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费尔提蒂王后塑像奈费尔提蒂是古埃及的绝代美人,她不但是出了名的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且聪明贤惠的王后,也是埃及历史上名声仅次于“艳后”克莉奥佩特拉的女政治家。当她标志性的石灰石半身像出土重现于世人面前时,那张优雅、美丽的脸庞几乎迷倒了整个世界。英国一女子更是疯狂,她甚至不惜花费20多年时间,历经51次整容手术,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奈费尔提蒂的模样,因为她坚信,自己的前世就是这位王后。
据报道,现年49岁的妮琳・纳米塔来自英国的布赖顿,是3个孩子的母亲。据她讲述,在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期,从来没有到过埃及的她却经常做有关这位王后的梦。23岁时,妮琳在咨询了一名精神分析师后确信自己就是奈费尔提蒂的转世。于是,自1987年起,妮琳开始走上了整容的漫漫长路。
在过去20多年里,妮琳经历了51次整容手术,包括8次鼻子、3次下巴、1次眉毛、2次嘴唇、5次眼睛以及6次面部去皱手术,此外还包括20余次小型的修整手术。这些过程前后已经花费了20万英镑。
现在的她和图片中的王后看起来已经非常相似,她也很自豪:“没人相信我已经年近五十了,而且还有3个孩子,我看起来像25岁。”但妮琳并不满足,她还计划接受更多手术。
古埃及历史年表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着著名的金字塔铭文。
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全历史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过渡时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图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统一全国,从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统治了整个埃及。这虽然使他们的故乡底比斯城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统治者适时尚须来回旅行,并在十二王朝时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处修建了行宫,和诸如伊蒂-塔维的小城。王朝在不放弃底比斯的同时向北转移权力中心,显示出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逐渐恢复。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
年统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
(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第二过渡时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争。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王国(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缇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6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过渡时期(公元前1086~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杰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历史时期 公元前三世纪的曼涅托,将从美尼斯开始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止的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王朝,现在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约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时期(约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时期(约前2181-2040年)
4.第一中间期(约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时期(约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时期(约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约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注解】
专家们实际探讨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亦即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古埃及的度量衡
古埃及最重要的长度单位是钦定的腕尺,长度是从肘至中指尖的长,约合20.62英寸。在象形文字中用前臂和手表示,读作迈赫(meh)。腕尺又被分成7
掌或28指,每掌等于4指。边长为一腕尺的正方形,它对角线(长29.16英寸)的一半,叫做雷曼(remen),可分成20指,是第二个长度单位,也是
丈量土地的主要单位。还有一种腕尺,只有17.72英寸,分为6掌。腕尺乘以100的积,叫哈特(khat),是丈量土地的基本单位。这一长度的平方,即10000平方腕尺,也是一个耕地面积的单位。
古埃及人主要的容量单位是哈努(henu),合29.0±0.3立方英寸,10哈努为一哈加特(heqet)。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各种倍加,形成更大的谷物容量单位。另一容量单位是哈尔(khar),
