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生地的食用方法大家知道多少

终南道医 2023-06-02 23:28:01

生地的食用方法大家知道多少

我们生活中是经常能够见到一些中药药材的,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药材一般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其实很多的药材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并且食疗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比如生地这种药材,也是可以当做食材来食用的,那么生地的食用方法大家知道多少?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生地黄煲水蟹

材料:生地黄50克、水蟹3只、蜜枣2枚、生姜2--3片。

做法: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并稍浸泡片刻;水蟹宰后,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生地黄煲水蟹了,当然,生地黄煲水蟹的功效和作用也是非常多的,经常食用一些生地黄煲水蟹,可以起到不错的清热养阴的功效,对于治疗一些热证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藕节生地黄排骨汤

材料:鲜藕节100克、生地黄30克、黑木耳10克、蜜枣2个、猪排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藕节刮皮去须;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藕节生地黄排骨汤具有非常不错的养血美容的功效,非常的适合我们女性朋友们来食用,尤其是那些皮肤不好的朋友们,适当的食用一些藕节生地黄排骨汤可以有效的改善皮肤。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生地的食用方法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生地的食用方法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就是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生地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身体的体质,还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促进身体的健康。

鲜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鲜地黄俗称生地,很多药店都有出售,一般情况都是用作中药配伍,很少直接食用,鲜地黄长得跟生姜有点相像,但无论是气味还是功效都是有所不同的,那么鲜地黄有什么功效呢?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鲜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吧。

  功效与作用
  第一, 鲜地黄可以起到止血的功效。对于产妇产后小便出血、外伤流血不止等出血,能起到止血,存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第二, 鲜地黄还能治疗干咳、肺热咳嗽等疾病。现在很多中成药中,都加有鲜地黄的成分。

  第三, 鲜地黄能治疗女性妇科疾病,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的女性,鲜地黄配合其他中药,能帮助月经不调、经常痛经的女性减轻病痛。

  第四, 鲜地黄能有效缓解便秘,有些人因大肠干燥,导致大便不畅,治疗时,加用鲜地黄,能增加肠道内的润滑作用,使大便通畅!

  第五, 鲜地黄能清热解毒,对于因体内热量过多,导致口渴的病人,运用鲜地黄能起到滋阴、消渴之功效。
  食用方法
  做法一:姜汁地黄粥

  原料:地黄汁50ml(或干地黄50g),大米50g,生姜3片。

  做法:将鲜地黄洗净,切段,榨汁;或将干地黄水煎取汁备用。将大米淘净,与生姜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地黄药汁或鲜地黄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 1剂,连续3~5天。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做法二:蜂蜜地黄粥

  烹饪方法:

  1、将十月份出土的新地黄5000克,洗净捣汁,每500克汁入白蜜120 克,熬成膏状收贮,封好,每次用10克。

  2、将米约50克煮粥,粥熟,入地黄膏10克及酥油少许。

  用法:于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菜肴特点: 滋阴,养血,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骨蒸劳 热,咯血,血崩,阴伤便秘等症。
  与熟地黄的区别
  首先,鲜地黄与熟地黄的颜色就不一样,鲜地黄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而熟地黄表面为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其次,熟地黄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而鲜地黄的形状呈纺锤形或条状。

  再者,两者气味也不太相同鲜地黄的气味味微甜、微苦。熟地黄的气味微,味甜。
  注意事项
  鲜地黄泡水喝,一天10-15克就可以了,经常喝对人体有抗衰补益的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煮几分钟,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就用热水泡一下就行,特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

  鲜地黄是地黄常见的一个种类,鲜地黄泡水喝对人体有不少益处呢!鲜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温热病、高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对于热入营血,灼伤阴液,津少口渴之症尤为适宜,常与犀角,丹皮,玄参等同用。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鲜地黄毕竟是药,其性寒,长期饮用的话,会导致寒气入侵体内,所以,鲜地黄泡水偶尔喝可以,长期喝就要掂量着体质是否适合哦!

