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灭滴灵、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中期普通病例口服+静滴灭滴灵和其他辅助药疗效较佳;
3.晚期重型病例以静脉用药为主,注意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如人血白蛋白应用;
4.慢性病例应采用病原治疗、抗生素、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疗程根据病情相应延长;
5.肝脓肿〉5cm者须作肝穿刺抽脓;
6.肝脓肿较大或左叶肝脓肿、药物治疗和肝穿抽脓疗效欠佳者,可考虑手术切开引流;
7.对阿米巴肝脓肿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例,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包括新特药物)。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肝脓肿”的问题。
临床肝脓肿(liver abscess)有二种,一种为细菌性肝脓肿,另一种为阿米巴性肝脓肿。
……
3)治疗方法
1. 支持疗法
包括休息,高蛋白和高热量饮食,供给足够的维生素C和B族,输血或血浆、白蛋白及复方氨基酸。
2. 药物治疗
① 细菌性肝脓肿:抗菌药物可首先针对大肠杆菌、链球菌与葡萄球菌,待细菌培养有结果后再选用合适药物。
通常可供选用的抗菌物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先锋霉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全身性支持必要时可小量多次输血。
中药治疗宜辨证论治,对重症者宜清热解毒与扶正兼顾。
……
5)护理措施
肝脓肿护理常规:
1. 安静卧床,高热者可按高热病人常规护理。
2. 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
3. 备好肝穿排脓物品协助医师做好肝穿刺排脓,肝刺时观察血压,脉搏等情况,肝穿后注意内出血。
4. 阿米巴肝脓肿:常见氯喹啉、灭滴灵、吐根硷等药,治疗期间应注意其副作用,如恶心、呕心、腹泻等。特别是用吐根硷时,应注意心律、血压及心电图的改变(常有S-T段和T波的改变)。
因吐根硷是一种原浆毒,对心肌有损害,故在注射期间应卧床休息,每日注射前应测血压、心率有改变时应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注射时应采取深部注射,以减轻疼痛。
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实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脉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现象,应注意是否有脓肿破溃或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即通知医师。
……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诊断 5 治疗措施 附: 1 治疗肝脓肿的穴位 1 拼音 gān nóng zhǒng
2 英文参考 hepatapostema
3 概述 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4 诊断 病史及症状
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 *** 移动而增剧。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常有腹泻病史。因此,应详细讯问既往病史,尤其发热、腹泻史,发病缓急、腹痛部位,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
体检发现?
肝脏多有肿大,(肝脏触痛与脓肿位置有关),多数在肋间承隙相当于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份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辅助检查
白血球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9/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肝穿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作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卡松尼皮试可除外肝包虫病。
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园形或卵园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5 治疗措施 肝脓肿诊断明确,应收住院根据其性质分别采取不同治疗。病情较轻的阿米巴肝脓肿可门诊服用甲硝唑或甲硝达唑0.40.8g。口服3/d,疗程5-10天,或静脉点滴1.52.0g/d。哺乳期妇女,妊娠3个月内孕妇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氯喹:成人第一、二天1g/d,第三天以后0.5g/d,疗程2-3周。细菌性肝脓肿必须住院治疗。
治疗肝脓肿的穴位 直肠 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6个米粒大小、黄白色的 *** 状...
耳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5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蛔虫病的治疗措施
下一篇: 面瘫、面肌痉挛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