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按攒竹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苹果养生 2023-06-01 00:53:36

按攒竹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攒竹穴也是我们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我们有些朋友们对于攒竹穴这些穴位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有些朋友们对于攒竹穴则是非常的陌生的,其实攒竹穴这个穴位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治疗许多的疾病,那么按攒竹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相信大家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看看。

掐按攒竹,止嗝立竿见影

当饮食过饱,或者感受寒凉之气,或者受到辛辣食物的刺激时,常常会出现打嗝不止的现象。打嗝在中医中又称为呃逆,是指喉中“呃呃连声”,连续不止的现象。有什么可靠的、立竿见影的方法来制止打嗝吗?掐按攒竹穴,该穴在眉头凹陷中,内眼角上方,当打嗝不止,难以忍受时,我们在日常生活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打嗝的症状了,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按揉攒竹穴这个穴位,这样可以快速的有效的缓解攒竹穴的症状,促进我们身体的健康。

按摩攒竹,治疗眼部疾病

攒竹穴居眉毛内侧端,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是治疗目疾的要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目视不明等。对于肝肾亏损所致目疾,本穴亦可配伍运用。本穴归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具有祛风解表、通络止痛之功,所以说适当的按揉攒竹穴也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非常好的治疗和预防头痛、眉棱骨痛等等这些症状的作用的,并且见效是非常快的。

上面我们就攒竹穴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现在对于攒竹穴可以治疗的一些疾病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攒竹穴对于帮助我们缓解咳嗽或者是一些眼部的疾病都是非常的有好处的,经常按揉攒竹穴还能够促进我们视力的健康,对于我们人体的是非常的有好处的。

老中医:这10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很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因此,我们平时可以适当掌握一些穴位按摩,当身体出现不适时,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今天就向大家分享十穴位的位置以及按摩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1、角孙穴

角孙,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

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

2、劳宫穴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3、风池穴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4、太阳穴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巅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6、中冲穴

中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手心主。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

7、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8、攒竹穴

攒竹穴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9、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曲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

10、风市穴

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

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

以上这10个穴位,大家不妨常按摩,对身体有好处,收藏加分享,让更多的人收益吧!

每日一穴

1、天府穴

主治疾病

天府穴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及哮喘,咯血,瘿气,鼻衄,目眩,不能远视,多睡,神志恍惚,善忘,悲苦,上臂外侧前廉痛,上臂内侧痛、麻木不仁,身肿身胀,身重嗜睡等。

2、云门穴

按摩云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喘息、呕逆、胸中烦满、气上冲心、胸痛彻背、暴心腹痛、喉痹、瘿气、肩关节周围炎、肩引缺盆痛、肩痛不可举、四肢热不已、上肢麻木、脉代不至寸口。)

3、中府穴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好与处】​‎͏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不化良、水肿、肺胀满等;

2、呼吸统系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喘平等;

3、其:他提高兴欲、丰胸、治疗血高压、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府中穴的效功: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肺降气、和利胃水、止平咳喘、清泻肺热、健补脾气等。

4、颊车穴

颊车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具有疏风通络、利节消肿、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等作用。

5、天柱穴

天柱位穴的作功用效】​‎͏

    1、治疗椎颈酸痛、睡扭脖了子(落枕)、五十肩、肩病背等

    2、治疗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目眩、热病等

    3、治高疗血压、提性高欲、提醒神脑、缓解眼疲睛劳等

    【作用功效】清明头目,强筋骨。

6、后溪穴

【后溪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头痛项强、目赤肿痛、落枕、耳聋、耳鸣、鼻衄、癫痫、疟疾、黄疸、盗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等。

7、四白穴

四穴白主治目痛赤痒,目,翳眼睑动,风迎流泪,急、慢性膜结炎,角膜炎近,视,视经神萎缩,头面疼,痛头痛,目眩,口斜眼,面风,鼻炎,鼻窦旁炎,胆蛔道虫症,三叉神痛经等,是眼科手术针麻常用之穴一。​‎͏

8、承泣穴

【主治病症】近视、远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急慢性结膜炎、散光、青光眼、色盲、目赤肿痛,视力模糊,夜盲,迎风流泪,口眼歪斜等

9、瞳子髎

【主治病症】去除眼角皱纹,缓解治疗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白内障、目翳、青少年近视眼、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10、鱼腰穴