等于一立方腕尺的2/3,或相当于一个直径为9掌,深为一腕尺的容器容量。容量与水存在某种近似关系,因为一哈努的水重5德本(deben)。看来,容量
单位乃源于水的重量单位。德本是一种同名的踝饰的重量,它的1/10叫加德特(qedet),即戒指的重量。编辑本段文明传播原因 埃及文明的对外传播的原因
1.地理上的原因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事实上,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从远古时代起,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交往在南方可以通过几个瀑布,经常与埃塞俄比亚人发生密切联系。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以后埃及越来越多的陷入对外军事和商贸活动中。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因而,所谓闭塞和保守性也就越来越被对外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2.文化上的原因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
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
之外,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过西奈铭
文,最后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发明。象形文字最初使用起来不甚方便。所以,在古王国末期,由象形文字演变出来一种便于书写的行书体,通常称为僧侣体。在
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僧侣体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更简便的草书形式,即世俗体。古埃及人尽管发明了3种书写形式不同的文字,但都是象形文字的演化。象形文字
及其不同的书写体,维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传统。有了文字这个载体,埃及的文明就张上了翅膀,它不再局限于在尼罗河地区的影响,开始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
地中海沿岸传播。一个文明要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在古代中东地区有许多兴起的文明,正是因为没有文字或是文字没有抢得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很快的就衰落了。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还有很大适应性它不断的改变自己,使得它能把埃及文明胜利的承载、传播、流传下来。所以到了近代象形文字虽然失传,但是法国的商博良最终还释读成功。更加说明象形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3.技术上的原因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它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质轻、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于运输等。于是得以大批量生产,作为垄断产品向地中
海国家出口,在近 4000
年的时间内,是最受欢迎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是生产莎草纸的唯一国家。由于埃及气候干燥,文件不易腐烂,有的至今还能在沙漠里找到。近 100
年来发现的莎草纸中有前 2700~公元 900
年用十几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其中有希腊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来文等。埃及是我们今天了解的记载最丰富的古代文明,这要
归功于莎草纸,它不仅传下来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传播文明不能靠口口相传,所以作为介质的纸就成为文明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媒介。因为埃及的
莎草纸有着上述的特点,它很容易就扮演了埃及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角色。就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一样,埃及的造纸术在早期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也正是埃及文明能够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条件。
4.军事上的原因
古埃及时期由于地理上的封闭,埃及与外界交往不便,受到敌国入侵也很少,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交往的范围的扩大,埃及也开始受到了外敌的威胁。喜克索斯人就
在埃及建立过15、16王朝,统治过大半个埃及。即便是当周围国家较为弱小时埃及也会必不可免的去入侵其他国家。在埃及与外界的军事对抗交往中,敌国为了
战争的需要当然要了解和研究埃及的社会文化情况。双方发生的战争也不断的有各自的俘虏,而俘虏也会带去埃及文明的许多影响。而如果是埃及入侵了别国更是自
然的把自己的文化主动地向那里传播,来消除当地文化,同化被入侵过的人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及的文明自然随着军事活动向外传播。
5.交通上的原因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过腓尼基人传遍东地中海沿岸各国和岛屿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
