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现称系统性硬化症。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并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病。那么,硬皮病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硬皮病有哪些皮肤病变
1、弥漫型硬皮病病人皮肤变硬的地方常常有色素沉着,皮肤颜色变深,其中有些部位颜色脱失形成白斑,使皮肤上像撒了“盐和胡椒面”似的。皮肤上面还可有很多红色细线,是扩张的毛细血管。CREST病人有皮下钙化。本病通常是慢性进展,部分病人有自行好转的可能。在皮肤肿胀期使用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有效,但不能阻断病程,国外有文章报告使用青霉胺或秋水仙碱可以减轻皮肤病变。中药也可能使得皮肤变软,但本病的内脏损害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甚至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
2、硬皮病病人皮肤病变程度不等,轻者只有手指和面部皮肤发紧、变硬,往往经过很长时间才出现内脏损害,严重者有广泛的皮肤增厚,累及胸腹部和背部。典型皮肤病变一般经过三个时期:皮肤病变—般先在手指和脸上出现,呈肿胀浮肿,压上去没有凹陷(肿胀期),有些病人可有皮肤红斑,皮肤瘙痒,病人常常觉得手胀像香肠一样,活动不灵活。以后皮肤逐渐变厚、发硬,手指像被人造革裹住,皮肤不能象正常人—样很容易被提起(硬化期),两手不能握紧拳头,皮肤病变可以逐渐向手臂、颈部、上胸部、腹部及背部蔓延,两条腿很少受累,最后皮肤萎缩,变得光滑但显得很薄,紧紧贴在皮下的骨面上,关节屈曲挛缩不能伸直,还可出现皮肤溃疡,很痛且不易愈合。皮肤变硬变薄,皮纹消失,连毛发也都脱落了(萎缩期)。脸上的皮肤变硬使得面部皮纹消失,喜怒哀乐时全都没了表情,口也张不开。这时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可以逐渐变软,临床上像正常的一样,特别是躯干和四肢的皮肤。
以上就是关于硬皮病的皮肤表现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问题一:硬皮病是什么? 那个有图? 发来看哈呢! 硬皮病现称系统性硬化症。顾名思义,就是皮肤变硬的疾病。皮肤的改变是系统性硬化症的标志性症状。但病变程度差别很大,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的硬化亥钙化,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广泛性皮肤硬化增厚。典型的皮肤损害依次经历肿胀期、浸润期和萎缩期三个阶段。病变呈对称性,病变多由手指逐渐向近端扩展,病变皮肤与正常皮肤的界限不清。
硬皮病属于中医之“皮痹”、“肌痹”之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阳气虚弱,津血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外被风寒诸邪浸淫肌肤,凝结腠理,痹阻不通,导致津液失布,气血耗伤,肌腠失养,脉络瘀阻,出现皮肤硬如皮革,萎缩,汗孔闭塞不通而有出汗障碍,汗毛脱落等症状。皮痹日久不愈,发生内脏病变。 中医辨证以脾虚血虚为主,常在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的方药中,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生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等加水蛭10克,有一位患者坚持服药一年余,右颞部限局性硬皮病,完全痊愈,皮色皮肤均恢复正常。
问题二:硬皮病图片 硬皮病 这是硬皮病吗? 局限性硬皮病可否完全恢复? 甘肃省人民医院免疫风湿科王晋平:仅少数病人,在不发生加重诱发因素的条件下,1~2年后有自愈情况。 查看原帖>>
希望采纳
问题三:硬皮病早期症状常见的有哪几种 硬皮病早期症状常见于皮肤表现,早期手指肿胀,也可累及前臂、足、下肢和面部,但下肢受累较少。肿胀期硬皮病的症状可持续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水肿为可凹性或不可凹性,可伴有红斑。皮肤病变由肢体远端起始向近端进展。硬皮病的症状在皮肤逐渐变硬、增厚,最后紧贴于皮下组织。
问题四:谁有硬皮病图片。详细一些。我想了解的多一些 一)饮食方面:若患者食道有问题,可改变饮食习惯来帮助消化,。
(二)适当的运动及关节保护:关节若发生挛缩,将会限制病人的行动范围,为避免关节失去功能,保持运动―温和的运动―可保持关节的弹性。
(三)照顾皮肤:因皮肤变厚而乾,洗澡太久会使皮肤乾涩,缩短沐浴时间,避免使用 *** 性海皂,有滋润作用之乳液沐浴有助於补充皮肤天然油份。
(四)改善雷诺氏现象:注意身体的保暖,另外抽烟会造成血管收缩,加重雷诺氏现象,避免之。压力是造成雷诺氏现象的另一因素,避免处於有压力之环境,或改变自己对压力的反应方式。 可以试试软!质!霜!