鱼腰穴主治眉骨棱痛、眼睑动、跟睑下垂、目赤肿痛、口眼斜、目翳。​‎͏

鱼腰穴主治面头五官病:赤目肿痛目,翳,口眼斜,眉棱骨,痛眼睑垂下。

11、攒竹穴

攒竹穴治主头、目等疾患,头如痛目眩、目肿赤痛、迎风流泪、胬攀肉睛、眼睑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回可顾、癫痫、尸厥、狂证、小惊儿风等。​‎͏

12、肩井穴

肩井穴功效: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主治病症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

13、风府穴

风府穴主治头痛,项强,目

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

14、耳门穴

【主治】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一般半个月就有神奇的效果;耳门穴取穴非常简单方便,揉一揉,对于缓解耳鸣、耳聋、牙齿痛等都有很好的效果;配丝竹空穴缓解治疗牙痛;

15、肩髎穴

【主治】缓解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经常艾炙此穴位对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相关疾病有特效;

16、臑会穴

【主治】化痰散结,疏通经络。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如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及癫疾、目疾等;

17、听宫穴

【主治】聪耳开窍、宁神止痛;有缓解治疗耳鸣耳聋、神经性耳聋、中耳炎、齿痛、目眩头昏、缓解眼部疲劳等作用;

18、肩髎穴

【主治】缓解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经常艾炙此穴位对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相关疾病有特效;

19、曲泽穴

【主治】此穴通心气、泄血热,现代多用于治疗中暑、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胃肠炎、臂神经痛、小儿舞蹈、心悸等;

20、劳宫穴

【主治】善怒、心悸、心绞痛、口疮、口臭、发热无汗、两便带血、黄疸、便秘;

【主治】善怒、心悸、心绞痛、口疮、​

口臭、发热无汗、两带便血、黄疸、便​秘;

21、内​关穴

【主治】可治疗心、胸、肺、胃等疾病,具有镇静安神、晕车时止晕止吐,也能治疗慢性肠胃炎和膝关节疼痛;

22、天窗穴

【主治】这个穴最善开窍醒神,晕车时按摩天窗穴位能有效地调控气体出入方式及频率,改善身体供氧量,缓解呕吐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脑部供血,从而起到减轻头晕的作用;

23、承泣穴

【主治】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祛风散热,疏邪明目的作用。经常揉一揉承泣穴, 会使气血旺盛, 能够供应眼睛足够的血液。 而目得血能视,它有了血才能看东西。经常揉这个穴位,可预防近视眼,缓解眼部疲劳。若能配上四白穴一起按摩,则效果更好;

24、迎香穴

【主治】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过敏性鼻炎,按摩迎香至发热,能立即缓解症状经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迎香,每次1-3分钟,能使鼻子保持舒畅,对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预防肺病,也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以达到预防和消除感冒;

25、睛明穴

主治

①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②急性腰扭伤;

③心动过速。

26、极泉穴

主治: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生气时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等身体不适症状,怎样有效缓解呢?中医认为,可按摩极泉穴,弹拨、揉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长期按揉此穴位,对肩臂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臂肘冷寒、肋间神经痛、黄疽、腋臭、息病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还能缓解上肢麻痛、颈淋巴结核等;

27、液门穴

除了治感冒,液门穴具有清热泻火、疏经活络、散风解表、聪耳明目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咽肿、齿痛、手背肿痛、指臂挛痛等症。甚至牙疼,急性腰扭伤也是液门的强项;

28、大陵穴

大陵穴善治口臭,口臭源于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所致。大陵穴最能泻火祛湿,脾土多则湿自消;

29、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胃经上,

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30、丝竹空穴

具有降浊除湿,清头明目,散骨镇痛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代谢功能,消除眼周皱纹,同时,按摩此穴还有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治疗齿痛、头痛眩晕、眼结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治疗鱼尾纹、角膜白斑、面神经麻痹等;

31、风池穴

能够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 缓解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等。

攒竹穴一按就疼 是怎么回事?中医角度来讲是怎么回事?怎么缓解呢?

如为久视工作,如伏案写作,与电脑有关,可能为未重视眼卫生,用眼疲劳,可多行按摩治疗,并劳逸结合。
攒竹穴亦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若受风受寒均有太阳经中风寒而致循经穴位有触压痛,亦可推拿施针理疗或用川芎茶调散一类,单用中药白芷可一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29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