影响显而易见。要是没有腓尼基人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以及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那么埃及文明的影响自然会大打折扣,会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也不会对西方文明留下烙印。编辑本段木乃伊 木乃伊是经过特殊处理而完好保存下来的尸体。前后三千多年期内,古埃及人
将尸体制成木乃伊的方法有不少改变。不过多数学者专家认为防腐方法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发展至巅峰,当时一位第一流的防腐师大致依下述步聚制成木乃伊:首先
用燧石刀在尸体腹部左侧开个十厘米长的切口,从切口把心脏(防腐师和他的主顾都认为心脏是感情的根源)以外所有其他内脏掏出来,逐一用酒和含有没药、桂皮
的香料加以清洗。防腐师还用香柏油冲洗尸体腹腔,把余下的柔软组织分解,接着准备取脑,他用一种带钩的工具从死者鼻孔穿入头颅,钩出里面的脑髓,然后灌入香柏油和香料,冲出脑壳中的残余组织。
尸体全身每部分都彻底清洗后,防腐师把所有器官和尸身埋进泡碱(碳酸钠和碳氢钠混合剂)粉末堆中,抽干水分。尸身、器官大概要埋在泡碱粉里约一个月,拿出来后把每一部分再用香液和香料洗涤。尸体防腐工作自始至终的每一个步聚,防腐师必认真从事,比如开始时便把尸体每个指头包好,以免指甲损坏或脱落失去。
跟着,防腐师把干透的内脏逐一以麻布包好,放回腹腔(或者个别放置于陶罐或石膏罐里)用锯屑、
麻布、焦油或泥巴之类的填料填好腹腔。填放完毕,随即将切口缝合。因为泡碱已损坏一些头发,所以必须补一些假发,与未脱的真发编结一起;眼眶里面也需要装
入假眼。这时剩下来的工作是使尸体外观复原,也是最费工夫的,因为要把干瘪的尸身恢复生前模样实在不容易。防腐师进行这项古代整形外科手术,要在尸身各处
小心地割开很多微小切口,从皮肤里填入依身体轮廓模造的麻布填料,就如二十世纪的整容师注射矽剂替活人整容一样。甚至尸体面部和颈部也整得像生前一般,嘴
里塞以麻布使双颊饱满。最后防腐师还要充当化妆师,用称为赭石的有色泥土替死者面部以至全身染色(男死者染红色,女死者黄色)。染色完毕尸体即可包裹。防
腐师将尸体四肢分别以抹过松香的麻布一层一层地密实包裹,然后包裹头部和躯干,最后全身裹起来。这项包裹工作做起来缓慢费时,有几个木乃伊现在被人解开,
裹布的长度加起来竟然超过二公里!防腐师包好尸体,做成一具木乃伊,前后约共花七十天时间。跟着防腐师把木乃伊送还丧主,丧主此时大概已另外备好人形棺木
来装木乃伊,并且已筑好坟墓。
制作木乃伊的全过程费用昂贵,除需要各种药品、香料、辟邪物、护身符等外,仅包裹一个尸体,有时就要用1000多米的优质亚麻布。因此,只有国王、王亲国戚、贵族富豪才花销得起,穷人只能从简,甚至草草了事。希罗多德谈到过另外两种比较便宜的木乃伊制作方法,虽很难保证尸体的完好,但多少可以给穷人以心灵上的安慰,而且,也许正是由于这些便宜的制作方法,制作木乃伊的传统才得以传播和延续。直到基督教在埃及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元4世纪以后,制作木乃伊的习俗才被废止。
古埃及专门有一批人以制作木乃伊为职业,他们掌握技术,代代相传。在古埃及,制作木乃伊,生产与此有关的必需品,无疑形成了相当重要,规模又颇大的行业系统。这一行业的存在,表明古埃及人已掌握了物理、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他们用作干燥剂的氧化钠,经现代科学分析,乃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盐和硫化钠的混合物,可见这些物质的化学作用,当时已为人所知。编辑本段埃及金字塔之谜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胡夫金字塔
埃及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国王)的陵墓。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有人认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说金字塔也许是外星人造出来的,也许是更远古的人类留下的,因为,金字塔的谜太多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法老们不仅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幻想死后成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取出内脏,浸以防腐剂,填入香料,将尸体长久保存,称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现在,埃及境内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 96 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时期的三至六王朝(约公元前 2664~前 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
由于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的建筑物,古埃及文称它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顶,从四面看都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历来译称“金字塔”。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它位于开罗西南约 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 3 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
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 2760 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 7 大奇观的首位。该塔原高
