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讯 干细胞研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热起来的。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育生物学家一直都在实验室使用人类胚胎癌(EC)细胞,但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的研究,已经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希望:他们能够制备来自人类的多能干细胞,而不会有EC细胞的异常基因组。在新的千年之前,一些研究人员正疯狂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在美国,联邦资金对人类胚胎研究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这些研究的进展,但在1998年十一月,由Geron生物医药公司私人资金支持的两个实验室获得成功。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发育生物学家James Thomson和同事们,从捐赠的人类IVF胚胎分离并培养出了干细胞,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学John Gearhart率领的另一个团队,从捐赠的胚胎组织中获得了人胚胎生殖细胞。
利用人类胚胎和胎儿来衍生多能干细胞,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Gearhart说:“很明显,我们一旦公布,就会天下大乱。”当时,两个极端阵营迅速兴起。他回忆说:“对一些人来说,我是那个提供所有这些治疗的人。而其他人则将我我视为杀害婴儿的魔鬼。”Gearhart说,几个月后,他和Thomson在国会作证时辩护自己的工作,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移除了Gearhart实验室的指示牌,以保护他和他的家人免于抗议者的威胁。为了帮助学员了解这些辩论,Gearhart甚至将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带进了他的实验室。
公众的抗议持续了几年,但科学研究仍在进行。尽管令人担忧的政治背景,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依旧引发了从发育生物学到遗传学、从药物发现到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
干细胞来源
在1981年,多能干细胞是从小鼠胚胎中分离的,新的细胞系带来了两大进展:培育大量的细胞用于研究转基因小鼠的发育和制备。多伦多儿童医院发育生物学家Janet Rossant说:“小鼠胚胎干细胞改变了整个哺乳动物遗传学。如果我们能从培养物中取出一个细胞,用遗传学手段操纵它--改变它,敲除基因,添加基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并把它放回胚胎,孕育出小鼠,那么真的是革命性的。”
在接下来的17年里,生物学家们开发了各种程序和培养条件,从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出多个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造血细胞、肌肉细胞、神经元,但研究人员一直想在人类细胞中重复这个壮举。在1998年,Thomson和Gearhart从人类胚胎和胎儿组织中分离出了多能干细胞,然而,干细胞研究进入了一个领域:人类细胞疗法似乎唾手可得。
与此同时,在爱丁堡大学Roslin学院,胚胎学家Ian Wilmut和他的同事们将一个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插入一个绵羊的卵细胞,从而有了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表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所含的因子,可能完全重编程一个完全分化的细胞的DNA。后来,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人类胚胎干细胞也含有重编程因子,可以使体细胞基因组恢复到多能的胚胎状态。研究人员预计,一旦得以确定,这些重编程因子就可以将任何分化细胞转换成胚胎干细胞样的状态,并能够回避使用人类胚胎进行研究的大多数争议。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大学的遗传学家Rudolf Jaenisch给其实验室大部分成员的任务是,发现这些因子,作为其主要课题的一个小项目。Jaenisch实验室当时的博士后、现就职于斯坦福大学的Marius Wernig说:“很显然,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但是同样清楚的是,它可能并不起作用。”但是,日本京都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却比Jaenisch的研究团队抢先了一步。在2006年,山中伸弥和他的同事描述了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c-Myc和Klf4,当他们用一个逆转录病毒将这些基因转入细胞的基因组时,可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转换到多能状态。结果被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s)。
