疑案,一个是雍正继位疑案,一个是雍正死因疑案.雍正的死因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雍正被吕四娘砍了头死的.这个时候有一个案子叫吕留良的一个文字狱案子,吕留良遭到了严厉的惩处.但是传说他的女儿,有人说是他的孙女,吕四娘落网了,私自逃跑,没有被杀,这吕四娘就拜师学艺,武艺高强,后来想法乔装打扮混到了皇宫里面,见了一个机会,把雍正的头砍下来,替她父亲,或者替她爷爷报了仇.这个传说就很生动了,那雍正没有头怎么发丧,传说做一个金头给搁上,这样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很多专家研究之后,认为雍正是被吕四娘杀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在这满门抄斩的时候是非常严格的,吕留良的女儿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说,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宫,即使混到皇宫,也没有机会她把雍正给杀了.所以这只是一个野史小说在这儿编造的一个很生动、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说法也很离奇,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一个恋人,这恋人叫竺香玉,长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宫里来.他夺了曹雪芹的所爱,于是曹雪芹就通过秘密的办法和竺香玉进行联系,竺香玉虽然身在皇宫,心还想着曹雪芹,于是见了一个机会,就谋杀雍正.这个也是野史小说之言,没有任何历史根据,不可相信.
第三个是有一本书,叫《梵天庐丛录》.这个书是说雍正是被一个宫女给勒死的,但是还差一点,又被救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属于移花接木,明朝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明朝嘉靖21年,嘉靖皇帝他对宫女很暴躁.因为嘉靖他吃炼丹药,他有时候脾气暴躁,经常鞭挞宫女.有一个宫女叫杨金英,一天夜里头,趁着嘉靖皇帝睡着的时候,用黄的绸子就勒嘉靖的脖子.因为她特别紧张,慌乱之中打了一个死结,她以为勒死了,参与其事的另外一个宫女害怕了,把这个事情赶紧告诉皇后,皇后急忙跑来的时候,一看嘉靖已经断气了,皇后赶紧命令传御医,御医叫许绅,来了以后,觉得问题很严重,就下了急猛药来治,经过了四个时辰,嘉靖就有了一点声音,透了一口气.然后,史书记载说:“嘉靖吐紫血数升”,后来又经过一个时期的调理,就把嘉靖给救活了,当然杨金英等就被杀了.这个事情是真的,历史有记载.据说后来嘉靖皇帝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一个屋子是三九二十七张床,别人不知道他睡在哪个床上.后来我问故宫的先生,我说有没有发现他那床是不是就是二十七张,他说已经不可考了,因为是明代的事情,清朝格局都变了.嘉靖曾经被宫女勒得断了气,后来抢救过来,这是历史真事.我看过朝鲜《李朝实录》,朝鲜的使臣到明朝来,对这个事情也做了很详细记载,我们刚才讲的故事就是把明朝的故事挪到雍正这儿来,可能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出于反满的需要,编造了这么一个很生动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可以郑重地说,这个不是历史事实.
第四,有的学者考证雍正是得了中风死的.很多的学者同意这种看法,但是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说他就是死于中风,也是算一说吧.
第五,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中了丹毒死的.雍正他中期以后,特别是他得了一场大病之后,大亲自写了手谕,让各个地方大员推荐名医和术士到这个皇宫给他治病,帮助他保健.雍正他是想长生不老啊,各地就推荐.
后来有两个大的道士,一个叫张太虚,另一个叫王定乾,这两个大的道士,他们到了宫里之后,就帮助雍正炼了丹药,交给他们道术.雍正是真的相信道教,在乾清宫,在太和殿,在其他的地方,有的地方设坛,供奉道神的符板.后来雍正长期在圆明园,他派人往圆明园送炼丹的药,数量很大,他死之前12天送的黑铅200斤.雍正曾经在五年之间,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叫做《活计档》的记载,送炼丹所需的物品157次,他不但自己吃炼丹的丹药,他宠信那些大臣,还派人送给他们吃,雍正长期吃炼丹的丹药,可能汞,铅,硒一些重的金属中毒,应当说雍正的死和铅中毒和丹中毒有一定的关系.有人统计,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炼吃丹药死的有14位之多,现在雍正的死根据宫廷的档案来说,那就是官方的记载,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就是吃丹药中毒而死,我想可能是多种原因,最后导致了一个结果,所以雍正58岁就死了.
雍正虽然离开了紫禁城的宝座,但是雍正在位13年,对我们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些什么贡献,雍正在位这13年,他这个皇帝有什么特点,下面我简单讲一下雍正的历史地位.
