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常识

中医世家 2023-06-24 09:29:13

若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助诊断。血栓形成早期易于脱落,可造成大片肺梗塞,常是猝死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应选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继用肝素或香豆素类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及蔓延。

对年老、肥胖及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尤应注意加强预防。鼓励骨折、外伤及术后患者主动活动肢体,行深呼吸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盆腔及下肢手术时,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血管,术后穿着弹力袜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对手术的患者,为对抗术后可能发生的血液高凝状态,可使用肝素或右旋糖酐以降低血小板的活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减轻疼痛,促使局部炎症消退。为防止血栓蔓延,应用肝素及香豆素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为防止血栓引起静脉功能不会,在发病早期就应开始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链激酶和尿激酶。

对于现代医疗水平,静脉炎也不是很难冶,希望有此困扰的朋友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早日康复。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常识

病因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临床上可分为3类:

1、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浅静脉炎

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如高渗性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继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2、导管长期留置于静脉内

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

3、下肢静脉曲张

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淤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临床表现

1、有反复静脉穿刺、静脉内注射药物、高渗溶液或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2、病变静脉区呈红肿索条状,明显疼痛和压痛,局部皮温升高。急性炎症消散后,索条状物硬度增加,皮肤留有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症状。

3、若病情反复发作、此起彼伏者,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

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

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可分批出现,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7~18天后,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全身可出现低热,白细胞总数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72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