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阿米巴痢疾的发病原因

祝由网 2023-11-13 12:56:50

阿米巴痢疾的发病原因

寄生在人类结肠中的阿米巴原虫主要有四种,其中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与人类疾病有关。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有两个种:一为致病型溶组织内阿米巴,另一为共栖型迪斯帕内阿米巴,两者的形态虽然相同,但其抗原性、基因结构和致病性完全不同。后者为非侵袭性阿米巴,无毒力,感染后无症状;前者可致侵袭性病变,人类阿米巴病即是由致病型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所致。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一般分包囊期和滋养体期。包囊是阿米巴的传染阶段,而滋养体是致病阶段。包囊见于慢性阿米巴病患者或包囊携带者的大便中,人的感染途径多为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引起。包囊囊壁具有抗胃酸作用,能安全地通过胃而到达回盲部,在肠液的消化作用下脱囊而出,发育成为小滋养体。小滋养体直径约10~20m,有一个细胞核,在适合条件下其分裂繁殖并随粪便下移至结肠,侵入肠壁组织,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碎片变为大滋养体。大滋养体直径为20~40m,胞浆外质透明,内质浓密,其中可含有糖原、被吞噬的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碎片。

什么是阿米巴病?

现已知内阿米巴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会引发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主要引起脑膜脑炎、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等。临床上,溶组织内阿米巴引发的病例多,感染面广,危害大。 世界各地的水、空气和土壤都存在自由生活的阿米巴,过去认为与人体致病无关。   1965年以后陆续发现一种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病死率很高。目前已知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pathogenic free-living amoebae)引起的人脑膜脑炎有两类:即由纳格里属(Naegleria)阿米巴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 phalitis,PAM)和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Granulomatous amebic encephalitis,GAE)。
形态
  (一)纳格里属滋养体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22*7微米,从一端伸出奔放式伪足,运动快速。胞质颗粒状,内含数个水泡(water vacuole)和伸缩泡。染色可见一大核,核仁大,核仁与核膜间呈一透明圈。滋养体在36℃蒸馏水中几小时,可转变为梨形、具有2~4根鞭毛的鞭毛型。鞭毛型为暂时形式,24小时后转变为阿米巴型。包囊圆形,直径约9微米,囊壁光滑有孔或无孔。胞核同滋养体。在组织中未见包囊。   (二)棘阿米巴属滋养体长椭圆形或圆形,直径为10~46微米。活动时缓慢滑行。本虫特征为虫体表面有尖而透明的棘状突起有叶状伪足和丝状伪足两种。胞质细粒状,核与纳格里属相似。无鞭毛型。包囊圆形,9~27微米,囊壁两层,外层皱折不平,内层光滑呈多边形。内外层接触处有小孔。胞核一个。
生活史
  自由生活阿米巴生活于水、泥土或腐败有机物中,滋养体以细菌为主,二分裂方式增殖,并可形成包囊。福氏纳格里原虫(N.fowlere)的阿米巴型可以成囊,但鞭毛型则不能。   福氏纳格里阿米巴为嗜热性,其滋养体在37—45℃时生长最佳,0~4℃迅速死亡。包囊抵抗力较强,在51—65℃8个月仍有活力,在-20℃能生存4个月以上。包囊还能耐受高浓度游离氯。
致病性
  人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疫水洗鼻时,含纳格里阿米巴进入鼻腔,增殖后穿过鼻粘膜和筛状板,沿嗅神经上行入脑,侵人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其侵袭力可能主要由于产生毒素或溶细胞物质增强吞噬活动,虫体表面磷酸脂酶A和溶酶体酶促使发病。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开始有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迅速转入谵妄、瘫痪、昏迷,最快可在一周内死亡。其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广泛的出血性坏死性脑膜脑炎,在脑脊液和病灶组织中有大量滋养体。宿主的易感因素可能存在缺乏IgA,因而粘膜的防御功能受到削弱所致。棘阿米巴的分布更广泛,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常可发现。病变原发部位在皮肤或眼、肺、胃、肠和耳等引起炎症和肉芽肿,在宿主免疫抑制或减弱情况下,可能经血源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GAE)。其损害多为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因此病程较长, 可达18-120天。有少数病程呈急性,在10~14天内死亡。神经系统体征显示局灶性单侧损害,有严重的局灶性坏死和水肿。病人头痛、发热呕吐、颈强直、眩晕、嗜睡、精神错乱、共济失调直至昏迷和死亡。但棘阿米巴未转移至脑的一般不致命,少数可自愈。