问题五:硬皮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硬皮病是世界性疑难疾病,是一种皮肤及各系统硬化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女性,起病慢,病程长。硬皮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是:诊断硬皮病的标准一:(1)一般化验无特殊异常。血沉可正常或轻度增快。贫血可由消化道溃疡:吸收不良:肾脏受累所致,一般情况下少见。可有轻度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2)免疫学检测表示血清ANA阳性率达90%以上,核型为斑点型和核仁型。以HEP一2细胞作底片,在CREST综合征患者,50%--90%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在弥漫性硬皮病中仅10%病例阳性。抗着丝点抗体阳性患者往往倾向于有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皮下钙质沉积,比该抗体阴性者的限制性肺部疾患少,且它的滴度不随时间和病程而变化,有助于硬皮病的诊断和分类。20%~40%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抗Scl一70抗体阳性。(3)病理及甲褶检查:硬变皮肤活检见网状真皮致密胶原纤维增多,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皮肤附属器萎缩。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可见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甲褶毛细血管显微镜下显示毛细血管袢扩张与正常血管消失。诊断硬皮病的标准二:(1)主要标准:近端硬皮病,手指和掌指关节以上皮肤对称性增厚:绷紧和硬化。这类变化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和颈及躯干(胸和腹部)。①手指硬皮病:上述改变仅限于手指。②手指的凹陷性瘢痕或指垫组织消失: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或指垫(趾肚)组织消失。③双侧肺基底纤维化:标准胸片上显示双侧网状的线形或线形结节状阴影,以肺的基底部分明显;可呈弥散性斑点或蜂窝肺外观。要排除原发肺炎病所引起的这种改变。
问题六:手指肚硬皮病 50分 您好,冬天又要来了,不知道您手现在怎么样,有没有好些,有没有采取治疗
问题七:硬皮病有哪些皮肤病变 硬皮病病人皮肤病变程度不等,轻者只有手指和面部皮肤发紧、变硬,往往经过很长时间才出现内脏损害,严重者有广泛的皮肤增厚,累及胸腹部和背部。典型皮肤病变一般经过三个时期:皮肤病变―般先在手指和脸上出现,呈肿胀浮肿,压上去没有凹陷(肿胀期),有些病人可有皮肤红斑,皮肤瘙痒,病人常常觉得手胀像香肠一样,活动不灵活。以后皮肤逐渐变厚、发硬,手指像被人造革裹住,皮肤不能象正常人―样很容易被提起(硬化期),两手不能握紧拳头,皮肤病变可以逐渐向手臂、颈部、上胸部、腹部及背部蔓延,两条腿很少受累,最后皮肤萎缩,变得光滑但显得很薄,紧紧贴在皮下的骨面上,关节屈曲挛缩不能伸直,还可出现皮肤溃疡,很痛且不易愈合。皮肤变硬变薄,皮纹消失,连毛发也都脱落了(萎缩期)。脸上的皮肤变硬使得面部皮纹消失,喜怒哀乐时全都没了表情,口也张不开。这时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可以逐渐变软,临床上像正常的一样,特别是躯干和四肢的皮肤。弥漫型硬皮病病人皮肤变硬的地方常常有色素沉着,皮肤颜色变深,其中有些部位颜色脱失形成白斑,使皮肤上像撒了“盐和胡椒面”似的。皮肤上面还可有很多红色细线,是扩张的毛细血管。CREST病人有皮下钙化。本病通常是慢性进展,部分病人有自行好转的可能。在皮肤肿胀期使用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有效,但不能阻断病程,国外有文章报告使用青霉胺或秋水仙碱可以减轻皮肤病变。中药也可能使得皮肤变软,但本病的内脏损害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甚至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 (来源:郑州华仁中西医结合医院)