146.5 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高 138 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 米,现长 220
米。锥形建筑的四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倾角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铺设着一条长约 1
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东、西两侧尚有遗迹可寻。整个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 5.29 万平方米,体积约 260
万立方米,是由约 230 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 11.5 万块,平均每块重 2.5 吨,最大的一块重约 16 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
684.8 万吨。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31°07'北纬 29°58'。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上,完全靠石头自
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缝处严密精确,连一个薄刀片都插不进去。而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也仅 1.27 厘米。这是当时征召了 10
万劳力、前后历时 30 年才建成的。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于塔的北壁第十三石级,距地面约 20
米高。入口处四块巨大的石板构成“人”字形拱门,往里是 100 余米长的坡状隧道直达墓室。墓室长 10.43 米,宽 5.21 米,高 5.82
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42.28米。室内仅有一具深褐色磨光的大理石石棺,棺内空空,棺盖去向不明。墓室上方有 5
层房间,最高的一层顶盖是三角形的,为的是把上面压下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两边。同时,墓室还有砌筑在石块中的通风道。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严、雄伟、朴素、稳重,与周围无垠的高地、沙漠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它的内部构造复杂多变,匠心独具,自成风格,凝聚着非凡的智慧。该金字塔历经数千年沧桑,地震摇撼,不倒塌,不变形,显示了古代不可思议的高度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把它列为全世界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吉萨的第二座金字塔,即卡夫勒所造的金字塔,位置居中。它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艺术风格与工程设计的精确,则均可与之媲美。而且由于其建在一块较高的台地上,乍看上去,仿佛比前者还雄伟。塔基底长 215.7 米,高 143.6 米,也是用石灰岩和花岗石砌筑的。它所遗存的附属建筑较为完整壮观,包括以巨石建成的两座庙宇:上庙和下庙。
孟考勒建造的第三座金字塔位于南端,体积最小,但十分精致。它的底边长 108.7 米,高 66.5 米。吉萨的这 3 座金字塔都曾被盗,墓中财宝已基本流失,但它们所体现的古代埃及人民炉火纯青的工程技术,每天都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各国游客。
埃 及 金 字 塔
金字塔外观
金字塔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定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它被誉为当今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和世界八大奇迹之首。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古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沸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头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凿成的。鼻部有损伤,据说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拿破仑的士兵用大炮轰掉的。斯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高无上,威不可侵。
金字塔内部的法老墓室
法老墓室延伸到地平线以下30米处,墓室左侧,放置着法老出游时乘坐的宝车,使用的宝床。位于墓室中央部位的是法老胡夫的棺椁,是用镶有金边和贴有金块的大型木料精雕细刻而成,十分华丽精美,棺椁分为两层,上层是法老的全身木制雕像,下层放置着法老的木乃伊。陪葬品有法老心爱的宝剑、宝刀、古埃及式宝船、宝瓶、宝箱,最吸引人的是四个巨大的百宝盆,内装有奇珍异宝,价值连城,棺木前方有两位手持神器的守护神,四角有四位美丽的侍女。
王后墓室
王后的墓室比法老的墓室规模略小一些,她的棺椁为一巨大的整体石料雕刻而成,工艺精细,十分华丽,里面陈放的是王后的木乃伊。她的陪葬物也很丰富,左侧角落有神鹰像、百宝箱及狮身人面像。右侧角落放置着王后使用的梳妆台。
如何建造
如果说关于金字塔大胆而奇妙的设计的传说还能为现代人所接受,那么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建造过程
就难以令人想象了。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即
