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面,重要的是调理。根据不一样的人群,选择不一样的调理的方法。中医调理一般有中药,穴位,还有针灸这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的五脏六腑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减少或者是治疗疾病。中医穴位养生是现在比较关注的话题,很多人去按摩馆做做保健和按摩,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中医穴位的养生方法其实很简单,小编就教给大家一些常见的穴位。
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关元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这些穴位是很容易找到,而且自己在家中就能进行的按摩方式。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还可以对肝脾肾,等器官起到一个调理和保护的作用。想要自己健康,不妨每天按按这些穴位,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感觉。
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秋风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带来了美丽宜人的秋景,令人心旷神怡。
在美丽的秋天,我们也不要忘记了 养生 这件事。秋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人的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今天教大家按压两个穴位,每天按一按,可以起到养神安眠、固阳补肾、强身健体的作用。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于足后跟到足中指的2/3处。该穴位联通肾经体内和体外的经脉,寓意肾脏经水由此穴涌出体表,在中医中被称为是“肾脏经脉第一穴”。北宋时期的著名大诗人苏东坡,就是按摩涌泉穴的受益者之一。苏东坡曾在《 养生 记》中将涌泉穴视为 养生 要术。
常常按压涌泉穴的话,第一是可以补肾固元。《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肾经之气来源于足下,经常按压涌泉穴,可以增精益髓、强筋壮骨。
其次,常常按压涌泉穴,还可以调理上火问题,涌泉穴还被认为是人体火气的源头,常常按压起到引火下行的功效。
睡眠不好的朋友,也可以通过按压涌泉穴进行调理。很多中老年朋友心肾不交,深受失眠困扰,按压涌泉穴可以调整人的心率,对失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常常按压涌泉穴,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涌泉穴常常按压,好处多多,尤其是老年人和肾气不足的人,常常按压可以有效调理腰腿酸软、健忘、尿频尿急、失眠、姿势怕冷等症状。
百会穴和涌泉穴位置对立,位于头顶中间。
百会穴曾被称为昆仑穴,是一声阳气的顶点,也被叫做一身之宗,意思是一身的经脉穴位在此汇聚。因此按压这个穴位,可以调理和预防多种疾病。
首先,按压百会穴可以治疗和预防脑部疾病,按摩百会穴,可以刺激头部经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对头晕头痛等脑部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气下陷、气血无法托起内脏,内脏下垂也可以找百会穴,按压百会穴可以起到固护阳气,托举内脏的作用。
同时,每天坚持按压百会穴,还可以调节血压,高血压患者常常按一按,可以有效地降低自己的血压。
按压这两个穴位的话,可以用手指按压,然后顺时针、逆时针循环按摩。或者使用点扣法、点揉法,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灸疗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按摩穴位 养生 的方式老少皆宜,特别是新陈代谢缓慢的中老年朋友,尤其适合这种方式 养生 。
# 健康 ## 养生 ##穴位##秋季 养生 ##按摩#
中医讲究的是穴位养生,人体有很多的穴位,不同的穴位保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哦,你知道头部按摩穴位的养生方法吗,头部有很多的穴位哦,来看这些穴位的养生方法吧,可以有很好的保健养生的作用哦。
1、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疾病,还可以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能美容肌肤。头部按摩中可以按摩到的是太阳穴,可以有缓解眼睛疲劳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促进血液的循环。
2、印堂穴
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流浊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印堂穴可以有缓解鼻塞流鼻涕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缓解神经性头疼的效果。
3、鱼腰穴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眼睛正上方,在眉毛尖。按摩该穴位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眼睑蠕动、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近视等疾病。这样的穴位可以有缓解近视的作用,对于缓解神经痛有好处。
关于中医头部按摩穴位的养生方法,你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这些穴位可以起到不同的养生的恭喜哦,可以缓解疲劳,而且还可以治疗疾病,大家可以平时按摩头部的这些穴位,可以让你更加的健康哦。
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 养生 。常常揉按以下这些穴位,可调理经络,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们拇指和食指想象为两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两山之间相合处有一山谷,此即为“合谷”这个穴位的名字由来,此处为大肠经气血的会聚地,经常按揉可起到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此外,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热、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 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按摩手法: 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按至酸胀,可早中晚各按压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对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穴位位置: 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侧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按摩手法: 用拇指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进行。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刺激该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 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摩手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者可将按摩时间延长为20分钟。
关元穴
关元顾名思义是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气、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 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按摩手法: 搓热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发热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补益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 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胀感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时将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使局部皮肤发红,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钟。
风池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凡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经常按揉本穴能够起到祛风抗邪、壮阳益气的作用。
穴位位置: 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摩手法: 按揉风池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边按边揉,约3 4分钟,直至感到酸胀痛为止。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医师 黄 颖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5月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1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脸和眼睛周围的皱纹怎么去除
下一篇: 两款陈皮粥,帮助大家止咳又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