实验诊断
  临床上有急性脑膜刺激症状。并有河水接触史或游泳史、应怀疑本病。脑脊液呈脓性或血性,应生理盐水涂片镜检阿米巴原虫即可确诊。取脑脊液或病变组织进行培养或动物接种,或采用免疫诊断可提供诊断依据,但只能用于慢性病例。尸体剖检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棘阿米巴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诊断较困难,因在脑脊液中均未发现滋养体,所以需要做病灶活检和组织学检查。   流行与防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已有病例报告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巴拿马、波多黎各、委内端拉、巴西、北爱尔兰、比利时、捷克、尼日利亚、乌干达、赞比亚、印度、朝鲜和中国。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己超过130例,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至少已有30例。中国月前正式报告已有两例。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多发生于健康的儿童和青年,都有近期游泳史,在夏季高温季节多见。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多发生于免疫抑制病人,感染前有头或眼部受伤史或其它诱因。无明显发病季节。   治疗尚缺乏理想药物,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和磺胺可能有一定疗效。预防也缺乏有效措施,加强水源检查,进行水体消毒,避免接触疫水(30℃以上疫水更要注意)可以防止感染。此外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也很重要。
相关案例
  一种生活在湖泊中的微生物能钻入游泳者鼻孔,进入大脑“蚕食”脑细胞,导致病人脑死亡,被称作“杀人虫”。这种“杀人虫”今年已在美国夺命6条,引起美卫生官员重视。他们担心,更多人可能因其丧命。   “蚕食”大脑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杀人虫”是一种名叫“福氏纳格里”的变形虫,“生活”在湖泊、温泉甚至卫生状况糟糕的游泳池内,主要靠吃海藻以及湖泊沉积物滋生的细菌为生。   中心从事与游泳有关疾病研究的专家迈克尔·比奇说,前往湖泊游泳的人在趟过较浅水域时,容易搅动湖泊底部沉积物。如果他们继续前行到达较深的水域,这种变形虫就可能从鼻孔“乘虚而入”,进而附着在嗅觉神经上。   他说,变形虫会“一路”破坏神经组织,直到“抵达”大脑。随后便开始“蚕食”脑细胞,直至病人死亡。   他介绍说,病人早期通常会出现颈部僵硬、头痛以及发热等症状。晚期则呈现出幻觉以及行为异常等一系列脑损伤症状。最可怕的是,绝大多数病人一旦患病,生存希望十分渺茫。
悲剧频发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这种疾病上世纪60年代首次“现身”澳大利亚,全球感染病例至今不过数百例。   全美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共有23人死于这种疾病。但今年还未过完,就有6人因此丧命。   亚利桑那州年仅14岁的少年阿伦·埃文斯今年9月8日前往科罗拉多河上著名的哈瓦苏湖游泳,9天后就被这种变形虫病夺走了生命。   虽然研究人员还不能确定感染者中儿童居多、男孩多于女孩的原因,但他们担心,这种疾病可能夺走更多人性命。   “这种变形虫喜欢温暖的环境。随着近年来水温不断上升,它的繁殖能力将会变强,”比奇说,“由于水温持续升高,我们今后可能会碰到更多这样的病例。”   鉴于这一情况,美国各州卫生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应对变形虫病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威胁。

肠道寄生虫病详细资料大全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原虫类和蠕虫类(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绦虫、鞭虫、阿米巴、贾第虫、滴虫等)。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引起的病变并不限于肠道。依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部位以及人体宿主的免疫状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异。

