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概述
肠绦虫病系由寄生在肠道内幼绦虫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分布较广,猪肉绦虫散发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地方性流行区仅见于云南;牛肉绦虫于西南各省及西藏、内蒙、新疆等自治区均有地方性流行,本病的流行和饮食习惯及猪、牛饲养方法不当有密切关系。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成虫在人肠内寿命由数年至20年。
我国所见主要是牛肉绦虫病与猪肉绦虫病。牛肉绦虫病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的牛囊虫的牛肉进入人体后,在小肠中受胆汁的作用,虫头伸出,吸附在肠粘膜上而成为人的终宿主。猪肉绦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猪囊虫的猪肉而患病,人为其终宿主,并且还可由于吞食其虫卵成为其中间宿主而患囊虫病。
诊断以粪检见有排出绦虫节片为主要依据。猪囊虫病可引起脑病、癫痫、眼病、皮下组织与肌肉疾病,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本病预防以普查普治、卫生宣教,肉类检查等为主。治疗以驱虫药为主。囊虫病患者以彻底驱虫与手术治疗相结合。
中医学对绦虫在古代即有较深入研究与描述,对其形态、传染方式与驱虫法均有详细记载。《金匮要略》称为“寸白虫”,《诸病源候论》谓其“连绵成串,几长数尺”,并认识到“若多食牛肉则生寸白”。在治疗方面,二千年以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有驱虫药记载,至宋代药物应用品种则更多而更有效。
绦虫病是由于猪带绦虫或牛带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食用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牛肉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
一旦发病,上腹或脐周隐痛,伴腹胀、腹泻,食欲亢进而体重减轻,肛门瘙痒,大便中有虫体节片。
可依据下列标准判断此病。
有食生猪、牛肉史;
粪便中有白色条状或带状能活动的虫体,脐周及上腹可有隐痛;
粪便与肛拭检查发现线虫卵;
本病应注意与蛔虫病相鉴别。
【牛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a】
由牛带绦虫(牛肉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成虫较猪带绦虫为长,孕卵节片也较之为长。人是其唯一终宿主,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后,为中间宿主黄牛、水牛等吞食后,在其体内形成囊尾蚴,人们进食不熟的带囊尾蚴的牛肉后受感染。牛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仅在鉴定患者粪便中节片后才能区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加南瓜子驱虫有效。
绦虫病 绦虫有四类,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最为常见,这两种绦虫属带状绦虫,长得很像,体扁且长像鞋。猪肉绦虫长2~4米,牛肉绦虫可长达4~8米,全身可分三节,头节有吸附能力。猪肉绦虫顶端有一圈小钩,用小钩和吸盘吸附在肠壁上;牛肉绦虫没有小钩,但有4个吸盘,靠吸盘吸附在肠壁上。颈节能不断长出节片,每天能长7~8个节片,体节可分为未成熟节和成熟节。成熟节片有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子宫内储有10多万虫卵,这些节片可随时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绦虫成虫在肠道内可存活10~20年。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或Taeniarhynchus solium)成虫生活在人肠内;受精后每个妊娠节片可含3~5万个含胚体的卵;节片随宿主粪便排出,如被狗、骆驼、猪、猴或人等吃入,在消化道内孵出幼虫(六钩蚴); 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管带到身体各部分肌肉内,发育成囊尾蚴;若肉中的活囊尾蚴再被其他动物生食下去,则在这个宿主肠中直接发育成成体。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或Taeniarhynchus saginatis)世界性分布,终宿主是人,中间宿主是牛。阔节裂头绦虫(Dibothriocephalus latus或Diphyllobothrium latum)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水域,侵入人和其他吃鱼的哺乳动物,特别是狗和熊;受精卵随粪便排到水中,孵出的幼虫为小甲壳动物所吃,后者又被鱼(鳟、鲑、狗鱼和鲈)所吃,幼虫在鱼肌肉内结成包囊;哺乳动物吃鱼後,幼虫在肠内发育为成虫。扁形动物门的1纲。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幼虫主要寄生于无脊椎动物,但也有以脊椎动物为中间宿主的。除单节绦虫外,所有的绦虫体均分节,由头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1条带状链体,成虫的身体约有2000节,其中的孕节不断地在脱离母体,母体也不断地生产新的节,每一节都可以发育成新的个体,如果人类有这样的生育能力,则一个人一天生下的婴儿就可以挤满整个纽约市!绦虫广泛地寄生于人、家畜、家禽、鱼和其他经济动物的体内,引起各种绦虫病和绦虫蚴病。
