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痛风就是类风湿吗,痛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如何鉴别痛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

妙手生春 2024-06-02 16:07:26

痛风就是类风湿吗,痛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一、痛风就是类风湿吗

痛风和类风湿有许多相似的症状,所以很多患者会将两者混为一谈,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上海某专治痛风的总结了痛风和类风湿的区别,以助于大家辨明。

1、发病症状上的区别。

痛风主要发作部位是脚的大拇指和踝关节,有红肿热痛现象。类风湿性关节炎受累关节一般以手指关节、掌指、腕关节多见,很少会有发红或产生灼热感。

2、并发症上的区别。

痛风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且伴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类风湿一般是伴有风湿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等,肾脏很少受损。

3、病因上的区别。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过高导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因自身免疫产生紊乱引起的。

4、患病年龄和性别上的区别。

痛风多发于50岁上下肥胖的男性,类风湿多发于40岁左右的女性朋友。

温馨提示:不管是痛风还是类风湿,都要及早的治疗,上海等地区是治疗痛风的首选之地。

二、痛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1.原发性痛风

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2.继发性痛风

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计数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引起细胞大量破坏,核酸转换也增加,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铅中毒和高血压晚期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三、痛风如何检查

1.血尿酸测定

男性血尿酸值超过7mg/dl,女性超过6mg/dl为高尿酸血症。

2.尿尿酸测定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

3.尿酸盐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负性双折光的针状或杆状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急性发作期,可见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内、外;也可见于在痛风石的抽吸物中;在发作间歇期,也可见于曾受累关节的滑液中。

4.影像学检查

急性发作期仅见受累关节周围非对称性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的间歇期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的放射学改变;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可见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造成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出现偏心性圆形或卵圆形囊性变,甚至呈虫噬样、穿凿样缺损,边界较清,相邻的骨皮质可膨起或骨刺样翘起。重者可使关节面破坏,造成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甚至病理性骨折;也可破坏软骨,出现关节问隙狭窄及继发退行性改变和局部骨质疏松等。

四、痛风如何治疗

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不能根治。

治疗痛风目的:①迅速控制急性发作;②预防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④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

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胃肠道反应较少,但应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2)秋水仙碱 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3)糖皮质激素 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何鉴别痛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是一个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
  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的炎性变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当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产生过多,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尿酸即在血液及组织内积聚,形成“痛风”。在急性发作期常表现关节疼痛、红肿,很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二者的区别
  痛风几乎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常表现夜间突然发作剧烈疼痛,多以急性关节炎,呈红、肿、痛开始,72小时达到顶峰,一两周可自行消失,数年再发作。当吃含嘌呤多的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酵母、烟、酒等,高尿酸在血液和组织内积聚易形成痛风石,多见趾骨关节周围,亦可形成肾结石等。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发作于关节受风湿之后,常表现在大关节,如膝盖、踝、肘、腕等关节的游走性关节炎,心肌及瓣膜同时损伤,也就是这个病可同时表现“舔关节、咬心脏”。
  针对两者的治疗陈建春采取的方案是不同。痛风是用抗嘌呤代谢、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如秋水仙控制症状。而风湿性关节炎是采用水杨酸类药物。随着时间的推延,痛风因屡屡发作的关节,不仅组织损害,而且骨质的关节端有侵蚀,再加上痛风石的沉积,使关节呈慢性炎症和关节畸形,很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遗传性,是一个慢性顽症,病因不清楚,与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相关。不及时治疗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会受累:全关节可发生破坏性病变,引起关节慢慢变畸形、强直,双手呈鸡爪状、功能丧失,甚至瘫痪,骨和骨骼肌萎缩,还常常伴有关节外的症状,化验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
  三者不难鉴别
  痛风好诊断,测血尿酸升高、摸到痛风石就可以确定。风湿性关节炎单独存在很少见,多为大关节炎。在急性期多有风湿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风湿性心脏病”。化验抗链O实验(ASO)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的顽症,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明显,呈僵直或瘫痪,类风湿因子阳性。
  风湿与类风湿有哪些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疾病症状相差很大。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风湿热起病急,且多见于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遗留骨关节强直畸形。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
  由此可见,风湿与类风湿虽然都是关节炎,都有关节疼痛症状,但并不是同一种病,不能混为一谈。

了解风湿是痛风吗?风湿跟痛风有什么区别?

风湿病和痛风是很多人会误认为的疾病。下面给你介绍的是风湿痛风吗?风湿病和痛风有什么区别?

风湿病是痛风吗?

痛风多发生在关节软组织。尿酸和钠结合形成尿酸钠,导致关节肿胀。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不要喝太多,也不要过量。一旦确诊痛风,限制吃肉、鱼、海鲜,通过尿常规检查即可确诊。风湿病多属于对称性关节损伤。

风湿病和痛风有什么区别?

1.痛风是一种有家族史的遗传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以关节、结缔组织、肾脏的炎症性改变为主。当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产生过量,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时,尿酸在血液和组织中蓄积,形成痛风。急性期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容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2.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过敏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发生在关节受风湿影响后。常表现为大关节的游走性关节炎,如膝、踝、肘、腕等。,且心肌和瓣膜同时受损,即此病可同时表现为“舔关节咬心脏”。

风湿病预防方法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侵犯多种组织、多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程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伤害。

另外,大多数风湿性疾病都有关节症状;每一个患者,同一个疾病,不同的病程,都有其特殊性。应该仔细评估,以便制定个人预防计划。预防的目标应该包括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风湿性疾病无法治愈,所以要争取患者的配合,长期坚持预防。预防方法包括药物、理疗、休息和锻炼、骨科和外科手术。应教育患者了解自身病情,配合预防。

风湿病患者除药物预防外,血液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多,免疫球蛋白高,可选择免疫吸附和血浆清除预防。清除免疫复合物和过量的免疫球蛋白、RF等。在血浆中。如果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也可采用单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提高T、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降低血液粘度,疏通微循环,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8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