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张其成《道德经》第十八章

德玄 2024-12-23 20:24:0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弃了,才有仁义;智巧出现了,才有虚伪;六亲不和了,才有孝慈;国家混乱了,才有忠臣。

0239.jpg

 老子不愧是一个洞察世事的高人,他总是能从表象看出本质,从结果看出原因,这个本质和原因往往就在表象和结果的反面。

        “大道废,有仁义。”为什么要提倡仁义?就是因为不仁不义,“大道”—社会自然的公平准则被抛弃了。所以仁义道德的存在,就证明世界没有大道了。“智慧出,有大伪。”为什么会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就是因为社会太重视各种机巧智慧。“六亲不和,有孝慈。”为什么要提倡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就是因为六亲——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睦了。“国家昏乱,有忠臣。”为什么会有忠臣出现?就是因为奸臣当道、国家太昏乱了。

        我们再来看看当今社会,为什么要提倡和谐世界?就是因为世界太不和谐了两伊战争、美伊战争、巴以战争,真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们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加重,基尼指数已经超过零点四社会公平原则受到挑战。

       同样,我们提倡某一种品德,总是因为这一品德的缺失。我们表彰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就是因为自私自利、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人太多的缘故。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佛教产生在印度?就是因为古印度太强调等级制度、太不平等了,有严格的四种姓制度,所以释迦牟尼创立平等、慈悲的佛教。

        为什么西方盛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就是因为西方人太关注自我,对他人太冷漠了,所以摩西、耶稣才提出平等、自由、博爱。

        表面上看,老子批判仁义、孝慈,是对儒家仁义忠孝的反对,但实际上老子和孔子并不矛盾,他们的目的都是社会的公平、公正,只是孔子强调要建立社会公德,要人们遵循公平、公正的行为准则,是从正面说的;而老子则主张直接回到人类社会的公平、公正的本然状态,是从反面说的。老子认为人的自然之性(本性)就是清静无为的,本来就不会有那些不忠的、虚伪的、混乱的现象,彻底回归自然大道,就不存在高、低、贵、贱、贫、富这些现象,所以老子更加彻底一些。总的来说,他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