基本介绍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感染科 常见发病部位 :肠道 常见病因 :卫生条件、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经济水平和家庭聚集性等 常见症状 :下腹阵痛和压痛、慢性腹泻、大便带鲜血或隐血,腹胀、消瘦、贫血等 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预防, 病因 大多数肠道寄生虫感染与当地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经济水平和家庭聚集性等因素有关。自然界的气温、雨量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的因素。 临床表现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可导致不同的症状如: 1.鞭虫 为人体肠道常见寄生虫。轻度感染多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时,患者可有下腹阵痛和压痛、慢性腹泻、大便带鲜血或隐血。严重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脱肛、贫血、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2.阿米巴痢疾 为人体肠道常见原虫病。受感染的人,多数为无症状的病原体携带者,少数可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绞痛、脓血黏液便,一日可达数十次。可伴有腹胀、消瘦、贫血等。阿米巴痢疾尚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及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邻近皮肤等的脓肿。 3.贾第虫病 为人体肠道常见原虫病。受感染的人,多数为无症状的病原体携带者。急性期典型症状是暴发性水泻,有恶臭,多伴有腹胀、臭屁和嗳气、恶心、厌食、呕吐、疲劳及中上腹绞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间歇性稀便,黄色泡沫状,亦有恶臭,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年。儿童患者可因腹泻而导致贫血及营养不良。当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时,可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4.蛔虫病 为人体肠道常见寄生虫病。患者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但儿童、体弱或营养不良者症状出现机会多。以反复发作的脐周痛较常见。有时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严重感染者,特别是儿童,常可引起营养不良、智慧型和发育障碍。有时尚可出现精神不安、烦躁、磨牙、瘙痒、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顽固性荨麻疹等。除以上症状外,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 5.钩虫病 为人体常见且危害较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感染初期,感染处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数日内可消失。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受染后3~5天,患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有剧烈干咳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持续数日自行消失,长者可达1~2个月。患病初期尚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后期常因贫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顽固性便秘或大便潜血等消化系统症状。有些患者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碎纸等,通常称为“异嗜症”。贫血为钩虫病的主要症状,重度贫血患者皮肤蜡黄,黏膜苍白,并可导致头昏、乏力、心悸、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儿童重症患者可致发育障碍。 6.猪肉绦虫病和囊虫病 患者一般也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腹部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粪便中发现白色片状物(节片)是最常见的就医原因。当人误食猪肉绦虫的虫卵,虫卵在人体内发育成幼虫(囊虫),就会患囊虫病。囊虫主要寄生在皮下、肌肉、眼和脑等组织内。对人的危害比绦虫大得多。侵入皮下或肌肉的囊虫形成结节,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寄生于脑部可引起癫痫发作、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麻、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等,寄生于眼的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7.蛲虫病 蛲虫,线头状,乳白色,是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型线虫,可以引起蛲虫病。当人睡眠后,雌虫移行到 *** 外大量排卵,排除的卵就粘附在肛周外的皮肤上,主要引起 *** 和会 *** 皮肤瘙痒,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继发性炎症。此外,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如果雌虫在 *** 外产卵后进入 *** 、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即可引起 *** 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其他炎症。 检查 粪便中寄生虫卵及原虫的检查是我们常用以诊断肠道寄生虫病的方法和重要依据,它既能观察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考核抗寄生虫药物的疗效,也是进行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重要手段。 治疗 建议正规医院查清病源,由于病源不同,所以使用相对应的驱虫药治疗。需注意孕妇不宜服用驱虫药。幼童需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预防 1.不喝冷水,不吃生食和不洁瓜果;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3.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烧烤或进食火锅时; 4.教育小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 5.最好给儿童穿死裆 *** 睡觉,以防止他们抓挠 *** ; 6.定期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擦洗玩具; 7.加强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8.不随地大小便,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 9.农村应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在田里工作时须穿上鞋子; 10.加强家畜管理,城市不养鸡、鸭、鹅; 11.托幼机构、学校应定期检查粪便,及早发现寄生虫患儿,以利彻底驱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