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效果如何
因为血脑屏障的阻挡过滤原因,因此化疗在治疗脑瘤上争议较大,许多医生不主张化疗,认为效果太微,而副作用太大,得不偿失。
胶质母细胞瘤以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主。
1.手术治疗
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果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语言中枢或运动中枢),为了不加重脑功能的障碍,多数仅能做部分切除,对位于脑干、基底神经节及丘脑的肿瘤可在显微镜下严格做到切除肿瘤,手术结束时可做外减压术。
2.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
应行术后常规放疗,也可合并应用化疗或免疫治疗。近来有文献报道手术后即进行放疗,在放疗后每隔2个月化疗1次,同时予以免疫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期。
胶质母细胞瘤表现有一定的放疗耐受性,对于残余的肿瘤多采用高剂量分割照射、肿瘤间质内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来实现。利用大剂量多种化疗药联合冲击治疗后辅助以自体骨髓移植来减少化疗副反应也证明是可行的。近来,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的报告也有许多,但因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价标准的不统一,效果均不十分肯定。
二、引起胶质母细胞瘤的病因有哪些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所有患者都有头痛、呕吐症状。视盘水肿有头痛、精神改变、肢体无力、呕吐、意识障碍与言语障碍。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脑神经损害、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部分患者表现为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外观呈半球形分叶状,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 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肿瘤可侵犯皮质并可与硬膜粘连,或可突入脑室及深部结构。由于肿瘤浸润性扩张,胶质母细胞瘤常表现为多中心生长。但研究表明,真正多中心生长的胶质母细胞瘤只占2%~5% 肿瘤多沿神经纤维传导束生长,可沿胼胝体侵犯对侧脑组织,形成蝶形生长, 同样通过沿丘脑间黏合生长 可出现双侧丘脑胶质母细胞瘤。
三、胶质母细胞瘤如何预防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即大约80%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0%的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四、胶质母细胞瘤会出现什么并发症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 可呈卒中样发病,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 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有头痛、精神改变、肢体无力、呕吐、意识障碍与言语障碍。
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脑神经损害、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约 33 %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如进行手术治疗, 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
1.颅内出血或血肿 与术中止血不仔细有关,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此并发症已较少发生。创面仔细止血, 关颅前反复冲洗, 即可减少或避免术后颅内出血。
2.脑水肿及术后高颅压 可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糖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对于病变范围广泛或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可尽可能多切除肿瘤及非功能区脑组织行内减压,同时去骨瓣外减压。
3.神经功能缺失 与术中损伤重要功能区及重要结构有关,术中尽可能避免损伤,出现后对症处理。
脑部胶质瘤通常称胶质瘤,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脑瘤,以至于人们它十分恐惧,通常把胶质瘤分为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1)低级别胶质瘤(WHO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虽然这类肿瘤在生物上并不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2)高级别胶质瘤(WHO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手术后短时间内可能就会复发,生存时间往往相对较短。低级别胶质瘤(WHO1~2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一般情况下还可以存活的年数)在8~10年之间;间变胶质瘤(WHO3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3~4年之间;胶质母细胞瘤(WHO4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4.6~17个月之间。
目前对胶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即开颅胶质瘤切除手术,但由于肿瘤没有明显的边界,除了早期位置适当的小肿瘤外,难以做到全部切除,一般主张在进行手术的同时结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这些方法虽然无法完全阻止肿瘤生长,但可以延缓复发和延长生存期。应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国内治疗胶质瘤比较好的医生有张俊廷、张力伟等教授,国际上具有高影响力的教授是巴特朗菲教授,巴教授是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现任主席,同时也是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INI)神经外科教授,我这里在网上看到一篇巴特朗菲教授的胶质瘤案例,你觉得有用就看看,没用就过了,
术前影像
术前影像
术后影像
术后影像
患者是一名48岁女性,发病以来走路不稳,右侧面部运动功能不全,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流涎,于发病数月后,手术取活检,H3 K27M突变型,MGMT甲基化阴性,WHO 分级:IV级。术后同部放化疗。
临床诊断:脑干肿瘤手术后,弥漫性中线胶质瘤,
H3K27M突变型? MGMT甲基化阴性(7%),WHO分级 :IV级。
术后影像:肿瘤占位被大部分切除,切除率95%以上。残余部分与脑干关系密切。术后第当天患者苏醒,神清。术后一周被要求进行下床康复训练,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术后第20天,患者神清,恢复良好,能自主进流食。术后第22天登记回国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复查。
因为胶质母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会发生转移,例如进入血液,淋巴管,或其他组织等,可能会因残存的检测不到的癌细胞而再次复发。
癌症与遗传有关,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不同的肿瘤可能有不同的遗传传递方式,而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或倾向性,所谓癌症遗传易感性,是指在相同生活条件下的人群中,有的个体有更易发生癌症的倾向,在一定的遗传特征的基础上,癌症是否形成,还取决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后天因素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46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