无吊车装卸,也无轮车运送。
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不过我们现在知道,石头多半是本地开采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
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
术。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为此需要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
用了10年的时间。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阿拉伯语:??? ?????,希腊语:Πυραμ?δε? τη? Γκ?ζα),又称吉萨大金字塔,位于埃及吉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地面斜坡往上拖运,然后在金字塔周围以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层层堆砌。100,000 人共用了 30 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
中文名胡夫金字塔 ? ?地理坐标?29°58′43.72〃N31°08′02.31〃E ? ?
国家埃及 ? ?? ?外文名?Pyramid of Khufu ? ?位置?开罗西南约100公里吉萨高地 ? ?
荣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 ?1金字塔简介
金字塔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哈夫拉金字塔0公里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1],位于埃及吉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位于吉萨金字塔群的中央一座,也是最为高大的,被喻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金字塔,形状像“金”字,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翻译为"金字塔 。
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居古代世界八大奇观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哈夫拉金字塔外观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2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的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
金字塔的建造
这是一座用水洒出来的金字塔。而且每个金字塔,都是用如此的方法建造的。
金字塔不是由外星人建造的,而是由具有外星人智慧的人类所建造的。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是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埃及人用星象观测每一件事物,制作历法,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每件事,都从变动的夜星中得知。除了其中一颗不变的恒星。在夜空中,有两颗特别明亮的星星根据一个固定的圆周旋转,当一颗星星在另一颗的正上方时,他的垂直线正好落在现在胡夫金字塔所在的位置,这三颗星星,就是猎户座三颗腰星。观测测定任务由古埃及星相学家完成。在胡夫法老的宫殿里面,法老的设计师们完成了金字塔的设计。在公元1889年埃菲尔铁塔完成以前,这座由法老的设计师精心设计的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筑。设计师们设计在水平面基地之上,先由超过200层的石灰石块,向上堆叠,每上一层的石块,都比下层的略小一点。然后再在这个200层的基层上建造金字塔。筹建计划在胡夫法老即位的第一年就开始了。法老派人在选定的台地进行丈量及清扫,再交由石匠们雕琢出完美的石灰石块,来建造金字塔基地。当造好基地广场之后,部分石匠将石阶梯切割出来,金字塔的核心逐渐成型。所有工程最庞大的部分才随之展开。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多的人手了。
埃及的官员们会在每年夏天到各个村落里面,以法老的名义挑选一些壮汉,分配到尼罗河流域各个地方,来服侍国王,其中就用一些人被选去建造金字塔。这些壮汉,没有一个是奴隶,而是自由的农民。这些自由的农民的父辈或者祖父辈,有很多年轻的时候也被征召去建造过金字塔。他们一些人死在了施工现场,但是更多的人,最终是可以回到家中的。尼罗河成就了古埃及相对发达的农业。尼罗河每年的泛滥,造就了大量的淤泥,使得尼罗河流域的农田特别肥沃,使古埃及是历史上第一个农民不用整天工作,就可以有足够粮食的国家之一。因此他们可以提供其他的劳役,像是建造金字塔。甚至有一些学者说,埃及根本不需要奴隶。
每个金字塔都有特定的采石场,胡夫金字塔也不例外,建造胡夫大金字塔需要500万吨的石块,采石场是在胡夫金字塔以南约半英里。采石场极其巨大,而且纪律严格,这里布满了估计有1500名从全国各地以国王的名义征召来的农民。他们在工作中熟悉工作程序,成为陵墓建造的熟练石匠。而整个工程则由大约两万五千名工人来完成。每个工人的分工都很明确:征召者、采石匠、运石匠跟工匠。采石场的每位石匠都使用一把铜铲工作。在采石场,除了石匠,还有一组负责标记的工匠,在每一个石块,标注上不同的符号,确保他们被运到金字塔之后,都被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平均每块石头重大约两吨半,关于搬运石头的问题,是困扰考古学家很久的问题,甚至关于外星人建造金字塔的说法,也是由于不相信古人类可以做到搬运如此巨大石头而引发的猜想。但是搬运石头的原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考古学家后来发现,水是关键!水是运石的润滑剂。埃及有一种特有的红土叫塔浮拉(音译),只要它变湿之后,任何东西都可以滑动。在现场有专门运送石头的运石匠,他们配备有负责拿着罐子不断洒水的工人,当运石匠把采下的石头耗费巨大人力一点一点翘上一种类似雪橇的铁底座上,然后洒水的工人开始工作,他们在雪橇样铁底座前洒水,运石匠则负责专心拉底座。几十个运石匠步步艰难的在洒水工人播撒下的湿滑的地面上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拉着沉重的石头,一步步走向建造工地。
