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经常这样按摩耳朵,能保护耳朵

祝由网 2023-06-30 18:09:20

耳朵的敏感度是很强大的哦,可不要小看它,细小的声音都会被它所察觉哦。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保护耳朵的呢,很多人缺少这样的意识,其实按摩耳朵,也是一种保护耳朵的方法哦,那么如何去做呢,下面的这些小常识你需要去了解。

按摩双耳根

以食指和中指轻夹耳廓,上下运动按摩,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此法有健脑、聪耳之功。对头痛、头昏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按摩耳窝

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就是耳窝。这个部位有心、肺、气管等穴道,每次按压15-20下。经常按摩此处,对整个耳部的保健大有裨益。按摩耳蜗,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对于保护耳朵有好处,具有保健的作用。

提耳尖

方法是,用左手绕过头顶,拇指和食指捏耳朵的上部,然后再往上轻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同样用右手绕过头顶,拇指和食指揉捏耳的上部,接着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

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轻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即可。

按摩全耳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然后轻柔的覆盖住双耳正面,做上下按摩运动,反复按摩10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按摩耳朵的话可以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于改善肾脏以及全身的脏器功能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提高体质。

如何按摩耳朵呢,上面的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吧,保护耳朵可以有滋补五脏的作用,对于提高体质疏通经络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预防疾病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这些小常识大家要了解哦。

养生老中医:用这套手法按摩耳朵,不仅能消除耳鸣,还能补足肾气

说到按摩,我们不能不说慈禧太后。三次垂帘听政,74岁才离开人世,对于一位在风雨飘摇的时代管理着一个国家的女性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后人研究认为,慈禧太后的长寿和美容之道,和小太监李莲英密不可分。李莲英的拿手绝技就是按摩。据说,他的按摩 养生 术在清宫达到了精妙绝伦的地步。每天早上慈禧太后起床,李莲英为她梳头发的时候,都会顺手给她按摩头皮、脸部以及耳朵。要不然,估计她也没那么好的精力管制着三代帝王。逸闻趣事谁都爱听,但如果听完了啥都没得到,那就和爱好八挂的无聊之人没什么区别了。从慈禧太后的生活习惯里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 养生 之道。那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认真地梳梳头,顺便按摩头部、脸部以及耳朵。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里面也屡次提到摩耳、鸣天鼓等 养生 方法,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补肾,防治耳病等。

我认识一位特级教师,可能是长年埋头教学的缘故,身体很差,三天两头感冒不说,还常常出现耳鸣的现象。这对于一位教师来说,简直就相当于舞蹈演员的腿出现问题,如果不好好治疗的话,只怕职业生涯就此中断。

这位老师四十出头的样子,戴一副厚厚的眼镜,才过中年,便有些花白的头发了,想来日常工作是非常费心的。他告诉我说,一堂课45分钟,他最多只能讲20分钟,如果课堂上纪律很差的话,那就更糟了。“想想以前,连着赶场子,一天上五堂课都没问题。”说到这里,老师唉声叹气不已。

跟着他的叹息声,我也心有凄凄然。教师这个职业是最辛苦的,要做一名真正让学生敬爱的教师,在今天这个 社会 尤其困难。从一名上讲台战战兢兢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今天的特级教师,这中间吃过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想来,这些年积攒下了不少毛病,目前的耳鸣、感冒只不过是身体发出的小警告罢了。如果再不注意,只怕大的问题也会紧随其后。

我告诉他,每天早上起来,刷牙洗脸之后,先用双手梳理头发,将十指叉开,由额头开始,从前往后,一边梳理头发,一边按摩头皮,直到头部感到发热。然后,按摩面部,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手掌在脸部从下往上揉搓,额头向两边揉揉,手法由轻到重,一直到感觉脸部发热。

头、脸部按摩结束之后,开始按摩耳朵。摩耳需要闭上眼睛,集中意念。先捏耳屏,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耳廓的方向从上到下揉捏30次,一直到耳屏和耳垂都发热发红。然后做“鸣天鼓”运动:将双手掌按住耳孔,五个手指头自然地放在脑后,用中间的无名食、中指和食指敲击后脑勺,先轻后重,这个过程一定要闭目养神,力求心无二用。