  猜你喜欢:

1. 地黄的栽培技术

2. 地黄丸的主要功效

3. 地黄丸的类似配方

4. 地黄的作用及鉴别

5.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地的作用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

  1、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

  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

  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3、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的`功效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鲜地黄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的禁忌

  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热病热入营血以及热病伤津等证,清热凉血作用不及鲜生地,养阴作用强于鲜生地、弱于熟地黄。

  生地是种中药材。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凉血、止血。味甘、苦,性寒。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些寒性体质不要用。

  生地是种中药材

  生地黄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诸出血症,还治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的阴虚症,对于阴虚肠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

  所以生地是可以长期吃的,吃生地有很好的凉血作用,长期吃生地的人还可以养颜,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

  但是能长期吃也是有些禁忌的: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生地。勿令犯铜铁器。

  生地忌萝卜、葱白、韭自、薤白。而且生地有早吃凉血,晚吃燥血的说法,这点需要注意。

  生地忌萝卜、葱白、韭自、薤白

  生地的食用方法

  凡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津液耗伤,口干舌燥,夜热早凉者,可与青蒿、鳖甲、知母等配伍,凡温病血热发斑者,可与牡丹皮、白芍、犀角(水牛角代)配伍,凡心阴不足,心火偏亢,惊悸怔忡,心烦不眠者,可与黄莲、朱砂等相配。

  本品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生地排骨汤

  功效:具有养血、润色美肤的功效,但感冒未痊愈、口干苦者,不适合食用。

  材料:生地黄1两,排骨半斤,莲藕半斤,红枣5颗,盐适量。

  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约1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冬瓜生地螃蟹汤

  主料:螃蟹250g,生地15g,肉片100g,冬瓜100g。

  辅料:盐适量,水适量。

  步骤

  1.大螃蟹用流水与刷子刷净。

  2.砍成二块。

  3.生地5块。

  4.猪肉切片。

  5.把螃蟹倒锅中煮出鲜味。

  6.放下生地,盖上锅盖煮20分钟。

  7.放下肉片一起煮。

  放下肉片一起煮

  8.冬瓜去皮,切片放下一起煮,煮至冬瓜熟后下盐调味即可。

  小贴士:生地最多一次使用15g,不要过量。

生地怎么服用?

生地:凉血滋阴功效多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将其晒干人药称为生地。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临床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充,现简述如下。
高血压病:生地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月有显效。
病毒性心肌炎:生地30克,麦冬15克,莲子心10克,蒲公英30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将生地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分2次服完;儿童酌情减量。一般疗程12~50天,疗效良好。
湿疹、尊麻疹、神经性皮炎:生地90克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煮1小时,过滤得300毫升药液为1日量,1-2次服完。此法对湿疹疗效尤著。
上消化道出血:以生地30份,大黄15份,黄连9份,黄芪15份,生甘草6份,研末,混合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天2次,重
症者每日4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便能止血。
红斑肢痛症:生地120克,黄芩60克;苦参30克,水煎服,效果良好。
滑精:生地250克,与150克饴糖拌匀,放入乌鸡的腹内,用线缝好,放人碗内置于蒸笼中,蒸熟透,吃鸡肉及生地,有补益精髓作用。
疮疖:生地30克,新鲜瘦猪肉30克,加水适量同煮或蒸,待猪肉烂后,将药、肉及汤顿服,亦可分几次服完,每天1剂。对反复发作难愈的疮疖,疗效亦满意。
腮腺炎:用生地15-30克,蚕豆7~14个(鲜干均可、去皮使用),食盐1-2克,共入臼内捣烂后,摊散在塑料膜或树叶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绷带包扎,6~12小时换药1次。特重症者配合服仙方活命饮,一般2~3天即可痊愈。

生地和熟地的吃法是什么 有什么功效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生地和熟地是地黄的一种产品。那么生地和熟地的吃法是什么?有什么功效? 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的作用。生地黄: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熟地黄:滋阴补肾、调经补血、血虚头痛、肝痛。 生地性寒,功能为滋阴补肾。不只生津止渴和凉血清热,还对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便秘等有作用,凡是血分有热伤阴的人,都可以经常服用。如果想要治疗温热病,可以用生地做清营汤;如果是治疗温病的后期,由于余热还没消尽,应该把生地用来煮青蒿鳖甲汤;另外,针对血热毒盛,斑疹紫黑,温热病严重热入营血的症状,可以服用生地制成的四生丸;一般要养阴生津来治疗内热消渴和便秘的,应该食用生地煮的曾液汤。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两者都可以食用,最好的用法是放入食物中,按照一定的周期食用,长期使用的话,有理想的药效。 康爱多药店是一家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医药零售企业, 专业的药师团队提供最适合的药品,给予360度贴心关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8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