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的效果显著,但是都要求患者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这是由于药物的吸收和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的,所以患者需要有耐心。当然有一些偏方对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这些都是未经验证过的,使用之前最好是征求主治医师的建议:
1、取金果榄1个,去壳取其内核,在盛有食醋的大碗内反复磨研,待药汁磨成灰黄色后,用无菌棉球渍上药汁涂擦;
2、取王不留行适量,文火焙干呈黄褐色,以不焦为度,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涂抹患处;
3、取升麻30~50克,煎浓汁,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处,保持局部湿润,同时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蛋等辛辣及发物;
4、取鲜半边莲适量,洗净后捣泥状,敷于患处,盖上纱布固定,若药干时用冷开水湿润之;
5、取新鲜扛板归全草20~100克,将上药捣烂加醋调和成泥状,敷于患部,然后在其上用干净塑料膜剪成带状覆盖药面,用胶布固定;
6、取桑螵蛸适量,放锅内文火烧焦,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匀,用羽毛涂患处;
7、取血余炭10克,以天然粗黑者为佳,点燃使其充分燃烧,令通赤,研为细末,蜜封,贮有色瓶中,用时取麻油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无须包扎;
8、取地龙适量,将地龙烤干研粉,加适量麻油调均涂于患部。
二、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治疗方案
(一)全身治疗
抗病毒药物有无环鸟苷、阿糖胞苷以及阿糖腺苷等,其中以无环鸟苷最为有效,无环鸟苷能被疱疹感染过的细胞吸收,在细胞内经过磷酸化作用形成无环鸟苷三磷酸盐。此种盐为鸟嘌呤三磷酸盐的竞争抑制剂,亦就是DNA聚合酶的竞争抑制剂,它可以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对病毒的DNA聚合酶的活性产生强大的抑制作用,从而阻滞了疱疹病毒DNA的复制。无环鸟苷不易进入正常细胞。因此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很少,约等于对病毒抑制作用的1/10~1/30。这一机理说明无环鸟苷治疗疱疹有高效而少副作用的特点,所以是治疗疱疹病的首选药物。无环鸟苷适用于泛发性带状疱疹或合并肺炎或脑炎等严重患者。静脉点滴剂量为200~250mg,加入100ml补液中1h滴完,每日2~3次,连续3~7天。口服剂量为200mg,每日5次。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等对抗病毒虽有一定疗效,但因价格昂贵或副作用多,自从有了无环鸟苷后已不常用于疱疹疾病。
对有神经痛患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疼痛严重者可在早期口服强的松15~30mg/d;1周后渐减量。强的松早期服用可消除神经根的炎症。疱疹性神经痛用强的松后可以减轻神经炎后期的纤维化,因而亦可减轻疼痛。此外亦可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或注射干扰素等。
(二)中医膏药外敷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滞留在体内病毒侵蚀破坏神经所致,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发生,与带状疱疹前期诊断和未及时正确的治疗有关,多数患者初被误诊为心脏病放射疼痛及胆囊炎发作疼痛而作治疗,期间使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加重了病毒对神经的损害而形成了难以治愈的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顽痛之一。本人认为,疼痛是滞留在体内病毒侵蚀破坏神经所致,只要原发生疱疹处还留有凹凸不平的紫红疤痕,就能将病毒从体内驱除,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疼痛就可消除。口服药以去毒败火为主,膏药外敷以疏通营养神经为主,通过膏药外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阻滞的神经畅通,局部给药配以内服驱毒败火,内服外贴,里外同治,使气血流畅,脉络畅通,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能减轻解除疼痛而痊愈,一般患者用药1-2个月可康复。
三、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症状
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但也可以无前驱症状,经1~3天后,皮肤陆续出现散在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壁紧张,光亮,疱水澄清,水疱表面大部有小凹陷。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暂时性红斑。一般病程约2~4周。轻症患者只出现红斑及丘疹,不出现水疱,称为不全性带状疱疹。在恶性淋巴瘤、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老年体弱者可出现坏疽性疱疹,愈后留下疤痕,称为坏疽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全身泛发,此时常伴有高热,并出现肺炎或脑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
疱疹分布多位于一侧,非列成带状,有时偶可超过躯干中线,这是由于神经末梢横过中线所致。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通常三叉神经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是由于神经节的炎症反应,晚期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的炎症后纤维化引起的。有时在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此时常易误诊为急腹症或心绞痛等。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
疱疹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者,可以发生结膜及角膜疱疹,导致角膜溃疡而引起失明,是为严重的并发症。当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出现耳壳及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耳及有乳突深部疼痛、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以及舌前1/3年味觉消失,称为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
四、带状疱疹会有哪些后遗症
疱疹局部破损后可能并发细菌感染。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 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
