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道有他的存在;其次一等,人民亲近并赞美他;再次一等,人民害怕他;最次一等,人民轻侮他。统治者如果诚信不足,那人民就不会信任他。统治者应该悠闲自如,不随意发号施令。这样事业成功、事情顺遂了,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老子给统治者也是给我们做领导的划分了四个层次,最高层次叫“太上”,是老百姓不知道有这个领导。这是领导的最高境界。《老子》是写给帝王看的,是写给最高领导看的。管理企业的企业家当然不是帝王,但他们是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所以也是可以从中借鉴的。如果问一个企业的员工,你们的老板是谁?老总是谁?如果他们回答:“不知道。”那就要恭喜这个企业的管理者了,因为他已经是“太上”了,已经到达最高境界了。
第一等,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不知道有这个领导,这才是最高明的领导。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是你这个人在管理,而是自然之“道”在管理,是你的文化、你的思想在管理。所以员工就不知道有你这个领导,只知道有你那些符合自然之道的思想。这多厉害!这说明肯定不是你亲手在管理,而是无为而治,是在按自然法则管理,按人的本性来管理。人的本性是不想被约束的,是自由的,是公平的,是快乐的。按照儒家来说,还要加一条,是仁爱善良的。按人的本性来管理,就是让你所有的员工都回归本性。
我经常和我们的企业家开玩笑说:“你的任务就是和我到山上喝茶去。”如果你的员工能在离开你的时候,仍然在快乐地、自觉地工作,仍然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潜能、潜力,那才是真正的“不知有之”,真正的无为而治,是真正的自然无为。“自然”不是指大自然,而是本然的意思,自然就是本然、本来的样子。无为而治就是按照事物的本质、按照人的本性进行管理。
第二等,“亲而誉之”,下面的员工都亲近你,并且赞美你,这只能算是第二等。在我们平常看来这应该是第一等的,大家
都亲近你,都赞美你,都说你好,那还不是第一等吗?老子却说:“不是!这是第二
等。”因为你还不是无为而治,还是有为而治,因为大家都还知道你啊。
第三等,“畏之”,所有的员工都怕你。我在一次讲课中,遇到了一位老板,
五十来岁了,他的管理方式特别严格,他一到厕所里去检查,就往边边角角的地方一摸,一看脏的,马上进行处罚。制度化的管理做得非常好,所以他们那个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企业的员工都怕他。这样的领导在老子看来属于第三等。
往下数就是第四等了,叫“侮之”,大家都侮辱你,都骂你,不用说,这样的领导肯定是最差劲的,最不成功的。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不足焉”主语是君主,是统治者,“有不信焉”主语是老百姓。试想一下,一个统治者如果自己都不诚信、不守信,那么下面的人怎么能够相信他呢?同样,老板如果不诚信、不守信,你的员工当然就不相信你了。
“悠兮其贵言。”“悠兮”是针对心情而言,“贵言”是针对言语而言。“悠”是悠闲的样子,领导者的“悠兮”很重要,悠哉游哉,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这肯定是所有领导者都想追求的人生境界。可是对相当多的领导来说,这却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果你无为而治了,你就可以“悠兮”了。你“悠兮”了,老百姓才可以“悠兮”。“贵言”就是把语言看得很珍贵,少说话,少发号施令。老子一直主张“贵言”,“塞其兑,闭其门”,“知者不言”。“贵言”是无为的表现之一。
“悠兮”加“贵言”,就可以“功成事遂”。“功成事遂”是多层面的,国家成功了,企业成功了,每一个人都成功了,这是领导的功劳吗?“百姓皆谓我自然。”老百姓都说:“不是,这是我自然而然的结果,我是按照自然之道来做的,不是什么领导管理成这样的,我们不知道还有一个领导啊。”这样就太成功了。老子的“悠兮贵言”、“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被我们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所关注、所信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十六章
下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