胡夫金字塔
工人们据推测是每工作九天可以休息一天。由于严格的划分,在采石场的工作的人不能踏进金字塔一步。进入金字塔工地,只有两条巨大的斜坡,一条是从采石场到金字塔,另一条则是从金字塔到尼罗河。这两条斜坡在金字塔西南角落交汇。没有起重机跟杠杆,建造金字塔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砂石跟石膏混合以后堆砌形成高大的斜坡。斜坡表面是塔浮拉层面,然后再将石块一一的搬运上去。对金字塔所有的测量工作,都是由王室官养工匠完成。他们采用最原始的工具来检查石块放置的角度是否正确。简单的铅垂线跟木质的尺规用来检视每个石块,是否确实放平。一旦达到他们满意的程度,就有专人,把他们嵌入金字塔的外墙上。每个金字塔,都从这个程序开始,由外向内建造。要用手工完成超过两百万个石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建造了16年以后,已经有多达一千吨的石块,被采集雕琢,然后被搬运堆积到这个巨大建筑身上,但是这远远还没有完成。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建造一个巨大的墓室。经过16年的建造,正在建造的金字塔顶端平台大概有十座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在平台的正中央,则是墓室的位置,这个墓室,则是最终安放法老遗体的地方。墓室的顶部则是由离胡夫 金字塔五百英里以外的阿斯弯(音译)采石场运来花岗石。总共有九块。每一块重大约50吨,并且需要200个人,才能移动它。每块石头的正中央有由红泽土(音译)标示的记号,这样来确保每块石头的正中央能对齐,这么重的石块,需要被完美的放置。整个金字塔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墓室。
建造到最后,金字塔不再使用主斜坡道,而是以爬金字塔的阶梯,来替代回旋的主斜坡道。金字塔顶端最后一块立体四方三角石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插榫凹槽,用来校对和使石块完美放置。在最后一块石头被放好后,主斜坡被拆除,石块上的阶梯也被削平,让主体形成一个完美的角度,每一个石块,都被精致的磨平,结果呈现四周闪闪发亮的三角锥体。随着时间的久远而光泽退去,所以现在看到的金字塔与刚建成时有很大的出入。大约公元前2463年,胡夫法老参观了这座完工的金字塔。公元前2457年春天的清晨,胡夫法老死去,并最终安放在这座金字塔里面。棺木是罕见的香罗做成,但是内部没有陪葬的金银财宝。棺木就像是放置整个金字塔的最后一个石块,也是最重要的石块。他的石棺是由大理石做成的,当石棺盖落下,大金字塔,完成了它被建造的目的。
统计数据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96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现代研究
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胡夫金字塔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化为英寸为单位联系。他由此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
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亿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它的周长正好是362.31库比特单位(320米)跟地球一年的时间差不多,它周长 ×2又是赤道的时分度,塔底周长(320.36×4)除以2倍的塔高(未塌落时,146.591米)就等于3.1416,和圆周率差不多,把它的自重×1015就是地球的自重,塔高×10亿,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地球的子午线正好从金字塔的中心通过。两极轴心每隔25827年它们正好转一圈,金字塔的两条对角线的和,就是25826.6厘米。
这座金字塔规模巨大,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
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对他。
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远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大金字塔之谜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在探索。
2建造原因
那时尼罗河每年泛滥,淹没田野达3—4个月。农民和劳工们无法种地,于是他们找到了建造陵墓的工作。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费30年时间。由于埃及人的生死观及信奉太阳神的影响,认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就像每天于东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于尼罗河西边。金字塔的建造反映着纯农耕时代人们从季节的循环和作物的生死循环中获得的意识,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300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
3排列原因
