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西医认为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佚名 2023-11-16 17:36:03

西医认为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发病原因如下:

(1) 发育不全因素:骶骨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儿或发育有缺陷的成年人,骶骨向前弯曲角度小,发育平直,直肠呈垂状走行,膀胱或子宫陷窝的位置较高,直肠后面失去了骶骨曲面的承托作用,增加腹内压时容易向下移位。

(2) 物理性因素: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持续性腹腔内高压,致使直肠周围或盆底部的肌肉群、韧带、筋膜等支持组织不能承受而发生松弛。如尿道狭窄、膀胱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并发的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顽固性便秘,慢性腹泻,多胎产妇等易促使直肠向下脱垂。

(3) 病理性因素:这是在临床上为最多见的发病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脱肛是一种并发症或继发性疾病。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患有内痔、直肠息肉、肿瘤长期隆出肠壁、年老体质虚弱、腰骶神经损伤,易使骨盆肌肉群与肛门括约肌衰退、松弛无力,失去对肛管、直肠的承托作用,直肠粘膜下层组织疏松,粘膜层与肌层失去粘连固定作用,造成直肠粘膜向下滑脱移位。

脱肛与痔疮是不是一回事?

1、什么是脱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2、脱肛的特点:
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3、脱肛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脱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4、如何诊断脱肛?
根据脱出病史,视诊看脱出物即可诊断。脱肛可分为三度:
(1)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5、脱肛的鉴别诊断
I度直肠脱垂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内痔脱出时痔核呈分颗状,无环状粘膜皱襞,黯红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应与脱肛相鉴别,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肛乳头瘤、肛管疣、赘皮性外痔等。

治疗脱肛有哪些方法

(1)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治脱肛方:

参麦芩连归地汤(肖正安教授)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
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收肛散(柏莲松教授)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提肛汤(王静安主任医师)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
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
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脱肛液(李润庭主任医师)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肠收涩。
主治:直肠脱垂。
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益气升阳汤(张梦侬名中医)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痔疮,在医学上称为“痔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痔的近代概念为肛管上部的正常肛垫。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谓痔病,俗称“痔疮”。痔疮以肛门锯齿线为界,分为内痔与外痔。外痔的症状以疼痛瘙痒为主。而内痔则以流血及便后痔疮脱出为主,内痔依严重度再分为四期:仅有便血情形的为第I期;无论有无出血,便后有脱垂情形,但能自行回纳者为第II期;脱垂严重,必须用手推回肛门的为第III期;最严重的第IV期为痔疮平时也脱垂于肛门外,无法回纳肛门内。一般来说,第I期及第II期的痔疮以保守疗法为主,而第III、第IV期的痔疮则常需借助手术来治疗。

医生警告:如厕安全临界线为1小时

读书、看报兼如厕,为数不少的忙碌族乐此不疲地在厕所里开辟“第二战场”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给“厕所病”痔疮缠上了身。肛肠专科医生为此发出警告,久坐厕所的安全临界线为1小时。

肛肠科医生提醒:通常如厕超过3分钟就可能导致痔疮形成,时间越长发病几率越高。金医生解释说,久蹲不起,腹压增高,容易引起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直肠上静脉扩张,静脉群关闭不严,静脉丛壁变薄膨出,进而形成痔疮。患上痔疮是相当痛苦的,臀部犹如针刺,整日坐立不安。为工作如厕办公,结果反遭“厕所病”纠缠,金医生劝告现代上班族分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一旦患病,尽早治疗。
痔疮的临床表现

1、大便时出血。病人常诉“便池中滴入鲜血或便纸上发现鲜血,出血常为间歇性”与便秘、粪便干硬、大便次数增多、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有关。2、痔块脱出。早期能自行回复,后期痔块有被嵌顿的可能。3、疼痛。病人常为局部剧痛,排便、坐、走、咳嗽等均能加重而坐立不安。4、瘙痒。由肠粘液流出肛门外而刺激皮肤引起。

几多误解话痔疮

作为一种常见病,在痔疮的防治上有种种民间传说,当然,这些说法中有一些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少讹传,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属于误解,现介绍如下:

痔疮会变癌由于痔疮和直肠癌都有便血,于是人们将这二者联系了起来,认为痔疮时间久了会变癌症,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但和痔疮容易联系在一起的另一种疾病———肛瘘变癌却已有少量的病例报道。

