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食物中毒症状是什么

佚名 2023-07-26 11:21:02

人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的,因为能够造成食物中毒的情况太多了,然而有些人食物中毒之后却往往以为是其他疾病从而导致延误了治疗,所以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也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那么食物中毒症状是什么?食物中毒的症状是怎样的?

1、细菌性中毒症状

在进食被细菌污染食物后的1小时到4天内会出现腹部绞痛、腹泻和呕吐症状。严重的但比较少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还有可能会导致语言或视力的部分丧失,从头到全身的肌肉麻痹和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为肉毒杆菌中毒。

2、病毒性中毒症状

在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后的12~48小时后,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腹部绞痛、头痛和发热与寒战等症状。

3、化学性中毒症状

如果误食含有化学性毒素的食物,患者表现为呕吐、腹泻、出汗、头晕、眼睛撕裂感、流涎过多、精神恍惚以及胃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进食有毒食物后的3分钟后出现。

4、自救措施

如果出现肉毒杆菌中毒症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因为肉毒杆菌中毒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呕吐、腹泻症状特别严重、持续时间超过2天的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身体脱水的危险,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治。

5、注意事项

呕吐和腹泻是机体排泄毒物的一种途径,所以在症状出现的24小时以内不要用止吐药或止泻药。反复呕吐或腹泻会将体内大量水分排出体外,所以脱水是一个潜在危险的并发症,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液,在必要条件下可以采取输液的方式。

6、饮食调养

一旦可以饮用白开水,并且不再呕吐,那么请在12小时内喝清水,并吃一些无刺激的食物,如喝一整天清汤或大米粥。在症状消失后,进食食物如白米、无刺激的蔬菜和香蕉以恢复体力。为恢复消化道的正常菌群,可以吃一些无添加剂的酸乳酪及活乳酸杆菌食品或服用乳酸杆菌胶囊。避免未发酵的奶制品,因为不利于消化。

7、辅助治疗

为了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可以试着压间使穴。该穴位位于前臂内侧,在距离手腕褶皱2横指出,按压1分钟。

8、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在准备任何食物前应该先洗手,在使用任何用于处理鱼类、肉类的器具后,都应该对其进行清洁;

不要在室温下解冻肉类,让肉在冰箱里慢慢解冻,或用微波炉和立刻煮烧使其迅速解冻;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腌制食物及生肉、生鱼和鸡蛋,食用前应将所有这样的食物彻底煮熟;

不要吃任何看起来或闻着的已坏的食物,不要食用鼓起的罐头;将冰箱温度控制在2~4摄氏度,不要食用从冰箱拿出来在常温环境中放置2小时以上的熟肉或奶制品。

9、会引起中毒的食物搭配

1、烧烤与啤酒

不宜同食,这是因为烧烤食品在熏烤过程中能产生10种致癌物质,而此时大量饮用啤酒会使血液中铅的含量增高,促使烧烤食品中多种有害致癌物质与铅相结合,易患消化道疾病甚至并发癌症。如果烧烤中有海鲜,动物内脏,贝类更不要和啤酒一起吃导致尿酸升高,容易产生痛风。

2、小葱和豆腐

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造成年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

3、橘子和兔肉

兔肉性寒,食兔肉后,不宜马上大量食用橘子。橘子味甘酸,性凉,多吃会引起脾胃虚寒,肠胃功能紊乱。两种性味寒凉的食物同食会使脾胃虚寒,尤其是素体阳虚的人更易引起腹泻。

什么叫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含化学性、生物性有毒的食物后出现的急性疾病。比如摄入毒蘑菇、有农药的蔬菜,或者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等等。症状轻的无须治疗可自行好转,症状较重的,尤其是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该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以及灌肠等,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重症病人为预防菌血症和继发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

食物中毒症状
食物中毒常常是因为摄入滋生细菌、污染食物,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的症状,多发于夏秋季节,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严重者还会发热、休克等,常常是群集行发病的。

食物中毒的症状 注意: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1 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细菌性食物中毒,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最常见。前者,常会发生在吃大拜拜、营养午餐后,造成群众性感染。严格说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致病,主要是因为处理食物的人,皮肤伤口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接触到高营养的食物,如干酪、肉品,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又被吃到肚子里,约1到6小时内,会出现症状。

一般会先出现恶心、一直想要吐、胸部不适的情况,然后才是呕吐不止,接着肚子痛、腹泻,吃越多拉得越厉害,当开始拉肚子后,很少会继续吐,这些不舒服,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不脱水,约10到12小时左右,症状即会解除。

沙门氏杆菌,常见在未完全煮熟的带壳蛋,这是蛋壳上常见的菌种。根据中华民国养鸡协会的数据,一个鸡蛋的蛋壳,约有3.4万只细菌,洗选蛋的标准,须低于50只细菌。除了食物外,巴西进口的小乌龟,约有两成带有沙门氏杆菌,若玩过带菌的小乌龟,没有洗手,也可能把沙门氏杆菌吃下肚。

潜伏期约一到三天,可造成急性及慢性的症状。光是马偕医院小儿科,平均一年有近1千个案例,约有1%到2%个案会因肠道破裂,而必须开刀处理;也常引起慢性腹泻,影响生长发育。

急性症状少有呕吐,多以肚子痛、拉肚子为主,且大便会呈黏稠状、有血丝,可在患者的体内带菌两周到两个月。若服用抗生素杀菌,沙门氏杆菌可能会躲到患者的胆、肾脏、肠壁里,让患者成为带菌者,而带菌者每1公克粪便,约可有10亿只细菌,若吃进10万只细菌,就会得病,但身强体健时,较不会让细菌有机可乘,可降低发作机会。