吉萨的三座金字塔的排列是按照猎户座的腰(The Belt of Orion)排列,而以尼罗河作作为银河。因为地球有岁差数(precession)的问题,所以是按照1050BC的天象而定。猎户座对埃及人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们相信神是住在猎户座,亦即天堂所在。金字塔都是正方位的,但互以对角线相接,造成建筑群参差的轮廓。在海夫拉金字塔祭祀厅堂的门厅旁边的 狮身人首像,它的写实性和金字塔的抽象性对比,使整个建筑全群富有变化,也更完整了。
4测量及星座
胡夫王金字塔底部四边几乎?胡夫金字塔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少于1度。虽然以观星来测定方位,但以肉眼可以令误差少于1度。回到公元前2500年,发觉四条坑道分别指向当时正在穿越子午线的四颗特殊恒星。它们分别对正小熊星座的第二颗星“帝星”、大犬座最明亮的第一颗星“天狼星”、“北极星”及天龙座第一星“右极星”。利用电脑我们证明公元前2500年前后,大金字塔的四条坑道对准了四颗恒星。而也知道坑道与恒星对应关系,因横行纬度不断在变而相对结束,就只有一个世纪左右。这个现象用天文学中的“岁差”。
利用电脑模拟回到公元前1050年,天上跨越子午线的猎户座三粒腰星的排列和地上吉萨三大金字塔排列格局是一样,而天上的星河和地上的尼罗河的位置分布也全对称。这种天地相互对应的关系并非偶然的巧合。
5密室介绍
胡夫金字塔
据英国《卫报》30日报道,这两位法国学者被媒体称为“业余埃及学家”,因为考古只能算这两人的“副业”。其中吉尔斯·多米昂是一位建筑师,让-伊夫·维德赫特是一位退休的房产经纪人。两位法国学者已经在金字塔方面从事了20年的研究。2000年,他们曾经借助雷达技术,在位于埃及梅登地区的另外一座金字塔里发现了两间密室。两位法国学者认为,传说中安放胡夫遗体的密室的位置就在大金字塔三间墓室之一的“王后墓室”的地下,但是要偏西一些,处于“金字塔的对角线交汇的地方、金字塔真正的心脏地区”。
法国埃及考古界的“龙头老大”尼古拉 斯·吉马尔对二人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且为吉尔斯·多米昂即将于本周三面市的新书《胡夫的密室》撰写前言。吉马尔在前言里写道:“如果密室一说被证实的话,那么这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埃及考古发现之一。”但是也有不少埃及学者质疑“大金字塔密室”的猜想。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埃及葬礼考古学专家埃登·多森表示:“我认为,胡夫?金字塔里藏有密室的说法是不可信的。从建筑学来讲,王后墓室下面建造一个秘密通道是不现实的事情。”
一直以来,埃及考古界的学者们都认为,大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是事先规划好的,整个建造过程也同预期的一样。但是“大金字塔密室”的猜想对这一说法构成了挑战。
多米昂和维德赫特认为,大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三个墓室按照计划修建好以后,建筑师发现它们的承重能力不足,只好回到图纸上重新规划。最后,古埃及的建筑师们在“国王墓室”的天花板上加装了一些每个重达50吨的花岗岩横梁,这个巧妙的设计为墓室减轻了承重压力。
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些横梁上出现了不少裂缝。考古学家一直认为,这些裂缝是在大金字塔修建完工后的几千年时间里,因为地震活动造成的。但是根据多米昂的发现,横梁上的裂缝在金字塔完工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因为在裂缝里发现了超过4500年历史的石膏痕迹,这说明当时的工人曾经试图修补这些裂缝。多米昂称,横梁的裂缝让金字塔的建筑师们不得不再次改变主意,放弃了原有的三间墓室,为国王的遗体寻找新的安放处。
多米昂说:“当时摆在大金字塔建筑师面前的问题是,大金字塔有三个墓室,但是第一个没有完工,第二个没有足够宽阔的入口可以放进胡夫巨大的石棺,而第三个的房顶已经开裂了。所以,他们只好另外修建了一个秘密通道,将国王的木乃伊安放在这三个墓室以外的一个密室里。”
两位法国人希望能在大金字塔内部继续自己的研究,直到找到传说中的密室。维德赫特说:“要想找到密室,只要将光纤放进金字塔岩石上的洞里,探测在这条秘密通道下面有没有可升降闸门。”按照古埃及的习俗,建造金字塔的工人会在安放国王遗体的房间外面用巨大的岩石和细绳安装成为可升降的闸门。
6地理位置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人赞叹。
胡夫法老的遗体
虽然胡夫的金字塔被广泛的认同其是法老的陵墓,但因为至今也没有在里面找到胡夫法老(又称基奥普斯国王)的遗体,这使得人们对这座伟大的建筑物的具体作用产生了怀疑,于是各种猜测一时间不绝于耳。 这座巨大的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艺术上,它在技术上展示了复杂的美,艺术上则是简单的美。如今,七大奇观中只有为首的金字塔经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留存下来。难怪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神奇还不止于它的宏伟壮大,更离奇的是胡夫留下的咒语“不论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降临在他头上”,至今仍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智慧。
7三个墓室
神秘的三个墓室
胡夫?金字塔内包含着三个?胡夫金字塔已知房间。“国王室”(其中的两根管道不是通风管,一根指向猎户星座,另一根指向北斗星)——里面有一具巨大的花岗岩石棺,人们认为它正是胡夫木乃伊的葬身之处。不过事实上,如今里面空空如也。在“国王室”底下,有一个略小的墓室,它被称做“王后室”,尽管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它并不是给王后安排的。此外,在金字塔地底下还有一间从没使用过的小地下室。
两名法国业余埃及学考古学家在经过多年的现场考察后,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新见解∶在胡夫?金字塔内“王后室”下面,还有另外一个至今不为人知的“神秘墓室”,该秘密墓室可能正是胡夫法老的最终葬身之所!如今,他们已经通过地面穿透雷达,探测到了通往该秘室的一条秘密走廊!