问题八:是不是硬皮病属于一种绝症 不是的,是可以治疗的,有这样的情况多久了。多大年纪。
问题九:硬皮病能活多久 硬皮病分为局限性的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局限性的一般只伤及皮肤,不伤及内脏,系统性的硬皮病除了症状上的表现,容易伤及到脏器 ,如果积极地治疗是不会出现生命危险的,可以长期存活,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临床中有少数人是会出现生命危险的
局限性硬皮病的皮肤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与系统性硬皮病相似,但无内脏受累的表现。
1.硬斑病(morphea)硬斑病在局限性硬皮病中最为常见,约占60%。根据病变形态及范围又分为斑状硬斑病(plaguemorphea)和泛发性硬斑病(generalizedmorphea)。斑状硬斑病初起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淡红色或紫红色的水肿性片状损害。数周或数月后渐扩大,直径可达1~10cm或更大,中央部位色转淡,呈淡黄色象牙白色或污灰褐色,周围绕以淡紫或淡红色晕,表面干燥平滑,有蜡样光泽,触之有皮革样硬度,其上毛发脱落,不出汗,有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经过缓慢,数年后硬度减轻,渐渐变成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躯干的腹、背部多见,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发生在头皮时可出现永久性秃发,发生在肢端可导致畸形。
泛发性硬斑病罕见,其皮损的性质、发生和发展类似斑状硬斑病,但其特点为损害数目多,皮损广泛,可达数十块,分布不对称。皮损最后变为凹陷性淡白色的萎缩斑片。好发于胸腹及四肢近端,面、颈、头皮、前臂、小腿受累相对较少。虽无脏器受累,但病人可出现关节痛、腹痛、偏头痛、神经痛和精神障碍、消瘦、乏力等,少数患者可转变为系统性硬化病。
2.带状硬皮病(linearscleroderma)带状硬皮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皮肤硬化呈线条状或带状分布,好发于额部,可累及面部和头部,局部皮肤明显萎缩、凹陷,可从正中线偏向一侧的额部向上蔓延到头顶部,而发生带状永久性秃发斑,向下蔓延可达鼻翼及口角,而发生萎缩、凹陷。边界清楚,如剑砍状,最后皮肤菲薄萎缩,似贴于骨面上。损害亦可沿肢体或肋间呈带状分布,为单条或数条不等,形态特征和经过与硬斑病相似,但皮损有明显凹陷,有时皮损下的肌肉、骨骼亦受累,出现骨脱钙、疏松、变细,附近关节可因挛缩而影响功能。
3.硬斑病伴偏面萎缩(morpheawithfacialhemiatrophy)这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节段性硬斑病,是偏面萎缩的原因之一,以中线划界,常发生在一侧面部,患侧面部出现皮肤硬化、萎缩、凹陷而使面、眼、鼻及口角歪斜,患侧眼裂缩小、鼻翼可塌陷,出现患侧面部萎缩。此种硬斑病亦称Encoupdesabre。
4.点滴状硬皮病(guttatemorphea)此型皮损比较少见,可发生于颈、胸、肩、背等处,通常损害为绿豆或黄豆大小,但偶有5分硬币大,呈集簇性或线状排列,是一种表面光滑发亮,呈珍珠母或象牙色的略凹陷且发硬的小斑点,周围绕以紫红色晕或色素沉着,时间久可发生萎缩。
诊断主要依据皮肤的特征性形态改变,即局部皮肤的肿胀、绷紧、硬化,有蜡样光泽,呈象牙色改变,或伴偏面萎缩。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参考价值。
局限型皮肤病变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过与弥漫型者不同,见表2。这些患者在硬皮病的其他体征出现前常有雷诺现象多年(有时超过10年),虽然可伴有脏器损害,但出现严重肺、心或肾病变相对较少。这种延长的病程可能代表硬皮病的一种缓慢的表达方式,也可能表示局限型硬皮病为另一种不同的疾病。