痔疮人人有,治不治无所谓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现代医学认为,没有症状的痔疮,可以不必治疗,但如果有了症状,如便血、疼痛或脱出等,则应及时治疗,否则会损害健康。

吃甲鱼、乌龟可以根治痔疮无可否认,吃甲鱼、乌龟对改善痔疮病人的某些症状有一定好处,但对结缔组织性外痔的脱垂来说它没有丝毫用处,更谈不上根治。

儿童不生痔疮一般来说,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很少患痔疮,然而,并不是绝对不患此病。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12—14岁孩子患有明显的静脉曲张型混合痔者,不乏其例。

痔疮有遗传性有些家庭中父母孩子均患痔疮,就提出了这一概念。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发现与痔疮有关的基因,因此,这一概念未得到证实。造成痔疮普遍存在的原因,还可能是由于后天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患痔疮有性别差异有些地区认为男人患痔疮多,而有些地区则认为女子患痔疮多,这或许有地理分布上的某些差异,然而,从人群发病率和流行病学调查看,男性和女性患痔疮的概率是一样的,女性就诊率低于男性,这并不反映发病率上的差异,因为有些地区女子患病,羞于检查,往往不去看病。

痔疮的发病原因

1、过度疲劳,久坐,久站,久蹲,久行等不良体位;2、过度摄入肥腻厚味,辛辣刺激食物及过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3、蹲厕过频,时间过长等不良排便习惯;4、久泻久痢,长期便秘等大便异常现象;5、持续腹压增高,妊娠,前列腺肥大,下腹部肿瘤等;6、高血压,肝硬化,动脉硬化,肛门直肠慢性炎症等一些其他疾病。

痔疮患者注意事项

1、禁食酒类及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2、多吃蔬菜、水果,养成每天短时间排便的习惯。3、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4、排便后用温水洗肛门。5、每天早晚及排便后以温水坐浴,坐浴时间不宜太长,约十至十五分钟为宜。6、避免一直保持同样姿势,为除去淤血,偶而应做些轻微的运动(坐着工作的人每隔一小时最好能走动三四分钟)。7、灌肠剂与泻药之使用,都易养成习惯,故要避免自行购买使用。8、有异常感觉,如大便带血,立刻找肛肠外科大夫就诊,以免拖延病情。

做到以上这些,我们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痔疮的发生了。
人的肛门周围有数组静脉,称为痔静脉。通常情况下,肛门周围的结缔组织比较疏松,血液运行也通畅。但当其无论何种原因引起腹部压力增大时,痔静脉内的血液回流都将受到阻碍。如果持续性束腰过紧,痔静脉就会迂曲成团,局部血流将严重受阻,时间一久,就容易导致痔疮形成。

痔疮食疗方

痔疮的发作有时和饮食有关,通过合理调节饮食,有助于治疗。

现介绍几则食疗方法供患者朋友参考。

1、黑木耳30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共煮粥,每日2次,分早晚食用。

2、柿饼3个(切碎),粳米200克,共煮粥,每日2次。

3、藕50克,粳米100克,砂糖20克,共煮粥,每日2次。

4、香蕉1个,冰糖50克,共煮粥,每日早晨食用。

5、蚌肉200克,先用花生油炒,加入生姜末及水煮烂,调味,空腹一次食完。2天一次,14天一疗程。

6、苦参60克,煎汁去渣,再加入鸡蛋1个,红糖30克,待煮至蛋熟,吃蛋饮汤。每日晚上服用,5天为一疗程。

7、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50克。先将糯米煮粥,将熟时加入捣碎的阿胶、红糖,边煮边搅匀,稍候便可食用。每日一次,3天为一疗程。

8、香蕉2个(连皮),放碗内加盖隔水炖至烂熟,连皮吃,早晚各一次。连服两周为一疗程。

痔疮术后防复发

第一,注意饮食调节。肛肠科医师告诫痔疮术后病人的第一条就是不要喝酒,不管是黄酒,白酒,还是啤酒,都属禁忌之列。凡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榨菜、辣椒、辣酱、生姜、大葱、蒜头、茴香等等,对痔疮的充血出血都有很大的影响,痔疮病人应少吃或尽量不吃。从防治痔疮的角度来讲,多吃些蔬菜水果好处很多。痔疮术后病人宜吃得清淡些,少吃油腻过重或熏煎食品,饮食最好定时定量;饭吃八分饱,不能暴饮暴食,饥饱不匀,以防肠胃道功能紊乱。