胡夫造墓室
一个没完成,一个出现裂缝。
关于胡夫?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全都经过事先设计,工人们按照设计图来进行建造。但多米恩和弗德赫特却相信,在金字塔建造过程中,设计思路曾反复发生变化。当古埃及建筑师发现原来设计的“国王室”可能无法承受上面的巨石重量时,就开始重新回到了图纸上。
据了解,“国王室”的屋顶被几道每根重?胡夫金字塔达50吨的花岗岩石梁增固着,将屋顶隔成了4个小空间,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苏丹馆副馆长杰弗里·斯潘塞说∶“这个设计是为了将金字塔中心的巨石重量分散到边上去。”然而,这些花岗岩石梁上显然能够看到一道道裂缝,斯潘塞解释称,考古学家们通常认为这些裂缝是在金字塔建成很久后,在某次地震中被震裂的。
不过多米恩却不这么认为,他相信这些石梁上的裂缝在金字塔建造时就出现了,古埃及建筑师们对此一清二楚。多米恩的证据是,在一些裂缝中,被抹了一些年数达4500年之久的灰泥,多米恩相信,这正是古埃及建筑师试图亡羊补牢、加固屋顶的证据。
多米恩在他的新书《基奥普斯的墓室》中写过,“胡夫?金字塔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到以下一个理论,胡夫当年一共为自己建造了三个墓室,第一个墓室(王后室)没有建造完成;第二个墓室(还未被发现的秘室)可以投入使用;第三个墓室(国王室)上面出现了裂缝。因此,胡夫最后被葬在了第二个墓室之中。”多米恩称,他认为“王后室”并不是胡夫墓室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入口太窄,根本无法抬进胡夫的大石棺。
心脏部位
位于埃及开罗的法国东方考古学协会著名古埃苦艾报价家让·皮埃尔·科蒂吉安尼从一开始就对多米恩和弗德赫特的金字塔研究印象深刻。
据科蒂吉安尼介绍,他之所以对两人的研究感兴趣,是因为他将他们的雷达探测数据提供给一名法国地面雷达数据专家进行过分析,该专家的解释印证了两人的猜测。科蒂吉安尼说:“这名专家为一家大公司工作,该公司的工程之一就是为将来从巴黎到斯特拉斯堡的特别快车设计轨道线路,如果这名专家说在这儿铺设轨道很安全,那是因为他发现这儿的地底下没有空洞。我想他是不会出错的,否则的话,将来就会出大车祸了。”
科蒂吉安尼称,第二个令他感兴趣的原因是,两名业余考古学家假想的“神秘墓室”位置,正位于“王后室”底下偏西处,在结构上那儿正是“整个金字塔的心脏”所在,所以那儿很可能真是胡夫法老象征性的最后安息地。
8未解之谜
胡夫金字塔的未解之谜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三类:
数字之谜
大金字塔暗藏着种种神奇的数字,甚至暗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和未来。例如:
金字塔自重×1015=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塔高×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金字塔底周长×2=赤道的时分度;
金字塔塔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π=3.14159);
延长在底面中央的纵平分线,就是地球的子午线,这条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
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
地球两极的轴心位置每天都有变化,但是,经过25827年的周期,它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金字塔的对角线之和,正好是25826.6这个奇怪的数字。?[5]
魔力之谜
人们发现金字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塔内的动物尸体变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烂,刀片保持锋利,鲜花能常开不谢,等等。
20世纪40年代,法国人布菲尔发现在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内,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称之为“金字塔能”。据推测这种能量可能是金字塔魔力的来源。
建造之谜
大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人惊叹:在平均边长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竟被应用于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2秒之微”的误差;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在线,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是有意加上去的。
9相关评价
虽然胡夫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被广泛的认同其是法老的陵墓,但因为至今也没有在里面找到胡夫法老(又称基奥普斯国王)的遗体,这使得人们对这座伟大的建筑物的具体作用产生了怀疑,于是各种猜测一时间不绝于耳。这座巨大的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艺术上,它在技术上展示了复杂的美,艺术上则是简单的美。如今,七大奇观中只有为首的金字塔经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留存下来。难怪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神奇还不止于它的宏伟壮大,更离奇的是胡夫留下的咒语,至今仍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智慧。
可参考
胡夫金字塔 - 搜狗百科
http://baike.sogou.com/v161307.ht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22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男性性欲太强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下一篇: 调理月经是在月经期还是月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