有人说13年很短,我说也不短,当然了,他比他父亲康熙61年是短,比他儿子60年也短,虽然雍正在位13年,但是在“康雍乾”这三代,他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是一个关键的地位.雍正是一个改革型的皇帝,特别是雍正在制度上做了许多的改革.
第一:就是整顿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时候,对康熙晚年政治上的弊端,官场上的腐败,看得比较清楚.雍正他45岁继位,盛年的时候,已经比较成熟了,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连续下了13道谕旨,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还有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
他成立会考府,就是对财政进行审计,审计出问题,要严肃处理,譬如说户部亏空了二百多万两银子怎么办?凡是有关的堂官,在任的、离任的一率退赔.这一招很灵,对官场腐败的风气给予很大的震动,扭转了康熙晚期的官场的腐败作风,整个机关从内阁六部一直到省府州县,出现了一个比过去更好的一个勤政节俭的局面,国库比康熙的时候就更充裕了.对他评价是这样的,《清史稿·食货志》:“雍正初,整理财政,收入颇增”.史学家评论说雍正:“澄清吏治,裁割陋规,整饬官方,严惩贪墨,实为千载一时,彼时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风俗,贪冒之徒,莫不望风革面.”都是收到一定的时效,可以说没有雍正大刀阔斧整顿吏治,也就没有乾隆的盛世,这是一.
第二:设立军机处.原来清朝军事方面的大事主要是由议政处来做,行政方面主要是内阁.雍正在议政处和内阁之外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开始二三人,后来多的时候到八九人,一般的情况下,五至七人,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雍正皇帝几乎每天召见军机大臣,共商军政大事,重大的事情,军机大臣直接奏报到皇帝.但是军机处的权利在内阁之上,明朝以来内阁可以草拟谕旨,对皇帝重要的决定可以封驳,这时候不行了,皇帝大权独揽,军机处的实行,就把封建君主集权专制推到了一个顶峰,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
第三:完善密折制度.密就是秘密.奏折有学者考证,顺治晚年有了,康熙就很多了,康熙的时候,有资格上奏折的大约一百来人,雍正把它推广,取得上奏折资格人大约有1200人左右,就是扩大了信息的来源.奏折可以不通过内阁,不通过议政处,而通过奏事处直接到雍正那儿,雍正把批示也不通过内阁,直接发还到上奏者本人,这样雍正就可以从全国各地各个方面了解下面的情况.密折和军机处合在一起,极大强化了皇权,这是第三.
第四改土归流.大家知道少数民族地区,它原来的管理体制是土司,头人是土司,头人和土司是世袭的,不受朝廷任命,世世代代做土司,时间做久了没有监督,有的土司做坏事腐败,中央的政令不能直接下达.到雍正的时候,全面改土归流,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全面推行改土归流制度,流就是流官,由朝廷派官,有任期,可以流动,所以叫改土归流.这样朝廷的指令可以直接到了民族地区,官员受朝廷的监督,要轮换,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也有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五:摊丁入地.我们中国在皇朝时代,长期以来是土地和人丁分头纳税,土地税、人头税,到雍正的时候,在已有办法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摊丁入地制度,就是把人丁的那个人头税摊到土地里头,这可以使得一些穷苦的没有土地的人,免征了人头税,这样一来,它的正面影响减轻了是封建的人生依附,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刺激了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康熙50年以后,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了乾隆的时候,中国人口达到三亿,道光的时候达到四亿.
第六:废除贱籍.大家知道印度古代有贱民,清朝雍正之前也有贱民,当时明朝以来户口有军籍,有民籍,民籍就是士农工商.贱籍就是贱民,不属于市农工商,他们不能读书,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变.这些贱民身份很底下,贱籍据说从宋朝以来就延续下来了,做一些被人看不起的工作.雍正先后下令取消贱民,取消贱籍,让他们编为民籍,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这种人虽然人数不是太多,但是在历史上是有一种积极的进步的意义.
总之雍正在位13年,对许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所以到了雍正的末年,扭转了康熙末年的一些不好的风气,而使清朝的历史继续向上发展.所以雍正既继承了他父亲康熙的有力的措施,又纠正了康熙时期一些错误的措施,改变了康熙晚年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雍正的许多措施,也为后来乾隆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雍正是“康雍乾”三代,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说“康乾盛世”,严格说起来是“康雍乾盛世”.
【参考资料:www.cctv.com】
请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8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辩证分型
下一篇: 疟疾的发病原理与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