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佚名 2023-11-15 06:25:16

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风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 咀嚼肌痉挛所致 )。

在病的早期,病婴表现为想吃而不能吃,故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继而由于面肌痉挛致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而出现苦笑面容,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全身抽搐。此过程在新生儿发展甚快,多在24小时内完成。·抽搐严重则呈角弓反张,甚至频频窒息,膀胱及直肠痉挛,可致尿潴留及便秘。一般神智清醒,无发热或只有低热,发热高者可能由于并发 症或严重抽搐所致,预后均较严重。

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以下各点。

(一)潜伏期的长短

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一组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 4/20 ),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二)抽搐发生的时限

指开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小时内与长于24小时,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

(三)抽搐的频率及程度

这是判断严重性最主要的指标。抽搐越频,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四)呼吸窘迫及发绀

严重破伤风病人,除频发抽搐外,往往有呼吸窘迫及发绀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呼吸肌及腹壁肌痉挛;

②喉肌痉挛;

③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

④喉头分泌物过多;

⑤严重抽搐引起脑缺氧;

⑥过量的镇静剂抑制呼吸中枢;

⑦肺部感染。

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二者成为恶性循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五) 发热的高低

有高热者,除合并感染外,还与严重抽搐或反复窒息有关。故有高热者,亦属严重病例。

(六) 并发症的有无

严重病例多有并发症存在,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脐炎、脐出血、败血症、硬肿症及心力衰竭等。''特别是肺部感染,是造成病孩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抢救。

虽然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疾病,过去的病死率很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它的规律, 熟悉治疗原则,采用综合疗法,大多数病例还是可以治好的。本病的危险期大概是起病后10天左右,如能度过此期,则由于本病的自限性,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合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因此可望痊愈而不致产生后遗症。

人体感染破伤风有哪些症状?

(1)潜伏期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数月,平均为6~14天,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带后7天左右发病。

(2)前驱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打哈欠、嚼肌紧张酸胀等。

(3)全身肌肉痉挛,声、光、触动等轻微刺激都可诱发强烈的发作性痉挛和抽搐。面部肌肉收缩呈苦笑面容,张口困难。抽搐时身体僵直,腹背肌收缩,头向后仰,下肢内旋,足内翻形成角弓反张。咽喉部肌肉痉挛造成吞咽和呼吸困难,口唇、指甲发紫,如不及时治疗会窒息而死。

破伤风有哪些症状

  破伤风很多人听过甚至自己都碰到过,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破伤风是什么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

  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   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前躯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相应出现的征象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可出现呼吸暂停。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间隙期长短不一,发作频繁者,常示病情严重。发作时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持续的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造成呼吸骤停。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病程一般为3~4周,如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者,发作的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但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继续一段时间;恢复期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破伤风如何治疗   1.伤口处理

  凡能找到伤口,伤口内存留坏死组织、引流不畅者,应在抗毒血清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

  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分别由肌肉注射与静脉滴入。

  静脉滴入应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滴入。用药前应作皮内过敏试验。连续应用或加大剂量并无意义,且易致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隔离治疗

  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患者。据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可供选用的药物有:10%水化氯醛,保留灌肠量;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地西泮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每日一次。

破伤风的症状是什么

临床表现

前躯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
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相应出现的征象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可出现呼吸暂停。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间隙期长短不一,发作频繁者.常示病情严重。发作时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持续的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造成呼吸骤停。病人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病程一般为3~4周,如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者,发作的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但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继续一段时间;恢复期问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少数病人可仅表现为受伤部位肌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预后较好。新生儿患此病时,因肌肉纤弱而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不能啼哭和吸乳,少活动,呼吸弱或困难。病因

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
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于发生。诊断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尤其是新生儿和吸毒者,为此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1.凡能找到伤口,伤口内存留坏死组织、引流不畅者,应在抗毒血清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分别由肌肉注射与静脉滴入。静脉滴入应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滴入。用药前应作皮内过敏试验。连续应用或加大剂量并无意义,且易致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病人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病人。据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病人的痉挛和痛苦。可供选用的药物有:10%水化氯醛,保留灌肠量,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地西泮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每日一次。病情较重者,可用冬眠1号合剂,静脉缓慢滴人,但低血容量时忌用。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者,可用硫喷妥钠缓慢静注,但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用于已作气管切开者比较安全。但新生儿破伤风要慎用镇静解痉药物,可酌情用洛贝林、可拉明等。
4.注意防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防止发作时掉下床、骨折、咬伤舌等。对抽搐频繁、药物又不易控制的严重病人,应尽早进行气管切开,以便改善通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辅助呼吸。还可利用高压氧舱辅助治疗。气管切开病人应注意作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雾化、湿化、冲洗等。要定时翻身、拍背,以利排痰,并预防褥疮。必要时专人护理,防止意外;严格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已并发肺部感染者,根据菌种选用抗生素。
5.由于病人不断阵发痉挛,出大汗等,故每日消耗热量和水分丢失较多。因此要十分注意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整。必要时可采用中心静脉肠外营养。
青霉素,肌内注,或大剂量静脉滴注,可抑制破伤风梭菌。也可给甲硝唑,分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持续7~10天。如伤口有混合感染。则相应选用抗菌药物。------最后,亲,记得把金币留给我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2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