教师的生活比较规律,因此他们的自律性相对也强一些,我相信这位老师会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的。果然过了没多久,他就登门道谢来了。说每天早晚,洗完脸之后,他都会认真地按摩一番脸部和耳朵。尤其是早上按摩之后,感觉非常好,一整天都感觉神采奕奕,比起以前精疲力乏的状态,现在简直就像年轻了十来岁。“有一段时间,我还在想,是不是要停职一段时间,好好集中休息一下,充点电呢,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看着老师脸上难得的笑容,我也感觉心里舒展了很多。《黄帝内经》说:“肾开窍于耳”,意思就是说,耳朵是肾在体外的联络站,通过耳朵听觉的变化,可以推断肾气的盛衰情况,如果肾精充足的话,则耳聪目明,否则很有可能双耳失聪。反过来,我们通过强化耳朵的功能,按摩耳朵,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也可以通过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补充肾气。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黄帝内经·灵枢》如此解释肾与耳朵的关系。其实,人的头发、皮肤、筋骨,又有哪一样不和肾气紧密相关,不与肾经密切相连的呢?按摩耳朵,虽然动作只在耳部,但补足了肾气,受益的又何止一个耳朵?这就好像架桥修路,看起来只是方便了出行,但实际上,却是能够让子孙后代在各方面都受益无穷的“善事”。

你知道常按摩耳朵都有哪些好处呢?

双手食指搭在中指上,双手掌扣住双耳,向脑后枕骨轻轻叩击,发出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发热发烫为止。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这时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这属于道家养生的心肾相交法,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的方法,来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以达到养肾护耳的作用。掌心劳宫穴为心,双耳孔为肾,双手掌扣住双耳,就在协调阴阳了。这些个动作做完后,如果觉得耳朵发烫,浑身充满暖意,证明气血在运行开来,效果便也达到了。

每天揉耳朵有什么好处??揉耳朵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每天揉耳朵有什么好处?耳朵上面有很多的穴位,经常按捏能刺激神经,改善气血循环。关于每天揉耳朵有什么好处?揉耳朵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一起来和我了解看看吧。

每天揉耳朵有什么好处提拉耳垂-改善气血循环
建议大家平日可用「提拉耳垂法」改善气血循环。首先,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至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若能坚持每天揉耳朵10分钟,绝对有利於五脏六腑及全身的气血循环。

同时,可用「手摩耳轮法」补肾气养生。首先,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2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慢性病症。

按摩耳穴-对应五脏六腑
中医师沙政平强调,人的耳朵上分布着93个穴位,不同位置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尤其耳朵上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按摩耳朵就相当於给五脏六腑做按摩,治病、养生、延寿,只要这一招,全部搞定,是养生健体的捷径。不过,提醒大家,一般按摩上半部耳穴主要诉求安定神经,可治疗失眠或戒菸,也有爱漂亮的年轻人按摩耳穴抑制食欲来减肥;但建议按摩耳穴前要清洁或消毒耳朵,避免按摩过程破皮造成感染,养生不成反伤身。

保护耳朵方法-避免噪音
保护耳朵的方法很简单,原则只有一个,就是「避免噪音」。国外甚至有专家建议,使用家里的电器用品,如磨豆机、吹风机、吸尘器、果汁机、抽油烟机时,以及去看球赛、烟火等热闹的户外活动时,都要配戴耳塞,阻绝噪音。

对於耳朵的保健,中医师提到,有些观念要注意,平日若不小心有异物侵入耳朵,最好就医,不要自己试图取出,因为不当挖耳伤到耳膜。另耳朵进水时应使用棉花棒吸乾,但使用棉花棒要小心,不要用力摩擦耳道,以免造成伤口感染,引起并发症。

揉耳朵的正确方法

1.失眠要按上下耳窝:失眠,中医称“不寐”,大都由心、脾虚弱及肝气不畅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耳窝中的“脾”“肝”穴位。

2.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1.失眠要按上下耳窝:失眠,中医称“不寐”,大都由心、脾虚弱及肝气不畅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耳窝中的“脾”“肝”穴位。

3.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按压。

4.打嗝按上耳窝: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多是由于脾胃虚弱,以及暴饮暴食引起胃气上逆所致。

5.四肢疼痛揉耳轮: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捏耳朵会不会把耳朵捏大
不会的,常捏耳朵可清心明目,容光满面,常搓耳朵能美化容颜,常搓耳朵能治疗高血压、低血压,还可以通过对具体部位的按摩,有针对性地预防某些疾病。

大家可以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胀痛感,可防头痛、头晕、失眠等脑血管、脑神经病症;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沟使之生热,可降血压、清脑、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压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多捏新生儿耳朵有什么好处
建议不要按捏新生儿的耳朵,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什么帮助的,相反应该是有坏处才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99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