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发生在耳廓、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因此,需要及时对带状疱疹患者做有关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很多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很容易留下患病区域神经疼痛的问题,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疼痛性疾病。
1、对于严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除了膏药外,还需要内服中药煎服,这就需要找资深的老中医,开一些能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中药,坚持内外结合,只要有毅力,效果也是可以看到的。
2、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应采用外敷膏药和内服中药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治疗效果会更好,外敷内服不仅能活血通络,活血化瘀,还能从根本上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除药物治疗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应注意食疗,虽然疗效相对较慢,但对身体无副作用,如果不知道吃什么有助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恢复,必须咨询医生。
4、治疗后遗神经痛,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众所周知,后遗神经痛患者躁动不安,但以消极的态度面对是没有用的,相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反,积极健康的态度对促进后遗神经痛的恢复有明显的作用。
中医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见解是: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因此该病治疗之首善,在于扶助人体正气,正气充足者,则寒湿邪气不敢犯也。可根据此病正气虚衰,气血瘀阻,经脉不畅的病理,充分运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以及传统中医无刺激、无副作用的治疗优势,祛邪以通、扶正以荣,用养阴益气,活血搜毒,通络止痛之法,做到通荣相济,药达病所,病祛体复。
故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治疗,根据以上理论,可选择咸阳平民医院五味清疹疗法!咸阳平民医元五味清疹合剂方可达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通络,使气复血荣,脉络畅通,气血流畅,如此就能将病毒从体内驱除,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疼痛得止,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痊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带状疱疹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带状疱疹的治疗一般选用中药的产品治疗是最好的,外用疱康,配合口服阿昔洛韦。
1 中医辨证施治带状疱疹 1.肝经欲火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随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治则宜清肝火,解热毒。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随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治则宜健脾利湿。
3.气滞血瘀证:皮损消退居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宜活血化瘀,行气镇痛。
2 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中药方剂 肝经郁火证: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当归等;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板蓝根,野菊花;有血疱者,加水牛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
脾虚湿蕴证:苍术,厚朴,陈皮,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栀子,甘草等;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车前草。
气滞血瘀证:陈皮,柴胡,川芎,止咳,香附,灸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心烦睡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栀子,酸枣仁;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3 带状疱疹常用药膳
制法:将金银花,紫草拣杂洗净,切片,晒干,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当茶频频饮服,可冲泡3-5次。
功效:清热解毒,肝胆湿热者适宜。
制法:将大青叶,柴胡加水煎,3碗水煎至2碗,再把粳米,白糖加入煮成稀粥。
功效:疏肝清热解毒,适用于带状疱疹初期皮疹色红,水疱澄清,口苦,烦躁者。
制法:将菱角煮熟去壳取肉,切碎,粳米洗净加水煮至米粒开花时,放菱角煮成稠粥,加红糖调味。
功效:解热利湿。适用于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
制法:将马齿苋,薏苡仁分别择洗干净,入砂锅加适量水,上旺火煮沸,后移至小火慢慢煮,加入淘洗净的粳米煮至熟烂成米汤状,熟后加入红糖调味即成。
功效:解毒祛湿,适宜于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
4 带状疱疹中医外治疗法 方法1:
取穴:按皮肤损害所在部位循经取穴,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内关,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等。
制法:入针后,用泻法提插捻转2-3min,留针20-30min,每日1次。
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带状疱疹辅助治疗。
方法2:
取穴:华佗夹脊穴。
治法:在簇集疱疹间隙点刺后,以闪火法拔罐,令出血5-10ml,患侧华佗夹脊穴。亳针刺5-8分,捻转泻法,针感向同侧肋胁部放射为度,行针1min,留针15-20min,每日1次。
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带状疱疹辅助治疗。
方法3:
取穴:疱疹边缘区,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之背腧穴。
治法:采用梅花针叩刺疱疹边缘区,并从上至下均匀叩刺背部夹脊穴及足太阳穴膀胱经之背腧穴,同时配合体针,取穴以曲池,合谷,阿是穴为主。留针30min,每日1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95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