第二,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干硬,便时过度使劲,腹压迅速增高,静脉丛因此屈曲扩张,往往造成痔疮破裂,肛门皮肤裂伤,出现便血和疼痛。便秘患者上厕所时切莫过度使劲,应及时服药清肠通便。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腹泻,一日大便多次,即使便溏薄也会损伤痔疮。同时,大便时间不宜过长,便时看书读报的不良习惯要改变。便后最好用温盐水清洗肛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此外为防痔病,提倡坐桶大便,因蹲坑姿势容易诱发痔疮以致脱肛。

第三,适当运动,注意改变体位。这也是防止痔疮复发的重要方法,除做操,打拳之类全身性的体育锻炼外,还需加强局部的功能锻炼,肛门收缩运动,又称“提肛”,即自我调整括约肌,收缩,放松肛门,一收一放,每次五十下,约三分钟,每日一到二次。可以站着做,也可坐着,躺着做,随时随地都可做。长期从事久坐、久站、久蹲工作的人,最好坐久蹲久了起身走走,站久了移动一下稍息,力求劳逸适度,动静适宜。

第四,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心脏病、腹腔肿瘤等容易诱发痔疮的病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治疗,避免病上加病。

第五,一旦出现肛门坠胀及便血等症状,应立即请有经验的肛肠科医生进行诊治,不要因小失大,贻误病情。
希望你早日康复,最好还是去看医生,这种病没什么难为情的,现在很普遍的

脱肛痔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脱肛痔的病因病机 5 脱肛痔的症状 6 脱肛痔的诊断 6.1 诊断要点 6.2 直肠脱垂临床分为三度 7 需要与脱肛痔相鉴别的疾病 7.1 内痔脱出 8 脱肛痔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脾虚气陷 8.1.1.1 症状 8.1.1.2 辨证分析 8.1.1.3 治法 8.1.1.4 方药治疗 8.1.2 湿热下注 8.1.2.1 症状 8.1.2.2 辨证分析 8.1.2.3 治法 8.1.2.4 方药治疗 8.1.3 血热肠燥 8.1.3.1 症状 8.1.4 肾气不固 8.1.4.1 症状 8.2 外治法 8.3 针灸治疗 8.3.1 刺灸法 8.3.1.1 方一 8.3.1.2 方二 8.3.2 耳针法 8.3.3 挑治法 8.4 其他疗法 8.4.1 直肠粘膜下注射法 8.4.1.1 脱肛痔的适应证 8.4.1.2 脱肛痔的禁忌证 8.4.1.3 操作方法 8.4.2 直肠周围注射法 8.4.2.1 脱肛痔的适应证 8.4.2.2 脱肛痔的禁忌证 8.4.2.3 操作方法 9 脱肛痔患者日常保健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脱肛痔的穴位 2 治疗脱肛痔的方剂 3 治疗脱肛痔的中成药 4 脱肛痔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脱肛痔 1 拼音 tuō gāng zhì

2 英文参考 hemorrhoid prolapse and proctopto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ctal prolap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脱肛痔为病证名[1]。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包括痔脱出及肛肠脱垂[1]。多因患痔日久,复感湿热外邪,气虚失摄所致[1]。症见大便时肛肠努出,疼痛下血或滋流黄水等[1]。

脱肛 (rectal prolapse[2])为病名[3]。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称脱肛痔[4],截肠(《外科大成》卷二)[5][4]、直肠脱垂[6]、州出(出《五十二病方》)[7]。是指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肛管和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 *** 外,伴 *** 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脱肛者, *** 脱出也。”

脱肛痔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包括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3]。

4 脱肛痔的病因病机 脱肛痔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3]。

小儿气血未旺,中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或妇女分娩过程中,耗力伤气;或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引起中气下陷,固摄失司,导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

中医认为脱肛除与大肠相关外,还与肺、胃、脾、肾等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为六腑之大源,脾为肺之母;肾开窍于二阴,又主一身元气,都可影响大肠,发生脱肛。 脱肛有虚证、实证之分。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与解剖缺陷有关,如骶骨前面弧度较平,直肠失去骶骨支持作用,肠管方向较垂直,肠管容易向会 *** 下移和套入,多见小儿发育未充或先天发育不全、年老久病、营养不良、神经麻痹等,也可由习惯性便秘,长期腹泻,多次分娩、久咳,体力劳动强度过大,致使腹压增高,引起直肠脱出。