Jaenisch的研究小组已经有了基因用于四个因子的克隆,并立即开始跟踪。Wernig回忆说:“从字面上看,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并重复山中伸弥发表的实验,只是个时间问题。”随后,山中伸弥发表的实验也在其他研究起作用,并快速地人类成纤维细胞生成了iPSCs。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再生医学中心主任Jeanne Loring说:“这真的是整个领域的秘诀。制造iPS细胞变得非常简单。”
简化流程
自2005年起,使用iPSCs进行研究的实验室数量稳步增加。但是,将成人细胞恢复到多能状态的过程并不是完美的,可能有着形成肿瘤的风险,给疗法开发设置了一大障碍。将细胞重编程到多能状态是一个固有的风险;其中一个多能性测试是细胞是否可能产生畸胎瘤。此外,山中伸弥最初发现的一个因子c-myc,是一个原癌基因的产物,该基因能刺激iPSCs中的肿瘤生长,病毒载体提出了“当转录因子被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时,可激活癌基因”的可能性。
早期对于重编程方法的工作包括用新因子代替c-Myc。研究人员还尝试了其他的传递方法,如引入蛋白质或合成的mRNA。但这些替代品仍然是费力的,而且大多数不如逆转录病毒重编程那么有效。在iPSCs发展后的几年,Wernig的研究团队想出了如何完全跳过多能状态,将一个分化的细胞类型直接转换成另一个。
在理论上,直接转换可能避免多能性细胞的癌症风险,但研究人员也在寻找一种简化细胞生成的方法。Rossant说:“你用来获得特化细胞类型(如肺细胞或肝细胞)的很多分化程序,是相当漫长而繁琐的。如果可以有快捷方式,做一个直接的转换,那么可能是非常有用的。”
临床转化
一些团队致力于提高实验室的干细胞转换,其他人则关注多能性细胞转化为临床的方法。但是,细胞疗法一直伴随着对于质量控制的关注,评论家们想知道,最终分化的细胞如何密切地反映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中。弄清不同发育途径的细节,一直是一个挑战,Gearhart说:“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我们能够在几年内做到这一点,但20年后的现在,我们仍然在努力。”
然而,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最终要接近临床应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使用多能干细胞来产生多种治疗性的细胞类型,如胰腺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于治疗帕金森。在2010年,Geron生物医药公司开始第一个FDA批准的临床试验,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治疗脊髓损伤,然而在2011年,该项目在招募了仅仅4名患者后因成本高而停工。Astellas再生医学研究所(原先进细胞技术公司)正致力于为黄斑变性寻找一种ESC疗法,并在去年推出了2期临床试验。在2014年,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眼科医生Masayo Takahashi,与山中伸弥合作,开始第一个iPSC临床试验,也治疗黄斑变性。当研究人员在细胞中发现突变后,该试验被搁置,但一名患者安全地接受了治疗,研究小组计划恢复试验。
其他许多以多能性干细胞为基础的疗法,在临床前研究中已显示很大前景,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很难取得明确的临床成功。Loring说:“为了打开再生医学领域,我们需要有一个成功的试验。”
广大群众不太了解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和发展过程,很容易被居心叵测者用“科学”的谎言蒙蔽。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分化成其他细胞的细胞,它是血液、肝脏、肌肉等所有不同种类细胞的前身。干细胞研究是近年的热点,但现在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目前用于临床的只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人们希望通过干细胞的研究来抗衰老只是一个梦想,离现实还非常遥远。而某些美容机构吹嘘的胚胎干细胞美容,更是无稽之谈。
人与人之间不能轻易做细胞移植。每个人的细胞都有不同的发育模式,在医学上叫个体间的免疫学屏障,这个屏障阻止个体间细胞的随意移植。胚胎干细胞是从流产婴儿身上提取的,如果没有经过配型就直接注射胚胎干细胞,容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当干细胞进入受者体内发育成熟,会攻击受者的皮肤、肝脏、肾脏等,导致组织器官受损,甚至发生癌变。所以,直接注射胚胎干细胞极不科学,也是极其危险的。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很多国家正在进行研究。目前,干细胞临床应用最成熟的是治疗血液疾病的骨髓移植、脐带血移植等。在欧美国家,开始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和血管性疾病。至于干细胞美容,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进入任何临床应用,要做到安全有效和可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要美容的话,目前还是建议你使用纯天然、无添加、抗氧化的护肤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38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鉴定出中脑内产生多巴胺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