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天容穴的位置以及功效作用(天牖简介)

祝由网 2023-06-30 18:17:33

我们人体的穴位是非常多的,当然了,不同的穴位位置和功效都是不同的哦,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听说过天容穴这个穴位的,其实天容穴是位于我们耳朵下方的一个穴位哦,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穴位,功效也是非常多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天容穴位的位置】

【天容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取穴方法】伸长脖子时,耳朵下方的颈部粗肌肉,一般是在我们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哦,我们用手指能够摸出来,有明显的下陷的地方就是天容穴了。

【穴位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穴名解说】

【天容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含义】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

【名解】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

【功能作用】传递水湿。

【按摩天容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医学上经常通过按揉天容穴这个穴位来治疗我们人体的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等症状。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耳聋、颈项部扭伤等。

【穴位配伍】天容穴配列缺穴治疗颈项强痛;天容穴配少商穴、鱼际穴,治疗咽喉肿痛。配听宫、中渚穴,主治耳鸣、耳聋。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天容穴这个穴位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天容穴这个穴位对于帮助我们治疗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等这些症状的效果是特别好的,所以我们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我们就是可以通过按揉这个穴位来治疗哦。

天牖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天牖穴的别名5出处6穴名解7所属部位8天牖穴的定位9天牖穴的取法10天牖穴穴位解剖 10.1层次解剖10.2穴区神经、血管 11天牖穴的功效与作用12天牖穴主治病证13刺灸法 13.1刺法13.2灸法 14天牖穴的配伍15特效 *** 16文献摘要17研究进展 17.1对脑血管的影响 18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天牖 1拼音 tiān yǒu

2英文参考 Tiānyǒu TE16 [中国针灸学词典]

Celestial Window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anyou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ānyǒu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穴位 天牖 汉语拼音 Tianyou 罗马拼音 Tienyu 美国英译名 Celestial Window 各


号 中国 TE16 日本 16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6 富耶氏 TR16 德国 3E16 英国 T16 美国 TB16

天牖为经穴名(Tiānyǒu TE16)[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1]。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1]。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目昏,目眩,暴聋,头风,不闻香臭,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多梦,疟疾,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等。

4天牖穴的别名 天听[2],天满(《西方子明堂灸经》)。

5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

6穴名解 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1]。

上部为天。牖指户,墙上通风采光的洞口,窗开旁曰牖,所以助明也。与天窗穴意同,有头窍之意。此穴在颈,其位高,有天之象,位居颈旁,如宫室之旁窗,故喻名天牖,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张志聪注:“牖,窗也,头面之穴窍,如楼阁大牖,所以通气者也。”[2]

7所属部位 颈部[3]

8天牖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牖穴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4]。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1]。

天牖穴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5]。

另说“完骨下,发际上一寸”(《备急千金要方》);“风池上一寸”(《千金翼方》);“风池下一寸,微外些”(《针灸集成》)?。

天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肌肉)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骨骼)

9天牖穴的取法 正坐或俯卧位,与下颌角平齐,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1]。

正坐或俯卧位,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平下颌角,天容与天柱之间取穴[6]。

快速取穴: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的凹陷处即是天牖穴[7]。

10天牖穴穴位解剖 天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有耳后动脉及枕小神经。皮肤由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皮肤厚而致密。皮下筋膜由脂肪组织和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结缔组织的纤维形成纤维刺,连于皮肤病与深筋(项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10.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1]。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8]。

10.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和枕动脉分布[8]。

布有枕小神经和耳后动脉[5]。

11天牖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牖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功效。

天牖穴有清三焦郁热,祛经络湿邪作用[1]。

以文义揆之,天牖穴所治者,当为头面耳目颈项诸症也。有止痛利节、清头明目聪耳之功,主治头风耳聋,目中痛不明诸疾。[2]

12天牖穴主治病证 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目昏,目眩,暴聋,头风,不闻香臭,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多梦,疟疾,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等。

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等[1]。

天牖穴主治头痛、头晕、目痛、耳聋、瘰疬、项强[8]。

天牖穴主治目痛,目昏,目眩,暴聋,耳鸣,头痛,头晕,头风,面肿,鼻衄,不闻香臭,喉痹;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瘰疬;多梦;疟疾[6]。

天牖穴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瘰疬等[5]。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

其他疾病: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

13刺灸法

13.1刺法

直刺0.5~1寸[6][8][5][1],局部有酸胀感[6]。

13.2灸法

可灸[1][6]。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天牖穴的配伍 天牖穴配人中、迎香、合谷治面肿[1]。

天牖穴配听宫、液门治耳聋[1]。

天牖穴配廉泉、合谷、翳风治喉痹[1][6]。

天牖配风池、太冲,治头痛[6]。

天牖配听宫、中渚,治耳聋[6]。

天牖配颈百劳、后溪,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肌痉挛。

天牖配睛明、太冲,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

天牖配听会、四渎,有通络开窍的作用,主治暴聋。

15特效 ***常用中指指腹轻轻 *** 天牖穴,每次3~5分钟,对肩颈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7]。

16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针灸甲乙经》:肩背痛,寒热,瘰疬绕颈,有大气暴聋,气蒙瞀,头目不明,头颔痛,泪出,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风眩,喉痹,天牖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主目不明,耳不聪。主乳肿,缺盆中肿。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曲渎,主暴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

《针灸大成》: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目中痛。

《类经图翼》:天牖穴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取令人面肿。

17研究进展

17.1对脑血管的影响

用动物做颅顶窗法,在解剖镜下观察电针 *** 对脑血管的舒缩作用,电针 *** “水沟”、“天突”、“天牖”、“足三里”等时,弱 *** 可使脑动脉血管充血(血管扩张20%~50%),强电流 *** 反而使血管发生剧烈收缩(直径减小30%~50%),切断交感神经后不再引起反应[9]。

按摩天突穴的作用与好处

图解天突穴位的位置

天突穴位于咽喉部位,胸骨上边的窝窝。天突穴不能直直的按压,用抠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向下弯曲度大一点,这样病人既没有感觉紧憋、气管压迫或呛到。

天突穴的取穴和操作方法

天突穴的准确位置:胸骨柄上窝凹陷正中。天突穴的操作方 法只有一种方法:指压法,用大拇指,带一个弯曲度往下,内下方,抠压一种力度,病人感到很舒适,按揉两百次,且让病人做吞咽动作,吞咽口水,天突穴有两个 作用:让咽喉的经络气血疏通流畅(通则不痛),便于消炎;针对有些病人有梅核气的症状,按压天突穴有治疗消除梅核气的感觉。详细点击:咽喉炎疼痛的治疗穴位》》

按摩天突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咳嗽、哮喘、失音、呕吐、呃逆、瘿瘤等

按摩天突穴的功效:吸热生气

温馨提示

天突穴位配伍:天突穴配膻中穴、列缺穴缓解治疗外感咳嗽;天突穴配廉泉穴、涌泉穴缓解治疗暴喑;天突穴配内关穴、中脘穴缓解治疗呃逆;天突穴配少商穴、天容穴缓解治疗咽喉肿痛;天突穴配气舍穴、合谷穴缓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天突穴配丰隆穴缓解治疗梅核气;天突穴配定喘穴、鱼际穴缓解治疗哮喘、咳嗽。

针刺天突穴的方法:天突穴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壁刺入0.1-0.5寸。

艾灸天突穴的方法:天突穴艾条灸5-10分钟,天突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天突穴的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天突穴并做环状运动,按摩时应控制力度,不要伤到喉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99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