大多数局限型硬皮病逐渐发展成CRES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皮肤改变局限于手指(硬化改变)。局限型患者除雷诺现象外,有的病人首发症状常是烧心或吞咽困难。严重胃肠道疾病伴食管功能异常及反流常是这类患者持续存在的症状。皮下钙质沉积表现为局部的小硬块,常出现在指、前臂或其他受压点。特别是在CREST综合征患者,扩张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常见于面部、黏膜和手部。局限型硬皮病的严重表现是伴有或不伴有肺纤维化的肺动脉高压和较大动脉闭塞性病变,表现为指缺血和需截肢手术。与另一种风湿性疾病共存的重叠综合征多发生于局限型硬皮病的患者。
典型症状
按累及范围可分为局灶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病,以下为两者的典型症状。
局灶性硬皮病
主要是皮肤病变,一般不损害内脏。主要分为点滴状、斑块状和带状。
斑状损害
斑状损害又称为硬斑病,起始时是一个或多个淡红或紫红色的水肿性斑状损害,常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硬币大小,也有更大者;
数周或数月后,可发展呈象牙白或黄白色中间凹陷的皮损,周围皮肤呈淡红或淡紫色晕,表面像皮革一样硬;
随着病程发展病变硬度减轻,出现瓷白色或淡褐色斑状萎缩,以躯干多见,成年人多见。
带状损害
常表现为沿肢体或肋间带状分布,皮损变化跟斑状损害一样,病情进展较快;
当发生在面额部时,呈现局部凹陷,称为刀砍状硬皮病;
儿童较多见。
点滴状损害
皮损一般同绿豆大小,呈集簇性或线性分布的硬性斑点,为象牙白或珍珠母类似的颜色,表面光滑发亮,较少见。
系统性硬皮病
好发于女性,皮肤和内脏均有损害,病情相对较严重。根据累及范围和内脏受累程度,临床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局限型系统性硬皮病:往往先有雷诺现象,从手面部开始皮肤硬化,病情发展较慢。
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无雷诺现象,直接从全身弥漫性硬化开始,2年左右可发展至全身皮肤和内脏损害。
前驱症状
90%以上的患者首先出现雷诺现象,表现为遇冷后出现双手阵发性苍白、发冷、麻木,先变青紫,再变潮红。
发病前可能出现无规律的发热、食欲减退、关节痛、疲劳、体重减轻等症状。
皮肤改变
皮肤改变是该病最主要特征表现,主要为皮肤紧硬,呈对称性发展,一般先从头面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四肢,部分患者有毛细血管扩张。
硬皮病病程分为肿胀期、硬化期和萎缩期,不同时期皮肤改变如下:
肿胀期:硬皮病早期出现皮肤肿胀,有紧绷感,一般从手和面部开始,非凹陷性、硬性肿胀,手指可呈“腊肠指”样改变。
硬化期:皮肤逐渐变厚变硬,表面光滑呈蜡黄色皮革样改变,不易捏起,汗毛减少。面部皮肤受累时表现为“面具脸”。此外,受损皮肤可呈黑白相间的“椒盐征”,是色素沉着和脱失相间的表现。
萎缩期:病变可进展至皮下组织、肌肉等,均可萎缩变薄,皮肤直接贴附于骨面呈“皮包骨样”改变。病变处少汗、毛发脱落。
肌肉骨骼症状
硬皮病患者的关节出现肿痛、僵硬,严重者可致畸形。也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等。
胃肠道症状
约70~90%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异常,食管受累最明显,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痛,吞咽后有发噎感。
此外,胃窦静脉扩张形成“西瓜胃”、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胀等各种消化道症状均可出现。
肺部症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脑震荡的概述
下一篇: 硬皮病的症状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