脱肛痔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的薄弱或 *** 括约肌的松弛[6]。某些长期引起腹内压增加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腹泻、长期咳嗽等也是引起脱垂的诱因[6]。

5 脱肛痔的症状 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段的黏膜层或肠壁向外脱出于 *** 外[6]。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素体虚者[3][6]。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还纳,中期须用手托送回,晚期常因咳嗽、用力、步行等而随时脱出[3]。

6 脱肛痔的诊断 脱肛痔多见于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患者及经产妇。

脱肛痔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大便时直肠或肛管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回纳,以后逐渐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日久失治,脱出物逐渐增长,甚至咳嗽远行时也可脱出。

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大便不尽,或下腹坠胀感,因直肠粘膜反复脱出,常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渗液,甚至渗血。查体可见 *** 松弛,收缩力减弱, *** 镜检可看到直肠内粘膜折叠。

6.1 诊断要点

①排便时赘物脱出 *** 外,轻者可自行还纳,重时不能还纳。常有 *** 下坠及大便排不尽感[6]。

②令患者蹲位做排便动作时,可见直肠黏膜呈“放射性”或“环状”脱出[6]。

③直肠指诊括约肌松弛[6]。

④脱出肿物嵌顿时,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和出血等[6]。

6.2 直肠脱垂临床分为三度

现代医学将脱肛分III°。

Ⅰ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色较红,长约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还纳。

Ⅱ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长约5~10cm,呈圆椎状,色淡红,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 *** 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托回。

Ⅲ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色淡红,呈圆柱形,触之很厚,便后需用手托回。

7 需要与脱肛痔相鉴别的疾病

7.1 内痔脱出

内痔脱出患者痔核分颗脱出,无环状粘膜皱襞,呈暗红、青紫或灰白色,容易出血。

8 脱肛痔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脱肛痔治宜清化湿热,益气升陷[1]。用提肛散化裁,外用五倍子、明矾各一两,水煎熏洗[1]。

气虚者宜益气升陷,服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大肠者先清利湿热,兼以升提,如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之类[3]。

虚证:发病缓慢,初起仅在大便时感觉 *** 胀坠,肠端轻度脱出,便自行回纳,日久失治,脱肛日趋严重,稍劳即发,脱垂后收摄无力,须以手助回纳,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

实证:湿热或痔疮迫使直肠垂脱,伴局部红、肿、热感,苔黄,脉弦滑。

8.1.1 脾虚气陷 脱肛·脾虚气陷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inking)是指脾虚气陷,以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 *** 坠胀,便溏,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1.1 症状 大便或咳嗽、远行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 *** 坠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8.1.1.2 辨证分析 中气不足,脾气不升而下陷,无以摄纳,故见直肠脱出, *** 坠胀;中气不足,则疲乏无力;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8.1.1.3 治法 健脾益气,升提固涩。

8.1.1.4 方药治疗 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下陷者,治宜补气升提,用补中益气汤,重用人参、黄芪、升麻;虚中挟火而痛者,加黄芩、黄连、槐花;虚寒者,用理中汤。

8.1.2 湿热下注 脱肛·湿热下注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 *** 坠痛, *** 指检有灼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2.1 症状 直肠脱出难纳,肿胀掀红灼热,渗液流滋, *** 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1.2.2 辨证分析 直肠脱出肛外,久未还纳,感染湿热毒邪,湿热蕴结则脱出物肿胀,掀红灼热,甚则渗流滋水;湿热蕴结,气血不畅则 *** 坠胀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8.1.2.3 治法 清热利湿。

8.1.2.4 方药治疗 萆薢渗湿汤加减。

因胃肠湿热下注,肛脱肿痛者,选用抽薪饮、大分清饮等方。可同时兼用局部熏洗搽敷:寒者用荆芥、胡葱煎洗,以伏龙肝、鳖头灰、百药煎研末,油调敷;热者用朴硝、白矾汤洗,以黄柏、牡蛎粉掺搽;焮红肿痛者,以田螺去厣,入冰片,化水搽(见《类证治裁·脱肛》)。

湿热下注大肠者,宜清利湿热,兼以升提,方用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等药,外用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

8.1.3 血热肠燥 脱肛·血热肠燥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blood heat and intestine dryness)是指血热肠燥,以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肛内肿物脱出,疼痛带血,腹部胀满,溲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3.1 症状 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肛内肿物脱出,疼痛带血,腹部胀满,溲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数[4]。