绦虫病是由赖利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的十二指肠中引起的,常见的赖利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有轮赖利绦虫等三种。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其它如火鸡、雉鸡、珠鸡、孔雀等也可感染,17~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最高。
(一)病原?棘沟赖利绦虫和四角赖利绦虫是大型绦虫,两者外形和大小很相似,长25厘米,宽1~4毫米。棘沟赖利绦虫头节上的吸盘呈圆形,上有8~10列小钩,顶突较大,上有钩2列,中间宿主是蚂蚁。四角赖利绦虫,头节上的吸盘呈卵圆形,上有8~10列小钩,颈节比较细长,顶突比较小,上有1~3列钩,中间宿主是蚂蚁或家蝇。有轮赖利绦虫较短小,头节上的吸盘呈圆形,无钩,顶突宽大肥厚,形似轮状,突出子虫体前端,中间宿主是甲虫。?棘沟赖利绦虫和四角赖利绦虫的虫卵包在卵囊中,每个卵囊内含6~12个虫卵。有轮赖利绦虫的虫孵也包在卵囊中,每个卵囊内含1个虫卵。 42节片戴文绦虫病 节片戴文绦虫病是由戴文属的节片戴文绦虫寄生于鸡的十二指肠中引起的。鸽、鹌鹑也可感染。不同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幼龄鸡易感性最强,常引起生长发育不良或死亡。
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时,病鸡出现消化障碍,往往下痢,食欲降低,饮欲增加,精神沉郁,不爱活动,两翅下垂,被毛逆立,迅速消瘦,贫血,有时可见粘膜黄染。病雏鸡常因瘦弱或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有的病鸡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感染程度轻的雏鸡,可引起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鸡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产蛋量减少,甚至停产。
钩虫病是由钩虫(包括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寄生人体所引起的疾病,钩虫的幼虫可以在人体内移行,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
钩虫病是农村中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从事田间劳动的人,因赤足下地生产劳动,脚或手部皮肤与钩虫幼虫接触,或因生食含有钩虫幼虫的不洁蔬菜、瓜果而受到感染。
钩虫幼虫侵入皮肤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泡疹,造成钩蚴性皮炎,多见于手指、足趾间。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痰中带有血丝,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类哮喘样发作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在小肠壁上不断更换部位吸血,伤口不断流血造成贫血。病人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及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胃口不佳、消化功能不良,影响铁的吸收,使贫血不断加重,甚至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等“异嗜症”现象。
孕妇感染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婴幼儿感染钩虫病常出现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柏油样、食欲减退,病死率较高。
从粪便中查到钩虫卵或孵出钩蚴即可确诊为感染钩虫。
钩虫病的治疗,可采取驱除肠道成虫和杀灭在组织中移行的早期幼虫的病原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等。另外,可口服硫酸亚铁片或葡萄糖酸铁等补充铁剂,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心功能。严重贫血者可输血。
减少和控制钩虫病必须坚持采取驱虫治疗、加强粪便管理、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等措施。另外,广泛宣传普及钩虫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生食瓜果蔬菜要反复清洗,尤其要改变赤足下地劳动的不良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7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面肌痉挛患者饮食禁忌哪些
下一篇: 那些肝囊肿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