原则上,急性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不需要催吐,因催吐无助病情缓解,反而有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引起其他并发症,也尽量不要吃止泻药,以免细菌、毒素,一直留在肚子里作怪。

出现什么症状要特别小心

上述食物中毒引起的胃肠道发炎,通常都以支持性疗法为主,并不须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但若出现毒性症状,有败血症嫌疑时,可能造成生命问题,就必须考虑使用抗生素。

产生毒性症状,患者会有高烧不退、活动力差、很倦怠、肚子很胀,有腹膜炎迹象、大便血丝很多等异常,做抽血检查,会发现白血球数量非常高,白蛋白非常低,且有出血倾向。若患者出现以上毒性症状,或是粪便有特别的怪味、黏稠、血丝便、肚子痛得很厉害,要赶快就医,不可延迟。

此外,若又吐又拉到脱水,有可能导致休克、抽筋,甚至致命,要特别注意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如果一喝就吐,建议静脉注射,来预防脱水;不会吐,则可喝腹泻专用的口服电解水。此外,可在医嘱下服用乳酸菌、比菲德氏菌、LGG等益生菌,加速肠胃道复原。

2 急性食物中毒后该注意什么过了又吐又拉的急性期后,要继续留意有没有慢性腹泻的情况。如果连续拉肚子超过两周且体重迟迟没有回升,甚至体重越来越轻,一定是有问题。急性的食物中毒,对肠道来说,有如台风过境,肠道可能会满目疮痍,导致肠子蠕动太快,营养无法吸收,须视病程再做后续的治疗。

此外,也要考虑,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在作祟。曾有一位脱水很厉害,瘦到眼窝凹、眼球凸的患者,肠胃道蠕动速度异于常人,进一步做抽血检验,确诊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腹泻、体虚、凸眼症,并非急性食物中毒。

3 腹泻时不应多喝运动饮料夏天是急性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大量团购及大拜拜的食物、室温保存的荤食,较易有变质、细菌滋生的疑虑。若是真空包、罐头等加工食品,有膨出、变形,要避免食用,因有可能被肉毒杆菌毒素污染。

绝大多数的急性食物中毒与粪口感染有关,不管是厨师或消费者,在接触食物前,一定要彻底清洁双手。若手上有伤口、有肠胃道不适时,不要烹煮食物,以免成为感染源。

若有拉肚子的现象,建议喝点稀饭汤或口服电解水,不建议以市售运动饮料取代。这是因为腹泻时,建议补充葡萄糖2%、钠离子含量30到60 mEq(毫克当量)的口服电解水,但市售运动饮料的钠离子含量约6.8到28.8 mEq,却含10%蔗糖,糖分太高,会拉得更厉害,稀释后,钠离子含量又不足。

4 常见5种急性食物中毒种类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

症状:恶心、想吐、呕吐不止,接着肚子痛、腹泻

传染途径:粪口

流行期:夏

治疗:支持性疗法,着重补充电解质、防脱水、抽搐。若出现高烧不退、活动力差等毒性症状,须打抗生素

种类:沙门氏杆菌

症状:少有呕吐,肚子痛、拉肚子、大便黏稠、有血丝

传染途径:粪口

流行期:夏

治疗:支持性疗法,着重补充电解质、防脱水、抽搐。若出现高烧不退、活动力差等毒性症状,须打抗生素

种类:诺罗病毒

症状:恶心、呕吐、胃痛得很厉害、腹泻较轻微

传染途径:粪口、飞沫

流行期:秋冬

治疗:支持性疗法,着重补充电解质、防脱水、抽搐。若出现高烧不退、活动力差等毒性症状,须打抗生素

种类:轮状病毒

症状:先吐2天,再连续拉2个星期

传染途径:粪口、飞沫

流行期:秋冬

治疗:支持性疗法,着重补充电解质、防脱水、抽搐。若出现高烧不退、活动力差等毒性症状,须打抗生素

种类:肉毒杆菌毒素

症状:肌肉无力、瘫痪、呼吸困难、有可能会呼吸困窘

传染途径:粪口

流行期:全年

治疗:施打解毒剂、辅助呼吸

注:粪口传染是指病菌出现在粪便里,若不小心沾到而误食,或是吃到被排泄物污染的饮水或食物,所产生感染情况。

食物中毒什么反应

问题一:食物中毒后有哪些自救措施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和真菌性(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中心120呼救。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 *** 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消化食品)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当然,这种紧急处理只是为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争取时间,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问题二:食物中毒有哪些反应?有什么应急措施一、症状: 虽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3、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4、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二、体征: 发热,休克,腹泻,恶心与呕吐,腹痛,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周围血管征。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 *** 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问题三:食物中毒的早期症状是什么?你好,食物中毒除化学性毒物导致意外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早期可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四肢乏力、头晕头痛,严重的骇期症状即可出现上吐下泻,少数人可伴有发热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且怀疑与食物有关,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保存好可疑食物样品以备检验。

食物中毒的症状及自救措施

六十二中的吧?
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物中的有毒物质而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一般包括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和真菌性(毒蘑菇)四种。食物中毒,有单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低温存放的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用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送中毒者去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以采取一些自救措施:
1、催吐。
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但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应想到可能出现胃、食道或咽部出血,此时宜停止催吐。
2、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至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另外,因为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方便医生尽快确诊和及时救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09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