8.1.4 肾气不固 脱肛·肾气不固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unconsolidation due to kidney qi deficiency)是指肾气不固,以直肠滑脱不收, *** 松弛,或兼有子宫 *** 脱出,伴生长发育迟缓,久泻久痢,小便频,夜尿多,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弱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4.1 症状 直肠滑脱不收, *** 松弛,或兼有子宫 *** 脱出,伴生长发育迟缓,久泻久痢,小便频,夜尿多,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弱[4]。

8.2 外治法

外治可用香荆散,五倍子、白矾等煎汤熏洗[3]。

(一)熏洗疗法以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

(二)敷药疗法五倍子散或马勃散调凡土林外敷 *** 。

8.3 针灸治疗

8.3.1 刺灸法 8.3.1.1 方一 针长强、承山、大肠俞、二白、气海俞,次谬;灸百会、气海[6]。每次3~5穴,留针20~30分钟;或用艾灸[6]。

8.3.1.2 方二 治则?益气固脱

处方?百会 长强 大肠俞

方义?百会为督脉与三阳经脉交会穴,气属阳,统于督,可使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力;长强为督脉之别络,又近 *** ,可增强 *** 约束能力,大肠俞为大肠经气转输之处,可充实大肠腑气。

随证配穴?肺气不足—肺俞,肾虚—肾俞、三阴交,湿热下注—阴陵泉、承山。

操作?毫针刺,补法,湿热下注用泻法,百会可施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8.3.2 耳针法 选穴?直肠 大肠 皮质下

方法?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8.3.3 挑治法 选穴?在第3腰椎至第2骶椎之间,脊柱旁开1.5寸处的纵线上,任选一皮肤反应点,挑刺。

方法?用三棱针或员利针挑破皮肤反应点出血,外敷消毒纱布。

8.4 其他疗法

脱肛严重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酌情选用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3]。

8.4.1 直肠粘膜下注射法 将药物(6%一8%明矾溶液)注射到直肠粘膜下层,使分离的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具体注射方法有直肠粘膜下点状注射和柱状注射两种。

8.4.1.1 适应证 Ⅰ、Ⅱ度脱肛,以工度脱肛效果最好。

8.4.1.2 禁忌证 宜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的疾病。

8.4.1.3 操作方法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将直肠粘膜暴露于 *** 外。或在 *** 镜下于齿线上1cm开始,环形选择2~3个平面,或纵行选择4~6行,每个平面或每行选择4~6点,各点距离相互交错,每点注药0.2~0.3mL,不要过深刺人叽层,或过浅注人粘膜内。注射总量一般为6~10mL,注射完毕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柱状注射在暴露于肛外的直肠粘膜3、6、9、12点齿线上ltm处的粘膜下层向上作柱状注射,长短视脱出长度而定,每柱药量2~3mL,注射完毕后送回肛内。注射后平卧休息2天,2~3天不能解大便。一般1次注射即可治愈。若疗效不佳,7—10天后再注射1次。

8.4.2 直肠周围注射法 8.4.2.1 脱肛痔的适应证 Ⅱ、Ⅲ度脱肛。

8.4.2.2 脱肛痔的禁忌证 直肠炎,腹泻, *** 直肠周围急性炎症。

8.4.2.3 操作方法 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和术前各用千分之一肥皂水 *** 一次,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麻下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和肛内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用细长腰穿针头和20mL注射器,以距肛缘1.8cm的3、6、9点处为进针点,先在3点或6点刺人约4~6cm时针尖遇到阻力,即达肛提肌,穿过肛提肌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另一手指伸人直肠内,仔细寻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再将针深入2~3cm,然后缓慢注药4~6mL,务必使药物呈扇形均匀散开。以同样方法在对侧注射。最后在6点处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刺人4~5cm后到达直肠后间隙,呈扇形注药4~6mL,三点共注药12~18mL。注射完毕后局部消毒,外盖无菌纱布。卧床休息2~3天,控制不大便3天。术后1~2天可有低热,但不会超过38℃。术后常规配合使用抗生紊预防感染。

此外,还有 *** 紧缩术和直肠疤痕固定术等。

9 脱肛痔患者日常保健 一、患脱肛后,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到严重程度。

二、避免负重远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咳嗽等疾病,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三、经常进行提肛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10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9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